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延续百年普洱贡茶文化

延续百年普洱贡茶文化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贡茶断代已近百载,名商犹存,皇朝不再,唯余车顺号世转“瑞贡天朝”(道光帝赐)牌匾和故宫中珍藏的国宝级古董贡茶原品尚在,如今仍显耀着皇贡普洱当年的赫赫声威。

  史载,普洱茶呈贡始于清雍正年间,至乾隆九年(1744年),宫廷正式将其列入《贡茶案册》标志普洱茶跻身正统皇族贡茶之列,续后沿贡至宣统三年(1911年),毁于盗匪,其间共历167年。清宫皇族实饮普洱茶200载有余,情有独钟,其间诸多宫廷礼仪、黄家文化、坊间轶事共同成就了中华贡茶史上这一朵奇葩,然至近代,清廷覆灭,兵戈四起,红墙碧瓦间一段精彩的茶史文化就此抱憾尘封。

  彼时,普洱茶堪称国饮,更是贵为国礼,“倾一国之力,集华夏之珍”,身价斐然,纵皇亲贵戚尚难得享,而其中品茗、藏茗、赠茗等高雅宫廷文化更是独具特色,非常人可涉;今朝,故宫博物馆授权专造公司肩负修复历史文化瑰宝责任,借百年老号之力,今依古方选、采、制、包还原而成的“宝藏”系列贡茶,打破皇贡普洱旧时阳春白雪、孤芳自赏的桎梏,而留存皇家珍品应有的品质和文化的气息,令举世皆有幸得一领略这民族瑰宝的独特魅力。

有用+10
分享

一饼普洱茶为什么是357克?

  市面上的紧压普洱茶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大饼的、小饼的、沱形的、南瓜形的、砖形的等等。

 

  不过要说到最常见、最经典,也是大家在提到“一饼普洱茶”的时候,默认的重量就是357g。357这个数字已经深入人心,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普洱茶要做成357g呢,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这些有意思的小知识,都可以在与茶友聊天时作为一个很好的话题和谈资哦。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一大特色产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357克是相对于饼茶来说的,常见大小的一饼普洱茶大多都是357g,而沱茶、砖茶等其他形状的普洱茶一般就不是这个重量了,小饼茶也不是。

 

  从历史来说,普洱茶饼,也有称七子饼,每饼重357g,其历史渊源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

 

  古代圆茶,即所谓七子饼,每圆重7两,七圆为一筒。当时16两为一斤,7两折合成当时的0.4375斤:

 

  一筒=7圆×0.4375斤/圆≈3.06斤

 

  一引=32筒×3.06斤/筒≈100斤

 

  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与现在一样,以500g为一斤: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

 

  一篮=12筒×2.499公斤/筒≈30公斤

 

  这样一来,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销售和管理。

  所以,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试从易经的角度解一下,首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阴数为2.4.6.8.10),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阴为月,为水,凝静,水平。

 

  阳数之和为25(1+3+5+7+9),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数之和30(2+4+6+8+1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玄机,月就是这么来的,易经包含的天文历法,中国传统文华多么伟大啊!

 

  可见,普洱茶饼中的重量357g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下次不妨也考考茶友,是否知道这个数字的意义呢~

普洱熟茶是怎么分等级的?

普洱熟茶是怎么分等级的?

导读:关于普洱茶熟茶的分类,之前有茶友在微号:6480348 上咨询过,本期我们就来谈谈普洱熟茶最权威等级划分是怎么样的。

普洱熟茶的等级划分从2003年开始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中就订下了详细的划分标准,2006年云南省地方标准再次作出修改,且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最新的,也就是现行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进一步对熟茶的等级划分做出了规定。

2008年国家标准

级别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紧细

匀整

红褐润显毫

匀净

陈香浓郁

浓醇甘爽

红艳明亮

红褐柔嫩

一级

紧结

匀整

红褐润较显毫

匀净

陈香浓厚

浓醇回甘

红浓明亮

红褐较嫩

三级

尚紧结

匀整

褐润尚显毫

匀净带嫩梗

陈香浓纯

醇厚回甘

红浓明亮

红褐尚嫩

五级

紧实

匀齐

褐尚润

尚匀稍带梗

陈香尚浓

浓厚回甘

深红明亮

红褐欠嫩

七级

尚紧实

尚匀齐

褐欠润

尚匀带梗

陈香纯正

醇和回甘

褐红尚浓

红褐粗实

九级

粗松

欠匀齐

褐稍花

欠匀带梗片

陈香平和

纯正回甘

褐红尚浓

红褐粗松

随着普洱茶行业发展,普洱熟茶等级划分也在不断的朝着更为明细的方向变化,越来越规范化。2003地方性版本的熟茶等级仅仅3年就被2006年版本的替代。

2006云南省标准

级别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紧细

匀整

褐润显毫

匀净

陈香浓郁

浓醇甘爽

红艳明亮

红褐柔嫩

一级

紧结

匀整

褐润较显毫

匀净

陈香显露

浓醇回甘

红浓明亮

红褐较嫩

三级

紧结

匀整

褐润尚显毫

匀净带嫩梗

陈香浓纯

醇厚回甘

红浓尚亮

红褐尚嫩

五级

肥硕

匀齐

红褐尚润

欠匀带梗

陈香纯正

醇和回甘

深红尚浓

红褐欠嫩

七级

粗壮

尚匀齐

红褐欠润

欠匀带梗

陈香纯正

醇和回甘

褐红尚浓

红褐稍粗

九级

粗松

欠匀齐

红褐稍花

欠匀带梗团

陈香平和

纯正尚甘

褐虹欠浓

红褐粗松

又仅仅是2年之后,熟茶的等级划分由原本的地方性标准升级到国家级的国家标准,对比之下不难发现,2008年的国家标准相比于2006地方标准,熟茶的等级划分标准化越来越分明、详细、严格。

正是因为普洱茶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喜欢品饮普洱茶的茶友不断增加,才促使标准的多次修订和升级,在更为详细、严格的标准化监督下普洱茶能够得到更多人士的喜爱推崇,成为既能传递传统文化又能承接新时代的绿色、健康饮品。

普洱熟茶的等级划分越来越精细,但原料的等级不是最终的滋味分级。如特级熟茶香气浓郁,滋味清新,但耐泡度低;而九级熟茶香气稍弱,但滋味醇和,甜度较高,耐泡度高。对于普洱茶而言不同等级的原料制作出来的茶品各有千秋。(作者|南山月,南茗佳人原创)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最为重要的概念,“越陈越香”赋予了普洱茶时间之美,在时间淬炼之下,成就了普洱茶的独特之美。但是“越陈越香”的概念,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普洱茶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从业者们从生产和销售经验中做出的精辟性总结。考据历史上关于普洱茶文字的时候,能找到“越陈越香”的文字有限,更难找到关于“越陈越香”的字眼。

目前关于“越陈越香”的说法,多数人认为是由《普洱茶》一书作者邓时海先生,在1993年召开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为肇始,后在邓时海的著作《普洱茶》一书中得到充分阐述。随着普洱茶的升温“越陈越香”成了一个带有定义性的流行词,也成为普洱茶深受茶消费者们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普洱茶书籍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越陈越香”的概念,既不是邓时海首创,最早提出时间也不是在1993年,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显示,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1

七子饼时代的“越陈越香”

有关云南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最早见于明朝李元阳在《大理府志》中写到:“(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盛也”,这说的是大理感通茶;1917年《路南县志》中赞叹宜良宝洪茶“藏之越久越佳”,当然这些文字都不能作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佐证,但可以说“陈茶”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也有人喜欢陈茶。

大篇幅对“越陈越香”的描述,出现在马桢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撰写的文章《泰缅经商回忆》:

“我们对茶叶出口一事,在抗战时期是很重视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利润不少。易武、江城所产的七子饼茶,每筒制好之后约重四斤半。这种茶较好的牌子有宋元、宋聘、乾利贞等,稍次的有同庆、同兴等。在江城所加工的牌子较多,但质量较低,俗语叫“洗马脊背茶”,不像易武茶之质细味香。这些茶多数行销香港、越南,有一部分由香港转运到新加坡、马来亚、菲律滨(宾)等地,主要供华侨食用。也有部分茶叶行销国内,主要是新春茶。而行销港、越的多是陈茶,就是制好之后存放几年的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有的茶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陈茶最能解渴且能发散。香港、越南、马来亚一带气候炎热,华侨工人下班之后,常到茶楼喝一杯茶,吃吃点心,这种茶只要喝一两杯就能很好地解渴。”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敬昌号圆茶,图片来源网络

马桢祥是江城“敬昌茶号”负责人,所生产的敬昌号圆茶行销国内外,新加坡、马来西亚、非菲律宾都有在销售。

而和马桢祥同一时代的马帮巨头马泽如口述文章《原信昌商号经营泰国、缅甸、老挝边境商业始末》中,记录了类似的内容:

“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之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因为一方面经泡,泡过数开依旧仍然有色有香;另一方面又极易解渴,且有散热作用,所以香港一般工人和中产阶级很喜欢喝这种茶。这种茶一部分还从香港转运至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主要供华侨饮用,因而销量也比较大。……由于陈茶的价值越卖得高一些,我们一方面在江城收购陈茶,一方面增加揉制产量……”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敬昌号圆茶内飞,图片来源网络

从这两段文字中不难看出,早在上世纪3、40 年代,经营易武茶的从业者们就发现“制好之后存放几年的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会越浓越香”,也有意识地将新茶存放陈化之后再进行销售,也说明“越陈越香”是受到当时的消费者们认可。

熟茶时代的“越陈越香”

当“越陈越香”字眼再一次出现在普洱茶文献中,是在周红杰主编的《云南普洱茶》一书中,在作者整理的一份中茶公司会议记录中明确记载:

“云南发酵普洱茶的加工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试制,经过几年内的研制后,工艺基本定型。于1979年制定了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试行办法,并在全国国营厂家推广实施。在试行办法中定义了云南普洱茶的品质是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云南普洱茶》书影,弘益茶书房供图

第2页 /(共2页)

“普洱茶是由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经过缓慢地后发酵转化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色、味、香,具有越陈越香的风格。在历史上这种茶后发酵是在交通闭塞,长途储运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今天由于交通发达,昔日从普洱产地到销地要一年以上的运输时间,而现在只要几天或者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销地。因此要保持普洱茶独特的色、香、味就必须采用速成的办法来制造。”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04年易武瑞贡金瓜

而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的《茶的故乡——云南》一书中也写到“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

文中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发酵普洱茶(普洱熟茶),当时普洱熟茶的消费市场有限,“越陈越香”的观点传播也紧紧局限在小范围内。

《普洱茶》时代的“越陈越香”

直到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邓时海教授所著的《普洱茶》一书中提出:越陈越香。2004年简体字版的《普洱茶》一书在大陆发行,“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深入人心。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普洱茶》最新简体字版书影,弘益茶书房供图

“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最能代表我国的历史文化的产物。一是,普洱茶保有我国古代团茶的形态。二是普洱茶除了一般茶叶重视原料,更讲究其时间年代,具体历史价值意义。三是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独特的风味特色。四一旦喜欢上普洱茶,常常品尝,对其他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普洱茶真为茶中之茶,也是中国茶历史文化的代表。”

“驱使普洱茶日益彰显崇高地位的诸多因素中,越陈越香是决定性条件。”

“越陈越香”,普洱经典之美

04年易武圆茶,弘益生活茶供图

“近些年来中国茶叶界,可以说是迈向复兴而开创时代,整个中国茶叶市场、茶文化都显得十分活跃。尤其借重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了急速发展进步,各种茶类的研究报告文章相继发表,资料日渐充实。但是,大多偏重在配合大众口味推广的资料,而有关越陈越香独特风味的文字,很少出现,极有可能越陈越香会变成普洱茶风味中一个历史名词了。”

“越陈越香”作为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从被发现到被重视,再到被越来越多的喝茶的人接受。普洱茶让人过瘾,让人念念不忘,而普洱茶的兴盛和“越陈越香”概念的广泛传播有着重要关联,让普洱茶迎来了全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1989年5月版

《新普洱茶典》,杨中跃著,2015年8月版

《云南普洱茶》,周红杰编著,2015年7月版

《普洱茶》,邓时海著,2016年3月版

《普洱茶“后发酵”之谜》,杨耀辉,《普洱》杂志2016年10月刊

《当我们谈论越陈越香的时候说些什么?》,庄生晓梦,《普洱》杂志2017年8月刊

•本期编辑✎找茶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