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闽东多措并举提升福鼎白茶品牌竞争力

闽东多措并举提升福鼎白茶品牌竞争力

2019-03-14 访问量: 49 茶礼仪网

□ 叶海滨 林松清 江岱

本报记者 江 东

谈起近年来种植白茶的收入情况,福建福鼎市白琳镇的茶农林老伯兴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福鼎白茶产品单价是70~240元/公斤,今年已攀升到240~2400元/公斤;原来我们茶区白茶产量才3000多吨,现在升至4500多吨;原来单位面积平均效益才1000多元,现在上升到1万多元。”谈及这些变化的原因时,林老伯说:“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福鼎白茶种植更标准化了,口感更好了,名头更响了,慕名买茶的人也更多了。”

福鼎白茶从品相、品质、价格到价值的重估与近年来宁德质监系统的贴心服务是分不开的。据了解,福建省福鼎市地处闽东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产茶历史悠久。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原产地,福鼎白茶在种植面积、产量上都是全国第一,享有“中国白茶之乡”美誉。然而近年来在我国茶产业大发展、其他产茶区纷纷崛起的大环境下,福鼎作为中国白茶的发源地、中国最大的白茶产区和出口基地,福鼎白茶却一直是“养在深山人不知”。

为了让福鼎白茶香飘四海、名扬天下,近年来,宁德市质监局带领下辖福鼎市质监局不断调研福鼎白茶产业发展状况,带领有关龙头企业前往我国主要茶区开展调研与观摩活动,并决定采取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突破口,积极发挥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规范,加大地标志产品保护使用和创名牌力度,使白茶在品质、种植面积、产量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提高。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白茶内在价值,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有力促进了该产业发展。

在多方努力下,福鼎白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成功争取到白茶标准化工作组落户福鼎。同时依托工作组,该局参与了《白茶》国家标准的起草,完成了《地理标志产品 福鼎白茶》福建省地方标准制定,申请《紧压白茶》国家标准立项,并在全省率先收集建立起白茶实物样标准,有力地促进了福鼎市白茶产业的发展。

该局围绕白茶的种植和加工环节,认真组织推广了GB/T 22291《白茶》、NFD/T001 《白茶茶树品种》、NFD/T002 《白茶茶园与种植》、NFD/T003 《白茶茶园管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协同农业、茶业等部门有关专家深入一线进行指导帮助,帮助示范区承担单位落实示范区项目,完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项目标准化。制定实施白茶标准,完善升级茶叶标准与产品标识标注,通过推行白茶标准,解决了该行业研发标准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改变了企业农户在市场中单打独斗的局面,促进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农户”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抱团发展。经过几年来建设,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示范区年总产量达176.5吨,比示范前增产41.5%,产值为893.92万元,比示范前增长70%;带动50户示范户提高经济效益20%~30%;此项目也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并于2011年10月通过省级验收。

“我们意识到示范区建设是茶业标准化进程的推进的重要载体”。福鼎市质监局局长程德忠在谈及示范区带动作用对福鼎白茶产业影响时如此说。对此,该局会同农业部门共同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组织专家对茶树种植最佳的有机肥配比、最佳种植密度、最佳采收期和霜冻防治等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种植体系,指导茶农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规定,茶区严格采用茶叶用新型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登记管理。

该局通过执法监督等措施,确保在白茶产区不经营、不施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结合茶叶的出口要求,推荐使用符合最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农药品种,科学调整和合理改善农药品种结构。联系农业部门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茶农的安全用药、科学用肥的意识;并组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的培训,尤其是白茶的采摘、加工技术的培训,为白茶采制技术和品质的提高打好基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50~60户茶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有机茶转换基地800公顷。

在发挥示范区项目承担单位积极性,开展好示范区标准化工作的同时,福鼎市质监局还注意加强标准化示范实施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对示范基地的监督检查、考核和帮助,指导解决示范项目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检查示范基地项目的落实情况和农业标准的实施情况。该局还充分发挥信息咨询平台作用,加强对白茶生产用标准信息和技术规程的收集,为企业提供各种及时准确有效的标准信息。积极主动地与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联系,采集相关信息,核对相关数据,按时按质地做好白茶种植标准化示范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与名牌建设相结合,有力地促进福鼎白茶产品质量提高和品牌的提升,目前整个福鼎白茶产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世博十大名茶’、‘中国最具影响力茶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字号的荣誉在福鼎白茶行业已是耳熟能详。”宁德市质监局副局长缪志诚对福鼎白茶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果颇感自豪。

据了解,在福鼎白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该局及时制定《福鼎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申请使用“福鼎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经营者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茶企进行质量帮扶指导,组织申评申报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并集中全市茶叶生产经营者、从业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质量管理办法等。通过品牌运作,有8家企业9类茶叶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2009年福鼎白茶中的精品茶“太姥银针”成功入选“世博十大名茶”,同年福鼎白茶还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茶品牌”称号,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用+10
分享

白茶和黄茶有何不同?白茶和黄茶的区别要点大全

黄茶和白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小众茶,黄茶产销量占六大茶类不到1%,而白茶是近几年市场复苏的茶叶,份额也小于5%。你知道白茶和黄茶有何不同吗?白茶和黄茶的区别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对白茶和黄茶的认识和理解。

一、工艺不同。白茶是指将鲜叶经过晾晒萎凋到九成干,然后用文火烘至足干制成,属于微发酵类茶叶。黄茶是指将鲜叶经萎凋、高温杀青、闷黄、烘干的茶叶。黄茶属于轻发酵类茶叶。

二、生产周期不同。白茶生产过程缓慢,从鲜叶萎凋开始计算,一般需要24-72小时;黄茶要求茶青当天炒制,闷黄分为初烘前的湿闷和初烘后的干闷两种,也可两种方法并用。湿闷时间短,时间从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干闷时间长,时间为48-120小时之间,须等到茶坯产生甜香味后开始足烘。

白茶和黄茶有何不同?白茶和黄茶的区别要点大全
白茶

三、核心工艺不同。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重要工艺是干燥,不炒不揉;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工序很繁琐。以君山银针为例,分萎凋、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10道工序。

四、核心技术不同。白茶的核心技术是萎凋走水,保持茶青表面持续、均匀、不间断水分蒸发,带动茶青内部走水,促进内含物的生成、转化和积累。黄茶的核心技术是闷黄,闷黄火候不够,黄变不彻底;火候过头,容易降低品质产生水味和闷味,甚至变性成黑茶。

五、加工温度不同。白茶晾晒萎凋(包括热风萎凋)和干燥整个过程,温度低于70℃;黄茶加工温度高,一般杀青为120℃-150℃,初烘为100℃-120℃,足烘80℃-100℃,老烘60℃-80℃。

六、劳动强度不同。白茶生产工序少,劳动强度小;对比而言,黄茶工序较多,劳动强度大。譬如,霍山黄芽的拉老火工艺,20-30斤的茶叶,由两个工人抬着在木炭明火上方烘焙,每一烘往返数千次,需要20-40分钟,步行3-5公里。

七、生产成本不同。白茶工艺简单、工序少,生产成本较低;黄茶的工序多,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较高。

白茶的泡法,白茶怎么泡

白茶是我国茶品种的珍品,白茶色、香、味、形具佳,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汤鲜爽甘醇,浓香四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茶的泡法吧。

白茶冲泡流程

备具:首先要准备好泡茶的用具,包括茶壶、茶杯、茶匙、茶巾等

洗具:将烧好的热水倒入茶具中,对茶具进行温热一遍,是茶具均匀受热,然后将水倒掉

置茶:用茶匙将适量白茶茶叶放入茶杯中。

洗茶:往茶杯中倒入开水,然后用茶盖刮去茶沫,然后将洗茶水倒掉,洗茶的过程不宜太长。

泡茶:往茶杯中倒入开水,盖上杯盖冲泡几分钟后即可完成

分茶品饮:将泡好的茶水倒入到公道杯中,然后分置到小杯中进行品饮。

上述的过程就是白茶的冲泡过程,泡茶可以多泡几次,茶叶差不多可以泡八次左右。

白茶香,白茶乡

远离故乡的日子,只要稍有闲暇,便静心独坐,撮些许带自故乡的白毫银针,放入杯中,沏一杯香茗。片刻,打开杯盖,斗室内茶香弥漫,宛如回到了故乡春日里的茶山。袅袅升腾的水汽氲氤,更似萦绕在我心头那浓浓的乡愁。

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典雅温婉风流缠绵,总是烟雨迷离富庶妖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百转千回的乡间小道;流水潺潺的路旁小溪;丹青水墨般的绵延山峦。那葱茏滴翠的远山茶园以及背着竹篓披着红斗篷婀娜曼妙的采茶姑娘。仿佛从他乡游子的梦呓中醒来,从抑扬平仄的诗词中醒来,空灵飘渺,了无尘俗。

白茶香,白茶乡

嘬一口香茗,茶汤在口中回旋,虽是齿颊留香,但那幽幽的清苦却如旅人恋乡的心境。“难得浮生半日闲,”至于尘世的烦嚣,终于可以暂抛脑后。只是乡愁愈浓,乡恋愈深。

乡愁中最沉重的是老母亲的泪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这沁入骨血的亲情总是让世上任何一种感情黯然失色。喝一口母亲亲手做的白茶,眼里总会浮现幼时承欢膝下时的甜蜜,只是嘴里白茶的苦涩味似乎又浓了一些。

小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茶,不是品茶,而是当做玩乐之余的饮料,年纪尚小,不懂茶事,茶道,只有一番牛饮。每日清晨,早起的母亲都会煮好一壶开水用来泡白茶,这似乎成为了她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

春季,我喜欢去乡间看茶。阡陌纵横,细雨斜风,古村苍旧,沿途景色如画。一日从峰峦间下来,饥肠如鼓,眼冒金星。一老太太看我们狼狈,留在她家小憩,煮腊肉、下挂面给我们“打尖”。饭罢捧茶来饮,异香盈室,清风灌喉。老太太说,这茶,宋元明清的皇帝爱喝,英国女王也爱喝,还送给俄罗斯、美国的高官品尝哩,听罢骇然。临别,老太太赠我一小包茶叶,我坚拒。这么贵重的礼物,断不敢轻易收受。

白茶香,白茶乡

原来的乡野,有“奉茶”的习俗。村道蜿蜒处多小小的亭子,一副石桌,围一圈小石凳。桌上放着粗糙的茶壶,壶中茶水供过路人牛饮或小酌,分文不收。而今驿路茶亭了无踪迹,路边多了些“农家乐”,吃罢店主推荐的土菜,会有一大杯茶水送上来,绿意袅袅,香气氤氲,正待小呷之时,常能听到鸟叫或是鸡鸣,让人心头安静。

我小的时候,家中只卖茶草,并不制茶。头天摘的茶叶,晾在竹匾里,一夜香气不绝如缕。鸡叫头遍,母亲喊醒梦中的我,陪她去镇上卖茶草。东方未动,草木醇香,途中路遇之人,多是卖茶的、卖菜的、卖柴的。镇上的茶贩子,提着马灯,别着小秤,咋咋呼呼地吆喝着。卖完茶,母亲会去油条店买根油条让我吃,而她径直去店里的水缸舀碗凉水喝。

如今,我居城市,除了空中一套按揭的房子,再无寸土立锥。无茶可种,无茶可奉,但我爱写茶喝茶。有人说,现在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写茶的比喝茶的人多。我听了,笑,这样不好么?

“竹下忘方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三五同道闲坐茶楼,观窗外美景,聊快乐之事,沏一壶香茗上桌,斟满面前的紫砂小盅,茶香扑面而来,口舌生津,未饮先醉。茶性与人性相通,茶品与人品相合。

白茶香,白茶乡

“从来佳茗似佳人”,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魇,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默默呈献,无怨无悔。像杯中的茶,在火烹水煎中,舒展娥眉,含笑起舞。幻化着山水的宁静和淡泊,诉说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萌动着爱恋的执着和深沉。

乡愁如茶,这茶亦如人生。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在自己生命最为灿烂的时候,离开哺育自己的生命之树,经历了晒青、萎凋、烘焙等诸多磨难后,蜷曲着身体,紧攥着昔日的美丽,为的是能留驻自身的芳香。直到有一天,邂逅一杯沸水,承受一番凤凰涅磐般的洗礼后,终于得以再将自己曾经风华绝代的美丽展现,用力一吐最后的芬芳。于是我把这隐隐作痛的乡愁攥着,紧紧攥着。

当我的心迹踩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当我的思绪飘落在村口娉婷而来采茶姑娘的红斗篷上,当我的呼吸融进小山村温润的气息和诱人的茶香,当我的心灵暂别古筝独奏般的万壑千山。我便再也忍不住泪眼潸然,何时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茶中有人心,一碗见人情。我会像父母亲一样,爱茶,敬茶,奉茶,把福鼎白茶,把茶,把家乡烙在心里,这是茶乡每个家庭爱的传承,一种难以磨灭的传承,是我们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愁。

白茶香,白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