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第一美味膳食的制作

普洱茶第一美味膳食的制作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大厨么也用它和菜搭配一起,做成可口美味的菜肴,普洱茶的香气融入到菜里,味道真不一般。

  今天再来学习一道第一美味的菜肴:

  用料:鸡腰子、普洱茶汤、牛鞭、香菇、鸡肉末、黄瓜、胡椒、鸡蛋、食盐、味精

  做法:

  1、将鸡肉去皮切成肉末,香菇洗净后切成碎末,两者放入碗中,加入食盐、胡椒腌10分钟,放入鸡蛋拌匀;

  2、将普洱茶分次泡成汤汁备用,黄瓜切成片状;

  3、将茶汤放入锅中,把鸡腰子、牛鞭倒入,加火烧沸,再把香菇鸡肉末倒入锅中煮10分钟,再把黄瓜、食盐、味精放入锅中煮3分钟即可。

 

有用+10
分享

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二)

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二)

图为:詹英佩《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书影

古人为什么说普洱不产茶,阮福写《普洱茶记》是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事,阮福是否到过普洱不得而知,但说普洱不产茶的还有《普洱府志》。

《普洱府志》有两个版本,道光版和光绪版,两个写普洱府志的人定是住在普洱或到过普洱,普洱及其附近有多少茶园他们是知道的,写普洱府志的人说,普洱不产茶(但他们并没有说普洱不生长茶、长不出茶)书中说的不产茶,这“产茶”两个字应当指的是产茶业,包括大面积的人工栽培茶园、及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在内,清代说普洱不产茶的志或书不止两三本,总不会个个都胡编乱造。

近20年来普洱、思茅年年都在找古茶树、古茶园,依据普洱、思茅近20年来寻找人工栽培古茶园的情况来分析,普洱、思茅1950年以前的确没有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不包括景迈茶山,景迈茶山二百年前属车里宣慰司管辖)。

1938年思普企业局建茶厂将厂址选在勐海南糯山,而没有选在普洱、思茅,也说明当时普洱、思茅茶园面积很小,原料还不够一个小厂用。既然没有大面积的茶园也就不可能成为普洱茶的主产区,查思茅县志可知,直到1950年思茅(今翠云区)茶园不到500亩。

我这样说,普洱、思茅的同志对我有意见了,有意见的同志可写文章反驳我,我闻过则喜。

既然是考证历史,我们再往深处挖掘,普洱、思茅(范围仅指今思茅市翠云区和现在的普洱县)1950年以前为什么没有形成万亩以上连片的大茶园,是普洱、思茅这块土地不适宜种茶吗?不是,是居住在普洱、思茅这普块土地上的人不会种茶吗?更不是,那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把目光移一下,把思维方式换一下,不要再盯住森林中那几棵野生大茶树,也不要再去派围绕清代那几本书争吵,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古代,要在仍定区域内建成一个大茶区、大茶山(茶园在万亩以上)做成一个大的茶产业,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未完,本文节选自《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利的优势,是原产地窖藏的第一标准。

地利的优势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历史悠久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个自然资源必须具备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稳定性极强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这个自然资源中,茶树资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严苛的要求是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缺一不可;三是种植茶树与制作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极易诱发特殊微生物的积聚,因为微生物有演化功能,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使这些特殊微生物菌群成为普洱茶发酵过程的专属微生物。其实,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啤酒专属的微生物有啤酒酵母菌,面包专属的微生物有面包酵母菌等等,同样,普洱茶在长期的生物发酵过程中也自然形成专属微生物。

专属微生物的形成与繁殖离不开地利优势。就云南茶叶产地而言,按照上述严苛标准衡量,能够达到原产地窖藏条件的并不是很多,大家可以参照云南景迈山的地利优势去考察衡量

2、原产地窖藏是对普洱茶庄园一个功能补充,使之成为一套完善的体系。是否具有庄园模式是第二个标准

仅有一个地利优势还不够,还需要茶山茶园、茶厂、茶窖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各自独立,又“相近或相邻”,目的是确保三个部分的无缝衔接。这种模式其实是与欧洲一些著名酒庄的庄园模式相同或类似,是未来普洱茶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云南普洱茶庄园属于庄园模式之一,2008年,云南柏联集团收购已有40年历史的国营惠民茶厂,在景迈山建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洱茶庄园,正式开启了云南营洱茶产业的园模式,搭建起符合现代文明的普洱茶产业升级版新体系

普洱茶的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窖”的科学功能布局是原产地客藏的第三个标准

原产地害藏不是原产地“存茶”,或者一个仓储的概念。首先存在功能区域的科学布局,体现“窖”的专业属性。以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专业茶窖为例,采用四进式功能布局:一进为服务区(含接待、品茶交流、样品陈列等):二进为辅助发酵区,也称过渡区(含一次更衣区域,专业发酵用水处理区域、茶叶过渡区域等)。其中,茶叶十过渡区域面积较大,四周墙壁由窨泥覆盖,属于密闭空间。这个区域的主要功能是窖泥内寄宿的微生物在接触茶叶后产生多次“聚量反应”,将特殊微生物侵入普洱茶“肌体”,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一道关口。需要提示的是“聚量反应”除了场地面积有一定要求外,还有足够量的茶叶与过渡区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要求,少量的茶和微生物空气含量浓度不足是很难形成“聚量反应”的;三进为核心发酵区,由一个个密闭的发酵室组成。每个发酵室的温度与湿度采用智能设备控制,使已经寄宿进普洱茶的微生物开始加速工作,其主导的工作就是产“酶”—一普洱茶发酵的“催化剂”。这个区域具有较强的生物科技专业性,不是“港仓”高温高湿的翻版;四进为“酶促发酵”区,是普洱茶后发酵最后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获得最佳品质的关键环节。后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衍生物质,也称小分子化合物,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是后发酵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因为涉及柏联茶窖的知识产权,这里不便更多提示)。

4、多种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引|入是原产地窖藏的第四个标准。

产地窖藏不是原产地传统仓储的简单升级,更多偏重现代生物技术的借鉴与使用。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多种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使原产地窖藏成为普洱茶后发酵的最佳方法。如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在茶窖的设计与实践中,创造了多个符合景迈山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如发酵用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窖泥的制备与应用方法、送氧与排酸的技术方法、微生物参与发酵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方法、酶促发酵阶段的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方法、发酵过程中应检测的项目与理化指标的设定、微生物杂菌(非有益菌)识别与灭除方法,等等。当然,这方面的专业技术还有很多,是普洱茶后发酵的从传统经验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标准。(来源;普洱杂志)

老同志普洱茶亮相江城掀起茶博阵阵茶香

近日,为期四天的第八届武汉秋季茶博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汉口武展)开幕。作为“云南省十大知名品牌之一”的老同志品牌普洱茶,携全系产品齐齐亮相,为本次茶博会带来阵阵茶香。

老同志品牌隶属云南安宁海湾茶业有限公司。海湾茶业由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与资深普洱茶专家卢国龄共同创建,自成立以来,秉承老一代茶人的传统制茶理念,奉行“质量第一”的宗旨,经过十余年传承创新、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集普洱茶原料、发醇基地、普洱茶精加工基地及营销中心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普洱茶领军企业。并先后通过日本JAS有机认证、欧盟EU有机认证、美国NOP有机认证及中国食品QS认证等多项国内外质量认证。

海湾茶厂创始人,海湾茶业董事邹炳良是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云南资深茶叶审评专家、全国优秀企业家。在海湾茶厂创办之初,邹炳良便提出了“为天下人做好茶”的质朴理念,老同志普洱茶一直遵循该理念,以性价比高,让越来越多的普洱茶友认可老同志普洱茶。

本次茶博会,资深普洱茶专家、海湾茶业(老同志)创始人卢国龄出现在“老同志”展位,与茶友一起品茶并现场签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