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如何消除普洱茶的“酸味”

如何消除普洱茶的“酸味”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消除普洱茶“酸味”的办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靠“干仓”长时间自然存放,慢慢走失酸味。此种办法历时较长,一般需要3~5年才能消除酸味。

  二是利用“湿仓”储藏,使茶叶适当受潮,然后再行“干仓”存放,如此反复几次,酸味亦能消除。这种办法耗时较短,虽降低了普洱茶的“陈韵”,但能增进甜味,较适合家庭收藏爱好者“矫正”发酸普洱茶时使用。

  三是进行二次渥堆发酵,其方式与常规普洱茶发酵相似,但水分宜少,茶叶含水量回潮到20%~25%即可。注意控制“渥堆”温度,适当高温有利于酸味的走失。此种办法适合生产企业对大量发酸普洱茶进行补救处理。二次发酵的普洱茶,初期水味重,汤红浓,呈红褐色,味醇和欠厚,陈韵弱。但如将其存放到“干仓”环境,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品质渐趋完善,亦能获得优异品味。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历史文化

  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茶。据记载,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其种植和利用,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形成气候,距今1700多年。三国之后普洱茶作为商品开始了和外地的贸易活动,晋代逐渐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已形成了茶叶商品基地。
  唐代开始茶马互市,最初是“绢马互市”,以绢帛交换马匹及其它畜产品。中唐之后。随着饮茶之风在中华大地盛行,茶叶开始销边,开始了“茶马互市”。普洱茶在宋代也成为交换“西蕃”宝马的茶品。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当时的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于雍正七年七月置普洱府,所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力,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即每年选用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清朝廷。从此,普洱茶开始了189年的贡茶历史。当时的普洱贡茶是八色茶品,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八种。清人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
  明末清初直至同治年间,是普洱茶最繁盛时期。每年可收购茶叶万担之多(每担合75公斤)。由于茶叶丰盛,茶质好,中外驰名,每年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越南等茶商纷至沓来。清代前期《滇海虞衡志》一书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者也,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由此可见普洱茶产销之盛,声名之著。
  当时清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皇家饮用,分赠皇亲国戚之外。也作为中国高级特产赠予外国使节。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王乔治二世首次派遣特使马嘎尔尼出使中国,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企图修改通商章程和在北京派驻公使。1793年9月14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接见了英使团,在中英双方的史籍上都留下了“三拜九扣”和“单膝下跪”的争执。争执归争执,乾隆帝收下r包括地球仪、天文钟、战舰模型、铜炮、火枪等礼品,回赠英使大批珍贵礼品,除了珐琅、瓷器、续罗绸缎之外,还包括一百多件普洱团茶,几十个女儿茶和二十多匣(普洱)茶膏。

  陈年普洱茶膏
(茶膏和现今速深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考证,其制法如下:先将茶和茶末放于锅中充分煎熬,之后将所出之茶汤用布袋过滤出的茶汤再置于锅中煎熬成极浓的茶汁,换较小的锅中煎熬,至液体成膏状。根握当时的经营,50公斤茶叶可以熬煮10-12.5公斤茶膏。)
 




 

       慈禧太后也喜饮普洱茶。曾经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八年之久的宫女回忆说:“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杯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暖胃又能解油腻”:上行下效,清代的名门望族日常皆饮用普洱茶。《红楼梦》中,就有对宝玉喝普洱茶的描写。
  然而清代后期,由于苛捐杂税太重,普洱茶开始衰落。据清借洱府渤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规定,茶捐每百斤茶为“一引”.每引收税银3钱2分,这一年颁发“茶引”3000张,收税银960两。此后每年都有增加,最多曾达1万引,收税银3200两。由于茶捐越来越重,茶商无利,以至“普洱产茶,颇为民害”。到清代末年茶税更重,官府层层盘剥,茶农不堪重赋,弃茶另谋它业。满山茶树连遭火患,普洱茶的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产量由年产8万担减至5万担。
  20世纪初年,云南普洱茶的生产仍然不见起色。与此同时,印度、锡兰等新兴产茶国家纷纷崛起,应用先进技术产制茶叶品质优异,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而华茶不思进取,先后丢掉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市场。抗战期间普洱茶外销路被切断,社会动荡,茶农四迁,盛极一时的各大普洱茶庄纷纷倒闭。
       抗战时期,云南西双版纳的茶叶生产由国民党经济委员会所属中国茶叶公司和云南地方陆系财团所属佛海茶厂垄断,生产茶叶约3.26万担。1945年抗战结束,中茶公司迁往南京,由云南地方陆系财团独家垄断,后又合并改称“人企公司”。解放前夕,公司已将资金转移,生产急剧下降,普洱茶产量仅为5000余担。跌至最低谷。
  新中国成立之后,普洱茶生产呈现生机。近年来不仅国内刮起了普洱茶热,出口量也持续增长,深受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而且远销西欧,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的保健饮品。

 



咸丰年间的茶引
茶引是我国历史上官府发给茶商的茶叶运销凭证。商人向官府申请领“引”,清代每担茶为一引,交纳税款后,持“引”入茶山购茶,运到指定地点销售。关卡验照以截角放行。 
  摄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家庭如何存放普洱茶普洱茶的储存方法

光照是对普洱茶的一严重伤害,不仅是指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也指家庭及商店使用的陈列柜存放普洱使用的石英灯。光照对普洱的伤害,在于光线中的红外线及紫外线。光线的照射会使茶叶里的物质发生光分解,以及使茶叶存放的环境温度上升(由红外线造成,所以不指光管照射)。

家庭如何存放普洱茶普洱茶的储存方法

1、光照

由于光照对茶叶的影响,作者做了2个破坏性试验:分别将两个生沱用密封袋封存分别放在太阳及石英灯下进行直接光照。试验结果表明,经太阳照射的普洱茶(光照1周)茶体表面发红有光泽,具有阳光照射的“晒味”(这里的晒味不是指市场上所说的普洱茶加工时的晒青味,别搞错了!这试验大家也可以在家试试)开汤后汤色偏红,味带酸,没甘甜味,茶味非常淡,香气是“晒味+酸味”,叶底偏红。另一个使用石英灯照射的沱(光照半年,每天不少于5小时。)茶体跟日光晒的区别不大,但没有“晒味”。开汤后汤色及叶底偏红,茶味回甘,茶香明显转弱,没酸味。以上试验均以留样茶对比。另紫外光灯照射还在试验中。

2. 湿度及温度

湿度和温度对茶的影响是存在共同作用的,影响比光照更强烈。当茶叶受潮时,水分会使茶叶成分发生生物和化学变化。对此,做了以下几个试验。把生沱分别置于以下环境: A、高温高湿。熏蒸法(用温水增加空间湿度),温度>35度,湿度>80%;B、高温低湿。热干燥法(使用抽湿机),温度>40度,湿度<15%;C、低温高湿。喷雾法(用水直接喷雾后存放低温环境),温度<10度;D、低温低湿。干燥法(存放于干燥坛中,空调房控温),温度<25度,湿度<30% 以上试验基于本人从事的行业,所以有化验和小环境模拟设备。试验结果:A、霉变,不作口感评价。用扫清里后,表面发白,结构松散,有强烈的霉变味(日晒后可能没那么厉害,强通风也可以减轻些霉味,有人称为退仓)。开汤后汤色浓黑、浑浊,有霉味,叶底腐化霉烂,黑黑的;B、表面有光泽,色偏黄亮,较松散,有清淡茶香。开汤后汤色偏黄清澈,有淡茶叶香和微甜味,口感清,回甘弱,无苦涩或微涩,叶底偏黄;C、表面无光泽,有白点,有轻微霉味(视存放时间长短)。开汤后汤色红,有轻微霉味及叶香混合,口感“滑”,回甘回甜非常弱,多不回甘,有轻微苦味。叶底偏红;D、表面黑亮,有光泽,具有茶青香。开汤后汤色清且亮黄,有强烈的茶香,回甘回甜强,涩较重,叶底油绿。 以上是温湿度对茶叶的影响。

3. 异味

异味就不作太多解释,茶叶容易吸附异味,存放的地方有什么味茶叶就吸什么味,所以特别强调别在放茶的地方使用或存放香水、药油、味道浓重之物。例如放陈皮就有陈皮味;放桂花就有桂花味;市场上也有出现这一类的加味普洱茶,就是根据茶叶容易吸附其他气味的特点做成的。

4. 氧气及通风

氧气对普洱茶的作用我个人理解是有的,但需时很长,效果不明显。本人把普洱茶存放在纯氧环境中,但变化不明显。通风的作用大概在于平衡室内跟室外的温湿度,防止室内温湿度过高或积存异味。对于通风时机,可选择秋冬季湿度低的季节进行对流通风,夏季高温时可进行交换式通风,即只开窗或门,防止通风量过大。如果通风量过大,感觉如何?各位可以站在空调的散热机处站几分钟感受一下。请尽量避免在梅雨季节、雨后的晴天等湿度大的时间通风。

邓时海“普洱茶第一人”莅临普洱藏家茶馆,武汉茶友共品经典福禄圆茶!

邓时海先生是号称为“普洱茶圣经”《普洱茶》一书的作者,在业界素来享有“普洱茶第一人”的美誉,近来邓时海先生莅临普洱藏家茶馆,与茶友品茶交流。

▲邓时海先生

普洱藏家创始人鲁文锋先生,为国家高级评茶师、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多年前与邓时海先生因茶结缘,多次向邓老先生学习普洱老茶之道。如今,鲁文锋还有另一个身份,即淘宝官方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

鲁文锋及普洱藏家,在武汉茶界颇有名气。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成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与邓时海等多位学者交流学习,历年藏有清末宋聘号、1952年红印、88青饼、92方砖等珍品老茶,并辟有《普洱老茶讲堂》,整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

▲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左)与邓时海先生(右)

早在1995年,邓时海先生出版了《普洱茶》一书。这本书的出版,让普洱茶重新回归大众视野,进而让普洱茶从台湾、香港开始复兴,迅速蔓延至中国大陆,并波及海外。可以说,一本《普洱茶》带动了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是邓时海先生一贯的主张,他不推荐大家喝新制生茶,认为其非常寒凉。普洱生茶至少要存放一定时间才到达最佳品饮期。

在普洱藏家茶馆,邓时海先生茶友分享了如何品鉴普洱茶。他认为,好的普洱茶必须要有“普洱韵”。具体来说,可以从茶香、口感、喉韵三个角度去衡量。

▲邓时海先生

首先,普洱茶必须有茶香,也许它有很多的花香、蜜香掺杂在里面,但是必须要有普洱茶本身的香气,如果没有普洱茶香气的话,是没有普洱茶灵魂的。

其次,茶要有厚度,普洱茶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内含物质比较丰富,有足够的茶多酚,这样这个茶的醇厚度才够,只有这样的茶才能够存放,才能够保持品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茶要有韵味,如果一款茶,茶味十足,但是没有韵味的话,这款茶不完美。老茶的气感是很足的,精品的普洱茶必须是有“普洱韵”的。

▲邓时海先生

邓时海先生与大家分享了3款他监制以及收藏的陈年普洱茶,第一道茶是2013年产自凤庆的福禄园茶;第二道茶是2009年鸿运熟茶砖;最后一道茶是2007年福禄圆茶,是凤庆大树茶,滋味饱满,生津回甘好。

这三款茶都采用了滇西凤庆茶区的古树茶原料。凤庆古树茶的叶片没有勐库地区那么肥大,但内含物丰富。2007年福禄圆茶开汤后,汤体醇和、香高持久,这主要与茶区内弱酸红土有关。

▲邓时海2007年福禄圆茶

邓时海先生用3款茶指导大家如何判断普洱茶的陈化趋势,再次证明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建立在“核心产区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良好的仓储”之上的,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