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白点是什么?

普洱茶的白点是什么?

2019-03-18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白点是什么?先闻茶香味,茶是陈香味还是霉味(优良的微生物发酵,茶有淡淡的曲菌有性孢子香,也就是普洱茶的陈香。感官认知较难描述。霉味感觉较刺激,让人感觉情绪低闷)。

 

  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新的普洱茶指的是刚制成的普洱茶,外观颜色较绿有白毫,味道浓烈,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陈放较久的普洱茶,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通常保存不佳的普洱茶会产生霉味,有些商人为掩盖其气味,会加入菊花等花香。因此若看到普洱茶中参有菊花,或闻起来有花香,表示茶叶品质不纯正。新制的普洱有白毫,未经过陈化,因此会有苦涩味;普洱茶陈化、白毫转金针后,性温和、不刺激,因此味道较甘醇。

 

  所以要正确辨别普洱茶的白点是“白霜”还是发霉了,下面小编给个参考,可以进行比较以下,好鉴别是“白霜”还是发霉。


白霜

 

  正常的“白霜”

 

  普茶汇普洱茶在正常仓储,仓储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不止表面,连带茶内部都附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注意:必须是均匀分布,而且是白色物质大小均匀,不集块,不聚巣),嗅之无霉味,更无刺鼻,惹人难受的气味。属于此情况普洱茶一般是有些年份,是可以喝的。相反此种“白霜”会提升普洱茶的相关口感和价值。


发霉的普洱茶

 

  普洱茶发霉了

 

  有的人因为仓储不当或空气潮湿,湿度过高导致普洱茶发生霉变,此种情况下,“白点”一般是会分布不均匀,聚块,大小不一,嗅之一大股霉味,刺激,令人不舒服。此情况下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轻则会出现不舒服的状态,重则会出现中毒。

 

有用+10
分享

陈皮普洱茶白霜是怎么来的

         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霜”的形成机理是类似的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柑油晶”,是柑皮经高温烘焙后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结晶。形成“柑油晶”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一是只有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通常只有柑仔才会起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转化为糖分;

       第二因素是高温工艺,柑皮经过高温烘焙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结晶故称之为“柑油晶”;

      第三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

普洱市重点打造普洱品牌“茶马史诗”,发布会云南昆明举行

2012年10月28日下午,“茶马史诗”文化系列普洱茶新闻发布会,将在云南昆明震庄迎宾馆举行,发布会上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下。

网友还会喜欢的茶叶新闻文章推荐:

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茶叶茶文化博览会

2012年冬季红茶价格升温趋理性、大众化

2012广州茶博会,野尖千两茶套组最吸睛

普洱市重点打造普洱品牌“茶马史诗”,发布会云南昆明举行

“茶马史诗”文化系列普洱茶新闻发布会在2012年10月28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出席的人物有:全国政协常委、联合国首授环保艺术大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亲善大使、著名造型艺术家、普洱市人民政府顾问袁熙坤,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杨应楠等领导及各界人士。

网友还会喜欢的茶叶新闻文章推荐:

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茶叶茶文化博览会

2012年冬季红茶价格升温趋理性、大众化

2012广州茶博会,野尖千两茶套组最吸睛

普洱市重点打造普洱品牌“茶马史诗”,发布会云南昆明举行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茶马史诗”,其实“茶马史诗”就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牌,它是由普洱市政府重点打造,也是普洱市人民政府顾问袁熙坤,与普洱茶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名茶品牌。

在“茶马史诗”文化系列普洱茶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了解到“茶马史诗”系列的普洱茶,根据古茶树生长的年限和茶区,一共分为三大系列,其中包括了:古佰系列、大千系列、鼎甲系列。

以上就是发布会的内容,据说,2013年的国际茶业大会,将会在普洱召开,现在都在做前期工作了,期待吧!

细数普洱茶界的老字号

作为古往今来大家都喜爱的普洱茶,自然有很多老字号,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宋聘号

宋聘号茶庄,创建于清光绪六年,总部设在易武镇,产品原料以易武山为主。民国初年与钱利贞(后改名为“乾利贞”)结为亲家,而改名为“乾利贞宋聘号”。

红票宋聘

合并后的宋聘号为了扩大经营和生产,开始生产一些普通的产品。同期宋聘号也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生产的普洱产品为“福华号宋聘”,同时也代理运营总公司对海外销售的产品。现提供此样茶品,经鉴定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产品,现今为稀有物品,属难得一见的茶品。

二、陈云号圆茶

“陈云号”成立于清中后期。是民国初年最大的普洱茶商之一,当时的老板陈石云,人称“陈半山”。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张家湾的曼腊茶山有一半茶园都姓陈。陈云号最兴盛的时期是1900年--1933年,当地人都这样说,易武有刘癸光,曼腊有陈云山,一个南;一个北。“陈云号”有自己的马帮,茶叶的原料以易武、曼腊茶山为主,生产出的产品运往越南的莱州,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1951年陈云号生产了最后一批茶叶后,从此销声匿迹了。现在所提供的这款茶品,经鉴定应该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产品,现今为稀有物品,属难得一见的茶品。

三、鸿泰昌

鸿泰昌茶庄创建于1926年,茶庄设在六大茶山----倚邦,创始人高鸿昌。茶叶原料主要以倚邦山为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鸿泰昌茶庄在泰国开设分公司,取号“鸿泰昌号”。同期也利用泰国的茶箐,生产普洱茶供应东南亚市场,堪称普洱茶历史上的第一个庞大的“普洱帝国”。

鸿泰昌号

鸿泰昌茶庄在倚邦的总部一直延伸到解放初期,消失于人民公社成立后,而设在泰国的分公司至今仍然存在,是一个孤悬海外的普洱茶王国。现提供的此款产品应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产品,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四、无纸早期红印

“红印”,这响亮的名字,在普洱茶界几乎是每个人都听过的“法号”,然而真正看过摸过或喝过的应该不到百分之一。红印,因其茶饼内飞为红色八中印而得名。

五、黄印圆茶

七子黄印品种有“八中黄印”、“七子小黄印”、“七子大黄印”、“绿字黄印”等等。但一般茶人区分则按照外观特点区分为“大黄印”、“小黄印”、“认真配方”(内飞内多了“认真配方”四个字)等几种。此款茶因八中茶字为绿色,饼身比一般茶饼稍大,故称为“七子黄印大饼”。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六、七子黄印大饼

黄印七子饼,产生于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云南七子饼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现代拼配普洱茶工艺的始祖。1959年,因侨销茶停产的缘故,中茶公司把茶饼的名称从“圆茶”改为“七子饼茶”(即“中茶牌圆茶”改为“云南七子饼茶”),生产单位也从“中国茶叶总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改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七、雪印青饼

“雪印青饼”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是台北一名姓黄的先生1999年11月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的是某一批茶号为7532的七子饼。从配方来看,面茶为芽尖毛茶,是青饼茶中最为细嫩的茶品,产量并不是很多。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此款茶经鉴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产品,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八、蓝印铁饼

简称“蓝铁”,产生年代有两种说法:一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物;一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代表茶品。“蓝印铁饼”为云南省普洱茶行业一个新的突破产品,它摆脱了以往用布袋包揉压制茶叶的繁琐工序,采用金属模子直接把茶青放入压制脱模而成,过程简单而快捷,缺点在于加工时压力过大,茶体太紧结不利于后期转化。“蓝印铁饼”采用的原料为易武乔木茶青。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茶品。

九、73大叶青

“73厚纸大叶青”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是台北一名姓黄的先生1998年12月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的是某一批茶号为7542的七子饼。

七三文革砖

从配方来看,面茶用3、4级幼嫩芽叶,里茶用5、6级叶(后期也出现过掺7、8级老叶的情况)。此款茶经鉴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产品,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十、广云贡饼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精选上等的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利用自己独创的工艺压制成普洱茶出口到港、澳、台及东南亚。因这些茶以云南、广东等地原料为主,由于融入了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独创的配方和工艺技术,具有广式韵味,台湾和香港的茶人又称之为“广云贡”,产品结构也分饼、砖、沱。

十一、八八青

“八八青”是香港一名姓陈的先生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某一批茶号为7542的七子饼。“八八青”的意思据陈先生说:为了纪念他的茶店开业的年期,其次是以广东人的口音8字是代表行运与发财的好兆头。“88”者亦喻意发财后可再发的意思。目前此款茶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老茶,件件是珍品,收藏价值也是相当的高,而这些老茶现在在市面上基本看不到了,多数都是在藏家的手里。同时很多人好奇普洱茶老茶是什么味,老茶长期自己发酵,浓醇甘润,无刺激,耐泡,且不会让人睡不着。

十二、红印圆茶

红印圆茶始创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的佛海茶厂。红印共分为:无纸早期红印、有纸红印、早期红印、后期红印。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过生产,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从1940年到1955年之间生产的内飞为红色八中印者为正红印。现提供的这款茶品,经鉴定应该为解放初期之产品,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茶品。

以上都是普洱茶界古董级的老茶,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