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如何去感受普洱茶熟茶的“香、甜、醇、厚、滑”?

如何去感受普洱茶熟茶的“香、甜、醇、厚、滑”?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普洱熟茶,茶性温和,陈香独特,如何去感受它的“香甜醇厚滑”?怎么喝懂它呢?在以下六个方面表现好的,就是优质熟普:厚度、滑度、润度、甜度、纯度、香气。

  饱满的厚度

 

  茶汤的厚度和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你感受到的浓厚稠密的粘稠感,就是熟普的厚度。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在口感上就会有这样的表现。

  油润的滑度

 

  通常很滑的熟普,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类似喝鸡汤或米汤。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

 

  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清爽的润度

 

  很多品质较低的茶,入口总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绵软无力,不够爽快。好的熟普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如“一碗喉吻润”,一入口立解干涸之感,然后方是“破孤闷”。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普茶汤,喉咙得到爽快、滋润,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的润度的体现。

  绵长的甜度

 

  甜蜜的感觉谁不喜欢呢?甜度算是品鉴熟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熟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泡至最后几水也有丝丝甘甜。

 

  此外,熟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这甜度也更加明显了!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

 

  干净的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

 

  纯度好的茶汤,一是干茶无杂质;二是茶汤干净无杂渣滓;喝起来干净舒服,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饮也会觉得容易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不当,被污染了。

  怡人的陈香

 

  陈香是熟茶的“奥秘”香气,是时间的见证。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喝着使人舒畅,闻着使人心怡。不过如果一饼茶的原料本来就不好,那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有惊喜。

 

  刚接触熟普的时候总是感受有一股独特的滋味。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熟茶的魅力之一。渥堆工艺会使得新熟茶有一些“渥堆味”,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纯熟的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气味,并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霉味是茶变质的一种不良气味,喝着会感到影响、难过,甚至有厌恶反胃的感受!跟渥堆味完全不是一回事。

  滋味单薄寡淡,火气重、饮后口腔干燥明显,无陈香无温润感的,只是“快餐茶”。好熟普,遇上是缘份:茶汤深红透亮,滋味丰富醇厚,甜显带着回甘,气韵明显,陈香久久不退,温润感突出,经久耐泡,美不胜收。

 

  好的熟茶自己是会说话的,好茶喝起来的身心之感是不需要华丽辞藻去描述的,那是一种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的境界。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普洱茶饼要紧压而不散存?

  不论你是熟悉普洱茶饼的人还是天天品饮它的老茶客,在第一次与普洱茶饼见面的时候,都会不经要问,为什么普洱茶饼要紧压而不散存?尽管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将普洱茶做成散茶,但普洱茶饼紧压的形状依然不变。

 

  为什么普洱茶饼要紧压而不散存?这或许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但却是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你是老茶客,那一定是知道这个原理的,如果你是新茶友,一定也对于这个问题基于表面的一个理解。很多的茶友,觉得把普洱茶饼做的紧压状是为了方便存储,或是就觉得紧压更好。

 

  其实一开始普洱茶饼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文艺的中国人,把紧压茶切的成为七子饼,寓意是: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且不管这些附加的美称与多好的寓意,为什么普洱茶饼要紧压而不散存只因紧压茶存放后,香韵,滋味的保持,比散茶更好。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叶会自动氧化,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转化,这些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

“人才匮乏”普洱茶行业最真实写照

“人才匮乏”普洱茶行业最真实写照

图为:南茗佳人2015年勐海熟茶《踏雪》

中国茶叶市场有类茶卖的最火:铁观音、以金骏眉,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普洱茶。普洱茶作为后起之秀,近几年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扩大。这主要得益于普洱茶的价格优势。

当正山堂的金骏眉卖至1万一斤的时候,普洱茶茶王一片“纯料老班章”也不过几百元。在几十元一斤的铁观音大行其道的时候,下关沱茶不过几元钱一个。出众的品质,低廉的价格是普洱茶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所在,但随着普洱茶知名度的提升,其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贵过金骏眉、超越铁观音”是当前普洱茶价格最真实的写照。不得不说,因零售价的升高,普洱茶市场已然发展到一个瓶颈。

“人才匮乏”普洱茶行业最真实写照

与其他两类茶的市场相比,普洱茶行业最缺乏人才。普洱茶作为商品,已经不是简单要求茶本身的一些元素,从产品创意到包装,再到上市后的市场运作都需要优秀的人才。普洱茶市场不缺乏会做茶的人,但缺乏懂产品以及市场运作的人。

同样一片357克的茶,不同的包装,同样的价格销量可能差距很大。(这里我不是说,挂名产地做赝品)具有美感的包装总能加分不少,这就属于艺术创意的范畴。没有专门的人才很难设计出这样的包装。

“人才匮乏”普洱茶行业最真实写照

现在普洱茶营销可以说乏善可陈,产品上市后想活跃下气氛就请一些名人搞个品鉴会,或是搞搞派茶活动。微博、公共微信,发布一些产品公告。家家基本都一个套路,消费者参与的麻木,茶企营销的麻木。最后完全就演变成价格战,大打人情牌。甚至是拉人头的方式去推销产品,这一切背后是普洱茶行业背后缺乏靠谱的销售人才。

“人才匮乏”普洱茶行业最真实写照

普洱茶喝起来很慢,但普洱茶市场的节奏却非常快。各方面的人才足够多的茶企必然能引领整个市场。这点我们看芳村近几年发展最快的茶企就能明显的感受到人才带给一个茶企的变化。

有好茶还要有好的专业人才,这才是普洱茶企业在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普洱茶历史浅析之探寻普洱茶饼的起源

普洱饼茶是经过了蒸青、烘焙,普洱饼茶的味道比鲜叶好多了。那么普洱饼茶的起源是什么?

普洱茶历史浅析之探寻普洱茶饼的起源

某些学者断然论定,普洱饼茶是来自陆羽的《茶经》,全然承袭了陆羽的衣钵,或说是继承了唐、宋、元三代的“团茶”之衣钵。不过,他们深感遗憾的是,陆羽所撰的《茶经》之中,却“唯独漏掉了最能继承他衣钵的云南普洱茶”!

中国饼茶并非经由陆羽之手发明的。因为早在唐代之前,而且至少早在南北朝之前,甚至更还在两晋之前,我国就有饼茶闻世。它恰恰就记载在陆羽的《茶经》上。其原文是这样的:《广雅》云:荆、巴间茶叶作饼,叶老,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广雅》本是一部字书。而中国饼茶最早见之于历史记载的,准确地说,最早见之于汉文的历史记载的,就在这部字书上。《广雅》的作者张揖。张揖,乃魏国清河(即今河北)人也。张揖曾任“明帝太和中博士”,而“太和”即魏明帝年号(227-233),当然乃属三国时代无疑。这就是说,早在陆羽《茶经》问世的五百余年之前,中国饼茶就已然见诸史籍。

再说《广雅》记载的饼茶,原文说是出自“荆、巴间”,所谓“荆、巴间茶叶作饼”之说,就其所指的地域而言,不止是指现今的四川、湖北一带,而且还指现今的云南、贵州一带。那么,在上述四个地域之中,何处最有条件足以作为中国饼茶的滥觞之地呢?

依我拙见,中国饼茶的滥觞之地,理当就是云南,特别是云南境内的西双版纳并思茅一带,只缘这里乃是中国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