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产地>对话:普洱茶的年份、产地、树龄,能喝出来吗?

对话:普洱茶的年份、产地、树龄,能喝出来吗?

2019-03-18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学生:普洱茶的年份、产地、树龄,能喝出来吗?

 

  答:年代是不能精准喝出来的,一是确定不下来标准样来对比参照,二是存储条件不同,会造成陈化程度的巨大区别,即使同一批茶相同环境存放都有可能变化不同。

 

  学生:嗯,我有一缸普洱,放了5年,因为经常开盖,顶层的和下面的都有口感差异。

 

  答:三是只从外观包装上区分不能服众,人民币都有假的呢,何况茶叶包装纸内飞麦号这些普通纸了。普洱值钱了以后,有人专收集老纸做假包装的,生产日期还不是随便就能印上去的?四是冲泡方法和每个人的感官差异造成的,比如你按照一个方式泡茶都可能一天里泡出不同效果,一个人上午下午喝同一种茶也许都会感受不同,我们总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没有两杯完全相同的茶,在这么微妙的状况下,如何要求喝出年份来呀?相当长的时间里普洱茶都不是贵重东西,不被人精心看护,放在哪里的都有,谈何区分年份?再说中国以前主流上也没有喝老茶的传统,老茶概念是这几年折腾出来的,国家也没有评审老茶的要求规定,三五年之内的好分,几十年的就不好说了,能根据线索估计出个大概时间段就属于高手了。

  学生:那产地方面能辨认出来吗?

 

  答:这个倒是可能性大得多了,不同山场环境会赋予茶不同的气质,所以我们才很重视原产地和非原产地的问题,像冰岛、班章、南糯山等一些大地方、特征明显的,若是纯料新生普,很容易区分出来,普洱玩家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识别山头寨子了,但有的小地方树种杂乱不统一,地形复杂或者采摘时节、嫩度不同,再加上制作上的区别就不太好分了,只有制作人知道。一些大厂技术高手通过拼配,想要哪个小区域的口感香气,即使不含有那儿的原料也都能模仿出来,所以一般人想凭经验口感喝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多数是在那儿察言观色,装模作样地猜呢!

  学生:是不是树龄老,做出的茶会更好,这个能辨别吗?

 

  答:按照一般规律来说,乔木茶树越老,采摘其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在滋味、醇厚度、口感味道方面越显得丰富多变,有的老树长期被苔藓包裹,或居于某处灵气充足的所在,会出现个性脾气。不光是云南普洱,其他茶类也有这种情况,如果只从新老茶树叶片的理化分析来看,各有所长,老树并不占什么优势。太老的树经常是处在劣势,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老树料好,这其实还涉及技术革新、心理学、社会学、文化方面的关系,并非是科学的认知。好多乌龙茶品种也是讲树龄的,比如凤凰单枞、武夷水仙,老树料做出的茶意味绵长,汤水柔和,香气也幽远。而用灌木型茶树料做的清香铁观音则相反,一般超过10年的树就该砍了,否则做出的茶会苦涩,鲜爽度低。现在好多红茶也讲老树料好,和以前不同了,所谓好坏跟目的、观念、审美有关,如果是常喝一地的茶,原料来自老树新树这个是能喝出来的,具体到喝出树龄多少年的那就有点装过分了。

有用+10
分享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19日中午,好茶传媒·茶友会员一行从勐海县勐混老班茶品·春秋茶厂出发,前往云南茶山行的第二座茶山--老班章。

对于普通茶友来说,可能“老班章”这个词颇为陌生。但对于那些懂茶爱茶的茶客来说,不知道勐海县无所谓,但如果不知道老班章就有失老茶客的水准。因为顶着“普洱第一寨”这个耀眼光环的老班章村,早已成为整个勐海茶区的代表,甚至是整个普洱茶的代名词。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从经历过南糯山之行后,大家对茶山道路的平稳程度已经没抱多大的期望。可等到车子爬上山路去往老班章时,才知道自己所做的心理准备还远远不够。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一开始,尽管道路蜿蜒曲折,但所幸还是水泥路。处于原始丛林的地理生态中,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开满路边,在进入布朗山原始森林地带,我们遇到了一棵三人合抱的参天大树。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故因此而得名,它位于西双版纳州西南边沿,坐落在勐混、打洛与大勐龙之间。植被茂密,远离工业污染,是最优质的普洱茶产地之一。车子一到布朗,山路就开始变得难走起来。山路颠簸,而且因为是黄土路,车轮稍微一卷,立刻就扬起一层灰尘。幸亏山中景色不负众人,大片大片的台地茶种植山间,颜色或翠绿,或墨绿,长势颇为喜人。从崖边俯瞰山底,更是令人不觉为之心胸开阔。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上山途中,我们看到了一大片因去年遭遇霜冻而被砍伐了的茶树,光凸凸的山头,就仿佛在默默讲述昨天经历过的故事。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一路坑坑洼洼、磕磕绊绊的,历经了山路八十弯,终于在群山间森林深处抵达了目的地,老班章村。老班章生活着的是爱伲族人,由于村子所在地海拔为1700米至1900米,老班章村甚至被有些人称为“云端上的茶乡”。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由于群山和云雾的环绕,以及高海拔特殊土质等因素,老班章区域所出产的普洱茶拥有饱满的条形、独特的滋味。色,香,味,形等特性完美兼备的老班章茶一直深受众多茶人的喜爱,在茶界享有很高的美誉度。来到老班章,老班章茶就是带给好友最好的礼物。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同时,老班章还是布朗山名气最大的优质普洱茶产地,民间有班章为王的说法。其普洱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为普洱茶中极品,因而老班章茶自近年普洱茶风潮兴起之后,便以“王者”、“茶王”、“班章王”之名在所有普洱茶爱好者心中占据了王者之位。即所谓的“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由于路道崎岖,到达老班章的时候,已是下午的4点。疲惫与饥饿之余,大家仍然难掩心中的兴奋。热情难却,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连续参观了老班章的茶王树和古茶园。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岁月的年轮不断的在茶树体内增加,而当舌尖触及古树茶的美妙时,当一杯茶香缓缓地,轻柔地掠过心头时,不知是否能够唤醒老班章这沉睡了千年人记忆?品茶,是否可以看做是在品味时间的味道,而追寻古树茶的足迹,是否可以看作是在追寻过往的流年呢?

云南茶山行:三月,普洱之约(5)

茶叶市场的老古董从普洱茶包装棉纸看中国茶文化

普洱茶的包装一直被认为是最简陋的,一张棉纸包起一块茶饼就可以了。让人觉得若是这一茶饼碰到水,油,必然无法自保。比起青花瓷的典雅、精美铁罐的小巧和特色竹篓的精巧来说,普洱茶看上去可真的有点掉价。其实,并不是商家舍不得花钱为普洱茶做个精美包装,而是这看似无奇的棉纸却有着神奇的功能。

普洱茶包装棉纸透气性强 :普洱茶可不需要与空气隔绝,与空气接触反而能够促进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因此,透气性强的棉纸既不会大面积直接与空气接触,又能够达到不密封的状态。

普洱茶包装棉纸能吸异味:茶的吸附性很强,特别是对杂味额外敏感,一不小心就会串味,那时候大好的一饼茶可就被白白糟蹋了。而棉纸有着很好的吸异味功能,能够一定限度地将异味隔绝在外,包装茶饼内部的清洁。

普洱茶包装棉纸利于长期储存:普洱茶不像其它茶,过一段时间还不喝就可能变质了。而收藏家更是可能将一饼茶收藏十几二十年,这个时候金属罐子等就不太适合了。而棉纸却有经久耐放的特点。

普洱茶包装棉纸看上去是老了土了点,但懂的人都知道它比一般的包装纸要好,那么普洱茶包装棉纸是如何制成的呢?要知道那小小的一张纸其实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西双版纳地区特有的一种植物,当地的人叫“马三”,在使用过程中,得把外面的皮全部剥干净,只留中间白白那一层,晒干,然后经过二至三小时沸水煮,再用榔头把煮好的树皮捣得很碎,做成纸浆。再经过加工,印上各大品牌的印章、标志后,就成了我们包茶叶的饼纸了。

这纸的特点是柔韧性极好,抗拉力比普通的棉纸更强。有木香味,这种香味不会流失,有良好的透气性,用嘴吹纸,可以感觉到能把气吹出去。保留时间很长,缅寺里书写的经文,使用这种纸张,已经保留了几百年,现在还能使用。它的透气性和防虫性,对茶叶的存储和陈化自然好处多多,纸张纤维丰富,纸质厚实,韧性十足,防虫蛀,透气性较好,绿色环保无污染。

远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术,随着纸的发明,造就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化早已经取代了手工作坊,我们渐渐忘却了那最古老的造纸方法。普洱茶包装棉纸就是一款古老的手工纸,这也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个传承。

茶叶市场的老古董从普洱茶包装棉纸看中国茶文化

版权敬告:茶艺网原创文章,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注明出处也不行!否则您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为何普洱茶要杀青?

普洱茶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是云南普洱茶加工的第一步,一般现在农户在加工的时候主要使用锅炒杀青,这样杀青的温度较低,叶面温度一般在80度以下,多酚氧化酶钝化较少,底沸点香气物质未完全消失,这样的杀青叫做晒青。

杀青能快速终止茶叶内活性细胞质,促进茶叶内各种物质内在化学转换,能让人正常使食用。刚刚采集杀青需要存储氧化几天,不然茶内各类物质会影响人类肠胃中毒。杀青可去除低沸点芳香物质,因此要杀够,好的杀青,新茶应无“臭青味”;其二去除部分水分,使叶片柔软,便于下一部的揉捻。也就是说要抑制茶多酚的氧化,钝化鲜叶时的酶促作用。

杀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辐射杀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目前日本、俄罗斯、印度应用较多,我国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目前世界各产茶国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