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福鼎磻溪白茶:回归自然之道,赢得产销两旺

福鼎磻溪白茶:回归自然之道,赢得产销两旺

2019-03-14 访问量: 46 茶礼仪网

“磻溪白茶”火了!纯生态白茶每公斤市场均价2000元以上,精品白毫银针最高价每公斤达5000元,刷新了福鼎白茶销价纪录;今年春茶每亩茶园单季产值达3000余元,为全镇茶农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其生产收益远胜于当地其它种植项目。

  近日,记者从福鼎市茶叶主产区——磻溪镇获悉这样的茶市行情。该镇茶农和企业主无不为茶业带来的殷实收入而欣喜。“事实证明,只要顺应消费趋势,顺应自然之道,产出真正的放心产品、优质产品,农业生产也能淘出真金,并大有作为!”磻溪镇镇长林有龙谈及当地茶产业的制胜之道,如此感言。

  磻溪镇纯生态白茶走俏市场过程颇具戏剧性。这里因其土质、气候等优势,茶叶生产得天独厚、历史悠久。全镇拥有茶园面积3万多亩,可年产干茶4500吨,3万多人口中茶农占主体。然而10年前,茶多则贱、贱则伤农的局面一度存在。土地产出效益低下致使一些茶农放弃茶叶生产,转而另谋生计或外出打工,相当部分茶园成了无人管理的“撂荒地”。

  转机出现在3年前。其时,随着福鼎茶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白茶品牌知名度传扬在外,茶市行情日渐向好。一些茶农无意而为,从自家的撂荒茶园里采回茶叶,并以传统的手工制艺加工成干茶出售。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不施农药、不下化肥的白茶产品因其无污染、无农残和气味清香、口感醇厚、回甘绵长的特质,悄然间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茶价比别类茶产品高出一倍以上。一时间,这些被叫做“野生茶”、“荒茶”的白茶,成了市面上纯生态白茶的代名词,价格节节飙涨,销量逐渐攀升。

  示范效应带动了当地更多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热情。市、镇有关方面因势利导,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和产业引导工作,并着力引进和对接茶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茶业科研单位。目前,全镇茶园有1万多亩完成了以有机栽培、自然管理、病虫害物理防治为主的传统农耕土法“回归”之路。10多家知名茶企在当地建立了生产基地,或以“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原产品供应渠道。

  在黄岗近300亩的生态有机茶基地上,记者领略到这里随处可见的割草机除草、夜间灯捕及诱粘除虫等茶园管护模式。“全国茶业百强企业”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基地管理人员老周告诉记者:“以这种方式产茶卖茶,效益高,前景好,也可持续!”

有用+10
分享

新工艺白茶:半个世纪的匠心传承

  一款产品,可以成为传世经典,

 

  一定是汇聚一代代专家茶人的心血。

 

  一种创新工艺,可以成就一个品类,

 

  一定是通过一代又一代茶人的

 

  薪火相传。

 

  新工艺白茶的诞生亦如是。
 

 

  白茶科考第一份文献

 

  作为新工艺白茶的指路明灯

 

  1950年,张天福成为筹备建立福建省茶叶公司(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以下简称中茶福建公司)的第一任、第一位员工。后来,张天福被任命为技术科科长,充分发挥了他在茶叶上的专业素养。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外销市场需要日增,如何在技术上提高白茶品质已成为当时一个重要任务,张天福决定深入探索,将白茶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开始撰写《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为此,张天福不仅考察了白茶贸易的历史,还从植物学和生态学文献方面对白茶进行了考察及描述,写成了对白茶进行科学考察的第一份文献。中茶福建公司的《白茶经营史录》中谈到“白茶的起源”,就采用了张老文中的观点。


  专家团队集体试验研究

 

  迎来“新工艺白茶”诞生

 

  正是由于一辈又一辈茶人,对于白茶的研究无止境,探索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的精神,为新工艺白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茶福建公司的另一位茶界前辈——庄任,自福建省成立茶叶分公司起,就在公司从事茶叶技术工作,一干就是50年,为发展福建茶叶事业贡献了毕生力量。1964年,他与他的团队通过试验与理化分析,写成《论白茶初制工艺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刊登于茶叶学会出版的《白茶研究汇集》。在学术上,论证了白茶是通过深层萎凋进行的轻发酵茶,为新工艺白茶的研发提供了学术依据。

  庄任

 

  1964年,在中茶福建公司以庄任、刘典秋等数位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家小组指导下,新工艺白茶在福鼎国营湖林初制厂初制成功。1968年为适应我国港澳市场的需求,提高白茶的茶汤浓度,中茶福建公司在福鼎白琳茶厂正式确定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将萎凋叶进行短时、快速揉捻,然后迅速烘干,生产出的新工艺白茶条索紧结、汤色加深、浓度加强。新工艺白茶产区分布于福鼎的白琳、湖林一带,每年产销100吨左右,全部销往香港市场。时至今日,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工艺白茶的口感与品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产区已扩大到福鼎、政和、松溪等地区。

  新工艺白茶被编入白茶类

 

  正本清源,有据可查

 

  白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为福建所特有。因长期以来主要外销,在国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茶福建公司自成立之初,就自觉担当起传承与弘扬白茶的重任。

 

  1992年出版的由陈宗懋院士主编、中茶福建公司庄任先生编写的《中国茶经》中,这样描述新工艺白茶:“茶汤味似绿茶无鲜感,似红茶而无醇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并把它编入白茶类,录入高等教育的教材。


  2018年,是中茶福建公司新工艺白茶研创的五十年,发展的五十年,传承的五十年,记忆的五十年。正是张老、庄老等茶界前辈在茶叶事业上的开拓创新与不懈努力,更是中茶福建公司后辈茶人的传承与担当。中茶福建公司以“国际标准”管理企业,打造“国际品牌”,以“国有企业”的担当,实现“国民消费”,向世人展示了白茶真正的风采,正本清源地展现白茶的历史,纪念新工艺白茶的诞生与发展,向经典致敬!

 

  中茶蝴蝶2018年新工艺白茶纪念版,倾情巨献,敬请期待……

 

不再做白茶小白:白茶茶叶基础知识科普

白茶是什么茶?很多人熟知西湖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是白茶,但实际上安吉白茶是绿茶,那么白茶究竟是什么茶呢?今天小编就为你总结一下白茶茶叶基础知识,更新你的白茶知识储库,不再当白茶小白。

不再做白茶小白:白茶茶叶基础知识科普

白茶和绿茶、红茶等一样也是六大茶类中的一类,白茶作为中国最古老、健康的茶类,有着茶中贵族之称。白茶外形、汤色均如银似雪,因此得名白茶。中国白茶主要产地是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其中福鼎产的白茶占全国60%产量,因此福鼎白茶尤为出名。但大部分白茶都是销往国外的,只有少量白茶内销,因此白茶在中国知名度并不高。

不再做白茶小白:白茶茶叶基础知识科普

白茶是微发酵茶,是指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而成。白茶茶叶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是茶叶中的珍品。云南的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不再做白茶小白:白茶茶叶基础知识科普

白茶茶叶功效出众,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可见一斑。白茶性微凉,能够退热降火、祛湿败毒,长期饮用可治疗降火去燥、治疗牙疼、便秘、水土不服等疾病,陈年白茶甚至能够治疗小儿麻疹、发烧。

独臂老人——黄尧兴创新业种植白茶

“这位老人好特别,别的老人只在家里料理家务,自留地里种点时鲜蔬菜;或是和朋友邻居聊聊天、看看电视、打打牌,安度晚年。可黄尧兴是个闲不住的人,尽管炎炎烈日,但是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下地侍弄自己心爱的白茶,到天黑才回家,是个不知疲倦的老人,创业的劲头比现在的年轻人还足呢。”附近的村民都这样评论黄尧兴。

黄尧兴说:“我生性好动,不知苦和累,59岁开始发展白茶再创新业。儿子劝我上了年纪不要这样干,还每月拿出1000元给我补贴家用,我谢绝了儿子的劝说,只要身体硬朗,我一定要把白茶产业做大。”他那敢想敢创敢干的胆识,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

黄尧兴19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和村治保主任,25岁被供销社聘用担任土特产公司茶桑香料辅导员,到各乡镇指导村民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当地特产,致富一方百姓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所在的溪西村,在他的宣传发动下,上世纪70年代在荒山坡地上发展茶园300多亩,成了嵊州首个珠茶产量超千担的村。

茶叶一直是石璜镇溪西村的拳头产品,是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加上产茶效益低下,茶叶管理不及过去,茶叶产量、质量有所下降,溪西村茶业落后了。

面对这种现状,黄尧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自己不是村干部,但心里总盘算着如何使溪西茶叶专业村这面旗子不倒,再度兴旺起来。尤其是他手臂被蛇咬伤截肢后,他更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和残疾弟兄工作的话。

2007年黄尧兴与一朋友多次赴安吉、长兴等白茶产地考察学习,认为白茶产业前景广阔,而石璜镇白茶生产还是一片空白。为让白茶落户溪西这块土地,黄尧兴当年就从安吉引入白茶苗,全村种下了30亩。到2009年,全村白茶种植面积已达112亩,黄尧兴一人就种了32亩,该村成了嵊州市的白茶基地之一。

当上了茶业合作业掌门人白茶种下后,青叶销路怎么办?具有市场意识和经济头脑的黄尧兴,于2009年11月成立了首个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嵊州市石璜镇溪西龟山茶业专业合作社,他自己当上了合作社的社长。

为全村茶农的利益,黄尧兴筹资收购全村的白茶青叶,开始以每公斤青叶100元的价格炒制龙井茶。由于炒制技术等原因,收入平平,可黄尧兴觉得很满意,为将优质青叶炒制出优质的上等茶,他请了师傅上门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明前茶每公斤卖到了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