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喝普洱茶能解决4大皮肤问题

喝普洱茶能解决4大皮肤问题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普洱茶由于茶树品种稀少(有的普洱茶是用千年古茶树采摘的茶叶炮制),制作工艺独特,再加上需要陈放一段时间发酵后,方才饮用,诸多"神秘"因素,致使饮用普洱茶后可获得神奇的美容功效。

  坚持饮用普洱茶,可达到下述几项功效:

  深层排毒

  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特别适合有便秘困扰的人群,借助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恢复正常功能。彻底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淑女杀手"的口臭问题。

  摆脱肤色暗沉

  普洱茶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可以降低血脂含量,使血管舒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解决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肤色暗沉以及各种恼人的斑点。

  纤体紧肤

  云南普洱茶对减少脂类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因此,坚持饮用普洱茶,可以达到减肥、降脂、降压的疗效。

  抗衰老

  普洱茶采用大叶茶制造,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叶品种,丰富的茶多酚帮助肌肤抵抗衰老。

 

有用+10
分享

优质的普洱茶对鲜叶质量有何要求

  优质普洱茶需从鲜叶开始,在实际的采摘中,因品种、气候、地势,以及采茶的茶农采法的不同,所采下的芽叶大小、老嫩、等级不可能完全一致,差异性很大,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优质普洱茶对鲜叶质量的共同要求是:叶色嫩绿较深、叶片长而柔软,大小适中,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到“嫩、匀、净、鲜”。

  嫩度:是鲜叶评定级别的主要依据,指茶树新芽萌发时间的长短。就新生枝条而言,芽是最嫩的,依次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加工优质高档普洱茶,一般需要采摘高嫩度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大多优质普洱茶多以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嫩度与之接近的细嫩对夹叶。

  净度:指鲜叶中夹杂的含量,优质普洱茶严禁鲜叶中含有夹杂物。凡鲜叶中混杂有茶花茶果、老叶老梗、鳞片鱼叶,以及非茶类的杂草、砂石、编织袋丝、头发、竹片、谷物、虫体虫卵等,均属不净,应予以剔除。

  鲜度:指鲜叶的光润程度。叶色光润鲜活是芽叶新鲜的象征。凡鲜叶凋萎、发热红变、有异味、不卫生以及有劣变的,都会影响普洱茶优良品质。但许多优质茶树藏于原始森林之中,采摘后由于条件所限不便贮运保鲜,可能会导致叶芽红变,这也是大多优质普洱茶无法达到完美的原因之一。

  匀度:指同批次鲜叶的物理性状基本一致。凡品种混杂、叶色参差,老嫩大小悬殊,雨露水叶和没有表面水的叶片混杂在一起的,都是不匀整的。优质普洱茶要求同级鲜叶的嫩度结构、长短大小、叶片绿色要尽可能一致。

  现状:虽有对鲜叶采摘、分级、贮运保鲜等标准,但现实中很难大规模实现,一方面云南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许多古树产地交通不便,很难达到上述鲜叶的高要求标准,从茶农的采摘、储存、运输、分级、萎凋工艺都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以早春第一批发芽的茶为例,由于市场对所谓“头春”的追捧,导致头春茶价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之下,很少有茶农会按照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三叶的标准采茶,大多都会采到一芽五叶甚至更多。要达到高标准,自然环境,专业技术,人文理念,市场导向这四点缺一不可,普洱茶从业者们需任重道远。

  为了满足优质普洱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生产方在收购鲜叶的时候,要做到六分开:即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天叶分开;隔天叶与当天叶分开;上午叶与下午叶分开;幼小茶树叶与老茶树叶分开;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同时做到分级储鲜,将同级鲜叶摊放在一起,以便加工技术的运用更有针对性。

解读普洱茶工艺:萎凋对普洱茶有何危害?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上流行“萎凋”,一些制茶商喜欢用萎凋工艺来制作普洱茶。萎凋是白茶、乌龙茶和红茶的第一道工序,是形成以上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工序。人们喝茶的时候,喜欢喝“香气”,以上这些茶,都是香气很高的茶,反观普洱茶,新茶时期香气不显,甚至口感涩重,怎么办呢?试试加入萎凋工序吧!新茶就香气高,适口性也很好,没有那么涩了。

  普洱茶有传统的标准工艺,国标规定普洱茶晒青茶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没有“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在摊晾过程中,水分散失到相当程度后,内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双重变化。直白点,萎凋就是时间过长的摊晾导致的。摊放时间短的鲜叶,舒展有活力,有光泽,软硬适中,弹性好,颜色几乎没有变化,捏一把后快速散开。而经过较长时间的摊放(即萎凋)后,鲜叶失去活性,光泽丧失,颜色呈暗绿,弹性弱,捏一把后并未快速散开、恢复。

 

  那,做过萎凋的普洱茶,香高适口,没有什么不好啊!为什么要拒绝?

 

  我们说过,普洱茶是一种越陈放越香浓的茶类,其核心价值便是越陈越浓越香,前提是没有做过前发酵!加入萎凋的普洱茶,在毛茶干燥制成前发生了内源性酶促反应,导致内质提前释放或散失(即前发酵),后期陈放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内质基础支持转化,以致于无法越陈越香。

 

  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浓越香,也不是所有的热点都适合普洱茶,懂得分辨,客观喝茶,做一个思辨的消费者。(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国家高级评茶师,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从老班章到红烧牛肉面,浅谈普洱茶的未来

从老班章到红烧牛肉面,浅谈普洱茶的未来

一个名山、名产区的出现有很多因素,比如说历史因素。

易武为什么是普洱茶区中被研究最细的?其实很简单,台湾人推动的,而相对于大陆,台湾人比较有文化的势能,所以早期对普洱茶研究的影响很大。而台湾人关注易武,是因为他们从香港人那里趸来的老茶大多是易武料。而香港的茶为什么那么多易武料,和民国普洱茶销东南亚的路线有关系,易武江城是当时重要的出境通道。而再往前说,易武茶的兴起又和石屏人的南下开发有关。

易武茶不错,但别的地方不是没有好茶,如果你是处在运往西北的边销通道上,对不起,你的影响力肯定不如销往香港和南洋的通道上的。这就是历史因素。今天我们不讲历史了,我们讲讲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之前我们讲一个地区名气的形成和商业的运作有关系,越是现在这个时代越是这样,班章、景迈、冰岛的茶早就在那里,但你知道他们,甚至种下这是极品好茶的印象,那就离不开背后的商业力量。但光这么说好像也不太对,那我就成了阴谋论了,阴谋论之所以不靠谱,不是背后没有谋划,而是夸大了人的力量。光有idea是不够的,还得有其他因素的配合,这些因素往往更加有意思。再说也谈不到阴谋,干嘛说的那么难听,就是大家玩玩游戏罢了。

继台湾茶人传播普洱茶文化之后,名山里面最早成大器乃至成王的就是班章了,而且伴随着班章,你学到一个词叫“霸气”。啥叫霸气,不好形容,但是这两个字在那个时代特走心,符合大家心理需求,于是快速传播,大家刚有两钱,谁不想霸气一下,于是一辆辆霸气的豪车就开始往布朗山的深处开了。我甚至觉得有的茶区名气不够是路太好走了,没给霸气的车提供施展的空间。如果你认为中国人迷恋霸气仅仅是个心理问题,那你错过了精彩的部分,口味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关于口味,我们可能会想到葡萄酒,咖啡之类的品鉴文化,这个离有的人可能有点远,我们先不说这些,先来说说最普通的甚至有点那啥的食品——方便面吧。什么方便面在中国卖的最好?前有红烧牛肉面一统江湖好多年,直到近些年才有老坛酸菜与之争锋。这种口味是中国独特的,还是普世的?美国泡面评级师(这哥们当真是不拿自己健康当回事儿啊)HansLienesch对MaseterKong(康师傅)的牛肉面评价不高,给了3.75分(5分制),而韩国日本台湾4分以上的泡面比比皆是。不仅仅是口味不够丰富,最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需要加说明书上一倍量的水,这碗泡面才勉强可以接受。

这还算客气的,日本泡面界泰斗山本利夫(哥们吃过5600种泡面,额滴个神胃)只给了2分(5分制),评价差不多,简单,有刺激感,但没什么回味。对比一下MasterKong和得分较高的日清就知道了,中国的调料包的钠盐含量是日本的两倍还多,这还没算中国特有的油腻腻的酱料包,中国人显然喜爱的是“重口味”。

中国人喜爱的“霸气的”红烧牛肉面为什么在别的地方不受待见。这个可能有很多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穷人重口味,富人淡口味。”这话被开豪车去老班章的听了,直接开豪车去撞墙了。但要换个说法,霸气可能是穷人的需要,不是富人的需要,可能就好接受一点了。穷人急需口味的刺激,富人则有闲情逸致细细品味,好像有那么点道理啊,不过请想撞墙的稍安勿躁,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麻辣烫本来是重庆江码头上重体力劳工的食品,但是能风靡全国,肯定不是说明全国人民变穷了,而是适应了某种需要,比如生活需要刺激,减缓压力等等。但是有一点,这种重口味掩盖了食材本来的味道,也缺少了品味的层次,不为美食家所重视。吃喝这种东西,要玩出文化来,口味还不能太重了。

为什么中国人即使不穷了也偏爱重口味呢,其实还和过去的饮食习惯有关,而习惯习惯,是有惯性的,不是有钱了就马上改变了。说到老班章,最早还是被广东茶人所推崇并声名远播的,而广东尤其是潮汕的喝茶传统,本来就是重口味,这到不是穷富问题,而是和气候、文化,以及其他饮食等方面有关,热带地区人口味普遍偏重一些,大马地区甚至有些茶人喜欢那些苦涩极重的茶品。只不过这种“霸气”的评价不仅符合广东茶人的审美,也适应了当时大家的心理,所以才会一炮打响。

中国的文化是有地域性的,茗寿堂的茶友基本上每个省都有,当然东部地区占比大一些,我发现江浙地区的更多偏好香气细腻,层次丰富的茶品,这和广东茶友的偏好有一定的差异。这些肯定不能用穷富来解释了,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不是否定老班章,班章是好茶,老曼娥也不错,霸气作为一种风格没有问题,但是不希望是唯一风格甚至标准。从市场发展的角度,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大家的心态也在转变,有个词儿怎么说来着——新常态。当大家都想细致的品品普洱的时候,古树的价值会体现,那些层次丰富,结构丰满的茶品会更加受到关注,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儿。

特别声明:(微信:ishuocha)转载本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否定文章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