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的禁忌孕妇和乳母不宜多喝

普洱的禁忌孕妇和乳母不宜多喝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的禁忌孕妇和乳母不宜多喝!

  虽然现代医学对普洱茶也进行了研究,而且也承认了普洱茶的功效,它的确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等保健功能。

  但是茶叶总归是茶叶,不能当药用,而且普洱茶也不是老少皆宜。患有胃炎、胃溃疡的病人饮用多了以后,会刺激胃,产生胃酸。孕妇和乳母也不适合多喝普洱茶。浓茶中含的咖啡碱浓度高达10%,会影响孕妇心率。乳母多喝茶会影响乳汁分泌,茶中的咖啡碱可渗入乳汁并间接影响婴儿,对婴儿的健康不利。

有用+10
分享

八卦普洱茶不同派别的普洱茶不同味道

普洱茶是以中国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中包括历史上经自然发酵而成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也包括现今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

八卦普洱茶不同派别的普洱茶不同味道

不同派别的普洱茶味道:

a:考据派(宋明考据学之余脉,将每个茶品之树种,产地,季节,制程,存放一一考证,以此断定茶之好坏),味道:总的来说,好的茶几乎都有共通点,不好的茶却各有缺点。

b:地域派(云南派,澜沧流域派和古六大茶山派)

c:现代派(熟茶派和熟茶+陈生茶派),这部分人认为茶必须是经过人工后发酵工序的才能叫普洱茶(熟茶)。

d:传统派

1、一部分认为原始森林里的野生茶(最好是大樟树林里的)做的青饼才是普洱茶。

2、日晒派:历史上生晒的茶叶是不蒸压而直接煮后饮用。

e:湿仓派(当中还包括各种技术仓),味道:这样的茶没有喝到口中还是不可轻易否定。

f:干仓派(理念的风向逐渐转向喝干仓-自然存放的就好,有轻湿后再转干仓存放的,有高温低湿加速陈化等等)。

h:收藏派(自留派,投资派和投机派)。

i:名牌派(大厂派和纪念茶派及名人派)。

j:独立派(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吸收各种知识并能与实际相联系)。

k:陈茶派(把旧茶,陈茶,古董茶吹到天上,反正大部分人喝不到)。

l:玄玄派(茶中茶派和无味之味派)。

不同地区的普洱茶味道是不同的,不同派别的普洱茶味道也是不同的,从上面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所生产的普洱茶味道,形态都有所区别。派系的不同,也导致他们品的味道也是有所不同。普洱茶的味道就是人生的味道,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就是看品的人心态如何了。

改革开放让西双版纳普洱茶走向复兴之路


        西双版纳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汉书》中称为“濮人、扑子蛮、浦蛮”的布朗族是云南种茶的祖先,普洱茶到清代开始成为名茶,其中,易武被定为贡茶采办地。随着社会的变迁,普洱茶产业在清朝晚期衰落,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走向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让普洱茶产业从回归、复兴,直至稳步发展,给我州带来了跨越发展的机遇。40年来,普洱茶产业的种植面积大幅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茶文化得到推广,勐海茶、易武贡茶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勐海——普洱茶第一县,易武——贡茶第一镇的名片享誉全国。

 

  在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时期清朝,普洱茶名扬天下。但是近代,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茶园被毁、茶业萧条。改革开放之前,茶厂较少,且大多数停留在中低端茶加工阶段,除少数几个大茶厂有规模化种植茶叶外,其他传统产区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历史极低水平,统购统销、定额生产的普洱茶大多以散茶形式成为拼配原料,并在其他地区进行精包装,销往其他地区和国家,极少形成品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为普洱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州茶叶种植得到大力推广,群众开始养护、改造、管理老式茶园,并建设大量现代化高产茶园、茶场。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普洱茶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大面积单一种植茶叶的情形。单一种植茶树,不规范使用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造成了一定影响。后来,持续推进的生态茶园建设、恢复传统森林茶园和樟茶间种茶园等举措,有效促进了西双版纳普洱茶产业提质增效、生态环境恢复和茶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州围绕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和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品牌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强化品牌、标准化、品质、规模化、影响力“五要素”,着力扩大茶品牌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历久弥新的普洱茶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云茶”的一张响亮品牌。

 

  2017年2月20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云南全球推介活动上,向世界推介了普洱茶,西双版纳茶产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州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州很多乡镇建立的第一家民企都是茶叶初制所,可见茶产业在西双版纳的历史基础深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厂数量大增,茶叶产值大幅提升,茶叶消费人群增多,已经进入全民喝茶时代。很多茶农因茶业兴盛而建起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茶企业也在探索如何让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在茶叶市场扩大份额,如何让更多的人来喝普洱茶。

 

  40年风雨历程,目前普洱茶种植、加工、生产已覆盖全州。2017年,我州茶叶种植面积103.84万亩,采摘面积87.3万亩。全州31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种植茶叶,涉茶人口超过3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0.9%。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勐海被打造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易武被打造为“中国贡茶第一镇”,“普洱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更是位列第一。

 

  改革开放40年,普洱茶从“一叶”长成“一业”,成为“衣食万户”的大产业,成为西双版纳享誉全球的名片。

 

  今后,我们还应继续保护好原有的古茶山和古茶树,同时抓住机遇,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和乔木稀疏留养,提升茶叶品质,打造未来的“古茶树”广阔空间,持续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茶农增收致富。

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史

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史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 “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中国茶叶的兴盛,除了中华民族以饮茶为风尚外。更重要的因为“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西藏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容景。 元朝 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传承的起伏转折过程中。是个平淡的一个朝代。可是对普洱茶文化来说,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大叶种茶,也是最原始茶种的茶箐制成的。所以中国茶的历史,就等于是普洱茶的历史。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明朝 万历年间(公元 1620 ),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 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蜂拥的驮马商旅,将云南地区编织为最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 清朝时普洱茶脱胎换骨,变为枝头凤凰,不但广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为最光彩而鼎盛的时代。
武侯就是诸葛亮·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然而当地兄弟民族之一的基诺族,深信武侯植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
晋·傅巽《七海》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
唐朝咸通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
由于中国近代战乱频繁,弄得民不聊生,云南茶叶全面萎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产量降到了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普洱茶同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被中国茶客所熟知。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是发展的好势头被大跃进打乱了,因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强采重摘,茶树大受摧残,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文革结束的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一九七五年普洱熟茶用于生产,随着逐年的发展人们对普洱熟茶的了解认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势在必行,可传统的熟茶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缓慢,各种香型需靠陈放几年缓慢转化。一九八四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老师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这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