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村寨之司土小寨村

普洱茶村寨之司土小寨村

2019-03-19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司土小寨村隶属于基诺山基诺族乡司土村委会,属于山区。

 

  村情概况

 

  位于基诺乡西南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乡政府17公里。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海拔1456米,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598亩,其中,人均耕地3.05亩;有林地3889亩,其中,橡胶2914亩,茶叶775亩。有农户49户,有乡村人口196人,其中农业人口196人,劳动力13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7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6.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粮食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98亩(其中:田172亩,地426亩),人均耕地3.0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3889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亩,其中养殖面积3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49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50户通电,有5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户。该进村道路为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132.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该村到2011年底,有1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7.5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4.54万元,畜牧业收入13.08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5头,肉牛0头,肉羊0头);林业收入68.2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0.65万元,工资性收入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4.00元,农民收入以茶叶,粮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0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1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8.2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0户,共乡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101人。其中农业人口195人,劳动力146人。到2011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8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7.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50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景洪市基诺民族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景洪市第三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7.00公里,距离中学15.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12人,中学生4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1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484.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19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90万元,有固定资产25.9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0个,党员总数6人,党员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1人。团员12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该村主要是民用公路和村内卫生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村内环境卫生条件比较差,村内道路狭窄拥挤不堪,需改造扩宽村内道路和改善居住卫生环境。。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今后以种植业为主,以养殖业为辅的思路来推动整个村经济的发展;2、扩大支柱产业茶叶种植面积,加强茶叶栽培与管理,加大对茶叶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3、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150元。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种类有些什么?

  我们分为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和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一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普洱茶的种类有什么呢?普洱茶的种类是很多的。
 

普洱制作地,思茅

普洱制作地,思茅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南部、澜沧江中下游,是普洱市委、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连接东南亚的交通枢纽,2007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翠云区更名为思茅区。
思茅,曾经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手工制作重地,同时也是一片文化异彩芬芳的沃土。清代以来至本世纪30年代,这座古城就经历过兴旺、苍凉的几度变迁。兴旺年间,茶业发展成为小镇的经济命脉,凝聚过国内外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的智慧和力量。正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的这种“合力”与“辐射力”,创造了思茅“普洱茶”文化的一度辉煌。可以说当年在这里,无论是用汗水浇灌了六大茶山,用脚步踏出了联系四面八方的道路,还是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制作出无以记数的“七子圆茶”、“沱茶”(紧茶)、“葫芦茶”等茶制品的人们,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 古道,马帮,茶庄的锁链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为思茅以茶业为核心的文化史,留下了难忘的一页。也给后人研究外来文化怎样在这里积淀,本土文化如何发展、变迁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仅从“普洱茶”在思茅的手工制作时期的有关资料人手,对它所引发出的文化事象作轮廓式的勾勒和粗略的剖析。抛砖引玉,求教行家。

中国优质普洱茶特征

  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之一质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

  之二形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反之则质次。

  之三色

  简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透明亮为佳。

  之四香

  普洱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香气以自然绵久为高。

  之五味

  "味"之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着区别的特征。在品饮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悦。

  之六气

  气除了我们常说的茶气外,还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之七韵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说明的主观感受,要在加强自身修养和不断的品饮实践中积累感受,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