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有哪些术语?

普洱茶有哪些术语?

2019-03-1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深:茶汤颜色深。/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鲜亮:鲜艳明亮。/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焦斑: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霸气:指的是它的茶气足,苦涩虽重但回甘和生津也快。

 

  内飞:压在茶饼正面内的那张小纸。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在3~5米以上。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为1.5~3米。

 

  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明前茶:在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

 

  雨前茶:在谷雨节前采摘的春茶。

  山头:大家也一定有看到说这茶是班章的,或者易武的,或者景迈的等等,这些都是指茶叶原料的出产山头。

 

  茶头:在渥堆的过程中,因为果胶含量比较多,所以凝在一起。不是茶头都好喝。茶头很耐泡,泡个30来泡没问题。一般来说茶头最好用煮的,可以把果胶慢慢的煮开来。

 

  撒面: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如果内部是8级料,撒面是6级料,那这饼茶的平均料就是7级了。不过有撒面不代表就是不好!

 

  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

 

  一口料:是指茶饼的原料不分面、心、底料,里外一致。但要说明的是一口料不一定是纯料。

  茶膏:以前是进贡给皇帝喝的。最古老的制作方法就是一直熬煮茶叶,然后再加入特定的物质使茶汤凝固成膏状。饮用时从茶膏上刮下少许,然后用热水化开即可!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六大茶山”版本众多

普洱茶“六大茶山”版本众多

《茶叶江山》  作者:周重林、李乐骏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左右,普洱茶文化刚刚兴起,书籍资料匮乏,出一本大卖一本。茶文化与商业联姻,往往会带来许多尴尬,常听到人议论:“某人小学都没有毕业,也成为茶文化专家了?连书都出了!”

  有了书,茶会卖得贵些,销路也广,这是茶行业一直走的经典传播路线——卖茶需要先讲故事。陆羽在他活着的年代,就被奉为“茶圣”;民间茶叶卖场里,至今仍供奉他的雕像,茶商们相信这样会给自己带来财运。

  短短几年时间,普洱茶真的贵起来了。以前售价十几元、几十元的茶,现在都卖到了上千上万。尤其是来自六大茶山的茶,同样的一片叶子,几年时间价格翻了几十甚至上百倍。

  张天丽手上就有一张“古六大茶山”分布图,因为古今名字不一样,地图上都对今天地名为区域作了大致标注。古六大茶山版本非常之多,考证过程也异常繁杂。詹英佩出版《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后,她所绘制的古六大茶山分布图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

  靠近景洪附近是攸乐古茶山,以基诺山为中心。在攸乐古茶山东北角,革登与蛮砖、倚邦三座古茶山呈三角形分布。革登以新发和安乐为中心,倚邦古茶山以倚邦和曼拱为中心,蛮砖则以曼庄和曼林为中心。最大的是漫撒古茶山,包括了今天整个易武茶区,还囊括了与易武接壤的老挝丰沙省许多区域。处在最右上角的是莽枝古茶山,今天的莽枝大寨和孔明山都在这个区域。

  对于外地人来说,要记住这些名字上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区域,非常有难度,何况还有与此相对应的新六大茶山——要是遇到行业内的人,他甚至会给你讲述江内茶与江外茶的区别。要厘清这些问题,真的需要上几次培训课,再实地走几圈,才能加深印象。

  有一次我们上茶山,带着另一个女作家阮殿蓉写的《六大茶山》,那个时候,阮殿蓉已经开始经营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产品也以六大茶山命名:“易武正山”“倚邦野生饼”“攸乐野生茶”“班章野生茶”……从这种命名方式来看,她已经把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合并了。这种变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詹英佩写第二本书《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时,访问的就是新六大茶山。

  事实上,到了2010年,在书店可以买到的普洱茶相关书籍非常之多,“六大茶山”成为大部分普洱茶书写者讨论的核心话题。他们打起笔仗来毫不手软,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喝茶人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在对普洱有情感的人看来,普洱茶都是普洱的;在对西双版纳有情感的人看来,普洱茶与普洱没有什么关系;而在商人眼中,什么好卖就卖什么。

  这反倒可以理解:恰恰是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这些茶山才重新“回归到经纬度之中”,被重新确认、传播,以至于单单一幅茶山地图,就可以卖到10到20元。文化的疆域伴着茶叶的疆域,最后在商业帝国时代被合二为一,成为茶人聂怀宇口中经常唠叨的“文化经济联合体”。

普洱茶新熟茶的苦水和甜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普洱茶新熟茶的苦水和甜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在普洱茶制作生产地区,普洱熟茶中的“苦水”和“甜水”这两个词想来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不懂这两个词的话,在跟普洱茶熟茶的工程师们的交流会很难。因为这两个词在普洱熟茶生产区已经被标准化、通俗化了。

“苦水”,仅从字面意思去看很简单,就是有苦味的水。放在普洱茶熟茶中,就是有苦味的茶水。

“甜水”,就是有甜度的水,放在普洱茶熟茶中,就是有甜度的茶水。

仅理解一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很容易的。但要通过这个词来获得一些信息,通过这个词来判断一款茶的好坏,这就有难度了。

按一般的判断思维,一是要判断有没有,二是要判断好不好,三是要判断好在哪里?而要判断一件事,前提条件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刚由晒青毛茶发酵出来的普洱茶散熟茶,在没有细分等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去喝一款茶,喝到的苦水和甜水又由原料和发酵程度(时间)决定。而除开这个原料和发酵程度,再往下深入分级后,则是由茶叶不同部位所决定,比如特级料、一级料,茶芽占比比较多,8/9级料梗比较多,这时候两者分别开汤对比的话,会发现前者苦水相比后者较重,而甜水则又反过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普洱茶熟茶都会有甜水和苦水,某些普洱熟茶是“淡而无味”的,而在实践中,除了“苦水”、“甜水”,其实还有“酸水”、干燥、干净程度等等相关的描述词。但相比起“苦水”、“甜水”这两个词,在普洱茶制作生产地区,分量都不够。这是因为要判断出茶品质,一般使用的是闷泡这种形式的冲泡方法。这时候已经不是仅仅判断没有苦水、甜水了。而是要判断苦水、甜水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怎么判断呢?这自然离不开经验了,而经验又是由各个知识点用线连起来的。所以我在这就不举例了,因为前提条件不同,判断的过程和结果都不一样。(

普洱茶品质演变的过程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产茶历史悠久,但在云南茶叶生产区域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历史上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文化落后,使得包括普洱茶生产在内的许多茶事都无法留下载诸史册,直到至今三、四百年前,才正式有了关于普洱茶的相关记载。

现代书籍记载:“普洱茶名目较多,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圆茶(七子饼茶)、紧茶、饼茶……”,“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沤堆)的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原思茅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自治州)生产的,集中于普洱府所在地(今普洱县)销售的,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用其压制成的紧压茶。”尽管表述略有不同,但已表明普洱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即按演变到今天的公认商品形式的普洱茶,无论是散茶或压制成各种形状的紧茶,都具有其固有的品质特征。

事实上,从其品质特征来看,与原初的普洱茶有明显区别,已非过去的普洱茶。普洱茶这种演变是有赖于过去的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对茶叶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消费的需求的变化以及制茶技术的改进密切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