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一件纯手工普洱茶饼的制作方法

一件纯手工普洱茶饼的制作方法

2019-03-19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一件纯手工普洱茶饼的制作方法
  文章为你详细讲解制作一件普洱茶饼的方法,因为在普洱茶越来越机器化的今天,想喝到纯正的手工普洱茶,那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自己亲自动手!下面就是详细的步骤,好好学哦!

        
  第一步,采茶,当然是荞木,青饼原料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步:将采会的茶分解,把老叶子去了
       

  第三步:杀青,非常重要,把水汽排除,火温在70-80度会最好
       

  第四步:揉茶,把苦水和一些梗梗拿走
       

  第五步:将茶晒干,我们叫他晒青茶
       

  第六步:在压饼前,将茶蒸软
        

  第七步:压饼,用石磨压饼,比机器压的好N多倍,松而不散
        

  制作纯手工普洱茶饼完了,你学会了吗?文章转载自古仓阁普洱茶官方网站!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内发酵

  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我们了解到,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不论是熟茶在渥堆完成之后、还是生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都会发生一种由微生物参与的极其复杂而又缓慢的生物化学反应,我们把这个反应称之为后发酵。

 

  为帮助茶友们更好的理解后发酵过程,我们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内发酵”以及与之相对的“外发酵”。我们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解释、形容的内容统称“内发酵理论”。“内发酵理论”是我茶庄的首创和独创,是我们大量劳作、实践、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的智慧结晶。希望如果有读者转帖、引用、转述的,能够尊重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同时也欢迎读者对我们的“内发酵理论”提出批评和指正,使之更加的准确和完善!

 

  我们把后发酵过程中能“看见”的部分称为“外发酵”,把“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发酵”。外发酵的特征是会改变茶叶的外观和结构,它会使干茶的色泽加深,汤色加深、变红、变得更红,叶底的颜色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它还会改变茶叶的机构,使之失去弹性。当外发酵过度时,可以从叶底的结构看出,叶底碳化,又称烧心,叶底手感有明显的硬颗粒感;或者是叶底泥化,用手轻搓叶底,叶底会被很容易的碾成稀泥状。烧心和泥化都是外发酵过度的表现。内发酵同样会使茶叶的物质发生变化,只是这些变化很难从外观上看出来。内发酵会使茶汤更加透亮,茶叶的香气更低沉内敛而富于变化,茶汤的滋味更加醇和细腻,苦涩味降低。较长时间的内发酵会使茶叶的汤色变得像油一样的透明而且有些“稠”,苦涩味大大降低,回甘更强,生津明显,一些新生长出的香气伴随陈香,有的出现荷香、有的出现药香、有的则出现类似橄榄的香气。汤色、口感、滋味的变化显著,而干茶和叶底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内发酵和外发酵往往又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在不同是时间和环境下,以哪个为主的问题。在熟茶的渥堆,或者在类似湿仓、港仓的环境下,茶的发酵以外发酵为主。储存在北京、昆明等较干的地区的茶则以内发酵为主。相比较而言,外发酵对环境要求严格,必须有适于的湿度和温度,发酵的速度也非常快,效果比较直观。而内发酵对环境没有较严格的要求,靠茶叶从空气中自然吸入的氧气和水分,在茶叶内部缓慢进行。适度的外发酵可以给内发酵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因素,加速内发酵进程,又快又好的提升茶叶的品质;而过度的外发酵则会毁掉内发酵进行的环境,从而毁掉茶叶。

 

  总体而言,外发酵是一个“破坏”的进程,内发酵是一个“建设”的过程。举个例子讲,外发酵像是砸开坚果的硬壳,而内发酵像是坚果内的果仁在缓慢的成长、成熟。适度的外发酵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的吃到果仁,而过度的外发酵则会伤及果仁。而内发酵则决定了坚果里面是否有可口的果仁,所以我们说内发酵是普洱茶后发酵阶段茶叶品质的决定因素。

 

  通过“内发酵理论”的提出,一方面可以帮助茶友对普洱茶的后发酵过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另外对于一些类似“熟茶存放没有意义”“生茶转化要以汤色变红为标准”等等错误、片面的观点就不需要我们去一一否定。

正确冲泡普洱远离失眠

   普洱茶,有人说煮着喝才有味道,翁昆明确指出:“普洱茶还是冲泡好,最好不要煮着喝,”煮着喝,浓度很容易过高,不仅增加夜间失眠的危险而且会累及脾、胃;冲泡时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至于冲泡的份量,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20%即可。

五大“世界唯一”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的独一无二

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追捧,而随着普洱茶的升温,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评价普洱茶呢?与各类茶相比,普洱茶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让其具有了多个世界级的“唯一性”……

唯一的气候

由于茶有喜光爱光、喜温暖爱湿润的特性,世界上的茶多数是生长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也可以说阳光雨露的充足与否,决定了茶的品种。云南适应生长茶树的地区平均气温在15-22℃,平均湿度在85°以上。云南山区干、湿季明显,早、晚温差大。虽处于亚热带地区,便由于在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山区,一天中就有四季温度的变化,终日云雾缭绕,太阳一出,又十分炎热。

云雾挡住了长波而能量弱的光线照射,使穿透力强的紫外线直接作用在茶的叶面上,多云雾带来了湿润和负离子,营养了茶叶的面和茶茎。于是,阳光、云雾、雨水交替作用的特殊气候,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的特殊内涵。

唯一的土壤

茶树生长最适合偏酸性而湿润的腐植土。因为腐植土中有天然的有机肥和植物生命所需的三大要素———“氮”“磷”“钾”这三大元素一定要在偏酸性、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才能溶解,再被茶树吸收,参与茶树的生长和各种有机内涵物的氧化、分解、重组过程。

云南是黄红土壤偏酸性,属火山灰、玄武岩性质,微量元素丰富,其自然形成的比例最适合大叶子树种的生长。

唯一的微量元素效应

微量元素是生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条件,其重要性遍及整个生物生命科学。微量元素也是衡量茶的品种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云南土壤的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而天然配比合理,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内涵,水浸出物大多在40%以上,有些品种已高达48%,其中茶的主要有效成份茶多酚类浸出液可达33%以上,其它种类茶的浸出物,至今还没有验出高于此数的。

人们在饮用普洱茶的这程中,补充了各种被茶树熬合成水溶性物质,属可溶性、活性微量元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唯一的原始加工工艺

普洱茶成茶工艺原始古老,当地农民将茶叶摘采下来稍经低温翻炒软、揉搓后放太阳下晒干。

正因为这种简单而不经意的加工方法使普洱茶中各种蛋白质和有机物理学中的活性酶被保存下来,在学术上称为“抑活”,而其它烘青、炒青等加工方法,学术上则称为“灭活”。被“抑活”的这些有机物和活性酶又给普洱茶在陈放或渥堆、陈化和发酵的过程中提供了有机转化的物质基础。

它有生命,能陈放,在陈放过程中,茶中有机物经过氧化、水解、分化、缩合过程形成了茶叶中新的可溶性物质,如没什子酸、茶褐素、阿拉伯糖、单糖等。这些物质如“没什子酸”,形成后的浓度比原来提高了3.2倍,茶褐素提高了近20倍。这些新物质可溶性高,对肠胃无刺激性,容易被吸收。

原始的加工工艺,使普洱茶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普洱茶具有消渴、解乏、提神、避瘴气、消食解油腻等实际功效,已被大量的实验和案例证实和接受。所以说,普洱茶称得上“似茶非茶,似药非药”,世上独有。

唯一的“茶祖”

说到底,普洱茶原本是世界上唯一的茶。众所周知,云南是茶的故乡,茶的传播是以云南为中心,往西南推移,直至印度,向乔木化、大叶型发展;往东北推移,直至江浙、安徽,则向灌木化、小叶型发展。

如今,它的子孙后代已经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是,追根溯源,全世界的茶,都出自云南。这个唯一性,是普洱茶最根本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