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认识普洱茶年龄

认识普洱茶年龄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年代辨识,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现在,不少茶人都能够将勐海厂的产品年代断得十分清楚,以大体每两三年为一个阶段将茶品进行归纳。相信假以时日,普洱茶的年代鉴别,不会再如今日市场这般混乱。

  普洱茶是一种跟其他茶不同的神奇茶品。自从其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的特质被发现后,就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对于普洱茶年代认定的方法,一直是模糊含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献不充足和资讯不流通。2000年之前,茶人们对于茶的年代辨识,主要是靠观汤色、看叶底、品口感。这就造成了年代认定的主观性、随意性,无客观标准可言。因为茶品的汤色和口感很容易受到入仓的影响,在潮湿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伴随而来的,却是容易引起的茶品霉变等情况。市场上许多所谓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少数真正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而知情的上层业者,由于经济利益,更将辨识年代的经验当作秘密隐而不宣。而坊间流传的各类普洱茶书籍,由于不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考据精神,甚或根本是为了商业利益生拼硬凑,更加速了错误观念的传播。

  近年来,由于茶人们不懈的努力探索,许多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文献、产销纪录等都得到公开。从此,关于普洱茶的年代认定,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断代系统。那么,究竟辨别茶品年代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的定制记录以及会议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费者难以接触到的,只有对普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

  在者,就是茶品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是依附于茶品本身,在现实中最为直接、触手可及的断代依据。各个历史年代的茶叶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改变,都会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茶品陈化的历史,温度、湿度、地理位置,也会深深铭刻其中。由于对茶品制程、储藏情况的了解不断加深,过去使用的汤色、口感、叶底等感官鉴定方法现在已经仅仅作为辅助方法使用。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而成,生产效率很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建国以后,为适合产量需要,机械模具的研发和改良一直没有间断。此外,配合模具所使用的揉茶、成型的布口袋,也因损耗而在不断更新。因此,不同时期模具、布口袋的形质,都会直接影响茶饼的形状。好比早期的石模饼型大都比较宽大古朴,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80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90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

  拼配手法。国营时代,茶厂的常规产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拼配手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唛号制度。如勐海厂的7542、8582,下关厂的8653、7663,昆明厂的7581,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制式化的拼配方法,保证大宗产品各批次间品质相对稳定,性质类似于其它茶品的合堆(拼堆)工艺。但是,相同唛号的产品,并不是几十年来配方固定不变的。拼配原料等级、方法的变更,同样是辨识茶品年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勐海茶厂的大宗青饼7542,在1992年前后配方的等级就有很大变化;由于使用了轧细工艺,下关厂后期的沱茶外观和早期产品差异也很大。以上三者,是辨识茶品年代的要素中最难以伪作、最具参考意义的。

  再次,是茶饼内飞的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的,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内飞鉴别的方法,主要在于纸张质地、油墨颜料、印刷版式三个方面。由于制纸技术、机械、原料等方面的变化,早期纸张的材质今日很难仿造,油墨和印刷版模也一样。三者综合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茶的年代。有些纸张和印刷版式使用的时间很长,但前后期的颜料差异很大。例如,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精确地判断究竟是80年代中期、后期,还是90年代。

  最后,是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包装纸、大票的鉴别和内飞类似,主要要素也是纸张质地、印刷颜料和版式。大票是茶品出厂时每件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唛号、厂方、批次等信息。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普洱茶年代鉴别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的汤色、叶底、口感等辨识方法并非在年代断定中完全没有实际意义。总体来讲,随着时间的流逝,普洱生茶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茶品年代辨识的辅助手段。但是,并非汤色红的生茶都是老茶。以香港、肇庆等地的作仓经验,通常生茶入仓三四年,汤色即变为橙红;六至八年即可转栗红色,生成“樟香”。而关于熟茶茶品的陈化,坊间标榜的“枣香”、“参香”、“樟香”,实际上往往也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的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普洱茶年代鉴别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第一泡可以喝吗

  很多刚喝普洱茶的朋友都会问:普洱茶第一泡可以喝吗?其实喝普洱茶的话,通常第一泡我们都是不喝的,那么,具体的相关问题我们还是来了解下以下内容。

  常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一般前1-2泡茶水是不喝的,而是用于润洗杯具,或是将茶水倒掉。普洱茶第一泡称为洗茶,名义上是指洗去茶叶中的灰尘和残余农药。

 

  洗茶作用一:过滤些许灰尘和残余农药等

 

  有茶友觉得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多少会混入少许灰尘、杂物,或者茶品经过长期存放,多少会沾染一些灰尘。卫生起见,前1-2泡不喝倒掉,这样既冲掉了灰尘,也降低了农药残留。

  洗茶作用二:前1-2泡,茶滋味未完全溢出

 

  经过一定期限存放的普洱茶,宛如沉睡的睡美人,尤其是陈放10年以上的普洱茶,此时用热水冲泡茶品,犹如唤醒睡梦中的茶精灵。

 

  冲泡时,茶水逐渐浸润茶叶,茶叶慢慢在水中舒展,前两泡,茶中滋味未完全溢出,茶品风味未完全展现,所以不饮用。

  洗茶作用三:洗茶乃是待客之道

 

  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加上洗茶这一步,一则说明懂茶,二则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还可以起到清洗茶具的效果。

  普洱茶洗茶方法:

 

  浸润洗茶法:

 

  浸润洗茶法就是在品茶之前,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然后注入开水,但对开水的注入量应有着严格的控制,以刚刚能够浸湿干茶为宜,然后迅速将水分倒掉,这样我们不妨心里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茶洗干净了”(洗净心态),这也与专业上所讲的温润泡相吻合,而且如此操作还非常适合我们嗅闻干茶被热水浸润后所散发的鲜灵的“温润香”。

 

  尤其是在品饮高档名优茶时,“温润香”是非常高雅清幽的一种香气,其亦是茶叶价值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待享受完“温润香”,再进入正常的冲泡程序。浸润洗茶法既能温润了茶叶,使茶叶能够充分的发挥优良茶性品质,又起到“洗净心态”之功,可谓一举两得。

  刮沫洗茶法:

 

  刮沫洗茶法就是在冲泡茶叶时,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一次性将开水注满泡茶器具,这时茶汤会有丰富的泡沫产生并漂浮在茶汤表面,然后只需把浮沫刮掉,就可以放心的饮用了。

 

  我们习惯上往往认为泡沫就是茶叶中的脏东西,其实茶汤中的泡沫并非全是因为茶叶中有脏东西而产生的,恰恰相反,茶汤中的泡沫主要是因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种叫茶皂素的物质而产生,把浮沫刮掉一般会认为脏东西已经被洗去了。这样既可以洗净心态,又不会流失多少茶叶的营养。

  综上所述,普洱茶第一泡最好就不喝。正常情况下喝普洱茶,不仅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感受品茶的乐趣。另外,喝普洱茶的时间久了,对我们的身体好处也很多。所以,我们大可放心的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与健康:前言,历史名茶

普洱茶与健康:前言,历史名茶

前言

单具有传统特色的历史名茶——普洱茶,是驰名中外的茶中之茶。早在三国时期,云南“普洱府”的“六大茶山”就开始了茶树种植。古“六大茶山”鼎盛时期,产品在国内远销中国四川西藏,在国外远销南洋各地。普洱茶外销之路,也就是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从几千年的茶饮历史来看,普洱茶品类繁多人们除将普洱茶作为生津解渴的饮品外,还将它作为养生保健等医学药用。在饮茶习惯相当普及的亚洲,普洱茶饮用人口日益增长,近几年来,普洱茶逐渐远销欧美,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相当数量的人通过饮用普洱茶来改善高脂血症,不少人还把普洱茶当做减肥茶来喝。就在普洱茶热方兴未艾之际,人们对普洱茶保健功效的尝试与探索又掀起了的新浪潮。

最早撰写文章介绍普洱茶的是方国瑜教授。20世纪30年代他在报刊上写了短文《普洱茶》,第一次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普洱茶的历史。80年代初,方先生指导他的学生在他的文章的基础上,写成《普洱茶史话》,发表于《民族文化》1980年第1期。1993年4月4日至11日,当时任思茅地委书记的李师程先生倡议,由思茅地区(今普洱市)主办“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内地及台湾、香港、澳门的181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76篇。出席会议的专家,就普洱茶历史与文化、普洱茶的传播、普洱茶商道、普洱茶树资源与古茶树研究、普洱茶的分类学、普洱茶栽培学、普洱茶制作技术、普洱茶保健功能等问题展开广泛研讨。会后本次会议的秘书长黄桂枢先生主编了《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书。从向大会提交的76篇论文中选出42篇编入该书。这是第一次研讨普洱茶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总结了普洱茶研究的学术成果,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新观念,对于推动普洱茶的研究,对于普洱茶文化的探讨与传扬,对于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十多年来,普洱茶研究,尤其是普洱茶文化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发表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普洱茶的专著和发表的文章令人应接不暇,仅2004年就出版了好几种讨论和介绍普洱茶的书。

普洱茶产于美丽的红土高原,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种质资源特点,还具有特定的保健功效。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喜爱和认同,普洱茶已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作为普洱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提起普洱,大家都会说:“那不是普洱茶的故乡吗?”我们以生长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而骄傲,以普洱茶的名扬天下而自豪!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长期从事有关人体健康的工作中,我们深感有关云南普洱茶对人体健康药用功效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在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几年来,我们与昆明医学院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合作,先后共同完成了“普洱茶毒理试验”、“普洱药茶调血脂的临床观察”、“普洱茶对肥胖人群体重的影响”等临床科学试验,取得了对普洱茶药用机理研究的初步成果,并先后获得了2005年、2006年思茅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二等奖。为了把这些成果呈现给更多热爱普洱茶的读者,我们进一步做了出版整理。本书通过收入一些普洱茶治疗和预防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为普洱茶爱好者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云南普洱茶是茶叶家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不断开发和创新的优良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她优秀的品质。从古老典籍中的药用功效记载到现代运用物理、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将进一步致力于对普洱茶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更深刻地认识普洱茶的功效,不断推陈出新,使普洱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医疗保健功效的深入研究与广泛普及,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市场将更为理性,而这种理性增长,又会推动普洱茶文化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礼始、乱终”是饮酒;。“礼始、礼终”是饮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里借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献给敬爱的读者,以期和大家一起共品这沁人心脾的美茶!

李捷赵荣

2007年10月于昆明

本文节选自《普洱茶与健康》,

普洱茶文化:在普洱茶庄学普洱茶文化

10月21日清晨,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去报社上班,而是直奔位于延吉市长白路235号——金山嘉园正对面的一家普洱茶庄。这家普洱茶庄店面不大,但货真价实,据说是目前延吉市普洱茶藏品最多、最全、最具经营特色和理念的普洱茶庄。出于对古老的普洱茶文化的喜爱以及对“马蹄声声响,茶香阵阵飘”的神秘“茶马古道”之神往,我决定到普洱茶庄当一天学徒,边打工边学艺,以圆我心中一直珍存着的“寻游茶马古道,收藏梦里一片普洱”的纯美夙愿。

普洱茶文化:在普洱茶庄学普洱茶文化

走进长白路这家普洱茶庄,其镇庄之极品贡茶——普洱茶膏尽显尊贵,其“师以自然,绝色倾城”的豪华天性和凝润之美可谓叹为观止。此外还有像正宗云南大叶普洱、陈年普洱、沱茶、茶砖、云南七子饼以及造型各异的工艺茶饼……驻足在这些珍品前,屏息凝神,仿佛可以听到它们的耳语声,在轻轻诉说着悠远的往事。伴着清幽、雅致的古琴声,淳厚的工艺茶饼使得门外嘈杂纷乱的街道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一般。置身其间,我不由得浮想联翩,一切与“普洱”有关的,我都想在这里找到印证与答案,以便在今后品茗的日子里为自己留下更多神游的空间。

负责带我的“师傅”是该茶庄的经理任玲大姐。她让我跟在她身边,一边学习怎样接待客人、介绍产品,一边不厌其烦地满足着我这个“不安分的学徒”诸多的奢求。她为我提供了许多在历史长河中幸存的稀缺文献资料,把我带入了3000年前普洱茶的起源,从获名到入贡,从茶马互市的兴盛到古道驮茶的曲折,一直记述到普洱茶近年从茶商到消费市场的复兴以及炒作的火热。在或浪漫或凄楚的茶马古道马帮故事的背后,我感受到的,是普洱那种大气、包容的品质。

任玲大姐的宽容、博学,让我不敢有少许懈怠,没客人的时候,我就赶紧“自学”,查资料,看文献,对照书本“现学现卖”。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前人对普洱茶品饮艺术的经典总结:“山美原林韵,厚化兰樟香,陈老肌骨气。”“山美原林韵”是说普洱茶生长原始的山野之中,具有森林的原始韵味,相对于其它茶类,普洱更加粗犷、浑厚。“厚化兰樟香”是说在普洱茶味的陈香厚重中,更富有独特的兰樟香气。“陈老肌骨气”讲的便是普洱茶的陈、老之美,普洱茶存放上一段时间,苦涩渐褪,逐渐演化为甘、醇、厚、顺、柔、滑、亮、稠的独特品质,也许正是这种陈化的过程,造就了“普洱”从苦涩到甘醇的品质蜕变吧,可以令人在品饮时体味时间流过后生命延续的莫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