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分类方法

普洱茶的分类方法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种类很多,都是按照不同的制作方法,以及储存方式来分类的,下面就介绍普洱茶的三种分类方法。

 

  1.按存放方式分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放10~20年佳。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湿气之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加快其发酵速度。较有陈泥或霉味,陈化速度较干仓普洱快。放5~10年佳。

 

  2.普洱茶依树种分乔木: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灌木:主要采灌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树种。

 

  3.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熟茶冲泡出来才是金红色

 

  4.依外型分类介绍普洱茶依照它不同的外形,还可以细分成以下几种。

 

  (一)饼茶=扁平圆盘状,有点向派或披萨那样。

 

  (二)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砖茶=大小约是砖块的一半左右,同样也是长方形。为大部分的砖茶都是从西藏及蒙古等地制造运至各地的。

 

  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砖茶大小约是砖块的一半左右,同样也是长方形。大部分砖茶都是从西藏及蒙古等地制造运至各地的。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百科:春茶

  对于春茶,江南茶区阳历2-4月份采收春茶,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云南本应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区分干雨季。因受到中原文化影响,而有四季茶品之分。因云南气候的特殊性,以致所谓春茶与一般江南茶区之季节稍有差异。云南所谓春茶,泛指农历春节后,至雨季来临前,也就是2—5月中旬所采摘的鲜叶都属于春茶。

  春茶香气足,茶汤漂亮,相对秋茶来说:秋茶的茶汤相对混了一点。

  价格方面春茶相对较贵,不过秋茶也有秋茶的韵味。一般来说同一地区的春茶普遍要比秋茶的价格高,秋茶也称谷花茶,质量也还是可以的。
        

  延生阅读

  【春茶,夏茶,秋茶的概念】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南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

  有的以节气分: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

  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无自春茶前期。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对红茶而言,由于春茶期间气温低,湿度大,发酵困难,而夏茶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小,有利红茶发酵变红,特别是由于天气炎热,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也较强烈。只是由于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对形成红茶的鲜爽味有一定影响。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不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在购茶时还可结合偶尔夹尽可杂在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是何季茶。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不过,秋茶时由于鲜茶果的直径已达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会有夹杂。自7月下旬开始,直至当年8月,为茶花蕾期,而9~11月为茶树开花期,所以凡发现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期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2)、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答疑解惑:为什么普洱熟茶的安全问题总是被谣传抹黑?

答疑解惑:为什么普洱熟茶的安全问题总是被谣传抹黑?

图为:2017年中茶普洱7581熟茶砖(四片装)

@林雲茶事:熟茶发酵需要技术门槛,普洱茶转内销以后小作坊小厂不具备好的生产条件做出来的茶品质不高;发酵一堆需要一定的数量,风险自然就产生了,以往发酵熟茶不会采用好原料;容易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再加之方舟子之流的炒作。要改变还得大厂大品牌做良心产品稳定市场。

@Bob:普洱茶的干净卫生问题,与其他食品安全问题一样,也不全是刻意抹黑,是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关注的东西更多了而已。厂家应以超出常规的品质要求来生产茶叶产品,唯有如此将会在混乱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小苹果:个别厂家环境卫生差,加工和存储过程易受污染,监管缺失令消费者信任不足而导致。

@文子:市场鱼目混珠个別商家不自律以次充好出现太多霉茶导致信任缺失。

@宇:首先,一个茶企做得再好,所生产的茶叶卫生情况再好,也只能说你自己做好了而已,整个熟茶市场,有千千万万的茶企甚至私人作坊在同样生产熟茶,整体的卫生情况并不是单一个或者十几家茶企所能控制的或者制订标准的,所以这一大部份茶企很容易因为一小部分的黑心企业或者小手工私人作坊急功近利的乱生产、不合格生产的产品曝光或者引发消费者不满而遭到牵连,无妄之灾,覆水之下,焉有完卵,通俗来说就是:一颗老鼠屎,弄坏一锅汤,这种时候就必须看自身的品牌的信誉了,品牌信誉度认可高的茶企,在任何时候,都能屹立不倒!

@周炜`一碗风骨:以前的熟茶由于原料低劣,制作人不重视,工艺环境卫生程度不够,近些年整个工艺过程的干净卫生程度已经提升。

@不曾改变:熟茶的卫生需要用实际慢慢转变传统,黑黑的,有些异味的熟茶不难让人浮想联翩!

@张哲:重要一点,就是熟茶渥堆发酵对外宣传透明度不够造成消费者对质量上存疑。这就要求我们把精益求精的做茶流程全面公开,打消大家的疑虑。当然属于商业秘密的除外!

@sheng:普洱茶在以前的发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杂物毛发等东西,再加上好多不良茶商的误导肯定有影响,过去大堆发酵属于正常现象!现在小堆离地精准发酵使普洱熟茶品质更高更卫生,相信每个品牌茶企都会规范生产!

@时光深处:不少茶友都有在开熟茶饼过程中找出杂物的情况,所以特别关注卫生问题,也就越描越黑,但随着工艺进步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熟茶的卫生标准也越发严格。熟茶出厂或许需要3到5年的存放才更适合品饮,高品质熟茶或许存放10到15年才能显现它最好的一面,存放跟环境的关系很大,最后的品质变化也大,茶还是自己认为好喝就行,没必要太在意存放时间。

@昕:由于熟茶必须经过渥堆发酵,有一些小厂的卫生环境不达标,无形中造成了熟茶不卫生而不断被抺黑,因此卫生问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其实熟茶都很卫生,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一直在进步,QS标准越来越严格,所以大可放心品饮。

@依然:熟茶被抹黑,皆因人们不清楚不了解,听风就是雨,再加上茶厂之多,品质参差不齐,在流通领域,储藏空间产生变化,有的小厂家商家因为环境不好卫生不足等缘故,他们的茶产生不好的质变,当人们买到这样的茶,自然而然地就谈熟茶色变。

@清风DY:前段时间方舟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普洱茶本身,低价茶,湿仓茶充斥市场,尤其是低价小厂和无名茶商的熟茶安全问题严重,普洱茶发酵过程不透明,产品检验不全面,尤其是熟茶中很多都有或多或少的毛发,石子,编织袋等等杂物,卫生问题严重,这些不解决,市场鱼目混珠,作为消费者很难对熟茶产生好感,这种情况下就是好熟茶也会被殃及池鱼。熟茶自身问题太多,茶友选择起来困难,再加上新熟茶的堆味燥气,对于新手来说实在难产生好印象。要想不被黑,熟茶自身素质要硬,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财大师阮:查了下,普洱茶有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对出厂检验的指标也作了规定,所以出厂时质量是可以放心的。但检验的指标似乎未包含黄曲霉。其实对质量不放心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保存,流通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形成污染。而流通环节没有质检保证,这才是不放心的原因。如果商家在出售存茶的过程中,再提供一个第三方检验,我想没有谁不放心了。这个相当于珠宝的鉴定证书。

@馒头:一方面,是对熟茶工艺不了解,关键是对渥堆工艺及其中的原理不了解;另一方面,是对产品质监、认证体系的不信任,实际也是食品问题在熟茶领域的延续。两个方面,都有一个核心就是信息不对称。

@我叫张小盒儿:热点的东西总是有那么多造谣者,另外一些小厂发酵茶确实有卫生问题,所以会被关注吧。(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来源:润元昌茶业)

云南普洱茶饼的“八病”指的是什么?

云南普洱茶饼的“八病”指的是什么?

  请问:云南普洱茶饼的“八病”指的是什么?

  答:饼茶“八病”是针对普洱七子饼茶中的生饼而言的。指饼茶出现“入杂”、“乌蒂”、“白合”、“过熟”、“烟焦”、“新铁”、“澄泥”、“竹箨”八种不良情况。

  “入杂”,是指茶中夹杂有非茶类物质。宋代黄儒《品茶要录》:“物固不可以容伪。况饮食之物,尤不可也。故茶有入他叶者……八杂之病也。”古人尚且懂得茶中混入其他植物的芽叶是“茶之病也”,何况今人?饼茶中夹杂有非茶类物质,如:谷粒、石子、竹木、塑料等,更为现代食品卫生所不容。

  “乌蒂”,即“马蹄叶”。优质饼茶应剔除“马蹄叶”。“马蹄口十”含梗量大,是茶树生长势弱、树体老化、受干旱、病虫影响严重的表现。宋代黄儒《品茶要录》:“乌蒂……茶之大病。”现代制茶工艺对不同级别的茶口十的含梗量是有限制性要求的,高档茶一般不超过2%,低档茶一般不超过5%,茶叶的香气物质在幼嫩茎梗里含量较多,适当的嫩茎含量,有利于茶叶的香气。但“乌蒂”不是幼嫩茎梗,是老化了的茶梗,是“茶之大病”。

  “白合”,即“对夹叶”、“对开叶”。是茶树新梢上萌发的对生两叶抱一小芽的芽叶。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白合,乃小芽有两口十抱而生者是也。”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里对这种芽叶的评价是:“白合不去害茶味。”茶圣陆羽对饼茶原料的要求是“笋者上”(《茶经?一之源》)、“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茶经?三之造》)。故优质饼茶制造,应剔除“白合”不用。

  “过熟”,指鲜叶加工不及时使鲜叶堆积变红,或加工中杀青过度,或茶胚摊凉不及时、湿热闷黄;或制饼时“蒸茶”过度,使叶底粘稠、黄而柔软,滋味平淡,香气不透,水闷味重的饼茶。宋代黄儒《品茶要录》:“试时色黄而粟纹大者,过熟之病也。”

  “烟焦”,指饼茶被烟味和焦味所污染。烟味污染茶叶,有两种情况,一是晒青毛茶加工中杀青炉灶漏烟;二是阴雨天气里,不能及时晒干,室内自然风干中被“烟味”污染。茶叶的“焦味”,常出现在近年来的机制晒青毛茶中,是杀青温度过高,茶青被炒焦或杀青机炉灶漏烟。混杂烟味或煤炭燃烧后的煤焦气味。“烟焦味”是茶叶被污染的现,是任何茶叶加工都必须忌讳的。用带有严重烟熏味的晒青毛茶进行发酵的普洱熟茶,滋味呆滞、饮后喉部有压迫的紧张感。

  “新铁”,指被新的金属制茶器具污染的饼茶。新的制茶器具(如杀青机、杀青锅、饼茶模具等)有铁腥味且铁屑容易串入茶中,铁与茶汁中的多酚类物质结合使茶变黑而腥味,是制茶之禁忌。因此,凡新铁器具,须磨光洗净后才能使用。明代许次纾《茶疏》:“炒茶之器,最嫌新铁,铁腥一入,不复有香。”明代罗廪<茶解》:“若新铛则铁气暴烈,茶易焦黑。”

  “澄泥”,指压饼时压力过大,茶汁外溢,饼面光滑,坚硬难解的饼茶。普洱生饼,在后期的“陈化纯熟”,要求茶饼松紧适度。压力过大,茶饼过紧实,成为“铁饼”,“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谓澄泥也)”(陆羽<茶经‘三之造》),即破坏茶条优美的形状,更丧失饼茶的透气性,不利于收藏后的快速“陈化”,使茶饼真正成了没有收藏意义的“死饼”。

  “竹箨”,指压饼不结实,破散松疏、脱落严重的饼茶,饼茶压制,要求外形美观大方、浑圆饱满,松紧适度,压力过轻,如陆羽《茶经?三之造>“有如竹箨者”,饼边缘、表面起壳、脱落的,即破坏饼的外形美观,也不便于后期的搬运、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