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挑选优质普洱茶的必备七个指标

挑选优质普洱茶的必备七个指标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挑选优质普洱茶,茶友应该注意这必备的七个指标——质、形、色、香、味、气、韵。

  1.质佳:因各产茶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被各不相同;原料上又分野放茶、古树茶、台地茶;季节上分春茶、秋茶等等……所以又各具特色风味。

  2.形佳: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是否完整、均匀,是否紧结和清晰无杂质;其次嗅茶饼气味兼看茶面色泽和洁度。无异味、杂味。

  3.色佳:主要看汤色的深浅和透亮度。优质的云南普洱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形的膜,优质的普洱茶熟普叶底呈现褐红色。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色泽橙黄、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层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变。

  4.香佳: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其方法与普洱散茶相同。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

  5.味佳: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判断。

  6.气佳:茶气足、厚、正。

  7.韵佳: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喉韵。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判断。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总之挑选普洱茶大的前提只有一个:为了健康!毕竟追究其根源,普洱茶也不过是一种对身体有利益的饮料而已!中国人喝普洱茶与外国人喝普洱茶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人过分的去讲究背景身世,而外国人却最看中喝进嘴巴里的东西到底对身体会有什么利弊?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有用+10
分享

普洱存茶5点,展现出它最好的一面!

  对于普洱茶来说,熟普基本一产出来就能喝,但放个三至五年口感更好,主是是它有个渥堆的过程。渥堆就是将茶叶加湿加热,让茶叶变得有点熟,但加了热之后,茶叶不是变化完了,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它还在发展。与生普不同的是,这种发展变化不如生普明显,只是滑度增加,香气变化则进展得不多,因为它基本已经定型了。

  让茶叶加温多长时间,就是渥堆的程度,是熟普生产的最关键环节,一般好点的茶叶,是不可以搞太熟的,要留一点发展的空间给它,如果茶叶是些普通台地茶,茶梗多,叶子不肥厚,那么就要发得熟些,让它喝起来没那么苦。

 

  如果是叶底差的茶,你再放它,它也不会变好喝,因为已经熟得很厉害了,最多滑一点点,但也意义不大了。中间的,你放个三到五年,也变化到尽头了。上好的,放个十年十五年,才显出它的最好的一面出来。

  而普洱熟茶存放的几个要点:

 

  1、避氧气

 

  普洱茶储存方法中最主要的是要避免氧气,因为普洱茶中的茶多酚是强抗氧化剂,因此其自身极易氧化,被氧化后泡出来的茶汤会变成深黄色,就会散发普洱茶的清香。

 

  2、避湿气

 

  普洱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很多物质是亲水化合物,容易吸收湿气还潮;当含水量超过8%以上时,普洱茶就会加快变质,滋生微生物后还会霉变。

 

  但是湿度却也应该适度。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又会太慢。

  3、避高温

 

  生普存放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保持在20度—30度之间最合适,温度过高会使茶叶变酸。高温会加速普洱茶中的叶绿素降解,据研究,温度每提高10℃,普洱茶褐变的速度就会加快三五倍,茶叶容易陈化变质。

 

  而且普洱茶不能存放在温度有骤然变化的地方,如果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

  4、避污染和异味

 

  存放普洱茶的环境一定不能有污染。污染,是储藏任何茶叶都非常忌讳的,普洱茶的储藏也不例外。由于普洱茶含有萜烯类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榈酸,能很快的吸收其他物质的气味而掩盖或改变茶叶本身的气味,所以,家庭储藏普洱茶,应该严格防止油烟、化妆品、药物等常见气味的污染。

 

  5、避光线

 

  夏季时的光线要比其他季节强,普洱茶中的植物色素和脂类物质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日晒味、陈味,高级普洱茶对光尤其敏感,经10天照射就会变色,所以需要避光贮藏茶叶。空气流通有利于茶叶中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陈化。

 

  但是普洱茶存放该不该通风这个问题,其实是因地制宜的,在气候潮湿的地方,一般是密封保存,以此来避免湿气;在气候干燥的地方,却应该适当保存,以此来避免普洱茶转化过慢。

马旭崇:普洱茶喝重于藏

  短短几年间,中国普洱茶市场上演了一幕跌宕起伏的悲壮大戏。

  先是一番“热炒”。

  2002年,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5万元天价。

  2005年,一提七子饼普洱茶创造了160万元的拍卖神话。

  2006年至2007年间,以“能喝的古董”为卖点,普洱茶由“饮品”转型为“收藏品”,茶价一路“非理性”攀升,普洱茶提前进入了它还不应该到达的极限——“风靡全球”。“一克普洱一克金”,普洱茶财富故事,水银泻地般在坊间流传。

  然而,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却令人大跌眼镜。崩盘、缩水、泡沫、跳水

  2007年底,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诸如此类的字眼见诸报端,舆论普遍发难,“泡沫”被挤碎,昔日风光无限的普洱茶陷入了繁华后的“大萧条”时期。

  如今,普洱财富神话已经破灭,普洱茶开始了理性回归,而关于普洱“到底还有没有救”、“究竟路在何方”的疑问和争论却仍未平息。本来普洱茶产业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洱茶产业不知道还要承受多少年的沉寂。

  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是普洱茶的错吗?肯定不是!但可悲的是,这一切后果都得由整个普洱茶产业来买单。

  普洱是“茶”不是“硬通货”

  普洱茶势当初之所以愈走愈高,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已经从一种消费品转变为一种投资品,也就是说普洱茶是被“藏”起来了,而不是被“喝”掉了。有统计显示,在2005到2007年间,仅珠三角地区就有数十万吨普洱茶被收藏,藏茶人士多达20万之众。

  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都认为普洱茶是“唯一一种没有保质期的茶叶”、“越陈价值越高”,“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这种说法在民间也流传较广。一些商家趁机对所谓10年、20年的普洱茶大肆炒作。

  许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在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头脑发热”,一下子就买了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茶品,导致有些收藏者储存的普洱茶比原产地生产的茶还多。当时在东北市场,普通的普洱茶饼每片由二三十元猛涨至两百多元,且“货品稀缺”,在广东等地,同类型茶饼价格更高,涨幅高达10倍之多,登临历史之巅。然而,在价格泡沫被挤破后,藏茶的市民也就瞬间变成了被套牢的对象。

  那么,普洱茶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呢?普洱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系之一的黑茶类,后发酵茶,具有存放时间越长越香的特点,这让普洱茶有了收藏价值。另外,普洱茶还有暖胃、清热、降血脂、减肥以及软化动脉的保健作用。

  然而,大多数藏茶者都忽略一点:普洱茶“越陈越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而且收藏普洱茶是大有讲究的,那种将普洱茶比作黄金和古董的说法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特别是普洱茶若保存不当,很容易变成废茶而一文不名。而且跟古董最大的不同是,它并不具备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管“陈”的确是评价普洱茶好坏的一大标准,久放的普洱颜色重,口味更加浓醇爽滑,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本身具有的,这改变不了茶的饮料属性。既然是饮料就要有更多的人来品饮,只有让更多的人来消费,才会形成流通以及产生利润,因此普洱茶的出路在于让消费者喝掉而并非拿回家收藏。

  可以说,在被炒起来的盲目“收藏热”中,普洱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用来饮用的“茶”,而是一种可以无限增值的金融产品,一种可比黄金的“硬通货”。而当普洱茶超越了饮品的用途时,其发展也就注定了会走上弯路。

  走下“贵族茶”神坛

  阵痛过后的普洱茶市场,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有名茶,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有名无姓”的根本病因就在于产品创新力度不够,营销理念和模式落后。普洱茶行业需要改革,需要品牌提升!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饮茶习惯的人有5000万左右,而其中喝普洱茶的人不足1/10,这也使得“普洱茶无消费者”的观点一度在坊间流传。

  事实上,普洱茶缺的并不是消费者。作为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中华名茶”,普洱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已是人尽皆知,真正让大众消费者“望而却步”的,是传统普洱茶复杂的饮用方式。

  传统普洱茶以砖、饼、沱等“紧压茶”的形式为主,冲泡、品饮相对繁琐,在大众的印象里,普洱似乎有些“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不过是“有闲阶层”的时尚饮品。

  这种误解对普洱茶、以及普洱文化的推广都是极为不利的。普洱茶积淀着中国一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但文化不是“海市蜃楼”,必须要有浓厚的群众基础作为肥沃土壤,普洱茶文化才能“生根发芽”,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让普洱茶从“贵族茶”的神坛走下来,回到普通大众中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喝普洱茶。

  而以往贮立高端的普洱茶,如何才能真正回归大众?我的思路是,做快消新产品。

  如今,饮茶人群正在向低龄化和女性化发展,而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闲暇时间十分有限,传统的普洱茶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大众工作生活的需要,普洱茶要么改变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么固步自封以满足“发烧友”。

  眼下,袋泡茶、方便茶,以及自助饮茶机等,都是普洱茶的良好发展方向。只有通过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推出适销产品,进一步清晰产品结构,符合现代人方便、健康、时尚的消费习惯,中国茶的量才能更大,附加值才能更高。

  跳出传统批发商圈

  在这轮普洱茶行业洗牌中,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低迷的市场更加考验普洱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能力。

  目前,广州茶叶人均年消费量达2.5公斤之多,成为了全国茶叶消费最高的城市。然而,广东茶叶强势的本地品牌却一直寥寥无几,在广东茶叶市场上最抢风头的一直是福建、云南以及台湾等地的茶商,而广东茶商一般只作为经销商身份出现,利润微薄,与所创造的品牌附加值“无缘”。

  很多人认为广东的劣势在于不是主要的茶产区,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真正的关键在于广东茶企业的市场运作手段和品牌运作能力不强。英国的立顿不产一片茶,为什么立顿的袋泡茶却能够垄断国内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市场的空隙和善于运用品牌优势。

  可以说,目前广东的茶行业集市之模式亟待改变,茶行业传统的坐店经营和陈旧的营销理念已然成为阻碍茶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茶企业不能再“守株待兔”,等客上门,而应由坐商转向行商,借鉴IT、保险等行业成功的营销理验,主动寻找客户,贴近客户,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

  要创新模式,渠道建设是首当其冲的一环。现在很多茶产品是通过直销店、连锁店方式销售的,而这种方式离广大普通消费者有一定距离,消费者不能很方便地买到茶叶或者茶类产品。对老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最为便捷的购买渠道就是超市、便利店等场所,茶叶要走出目前比较狭小的销售范围,就一定要打通这些渠道。

  纵观中国茶行业的现状,是有名茶却没有品牌,普洱茶市场以历史流程来说还处于“春秋”没有到“战国”时代。而这也是行业优胜劣汰、做大做强品牌产业的最佳时机,“借机洗牌、主动发牌”,孕育了新的更大的希望。

普洱茶的拼配是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理论中,对病症比较单纯的病,一般采用“单方”的方法,即一味中药对症下药,而对较复杂的病,往往采取两味以上的中药,即中药的“配伍”的方法,很多的中药配方高达二十几味中药。普洱茶在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

1、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减油腻、醒酒”等具有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

2、古代的普洱茶制作者很多具有精通中医药材的背景。云南本身不仅是茶叶的产地,也是药材的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受中医“配伍”的影响有特定环境及人才的基础。因此,普洱茶的“拼配”是有一定中药学理论基础的,而非突发奇想。

3、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酮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

花青素是什么?简单地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混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其它的原料之中,或以其它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剂量大反而容易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