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济南茶市冷对“爆炒普洱”

济南茶市冷对“爆炒普洱”

2019-03-14 访问量: 59 茶礼仪网

济南茶市冷对“爆炒普洱”

  目前一些大的普洱茶投机商在囤积居奇,但市场上普洱茶实际仍然供大于求,普洱茶的价格必须贴近普通大众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

  导报记者 吕文 济南报道经过近7年的蛰伏之后,普洱茶涨价之风似乎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中央电视台近日报道称,自今年开春起,普洱茶茶青(指从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叶子,作为加工成品茶的原料)市场异常火爆,云南一些名山古树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甚至翻了一番。一般来说,原料的收购价格会直接影响产量和新茶定价,东莞茶商甚至囤积了30万吨普洱茶待价而沽。目前,普洱茶市场到底是怎样一个状况?各方反响如何?发展趋势怎样?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导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经销商不以为意

  25日下午3时许,在有北方“第一茶市”之称的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导报记者注意到,偌大的市场里顾客量相比往日并没什么差别,甚至显得有些冷清。

  销售普洱茶的门店也没显出有多“热闹”,不少店家在喝茶聊天。看到有人经过,纷纷露出期盼的眼神,并热情地招呼顾客进店“喝茶再买”。“今年普洱茶价格比去年整体上涨了不到两成,相比往年的大起大落基本上属于正常情况,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说这话的是“天下普洱”店店长周志佳。在他的店里,导报记者看到,所售的多家知名茶厂的“7两茶饼”价格大多介于100元至400元之间,高者不过680元,低的甚至只有80元。

  周志佳说,普洱茶是发酵茶,因此一般年份越久价值越高。从眼下来看,相比去年同期,老茶价格上涨了近三成,新茶价格上涨了近一成。周志佳介绍说,自1997年开始,普洱茶进入高端市场,并几度引发价格风暴。特别是在2005至2007年间,市场炒作之风达到高潮,普洱茶价格成倍增长,“天价普洱” 屡见不鲜。但从2007年4月份开始,“泡沫泛滥”的普洱茶价格急转直下,直到去年才开始逐渐回暖。

  他认为,随着人们对普洱茶消费观念的成熟以及需求量的逐步提高,普洱茶的消费量理应稳步增加。目前来看普洱茶的价格已经基本回归正常轨道,再次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很小。“我在2007年以前还做过好长时间的普洱茶生 意,可那以后市场骤变导致损失不小,到现在还有不少普洱茶没有卖出去。”股蓝茶行老板黄翠远一边拿出几饼普洱茶,一边对导报记者说,这些普洱茶价格虽然比去年涨了约两成,但最低也不超过100元。黄翠远现在主要经营黑茶,近年来黑茶的价格和销量均稳步增长,他对自己能够及时改变经营品种感到欣慰。在他看来,近几年,黑茶通过稳扎稳打逐渐受到市场认可和青睐,从一个侧面说明普洱茶一度炒得太过了,“泡沫”破灭是迟早的事;而要恢复市场对普洱茶的信心,并不是短时间内靠炒作就可以达到的。消费者仍在观望

  采访中,导报记者还随机调查了一些消费者,发现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对普洱茶还是不太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相比花茶绿茶来说“口感不适应 ”。相对比较感兴趣的是少数青年女性,买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肥”,其能接受的价位大多在每斤100元左右。对于后市走势,他们大都表示“等等看”。“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普洱茶只是在云南、广东等局部地区有少数投机商在再度炒作,但整个市场难以掀起多大浪花,起码从山东市场来说仍然比较平静。”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山东茶文化协会副秘书长赵建设的话印证了导报记者的感受。在他看来,普洱茶确实具有减肥、降三高、防癌、抗衰老等保健作用,契合了现代人寻求健康的消费理念,因而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其口味、价格等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还有个适应过程,市场需求不可能无限放大。如果大大偏离其实际价值而过度炒作,很可能提前透支市场,加深消费者和大多数没得到什么好处的经销商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导致整个行业受损。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市场几度沉浮的普洱茶最大生产企业大益集团,目前的茶饼价格已逐步恢复到一个理性的价格区间。该公司副总经理彭光胜深有感触地说,那些投机短视的行为,没有终端消费为支撑的炒作,终究会泡沫破裂。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主任曹潘荣表示,目前一些大的普洱茶投机商在囤积居奇,但市场上普洱茶实际上仍然供大于求,普洱茶的价格必须贴近普通大众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赵建设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茶最终是用来喝的,价格总会回归价值。普洱茶产业想要持续长久,应当以大众化消费为目标,而不应成为少数人玩弄“操盘手法”的工具。

有用+10
分享

喝普洱茶时舌面发麻的原因是什么?

  你喝茶的时候有过舌面发麻吗?那这是为啥呢?大致总结了以下三方面:

  大致有三个方面:

 

  ①质量欠佳或保存不当。

 

  茶叶质量上有问题,通常指的是茶叶的工艺不合格,如杀青不到位。如乌龙茶,若发酵走水不正常(或焙火过重,火没退)就会导致茶叶入口发麻发涩。保存不当,如果茶叶保存环境温度、湿度不正常,如高温、高湿,也是造成茶叶发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湿仓普洱茶。

 

  ②农残物超标。

 

  如果种植环境、生产标准不合格,因此造成的农药污染、残留、劣质,也会带来茶叶发麻的情况。

 

  ③个人身体原因。

 

  再就是个人的身体原因,或是因为一直以来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是近期的身体不适,有的人喝了茶后,会有口舌发麻或手脚发麻等情况,这就建议大家尽量到医院去检查以下是否近期的身体出了不良状况了。

普洱茶的芬芳

  对于普洱茶的香味体验,通常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茶体自身香味的含量和质量受品茶人的经验及个体差异的影响。品茶是一种体验,香味的纯异、浓淡、好坏、高低,因人而异,并无标准,因而很难量化。所谓某种香味好,其实就是自己更适合和喜欢某种香味,而不是盲目去追求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的所谓“樟香”、“枣香”、“梅香”等等。

  普洱茶的香味来自于两类化合物的合成,前期的香味来自于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芳香烃,这种香味最基本的形式是由六个碳原子共用三个双键组成的碳原子环,化学上叫做苯环。碳链越长,香味越高。烃类化合物合成于普洱茶的前期氧化,后期的香味大多来自于多糖物质与酵母反应生成的醇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各种各样的酸发生反应后进一步生成芳香型酯类化合物。这些酯类化合物的含量越高,茶叶的香味越好。茶叶中的“冷后浑”就是这类物质在低温状态下析出并冷凝的结果。

  【普洱茶的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韵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的价值。从原理上讲,普洱茶的香味来自如下方面:

  1、成熟叶自带的芳香物;

  2、青叶醇、氨基酸、糖份等化合物在摊晾和杀青过程中溢出形成醛类、苯类和芳香烃类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最终形成了普洱茶生茶的香味;

  3、普洱茶熟茶的香味首先主要来自于渥堆发酵,发酵的机理是内含物质间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是糖和酵母反应生成醇类和醛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茶多酚、生物碱的中间产物邻醌结合后,再与茶叶中的有机酸反应,从而形成带有香味的酯类化合物。

  4、氨基酸与糖结合形成的糖胺化合物,始终贯穿于普洱茶香味来源的全过程。

  5、经高温杀青的普洱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被钝化和抑制。原有的青草香经揉捻、烘干、转化为花香,普洱茶再经过渥堆或自然陈化形成类似某种果香的口感。

 

普洱茶收藏注意“八戒“

  普洱茶宜喝宜藏,但收藏也有一定技巧,新手切勿过份迷信“老茶”。

  一、戒“过多”投资

 

  收藏需要投资,需要经验,并不能单凭热情就能达到目的。

 

  所以,新手对普洱茶收藏一定要保持淡定的心态,采取渐进的方式,先从小额开始,再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加大额度。

  二、戒“短线”进出

 

  新手入藏市,往往会犯急于求成的毛病,而急于求成的主要表现就是“短线”进出:许多新手淘到藏品后,总是沉不住气,总是急着赶紧出手赚钱。其实,“普洱茶”的增值潜力,并不适合“短线”的买入卖出,因为“短线”进出获利空间非常有限。藏市新手必须明白:投资一定要沉得住气,较长时间的投资操作,你才会更有收获。

  三、戒见异思迁

 

  藏市物多,新手必须尽快确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并据此进行投资。而一旦确定了收藏方向,就要尽量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改变收藏方向。收藏没有捷径可走,哪条路都要付出心血努力才能到达收获的站点。新手当记: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只能让人多走弯路。

 

  四、戒贪小便宜

 

  新手须知:"古树普洱茶"低于市价很多的很可能有问题:或是东西有瑕疵,或是大量倾销,或是仿冒。千万要戒除贪小便宜的心理,否则极可能投资失手。

 

  五、戒贪高

 

  所谓“高”,是指那些价值比较高的藏品。新手在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上都嫌不足,故而不宜急着去收藏价值很高的藏品。须知:“贪高”很可能让你败得很惨。

  六、戒贪多

 

  收藏重在质精而不在量多,投资收藏决不能以量取胜。新手务必明白,与其收藏一些平庸的杂品,不如去收藏一件较有艺术品位的佳品。这样,其将来增值的空间很可能会更大一些。

 

  七、戒迷信冷门

 

  “冷门”是指大家都不太热衷于涉及的那些物件。常有一些新手认为投资“冷门”更有市场发展的潜力,其实,既然是“冷门”,其增值的机会自然就会比较慢,有些甚至不易流通。因此,除非自己就是喜欢,新手最好不要去逐“冷门”。

  八、戒迷信热门

 

  与冷门相反,所谓“热门”是指市面上各位藏家都在追逐的那些物件。“老茶”既然是“热门”,这类藏品行情必然已被追高,相应地,其价格也必然高昂,并且不易买到。初入藏市的新手最好不要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去追“热门”,因为新手“涉市”不深,还不能深入了解内幕状况,很可能花钱不少却买不到物有所值的东西。
 

(本文仅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