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干货︱普洱茶怎么存放?陶罐、紫砂罐存茶,哪样好?

干货︱普洱茶怎么存放?陶罐、紫砂罐存茶,哪样好?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家里现在摆放的普洱茶越来越多了,想把它存起来,但是不知道要怎样存放才好?听说昆明不适合存放普洱茶,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普洱茶的存放可以分为无特殊环境的存放(随意存放)和特殊环境存放。


  1、无特殊环境的存放,也就是随意存放。在昆明存放普洱茶,虽然昆明气候干燥,但是这样的环境也可以存放出清爽干净的陈香普洱茶。不用刻意去改变存放环境,只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温度:普洱茶存放环境的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昆明四季如春,在温度上不用担心。


  ②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之间,昆明气候干燥,可以人为适当加湿,有茶友就是在气候干燥时,经常用湿毛巾擦擦地,既可加湿又有清洁之效。如果在非常湿热的地方,那么就应该注意通风透气,散发水分。


  ③通风:流通的空气中富含的氧分有利于茶叶中微生物的繁衍,其次是无异味和阴凉,防止被太阳暴晒。


  以上这些对存放环境的要求很容易做到,过分刻意改变存放环境如果把控不好,可能还会违背了存放的初衷。在一些茶友们看来顺其自然,让普洱茶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陈化,那每一丝不同于其他的变化才是普洱茶最迷人的地方。

  2、特殊环境的存放。特殊环境是指为使普洱茶达到某种效果而专门为其营造出的环境,比如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低温低湿,这些环境的营造最终都是为在短时间内加剧普洱茶的变化,令其产生一些需在很长时间内自然陈化的陈年普洱茶才会有的奇异变化。类似的改变,我们不予赞同,这里说的特殊是指用陶或紫砂的罐来存放普洱茶。


  相同的普洱茶,用陶罐或紫砂罐来存放,与随意存放的普洱茶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在茶品较少,又想长期存放的话,选择陶、紫砂罐来存放茶品效果最佳,其特点是透气性差,氧化不至于太快,且能保住茶叶的香气;再者调节温度湿度也方便简单,灰尘虫子等物也一并被隔绝。


  选择陶、紫砂罐存放普洱茶,建议罐底离地面至少十公分以上,以免地面潮湿湿气渗入罐中,影响茶质。

有用+10
分享

普洱老茶品鉴:老茶鉴定的四字口诀介绍

饮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有价值的特点。从2000开始,普洱茶开始作为一种投资的产品,被推上了茶叶界“明星”的舞台上,使普洱茶一下从日用品变成投机的商品。近年带动了普洱老茶市场价格上涨的趋势。作为普通茶友,都渴望收藏到一些数十年老茶,即使品上一口也好。但在混乱的茶市中,我们如何去认识真正的普洱老茶?现在小记从干茶和汤底滋味角度与大家谈讨一下。

普洱老茶品鉴:老茶鉴定的四字口诀介绍

茶经经过岁月的自然催化,产生缓慢的转化作用,茶叶会转褐色甚至转深褐色至黑色,超过三十年以上的茶通常是手工采茶较多,剪刀剪的茶较少,五十年以上的茶都是手采茶,外观看起来是条状,因当时做茶没有揉捻,非如现在的高山茶外观,茶骨也较多,市场上出现的仿古茶几乎都是烤成焦碳黑(墨黑色)闻起来炭味十足。

老茶经过自然转化后,茶叶颜色较为深色,但茶叶外观颜色很自然,闻起来有一股陈年之味,有些会有点像普洱茶味,此为茶叶自然转化现象,年代较久者冲泡后茶叶展不开,有些够老的会呈木化现象,如果黑黑亮量的通常是炭烤出来的新老茶而非真老茶。

滋味:正老茶不应有碳味,碳烤观念是近年发展出来的手法,老茶长期的自然发酵,浓醇甘润,好的老茶,入口滑顺自然甘甜无刺激性,性转温润....耐泡,不会让人睡不着。

茶汤:乌龙茶40 30年茶汤呈较淡琥珀红色,40年以上色更深,有些因存放地点的关系,或本来就发酵较重茶汤会变深琥珀红色,透而明亮并带油光,表面层有植物芳香脂,其实老茶很难说清楚,因做茶的发酵程度,保存条件等会让老茶有很大的差异,总之多喝多比较,喝多了就知道真假。

老茶鉴定四字诀:霉、陈、变、劣

霉 :有些老茶保存不良若产生霉味就不可喝,生菌数太多有碍健康。

陈:老茶有老味,老茶越老越好,称之陈味或老味。

变:老茶多变,不同茶区产地,发酵及存放方式会产生不同质变,因此味道香气颜色都有差异,有些会产生特殊香味此类茶非常难遇,属茶中之极品。

劣:劣质茶区,或制作手法低劣的茶或茶种即使年代够老,其味道与品质就是不好。

普洱新茶可能“断市”


  云南普洱备受老广青睐,然而今年传出消息,称云南普洱新茶面临“断市”局面。

  “濛海普洱源茶厂”的何宇翔说,3月18日他就奔赴西双版纳收茶,往年有时能收上千吨的大树茶,今年只收了3万多元的“班章”新茶,“没货”。据了解,今年云南当地因大旱等原因致普洱春茶产量少,价格更是翻倍,不少茶商只好放弃进货,以消化库存的普洱茶为主。以大树茶为例,去年的拿货价是380元/斤,今年则涨到了800多元/斤。何宇翔表示,目前其店内售卖的普洱几乎都是陈茶,一旦库存卖完,届时要有买家确定要货才敢拿货,不敢囤货。

是谁发明的普洱茶

云南的很多茶叶专家愿意将这一功劳推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身上,认为他曾经带兵到过云南,教会了云南先人种茶与制茶。

罗贯中写成的《三国演义》中,就有“七擒孟获”的故事。孟获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领,诸葛亮在与孟获的较量中,没有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而似游戏般对孟获七抓七放,直到臣服。

这段故事表达了诸葛亮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尊重,也表达了以孟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对诸葛亮的佩服与敬仰,是一个优美的大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故事。由此,人们将这个故事拓展,又描绘诸多诸葛亮在云南的故事,包括耕种,包括织布,也包括种茶与制茶。

所以,我们至今在云南很多地方仍能看到诸葛亮的塑像,云南很多茶区每年一次的祭祀茶祖,诸葛亮的牌位与塑像经常被列为最显著的地方。

但诸葛亮不是云南种茶与种茶的祖先。因为他一生没到过云南。至于“七擒孟获”,是小说编纂的故事,是杜撰,而非历史。

我们分析,云南的先人之所以将大量的农耕之事推崇到诸葛亮身上,都与中原文化有关。云南最早的人群集居,包括一部分少数民族的起源,大量来自中原地区人们的迁徙,他们中有躲避战乱的,有被发配的,也有驻军屯田的。这是一股逐渐壮大的人群。他们不仅将中原的生产、生活经验带进了云南,同时也将中原文化一并带入。诸葛亮作为中原人民的一个智慧偶像,也被纳入。

其实,普洱茶的工艺起源来自唐宋时期的“龙团凤饼”。是中原人带到云南的。如果说非得追溯一个鼻祖的话,比较贴近的只能是唐代的陆羽——《茶经》的作者。

我们从现今的史料中,能够发现大量的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但鲜有制茶的记录,留传至今的“烤茶”饮法,在少数民族中盛行,但那不是普洱茶,也没形成一个茶类。“烤茶”的制法相对简单,更接近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形态,与普洱茶相去甚远。

普洱茶属于精制茶,有自身一套较完整的制茶体系。是从唐宋“龙团凤饼”延续下来并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的一种制茶方法。它不是某个圣人的独创,而是积聚群体智慧的结晶。它侧重于最原始的生物发酵技术,是中国最古老的发酵技术起源之一。这与明朝之后兴起散形茶(绿茶、乌龙茶的雏形)是两种制茶思路。

唐宋时期的“龙团凤饼”是中国最早的精制茶的典范。其重点在“制作之美”。它是将茶叶蒸熟之后捣成茶泥,然后拍在模具上成型,再加以烘箱焙火干燥与定型。最初的茶叶外形与结构全被破坏。而明朝之后的散形茶,其工艺特点重在表现“茶叶之美”上。无论经过多少道工序,都不破坏茶叶的组织结构,经水冲泡,又能复原茶叶最初的原始形态。

普洱茶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制茶思路。它先将茶叶制成散形茶,但又与绿茶的散形茶制法有很大区别。然后将散形茶经过紧压,成了团茶、饼茶、砖茶、沱茶,与唐宋的龙团凤饼非常相近。所不同的,它没有蒸茶的过程,也没有将茶叶捣成茶泥后再成型。经水冲泡之后,茶叶依然存在,但大部分茶叶会出现破碎现象,颜色表达也与最初鲜叶相去甚远。

普洱茶的这种制茶思路,既不强调“制作之美”,也不表达“茶叶之美”,而是侧重“发酵功能”上。更关注发酵后对人体产生的直接作用,如解油腻、消食等作用。古人所处的时代,科技相对落后,没有化学检验的条件。因此,只知道它的功能,也知道通过发酵的手段获取它,但它是什么?古人不知道。现代科学证明,发酵过程中出现大量衍生物及次级化合物含有诸多药用成分,对人体产生非常明显的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