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中茶普洱】教您简单泡茶

【中茶普洱】教您简单泡茶

2019-03-1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由中粮集团官方新浪微博“世界那么大,来中粮品品茶—【中茶普洱】现已正式发布”。从5月29日起,中粮官方微博平台(新浪微博)将从、访茶人、阅茶历、读茶源、国礼茶,香世界四个板块为您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产业链上的普洱精品。

 

  您可以关注中粮集团新浪微博(中粮cofco/中粮美好生活)@中粮cofco/@中粮美好生活,或是关注【中茶普洱】新浪微博(中茶普洱ZC-TEA)观看详情,我们将为您真实解读产业链上一杯好品质的普洱茶



  【普洱知识】普洱茶的冲泡技巧

 

  普洱茶的冲泡和其它茶类基本一样,都有选器、赏茶、投茶、冲泡、分茶、品茶等过程。但因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工艺,使其在冲泡上也需要一些特有的技巧。

 

  普洱茶冲泡是一般遵循以下步骤:选器。普洱茶宜选择容量较大的茶器,以避免茶汤过浓;赏茶。先闻干茶香,生茶清香,熟茶陈香。有霉味异味者不宜冲泡;温器洗杯。茶器茶杯中注入沸水,温器温杯时亦可起到清洁作用;撬茶。用茶针撬取5-10g,茶量为茶器容量的2/5左右;投茶。茶叶放入茶器,逐层拨茶,避免碎末茶;洗茶。沸水冲泡,唤醒茶味。第一、二遍浸泡冲洗各10秒以内,茶水倒掉,洗净沧桑;泡茶。沸水再次注入茶器,稍加闷泡,视口感而异;出汤。第一泡闷泡时间不宜超过10秒,后每泡闷茶时间递增5-10秒;分茶。茶道面前,人人平等。倒七分满,每杯浓淡一致,多少均等;品茶。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知茶性、交君子。

 

  与一般茶叶稍微不同的是,普洱茶更加强调高温洗茶(1~2次)和高温冲泡,但在煮水时又不宜过度沸腾或重复沸腾,以免水中的氧气过少,从而影响茶叶活性。此外,普洱茶既有生熟茶之分,也有散茶紧茶之分,还有新茶旧茶之分……因此,要根据不同普洱茶的茶性,确定不同的冲泡方法,才能充分展现出不同普洱茶的个性美。如何掌握不同普洱茶的茶性?除了平时多泡多品外,您还可以通过关注【中茶普洱茶】了解。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生茶对胃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普洱茶生茶对胃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熟茶是经过人工快速发酵过的,茶性比较温和、醇厚,对养胃护胃比较好。

而生茶是没有经过发酵过的,是直接采摘做成毛料,蒸压成型的普洱茶,如果肠胃不好的朋友建议喝熟茶。因为生茶相对熟茶来说刺激、苦涩味比较大,特别是新生茶。如果实在想喝生茶,建议喝自然存放五年以上的生茶,自然存放的生茶经过时间的自然转化以后,苦涩、刺激性会慢慢变弱或者几乎没有。这时候的生茶对胃没有多大的伤害。

分析普洱茶各种级别的品质特征

 分析普洱茶各种级别的品质特征

普洱茶大家就喝得多了,但不知道普洱茶也有级别一说法,下面小白呢来给大家分析普洱茶各种级别的品质特征,感兴趣的不妨来看看。

普洱茶各种级别的品质特征分析

特级:外形条索紧直较细,滋味醇厚,叶底较褐红细嫩,汤色红浓,陈香浓郁;

一级: 外型条索紧结稍嫩,滋味醇和,香气浓纯,汤色红浓,叶底褐红肥嫩;

三级:外形条索紧结,滋味醇和,香气浓纯,汤色红浓,叶底褐红柔软;

五级:外型条索坚实,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内质汤色深红,叶底褐红欠匀,尚柔软;

七级:外型条索肥壮,滋味醇和,香气纯和,紧实,色泽褐红,稍灰;

八级:外行条索肥壮,内质汤色深红,滋味醇和,香气纯和,色泽褐红稍灰,叶底褐红欠匀,尚嫩;

九级:外型条索粗大尚紧实,滋味醇和,香气纯和,色泽褐红稍灰;内质汤色深红;

十级:外型条索稍松,滋味平和,色泽褐红稍花;内质汤色深红。

普洱茶毛料阴干,晒干,烘干对后期转化的影响

假设在制成毛茶之前的原料、工艺都一样的前提下,压成饼后阴干、晒干、烘干对新茶口感以及后期陈化有何影响!
问过一个普洱茶教授、问过普洱学者亚和先生,还问过一家国营茶厂老厂长,前二者言全阴干最好,对茶质的损伤最小,但风险大,晒干也可以但要避免暴晒,烘干比较方便但要避免高温过度过久;后者说烘干为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没那么多地方晒但会烘熟部分物质导致转化很慢,晒干最好但不要暴晒,阴干也好只是有点不好把握,风险最大;
手段服务于目的,简单的逻辑。
以手段来说,最容易控制的最方便,除非这种方式本身携带破坏性元素。
目的,才是最终的根本。
实践程度的不同,导致了运气成分和控制成分的比例不同。
因此,有些人碰到事情就算卦,而有些人碰到事情就搞实验,还有的人两样都搞。
这种问题对于喝茶的人来说,基本上是没什么意义的。。。
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这三种方式对茶的影响,作为消费者,对工艺不要钻得太细,意义不大。
多年都在勐海和易武做茶的一台湾老者,选择石磨饼、选择晒干(当然不是暴晒),向其探寻为何选择晒干而坚决拒绝烘房烘干,该茶人也不肯多说,好像说的是“传统嘛!传统没有烘干的”。
但显然,如果是铁饼、下关沱茶那类紧压度,烘干是必须的,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这也证明烘干的可行性,不过,但同时也证明了茶的转化缓慢是这一重要原因,很多人以为变化慢仅仅因为紧压,其实跟烘干有关系,跟用料也有关系,有些原料的变化就是慢。
任何一种干燥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对茶质带来一定的损伤,但不干燥的话,不就要发霉坏掉嘛。
因此这三种方式都是可行的但各有利弊:

阴干的茶通常含水量高,汤色转红快,茶汤稠而易浊,易带地湿味或霉味,储放易霉变。

晒干的茶饼面易红,茶汤带油耗味,,压制稍紧易外干里湿,储放饼心易霉变,汤色转红快。

烘干的茶内外干燥均匀,汤色黄绿,清香清纯无异杂味,转化正常。但如烘温过高、干燥过度,则汤色易绿,带豆香或火气,不耐久存。
作为消费者,对工艺钻的过细只能满足一下好奇心。好茶就好好的享受认真的喝,不好的茶就躲开,没太多必要去研究这个茶的问题出在哪里。
毕竟茶的这么多步制作过程中不出错才能出好茶,可能还有气压,地区,节气......等等难控制的因素而只要几步或是一步做错就可能变成不好的茶。
但是了解一下制作过程还是有必要,特别是自己的订制茶;所谓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不告诉你具体的干燥方法的;为了保险起见,茶商的茶包括大厂的茶干燥方式基本都是靠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