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迷途大众化

普洱茶的迷途大众化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大众化命题是十分诱惑人的,令人充满无限遐想。但我们不能用幻想来代替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普洱茶果真像很多人说的仅仅作为一个小众市场而存在吗,仅仅简单地将目光转移到普罗大众身上就能创造出大众市场的奇迹?其实,真实的普洱茶市场不仅仅是小众的或者大众的,而是一个小众与大众并存的二元市场。普洱茶不是没有大众化,相反其大众化的姿态做得很彻底。纵观普洱茶千百年来的发展路线,其实也就是大众化的发展路径,价格低,品质实在,或走边销路线,或作为未入流的菊花普洱供应香港茶楼。但奇怪的是,其彻底大众化的姿态,并没有为普洱茶谋求多少市场份额,长期以来仅仅作为狭小区域内的消费品而存在,全国性大众消费品对普洱茶而言无异于不可企及的春梦。而普洱茶的高端小众市场是2000年以后才开拓出来的,却在短短数年里创造了大众市场千百年来都没有完成的任务——普洱茶向全国进行迅速扩张,名动天下。

  当然,这场普洱茶的全国化运动只进行到一半,就由于市场的崩盘而停滞不前。但不管怎样,这场发轫于小众市场的普洱茶炒作运动已经给普洱茶留下了巨大的遗产——普洱茶的知名度。在家喻户晓的情况下,普洱茶不必像很多茶类那样苦闷于难觅出路,在全国人民的注目下只要从容地补上美誉度这一课即可。虽然现在普洱茶身处行业冬天,但只要能有效建立起与名气相匹配的美誉度就可在涅槃中起飞。

  诚然,目前的普洱茶病得不轻,我们要对之进行积极诊断治病,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普洱茶的病不在于没有大众化,因为2000年以来普洱茶就进入了小众与大众并存的二元结构市场,而在此之前的普洱茶几乎是完全大众化的(除了满清贵族非常有限的小众市场外),而是在于怎样大众化,也就是大众化应该采取何种路径的问题。我以为日前盛行的“大众化等于快消化”的观点,值得商榷与深层次探讨,窃以为快消产品作为普洱茶的外围产品,快消化并不能自动带来大众化,相反快消化是普洱茶高度大众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在普洱茶大众化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的是建立核心价值观,只有建立起普洱茶的核心价值观,并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体验它,赞美它,才能奠定普洱茶大众化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不论是做传统的产品还是快消品,都要相对容易得多。

  按照以上思路来审视普洱茶,我们将发现其核心价值的发源地,就存在小众市场里。因为,在这里生活着千千万万的普洱茶中坚消费分子,他们对普洱茶爱得热切,并在切实深入地传播着,什么是真正的普洱茶,我们该如何来体验它等核心价值问题。相信,就是在这些普洱茶布道者的推动下,普洱茶将从区域性的大众产品跃升为全国性的大众产品。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最大区别乃在于,普洱茶有狂热的布道者,这是其他的茶类不敢想象的。这些普洱主义者虽然存在于小众市场里,但其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向大众传播普洱福音就是其使命。由于普洱茶是一种具有信仰的茶,也就是说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具有某种能够普世的价值。我以为普洱茶的价值之所以能普世,是因为其越陈越香是源自于对时间与人生的敬重,其原生态价值是源自于对世界本来面目的期盼,当人类社会越来越陷入工业化、资本化的泥潭不能自拔时,当食品工业成为添加剂的天堂时,当食品安全日益严重时,当一个个光鲜的品牌被扒下华丽的旗袍时,幸好我们还有普洱茶这样自然清新的东西承载我们的对于纯真美好事物的梦想。

  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在天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逐渐远离的时候,许多人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普洱茶作为精神生存的寄托。有一种力量无远弗届,那就是具有核心价值观之文化的影响力。

  普洱茶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茶类,也是一个概念远未定型,正在迅速发展的茶类,这在中国茶叶中是极其罕见的,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与活力所在。但普洱茶又是一个缺乏消费者基础的产品,尤其严重的是教育新的消费者成本过高,使得普洱茶由传统消费市场向新市场进军的进程缓慢。因此,有人认为普洱茶是一个小众市场,普洱茶的出路在于跳出小众市场而开发大众市场。

有用+10
分享

经常喝普洱茶的好处和坏处

  经常喝喝普洱茶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呢?普洱茶是一种黑茶,而有保健效果相当不错,但有人不知道喝普洱茶的好处和坏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经常喝普洱茶的好处和坏处吧。

经常喝普洱茶的好处

  一、经常喝普洱茶的好处:普洱茶除了和其他茶类一样具有以上功能外,现代研究证实在以下几个方面疗效更为突出: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2、防癌、抗癌。

  3、养胃、护胃。

  4、健牙护齿。

  5、消炎、杀菌、治痢。

  6、抗衰老。

  二、经常喝普洱茶的坏处:

  除了在医疗期间、孕期等特殊情况下,一般适量地喝都没有坏处。任何食品,都有物极必反的特点。掌握这个就没有问题。至于胖瘦,其实把喝普洱当成每天摄取水的一个途径,正常饮用没有危害!不过切记:体质不同,生茶熟茶要注意!浓淡要注意!

  以上便是经常喝普洱茶的好处和坏处,希望对你了解普洱茶有所帮助。

普洱茶在夏季如何收藏

  普洱茶的收藏存放,与其它茶叶的存放有着质的区别。绝大多数茶叶的收藏都追求“保鲜”以防止茶叶氧化,“保鲜”成为一切措施的出发点和目的。普洱茶则不同,惟恐其“鲜”,追求的是加速茶叶氧化,越陈越好,“越陈越香”。普洱茶“陈化”过程,其实是一个“氧化”的过程。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20-40℃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超过此温度,酶活性反而随温度升高而减弱。微生物的活性也有随温湿度升高而加剧的特点,但温度过高,会导致酶活性钝化;湿度过大,茶叶容易发霉而影响饮用价值。最好能将普洱茶含水量控制在8%-10%、储藏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那普洱茶在夏季如何收藏呢?

  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透光、提供必要的温湿度、防止污染,是普洱茶保存中始终应注意的问题。就一般家庭来说,最好将普洱茶存放在临窗的阳台附近,早晚开窗,保持空气清新和对流,这有利于茶叶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生非酶促自动氧化而加速“陈化”。“透光”保存,是指在“自然光”下保存普洱茶。不能将茶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也应尽量避免“黑暗”的环境。光线能使叶绿素发生光敏氧化降解,使茶叶色泽显著褐变。光线和风的作用,使茶叶陈化加速,逐渐形成普洱茶“汤色红浓、滋味甘醇、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由于普洱茶能很快吸收其它物质的气味,所以,家庭储藏普洱茶,应避免家庭油烟、化装品、卫生球、香料物(如空气清新剂、灭蚊片)等常见气味以及人体本身的“体味”的污染。

  在夏季,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茶叶加速发酵而变酸)、较强的光照,以及物品在高温下更易散发自身气味,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在存放普洱茶时要注意的问题。尤其夏季是多雨季节,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特别是梅雨季到来时,平均湿度往往会超过75%,为防止茶中亲水化合物大量吸收湿气引起霉变,建议及时开窗通风或适当通过空调除湿,以利水份的散发。茶叶则可装入紫砂容器置于相对阴凉干燥处保存。本文对普洱茶在夏季如何收藏这个问题到此结束。

(本文仅供参考)

普洱茶关键词之锁喉、收敛性、仓味、水路、层次感

喝茶容易,说茶难。茶谁都会喝,个中滋味自有体会,但要说茶就难了。遇到精妙之处,总是词穷,总是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来掩饰词穷的尴尬。但久而久之,也总结出了一些词语,慢慢被大众所接受。下面就分享一下。
01锁喉
锁喉是品茶过程中一种不好的感受,表现在喉咙不顺滑,吞咽困难,偶尔伴有喉咙发痒等症状。普洱茶锁喉感一般发生在新茶,由于新茶青味重,燥感强,容易发生锁喉现象。存放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会逐渐消失。一些发酵不好的熟茶也会发生锁喉的现象。盛易祥。
02收敛性
正所谓不苦不涩不是茶,判断一款茶是否是好茶,是看这款茶的苦涩味化得快不快,回甘生津快不快。一般品茶后,有点苦涩味是正常的,怕的是久久化不开。
茶汤的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会慢慢化去,这个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就是收敛的过程,收敛性就是形容这一过程的。
人们常说一款茶收敛性好不好,其实也就是说苦涩味重不重,化不化得开,回甘生津怎么样等。
03仓味
仓味是茶叶在储存的过程中吸附仓储的气味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性味道。
仓味有点像霉味,但不是发霉了。仓味可以消退,而霉味不会。
茶叶在储存的过程中,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难免会吸附了空气中的一些气味,这在所难免。尤其是一些大仓库,很多茶叶堆放在一起,空气相对不是很流通,出仓难免会有仓味。不过不要担心,仓味过段时间就没了,请放心品饮。
04水路
茶汤是一种液体,顺着口腔、喉咙而下到肚里,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水路就是形容这种感觉的。
口腔、喉咙是很敏感的,茶汤流过这些地方,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就像丝绸和麻布滑过脸颊一样,感受完全不同。前者是细腻,后者是粗糙。
水路细腻的茶,口感上顺滑,舒服,而水路很粗的茶,喝下去会有一种粗糙感,难以下咽,可能喝一口就不想喝了。所以水路是否细腻也是判断一款茶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之一。
05层次感
层次感也是普洱茶味道形容最多的词汇,有的人喜欢纯粹,自然就有人喜欢层次感强的。
一般纯料茶,它的层次感是纵向的,表现在香气和甘韵的转变、悠长上,由浅及深感受茶汤的美好。
而拼配茶的层次感则更多表现在横向上,是多种香气或味道等的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无穷的探索魅力。不过拼配茶考验的是经验、技术和积累,一般人不敢尝试,搞不好是弄巧成拙,层次感非但没有出来,反而喧宾夺主、混乱不堪,影响品质。
但也不排除有些生态环境良好的茶山,茶树与其他树木、植物混生,加上采摘时可能是混采,也能产生出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层次感”出来,可以闻到多种香气,也可以感受到多种的口感和味道,不断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形成一种“山头恋”。
这些词汇也不是一概而论,只是对品鉴的一种引导,味道千变万化,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喜欢喝茶的朋友还是不要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