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对于拆封过的普洱茶,应该如何保存?

对于拆封过的普洱茶,应该如何保存?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品。鲁迅说,“会喝茶,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们了解过很多完整未拆封的普洱茶储藏方法,那么对于已拆封的普洱茶,又该如何储存呢?

 

  由于茶叶吸附性强,又易吸收异味,再加上茶叶的香味成分大都是经过再加工而形成的,所以较不稳定,极容易自然发散或氧化变质,因此建议消费者在储存拆封过的茶叶时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用什么存储?

 

  (1)利用干燥箱储存:因为干燥箱温度稳定,也隔绝空气,将茶叶放在干燥箱中储存不会潮湿或氧化。

 

  (2)利用热水瓶储存:将热水瓶整理干净,再将要储存的茶叶倒入瓶内,塞紧塞子存放。

 

  (3)利用罐子储存:先用小罐子分装少量茶叶,以便随时取用,其余的茶叶则用大罐子密封起来储存。

  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因为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点。

 

  适合保存的罐质材料有:锡罐或铁罐,因为不透光,包装前罐内垫一层绵纸或牛皮纸,且必须保持罐内清洁、干燥、无异味。

 

  铁皮罐:最好用双层盖的,包装前罐内要垫一层绵纸或牛皮纸,盖口的缝隙可用胶纸封紧。

 

  密封罐:市面所卖的密封罐通常会透光,使用时最好先用铝箔袋将茶叶包装好再放入密封罐,另外也可以放入干燥剂,加强防潮的功能。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导致的茶叶分类标准的探讨

普洱茶导致的茶叶分类标准的探讨

导读:茶叶分类,我们一般说的是按发酵程度来说的六大茶类,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茶类也不同。其中,普洱茶的分类一直存有争议。从专家的角度,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如何?

现行的茶叶分类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茶学院校教科书中的划分,这是由已故茶学大家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主导的六大茶类划分方法;另外一个是行政部门的划分方法,这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导的七大茶类划分方法。茶学院校的六大茶类划分方法,将茶叶划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这种划分的方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行政部门的七大茶类划分方法,将茶叶划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和再加工茶类,这种划分方法是行政监督执法的依据。无论是六大茶类还是七大茶类,都将普洱茶列入黑茶类,由此引发了关于普洱茶学科定位和茶叶分类标准的探讨。

普洱茶导致的茶叶分类标准的探讨

2015年,9月22日,昆明创建世界茶树原产地博物馆暨普洱茶学科地位高峰论坛期间,专门发起了一个“普洱茶不是黑茶”的倡议,苏芳华先生、周红杰教授等众多的专家和学者都签名支持。倡议归倡议,无论是修改现行教科书六大茶类,或者是现行行政部门七大茶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做到的,不管是否情愿,只要没有最终修改成功,普洱茶仍然隶属于黑茶类。

普洱茶的学科定位在行业间的争论已久,至今仍未尘埃落定,原本是学术上探讨的话题,如今正在向行业内外传导。厘清普洱茶现在的学科定位,有助于看清楚未来普洱茶乃至茶叶分类的走向。

普洱茶导致的茶叶分类标准的探讨

我们仅以行政部门制定的茶叶分类国家标准进行探讨,这具有现实的意义。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对此理解不透彻,普洱茶经营者有可能遭到来自行政部门的处罚。2014年6月9日发布,2014年10月27日实施的茶叶分类国家标准,用一句话来概括:“非常科学,十分复杂。”以2008年6月17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为依据,参照茶叶分类的国家标准,可以看得更清楚。

被普洱茶定义为原料的晒青毛茶属于大叶种的晒青绿茶,这是它的科学属性。晒青毛茶一旦紧压成形之后,普洱茶的国家标准即认定它为普洱生茶,它属于再加工茶类,确切的说属于绿茶紧压茶。晒青毛茶一旦经过渥堆发酵之后,普洱茶国家标准即认定它为普洱熟茶,散茶的熟茶属于现在茶叶标准分类中真正意义上的黑茶;普洱熟茶的散茶紧压成形之后,归属于再加工茶类,属于黑茶紧压茶。同属普洱茶的名下,原料属于绿茶类;生茶属于绿茶紧压茶;熟茶散茶属于黑茶,紧压成形后属于黑茶紧压茶。如此复杂的状况,别说是普通的消费者,就连普洱茶从业者,恐怕真正弄清楚的也并不多见。

普洱茶导致的茶叶分类标准的探讨

现行茶叶分类国家标准的分类原则明确地指出分类的原则是“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普洱茶虽然在这个分类体系中被划分在不同的类别,但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照教授针对普洱茶学科定位,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认为无论生熟普洱茶都是以黑曲霉为主体的有益菌的作用下进行后发酵,提高品质,达到越陈越香,因此普洱茶是典型的黑茶,是优质的黑茶。这完全可以看做是对现有茶叶分类原理上的补充。有趣的是,在“普洱茶不是黑茶”的倡议活动上,也看到了高照教授的签名,原因则不得而知。

围绕普洱茶是否属于黑茶,是否应独立于现行茶叶分类标准之外的争论,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仍将继续。在笔者看来,这不是问题的核心,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现行的茶叶分类方法虽然十分科学但也非常复杂,这不符合中国人的认知。无论是教科书上六大茶类的划分方法,还是行政部门七大茶类的划分方法,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们更好的认知茶。当认知的工具过分复杂的时候,是应当讨论如何让工具变得更为简便好使。

普洱茶导致的茶叶分类标准的探讨

无论是现行普洱茶的二元分类法生茶与熟茶,还是坊间一直在用的三元分类法生茶、熟茶与老茶,都是为了更好的认知普洱茶。由普洱茶引发的学科定位以及茶叶分类的讨论,如果最终能够促成茶叶分类朝向更加简便易行的方向发展,则善莫大焉!

当年开启普洱茶健康保健功能科学认知新时代的法国艾米尔实验报告,在文章的结尾引用了一句谚语:“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让我们敞开胸怀,拥抱普洱时代吧!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我喝普洱茶时感觉喝到麻味是为什呢?喝普洱茶出现麻味的原因有哪些?”今天就来给诸位茶友讲一讲,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个原因。

科学研究表明,其实真正的基本味觉只有四种:酸、甜、苦、咸。第五种味觉鲜还在有所争议。

而辣味其实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麻味甚至不是味觉、不是痛觉,而是一种震动感;

涩味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涩味不是食品的基本味觉,而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造成的结果。下面我们就以味道统称这七种感觉。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其实茶内也有形成酸、甜、苦、咸、麻、涩、辣,七种味道的内含物质,例如常见的形成苦味的咖啡碱,形成甜味的可溶性糖分及氨基酸,形成涩味的茶多酚,形成辣味的茶皂素,形成咸味的无机盐类……

而麻味也是存在其中的,但是我们平日里喝茶很少喝出麻味,是因为人的味觉要想感受到茶叶中的麻味,需要引起麻味的物质达到一个阈值,内含物质少的茶没达到阈值,不会引起人相应的味道。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所以如果茶品出现麻味,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茶内含物质丰富,达到了产生麻味的阈值。

如果是这一原因造成的麻味,可以感觉到麻味会像苦涩味一样化去,很快转化成回甘生津,并且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再品饮麻味会消失。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涩味与麻味其实都不是直接的味觉,也不是痛觉,振动感带来的麻味与收敛感觉带来的涩味有其相似性,麻味其实极易与涩味混淆,所以有时候我们所谓的“麻味”其实是涩味。

例如一些苦涩味较重的茶,在冲泡时投茶太多,出汤过慢,茶汤过浓,一些新茶友就有可能将涩味误认为是麻味。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有一部分味觉特别灵敏的人,对引起味道的物质特别敏感,所要的引起味道的物质其阈值相对低一些,能够品饮出麻味。

但如果之前没有喝出麻味,现在喝出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

普洱生茶在高温、高湿等不合适的环境中存储造成的劣变,例如湿仓加速陈化是的茶品劣变,也有可能造成麻味。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普洱茶茶箐杀青时,杀青不到位,部分引起麻味的物质活性未被抑制,也有可能造成麻味的出现。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部分无良商家,或使用一部分化学物质加速普洱茶的陈化,而能够造成舌头发麻的化学物质可不在少数。

普洱茶竟然有麻味!普洱茶出现麻味的7大原因知道吗?

农药残留造成的麻味,是最常见、也是茶友最担心的麻味,茶汤入口有让人极为不适的刺激感,类似有绵密的针刺在口腔中,并且有的还会伴随着类似用钝刀在刮舌头的钝感。

如果麻味化不开,一直在累积,这种茶一般3泡之后麻味还在累积,就要赶紧停止,不要再喝了。

通过以上7点我们不难看出,在品饮和购买普洱茶时,如果喝到麻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好有坏,茶客需要理智的分辨其中因素,做出合理的判断,一来避免错失好茶,二来防止劣茶、问题茶危害健康。

来源:南茗佳人

普洱茶大涨的几个主因分析

  普洱茶茶价2007年4月份创造了历史记录:勐海布朗山半坡寨子的春茶,甲级毛青,人民币2280一公斤,为什么会涨的如此迅速呢?

 

  云南省政府的力荐

 

  云南,最早的东川和个旧,就是因为有铜和锡矿而设立的市!金属、药材、花卉、旅游和烟草,近年在云南发展得顺风顺水和逐步走进正常、健康的发展路子,已经没有多少“油水”而言啦。普洱茶的情况可不是这样,所以才有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行为……马帮、茶博会、QS认证、企业并购、上市IPO、招商引资......各级的政府很热心普洱茶。普洱茶和曾经的“兰花”很类似,都是农副产品,都是可以大炒特炒的好料子。

 

  各路各种资本的追捧

 

  任何资本在投资项目的时候,都早就安排了撤退的路子,专业化的术语是---撤退机制!比如今年的普洱茶,成品茶大批的囤积在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这里……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一级经销商早就笑逐颜开的,大货早就出干净了,势力范围早就划分完毕,市场已全面疯狂了。

 

  媒体肆无忌惮的吹捧

 

  1.邓“教授”的《普洱茶》和《普洱茶续》。老茶、陈茶、保健、灵丹妙药为四大卖点!搞得多少天真的茶友认为生普要多少多少年才可以喝,否则就“伤肝伤胃”等等。

 

  2.大关、龙二阶段。名牌、大厂、历史和包装为四大卖点!一套复制的沱茶,成本不过400元,在广州竟然炒到6000元一套,复制几张当年的产品包装纸,里面的茶料是04年的,加上个“名厂”的光环,竟然就增值15000%!

 

  3.地域、山头阶段。“N大茶山”来了,“雪茶”“血芽”“虫砖”“野生”“大乔”“小乔”“栽培”“有机”“无机”……消费者已经瞠目结舌头昏脑胀加上目瞪口呆,谁知道“76XX”换张包装面纸就是“勐海XX”,谁知道已经重度发酵,汤色已经浓重的几乎发黑的废品被精美的锦盒一装,来上一个“XXMM”就是本厂特制品,并且还是精品老货?

 

  两难

 

  仅仅在这一个普通的媒体上面,05年一年,各家茶厂的投入不下百万元这个级别。加上电视、网络、杂志(云南光普洱茶的专业杂志就冒出来四种)等等,普洱茶炒作得红红火火方兴未艾,可是,两难问题出来了。

 

  一难:消费者已经被彻底的弄昏了头,谁真谁假?谁好谁坏?普通茶友已经难辨东西!有“大乔”才是唯一正宗的,有“小姨”才是最佳的,有“霉味”和“陈香”都分不清楚的,有“撒面包芯”已经是假冒伪劣的,有“血芽”才是极品的,有“螃蟹脚”非得无毛(或者有毛)的,有老班章叶底有齿(或者无齿)的……乱七八糟各有一套,你有书为证,我有专家的介绍,你有茶厂的证书,我有企业的信誓旦旦……云云。这不是好事。

 

  二难:老老实实的经销商难!

 

  N大的熟茶在香港被检查出黄曲霉素超标24倍,10吨成品茶被退货,不信我也无所谓,07年的下关特级生沱你再解开看看是什么样子?……再说,水井坊、茅台、乃至雀巢奶粉,请问有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这就是普洱大涨的几个原因,涨还在涨着,天下的喝茶人要像孙行者一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