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为什么会在冷藏条件下增香

普洱茶为什么会在冷藏条件下增香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为什么会在冷藏条件下增香文章介绍普洱茶为什么会在冷藏条件下增香的原理。


  冷藏条件增香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等食品中,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有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醇类转化为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使普洱茶越陈越香。发酵食品中,老酱、火腿和陈酒,需要数年到数百年,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发酵食品中醇类在酶促作用下的酯化反应,所需要的温度较低,芳香酯在较低温度下更有利于保存和缓慢释放,这就是许多发酵食品冷藏增香的原理。

  普洱茶香是茶本质和茶内微生物酶酯化作用的产物,这与大叶品种茶树共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樟树和其他产生芳香油的植物没有多大关系。

  在昆明的温度湿度条件下,3至11月份,普洱茶内的真菌已经有了繁殖的条件,6至10月是后熟的良好时期,而冬季的昆明,菌丝体产生酯化酶,使普洱茶逐渐积累芳香酯。在不同茶本质的基础上,就能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异的香气。普洱茶香具有多样性,其中的奥秘还等待生物化学学者们去研究和揭示,此文只代表的观点,欢饮大家拍砖。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和熟茶适合一起存放吗?

  云南普洱茶,是一个很为奇妙的茶类,同一产地,同一原料制作,却能产生两种不同的茶叶口感,生茶,与熟茶,生茶以清新的茶香,回甘生津的口感,赢得各地茶友的追捧。而熟茶,以厚重的韵味,独特的陈香,也有很大一部分茶友喜爱。

 

  生茶,熟茶,同是普洱茶,那存放之时便有了疑问,生茶与熟茶,可以存放在一起吗?

 

  首先给一个答案,尽量不要。

 

  生茶是基本没有经过发酵的茶类,因而后期的转化程度更大。

 

  熟茶则是经过发酵的茶类,大部分茶性已经稳定,陈化程度相对稳定。

 

  喝过生茶熟茶的茶友都明白,生茶熟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香气,而茶叶又是吸味物质,如果合并存放,是会在香气上有一定影响的。

 

  这样说并不是说两种茶要相隔很远来存放,在家中分别存放普洱生茶熟茶,有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一些茶友有专门存茶房,生茶熟茶自然是分门别类的存放。

 

  第二,条件有限的茶友,可以用以纸箱,或是柜子,把生熟茶分开摆放,只要不是叠加在一起则是好的。堆放在无异味干燥的环境就可以。;

 

  第三,若是撬散的生茶,熟茶,可以放到茶罐里,这里有一个小知识点,南方的茶友,因为天气原因,可以把茶放入陶土罐。而北方的茶友,则可以适量采购锡制或是铝制的茶罐,在一定程度隔湿防潮。

简说普洱茶之“厚”?

简说普洱茶之“厚”?

“厚”往往被用来形容普洱茶汤的质感。也有茶友可能会立马联想到的是一种口感体验。其实,普洱茶的“厚”,大有内容。

视觉之厚

有些茶汤,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厚”度。在一杯熟茶中,茶汤表面的一层金圈,像是覆着一层油状,分茶的时候,茶汤也带有充满弹性的翻滚,这些美妙的观感,可以说是普洱茶“视觉之厚”。

味觉之厚

“厚”,还是要喝到才算。邓时海先生曾对普洱茶的“厚”有过这样的解释:“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的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觉,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之感。”

“厚”是指普洱茶质地(内含物)的关系,茶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浑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给口腔带来的满足感,厚重感越强,尤其是中期茶、老茶的厚度表现就更为明显。

优质生普也会有相对更“厚”的质感。“厚”不等于“浓”。茶汤“厚”的质感更趋向于米汤的“糯”感和胶质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茶汤的厚度并不等同于茶汤的浓度,不会因投茶量或者闷泡时间增加而增加,“厚”度是茶叶自身品质的体现,是后期无法改变的。

除了品质之厚,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普洱茶还伴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文化之厚

在饮品之上,普洱茶贯穿在社会人文中也有着浓厚的茶文化。乾隆题诗“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鲁迅、余秋雨等文人收藏、品评普洱,无不关乎文化。

普洱茶“文化之厚”,更体现在千百年来的种植文化、品饮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茶艺、茶礼、茶道等文化。而当下,普洱茶更成为了现代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交往中,象征健康、生活品位的符号。

生命之厚:时间的载体

普洱茶的“厚”,还跟时间有关。有的茶是数百年茶树的结晶,古树必然有更好的营养,这些茶在出生已经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再往后,普洱茶还会成长转化,它的“厚”度,会不断攀升,像人生一般不断积累、沉淀,更加醇厚。普洱茶是时间的载体,是有生命之“厚”的茶。

生活中,有的人追求人生的高度,不断的攀岩着不同的高峰;有的人追求人生的宽度,试图在有限的时间体验更多。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小编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人生的“厚”度,对一件事情专注,并做更深的了解,厚度会让生命更有质感。

简单的人生,就像一饼普洱。

【今日话题】:普洱茶行业的三种人群


  昨天喝茶聊天的时候,我们聊到了一个关于普洱茶行业里人群的问题。晚上回去的时候我想了一下。普洱茶行业基本只有三种人“小白”、“茶商”、“茶人”。

 

  “小白”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占比最大,目前至少80%以上,也就是对普洱茶不懂或者说半懂不懂。这个群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普洱茶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哪个好就跟着说好,别人说哪个不好也跟着说不好。平时习惯于看茶品的销量,喜欢价格便宜又品质好的。当然,也有只喜欢价格贵的,喜欢那些概念的。

 

  “茶商”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是占比拍第二的,这个群体和“小白”群体有部分是有交集的,但另一部分区别于“小白”的地方就是逐利目的性很强。茶商买卖茶(进货卖货)第一目的不是茶品的品质,而是利润空间有多少,周转周期要多长,资金能否通畅流动。第二才是茶品品质,很多人不屑于卖便宜普洱茶的那些茶商,但人家几年下来,什么都有了。有钱了要什么品质的普洱茶收不到,做茶商不就是为了卖茶赚钱吗?

 

  “茶人”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是占比最少的,它跟“茶商”这个群体有交集。也就是普洱茶商中有部分是普洱茶人,普洱茶茶人有部分不是茶商,但一定不会是“小白”。普洱茶人的第一目的是普洱茶茶品的品质,认准了普洱茶的品质才会去考虑普洱茶的价格和销售方面的事。说白了就是普洱茶人才是最懂普洱茶的。而普洱茶的品质的认同是一个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的事情。我们就不细说了。

 

  普洱茶行业中的这三种人群,不懂茶的“小白”,逐利的“茶商”,懂茶的“茶人”。这三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小白”能做茶商,亦能进步到“茶人”。现在的普洱茶商,不是我打击,真的很多都是普洱茶“小白”。可能我说这句话挺打击人,也会得罪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管不了。连基本的普洱茶几种滋味都表述不清楚,尽讲故事和说一些摸不着虚无缥缈的话。说来这里插个小故事。前两天有位台湾的普洱茶商在微信朋友圈写了这么句话:“有茶友现场提问:某老师如何看待大厂品牌的台地茶与小品牌的大树茶,哪个更有转化发展的潜力?某老师回:不管是大品牌小品牌,我只看你的产品是不是大树茶,大树茶适合做普洱茶,台地茶只适合做绿茶和红茶。——[偷笑][偷笑][晕][晕]嘖!大樹茶的對反面根本不是台地茶,而是小樹茶,許多老台地茶嚴格說反而是「很規范的斷頭大樹茶」。台地茶如果少採,也有大樹茶的范兒;大樹茶如果老採,我感覺還不如喝台地茶。”

 

  “茶商”能进步到茶人,而“茶人”也可以变成茶商。茶人在普洱茶行业在以往完全就是个笑话,因为很多人把茶人搞复杂了。茶人简单来说就是懂茶的人。而不是懂茶树的人,也不是懂茶叶生产加工的人,更不是懂茶艺表演的人。茶,是茶品,茶品是茶叶产品。普洱茶行业自然就是普洱茶产品,普洱茶产品何其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该有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茶品品质,又怎么能让茶人去违心的说假话。懂了,说不说是一回事;说了,真不真又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