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2003年的普洱茶标准

2003年的普洱茶标准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2003年的普洱茶标准

  普洱茶是云南深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生产工艺及产品特征具有特殊性。由于普洱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普洱茶地方标准,作为普洱茶生产、检验、贸易、仲裁的依据。

  本标准由云南省茶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茶业协会、云南茶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关茶场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勐海茶厂、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昆明台联商贸有限公司、昆明台联商贸(茶叶)公司、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星银、张勤民、苏芳华、王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类型、等级、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茶的散茶和紧压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的而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009.57—1996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8302—1987   茶取样

  GBT8303—1987    茶磨碎式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8304—1987   茶  水分测定

  GBT8305—1987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1987   茶   总灰分测定

  GBT8310—1987   茶   粗纤维测定

  GBT8311—1987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SBT10036—19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10157—1992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是用于本标准。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4、类型与等级

  4.1普洱茶按形状分为散茶与紧压茶

  4.1.1普洱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共十一个等级。

  4.1.2普洱紧压茶外形有圆饼形、沱形、砖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4.2实物标准样

  4.2.1普洱散茶根据各等级的品质要求,制作特级、一、三、五、七、九级共六个实物标准样。(每五年换配一次)

  4.2.2普洱紧压茶不做实物标准样。

  5、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

  5.1.2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

  5.1.3普洱茶不得着色,不含添加剂。

  5.1.4普洱散茶必须符合相应实物标准样。

  5.2感官要求

  5.2.1普洱散茶品质特征见表1。

  5.2.2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平滑、整齐、端正、厚薄匀称。分洒面、包心的茶,其洒面茶应分布均匀,不起层掉面,包心不外露。

  5.2.3普洱紧压茶的内质要求

  汤色红浓,陈香纯正,滋味纯正,叶底褐红、匀齐。

  表1普洱散茶品质特征

  品名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紧细  匀整  显毫  匀净  陈香浓郁  浓醇  红浓明亮  褐红细嫩

  一级  紧结肥嫩  匀整  较显毫  匀净  浓纯  浓醇  红浓明亮  褐红肥嫩

  二级  紧结较肥嫩  匀整  条匀较显毫  匀净  浓纯  浓醇  红浓  褐红柔嫩

  三级  条索紧结  匀整  尚显毫  匀净  浓纯  醇厚  红浓  褐红尚亮

  四级  肥壮紧结  匀整  尚显毫  有嫩梗  浓纯  醇厚  红浓  褐红欠匀

  五级  条索紧实  匀整  略显毫  匀净  纯正  醇和  深红  褐红欠匀

  六级  壮实  尚匀整  褐红  匀净  纯和  醇和  深红  褐红欠匀

  七级  肥壮紧实  尚匀整  褐红  匀净  纯和  醇和  深红  褐红欠匀

  八级  粗壮  尚匀整  褐红  匀净  纯和  醇和  深红  褐红欠匀

  九级  粗大尚紧实  尚匀整  褐红  有梗  纯和  平和  深红  褐红欠匀

  十级  粗大稍松  欠匀整  褐红稍花  有梗  平和  平和  深红  褐红稍粗

有用+10
分享

下关沱茶: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下)

        下关沱茶: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上)

  上期微信,小编向大家介绍了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含水率、多酚类物质、茶色素以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本期微信,小编将继续为您介绍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果胶物质、水浸出物、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变化情况。

  ▲不同发酵阶段茶叶色泽变化

 

  果胶物质的变化

 

  原果胶是构成茶树叶细胞的中胶层,由果胶素与多缩阿拉白醛糖结合而成,在稀酸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化果胶素,在原果胶素的作用下,形成水溶果胶素。

 

  由于果胶具有粘稠性,因此,溶于水的果胶物质可增加茶汤滋味,是茶汤具有“味厚”感和茶汤浓稠度的主要物质。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原果胶、水溶性果胶呈波动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原果胶呈减少、水溶性果胶呈增加之势。

  ▲图1  渥堆过程中水溶性果胶的变化(%)

  ▲图2  渥堆过程中原果胶的变化(%)

  水浸出物的变化

 

  茶叶中水浸出物是指能被水浸泡出的物质,是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是呈减少趋势的。

  ▲图3  渥堆过程中水浸出物的变化(%)

 

  咖啡碱的变化

 

  咖啡碱是茶叶中主要的嘌呤碱,是构成茶汤的重要滋味物质,与普洱茶品质呈正相关,咖啡碱在普洱茶渥堆过程呈增加趋势。

  ▲图4  渥堆过程中咖啡碱的变化(%)

 

  氨基酸的变化

 

  氨基酸是构成绿茶品质尤其是绿茶茶汤滋味的重要化学成分,能增强茶叶的鲜爽味。氨基酸在普洱茶发酵的特殊温湿条件下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与多酚类起反应生成褐色色素,因此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总体呈减少趋势。

  ▲图  5渥堆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

  总而言之,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坯含水率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氨基酸、茶多酚、原果胶和水浸出物7种内含化学成分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呈减少之势,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茶黄素和咖啡碱4种物质则增加;其中,儿茶素、茶红素减少较明显,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则增加较多。

 

  【参考文献】

 

  [1]梁名志,夏丽飞.普洱茶握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10):321-325.

 

  [2]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9):52,53.

 

  [3]梁名志,孙荣琴.普洱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C].见:蔡新主编.云南省

 

  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21-128.

 

  [4]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49.

普洱茶的“防护衣”竹箬

  普洱茶有防护衣,你知道是是什么吗?那就是竹箬。那普洱茶问什么还有包竹箬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茶叶,最容易吸收空气中的异味,如果存放不当,就会沾上其他食物、用品的味道。稍一疏忽,好茶变“茶渣”,这对储存条件有限的多数茶友来说,实在是件不快的事。那么,要怎样避免这种令人郁闷的不快呢?

 

  首先,储存空间要干燥、通风、洁净、无杂味,尽量为你的佳茗提供一个上好的环境。再者,就是帮茶叶穿上“防护衣”——竹箬。

 

  传统的竹箬包装有过滤杂味、确保清醇的效果,用竹箬包装的茶叶能相对的保存得更好,而且特别适用于普洱茶。

  普洱茶储存本身需要干燥、通风、透气、避光、隔异味,正好竹箬能起到这些作用。而普洱茶的产地云南西双版纳等茶区自古就盛产竹箬,从很早以前,当地的茶农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竹箬包装生产出来的茶叶。

 

  明代学者、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有记载:“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这种传统包装的制作工艺,有助于普洱茶在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茶品清醇。而且长时间被竹箬包裹着的茶叶,在冲泡时还会散发出淡淡的竹香。

 

  看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普洱茶的防护衣还真不错哦!

盖碗冲泡普洱茶基本步骤

盖碗冲泡普洱茶基本步骤

备水、备具、赏茶:准备好泡茶用水、茶具及普洱茶。

温碗涤具:盖碗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盖碗的作用。常见的温盖碗过程及手法如下。

首先是斟水,斟水时要求碗盖反扣于杯身上,且盖子近身一侧侧略低且与碗内壁留有一个小缝隙。右手提开水壶逆时针向盖内注开水,当开水顺小隙流入碗内约1/3左右后,右手提腕令开水壶断水,并将开水壶复位。

接着是翻盖,翻盖时要求右手取茶针按住靠近自己身体一侧的杯盖,向下用力压碗盖,左手手背向外护在盖碗处侧,掌沿轻靠碗沿,左手大拇指、食指与中指随即将翻起的盖正盖在碗上。

然后是烫碗,汤碗时要求右手虎口分开,大拇指与中指搭在内外两侧磁身中间部位,食指屈伸抵住碗盖盖钮下凹处。左手托住碗底(或杯托),端起盖碗右手手腕呈逆时针运动,双手让盖内各部位充分接触热水后放回茶盘。

最后是倒水,倒水时要求在盖碗左侧留一小隙。让水从盖碗左侧小隙中流进公道杯,温品茗杯同紫砂壶冲泡。

投茶:将普洱茶小心置入盖碗中。

润茶:沸水置入壶中水位为刚浸过茶叶快速倒去以唤醒茶叶重复一次。润茶水可留在公道杯中,用来温杯涤具。

冲茶浸润:根据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分茶:盖碗中的茶水通过过滤后入公道杯中,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品茗杯中。

敬茶:又称奉茶敬客,即将品茗杯放在杯托中,双手持杯托,举齐眉,奉给宾客。

品饮:品饮普洱茶,重在寻香探色,品饮时先观汤色,重在闻香,然后再啜味。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