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普洱茶文化和茶艺的融通

普洱茶文化和茶艺的融通

2019-03-20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中国茶艺即泡茶、饮茶的技巧和艺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讲求等。而饮茶的技巧和艺术则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茶色、香、形、味、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泡茶和饮茶的技巧,才可能真正地、歪深入地休会到茶艺。此外,饮茶的技巧,不光是指个人独饮,而只包括以茶待客的墨本技巧。

  泡茶、饮茶的艺术方面,艺术虽然和技巧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艺术高于技巧而进入到一种美学的范畴。艺术应该突出美学追求,茶艺属于实用美学、生活美学、休闲美学的领域。茶艺包括环境的美、水质的美、茶叶的美、器具的美、艺术的美。而泡茶的艺术之美,又应该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是容貌、知识、风度和内心精神思想的统一:而饮茶同样要强调美,应该与粗俗的、低劣的严格区别开来。待客之道也应讲究艺术,讲究心灵的相通。这样的茶艺才达到了艺术的准则和要求。当然、泡茶与饮茶技艺只是外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是对茶文化精神的追求,是一种文化观念的融通。茶艺是对茶文化哲学层面的、观念层面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但这种表现形式应该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与和谐。

  一是质朴自然;中国茶艺最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崇尚简洁。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台,物我两忘,发自心性。崇尚简洁足以简为德,心解如水,怕然自得,返璞归真。普洱茶茶艺强调的便是在返璞归真的质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中国茶艺之美表现存白由旷达,毫不造作,注重内省,不拘一格。普洱茶艺正是没有严格规范要求,不僵化、无凝滞,率性而为,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富有冉民族文化特色的茶艺告有意境,百花齐放。民族茶艺多姿多彩.儒雅含蓄与热情奔放,缤纷错彩与清丽脱俗.各种风格都能一一展现。

  三是注重实用。在云南民族生活中,茶是用来唱的、用来吃的、用来表情达意的,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在饮茶用茶中不仅关注冲泡过程,更关注解渴提神的作用,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利和社交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极好的生活拿受。正如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普洱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厉气,以茶和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有用+10
分享

对于普洱茶投资来说,为什么转化空间大于品质!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意味着随着在一定的转化时间内,普洱茶会韵化出良好的品质,据此也有了套利的可能,这凸显了转化空间,即普洱茶的浓厚度,层次性,内含物的丰富程度的重要性。当然这并不是说品质不重要,恰恰相反,之所以对于投资来说,转化空间大于品质其实在说明未来的品质更加重要。

 

  但前提是你要有转化空间,即内含物丰富,内质浓厚,有层次,这样品质就会有向好的倾向!

 

  藏家投资这尤其注重这一点!

  试想一下,当下的一款普洱茶香气好,滋味协调,柔和,确实入口不错,但明显可以感觉出来内质偏薄,滋味有寡淡的倾向,你是否敢入手收藏呢?显然对于藏家来说,绝对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越陈越浓越香,越陈越厚越香,而不是越存越淡,过上十几年以后薄的像水,只有汤色而内质全无,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前发酵过重,比如萎凋时间长、渥黄或者高温长炒的普洱茶被大家所谈虎色变,因为这样的茶是没有未来的。

 

  这也解释了熟茶之所以被投资市场边缘化的原因,渥堆发酵以后,熟茶的内含物就差了生茶一大截,水浸出物率也远低于生茶,基本稳定在38%以下,而生茶高的可以达到50%。况且熟茶的内含物大体上已经转化完毕,后期陈化空间能达到20年就很不错了,简而言之熟茶是转化空间被透支的普洱茶。这与熟茶创始的初衷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熟茶本就是为了适应即时品饮,降低青饼的刺激和收敛性的产物,它的后期变化远小于生茶,滋味的丰富和层次更是被生茶甩几条街,随即盈利空间也压缩了。

 

  转化空间的大小一者由原料决定,布朗山的茶浓厚度高,内质丰富,陈化空间大;易武的料虽然新茶阶段偏柔和,似乎偏淡,但未来却往厚的方向转化,后期惊艳,是越陈越香的典范;二者工艺也很重要,要在最大程度提高当下品质的前提下保留最大程度的转化空间,遵循普洱茶的典型工艺是基本。即摊凉不萎凋,中高温快炒,揉捻适度偏轻,日光晒干等等,而不能出现透支空间的工艺,那样做无疑提前结束普洱茶的生命。

 

  至于提倡即时消费,现喝的观点则不在此讨论范畴,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尊重大家的选择!

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三)

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三)

图释:洱县孔雀坪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还保存有不少马店。(图源于网络)

接作者上文《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二)》。笔者认为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这一地区的土壤、气候必须适宜种茶;二、这一地区的住民必须懂得种茶的方法和技术;三、这地区要有长期的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四、这一地区要有发展大茶业的决策者、执行者、管理者。第一、二两个条件普洱、思茅完全具备,而第三、四两个条件普洱、思茅实在欠缺。

阅读云南历史书籍可知,历史上的普洱、思茅缺少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战事多、动乱多,归属划来划去。从地理位置上看,普洱、思茅处于无量山腹地,是大理、元江、西双版纳三地结合部,也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几个民族,傣族、哈尼族、彝族主要居住地的交汇处、连接部,三大民族势力在这里都难分高下,这三大民族中谁来长久统管这一地区都很难,这种民族分布状况决定了普洱、思茅在归属上要被划来划去。

唐代南诏国时期普洱、思茅属银生节度管辖,宋代大理国时期一会划给威楚路(楚雄)一会又划给威远州(景谷),元代弋大理国亡,元朝统治者先是将普洱、思茅划给威远路,后又划给元江路。

明朝灭元朝,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廷为了削弱大理府和元江路的势力,将普洱、思茅全部划给车里宣慰司管辖。

清代,普洱、思茅折腾得就更多,1661年吴三桂入滇后第二年就将普洱、思茅从车里地划出,划归元江府,三年后吴三桂又将思茅还给车里宣慰司,但普洱却没归还,仍留元江府,并派兵驻防还在普洱设了一个通判,通判已是流官政权,所以普洱(今宁洱)比思茅、比六大茶山提前六十四年改土归流。从康熙三年(1664年)开始普洱已由满族人、汉族人控制。

属地划来划去,统治者、土司、长官像走马灯一样地换,必然导致社会频繁动荡,实施不了一个长期的延续几百年的经济发展计划。(未完,本文节选自《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普洱茶新生代专家品鉴录(一)

干茶情况:机器压制的大树茶,饼面开始转红;茶饼表面比较干净,饼身紧结有序,芽叶肥硕,白毫显露;闻茶饼有诱人的果香味和甜香味。

开汤情况:快速冲泡后出汤,汤色橙黄清亮。

叶底情况:饱满透润,茶梗粗壮,芽叶肥厚,茶叶开始转变但未红透。

第一泡品饮情况:15秒出汤,茶汤橙黄清透;入口干爽,纯净无杂味;水茶交融,厚度较强,有清甜的味道;汤水细柔;入口活泼生津,口感劲道,喉韵清凉;杯底留香持久。

第二泡品饮情况:15秒出汤,茶汤橙黄透亮;入口清凉,回甘度强;水茶交融,厚度较强;饱满充溢,汤水细柔但不够顺滑,说明茶叶转化度不够,口腔刺激平衡;活泼生动,口感劲道;汤水纯净无杂味,生津较快。

第三泡品饮情况:15秒出汤,茶汤橙黄透亮;入口饱满充溢,回甘极佳;水茶交融,厚度较强,汤水胶质感明显;入口顺滑渐显,喉韵深,冰凉且有坠感;汤水活泼生动,口感劲道;杯底留香持久张扬。

第四泡品饮情况:15秒出汤,茶汤橙黄透亮;回甘度强,入口有化感显现;纯净无杂味;水茶交融,厚度较强,口腔感饱满充溢;入口顺滑,汤水活泼生动,口感劲道,生津强,韵味深;体感渐显。

第五泡品饮情况:15秒出汤,茶汤橙黄透亮;回甘度强;纯净无杂味;水茶交融浓厚,入口顺滑,生津留韵较强;喉韵较深,冰凉且有坠感;杯底留香持久,深厚张扬,有一种迷人的甜香及木质烟香混合而成的醉人的香味,给人一种暖甜的感觉;体感明显发热、打嗝。

第六泡品饮情况:15秒出汤,茶汤橙黄透亮;回甘度依旧;纯净无杂味,入口即化感较强;水茶交融,厚度较强,饱满充溢,口腔留存度绵长;入喉冰凉韵味深,汤水细柔;体感明显有热感和打嗝感。

综合描述:此款茶仓储较干净,有一定的变化,经适当的仓储已经向好的方向转变。冲泡品饮后整个感觉就是甘爽,入口爽丽清凉,饱满充溢,汤水浓厚,汤质感强,泡到最后几泡时,还是没有出现水味。杯底留香持久张扬,有一种迷人的甜香及木质烟香混合而成的香味。

沈培平:汤色油亮,栗黄,叶底匀均,回甘度好,无杂味,水茶交融厚实,入口顺滑,汤水生动活泼,此茶厚滑纯香韵味足,具有极大的潜力。

余秋雨:汤色纯净,正转红,回甘好自然转甜,入口顺滑,年轻而不滞涩,汤水生津留韵。喜欢这款茶,入口有缘,按其时间,殊为不易。

陈杰:汤色通透,回甘好,味道纯,入口顺滑,汤水细柔。滑感出现,证明发酵过程正常,选择原料比较认真,但也过细,如果原料比例再宽泛一点,相信更好。

董碧莲:外形圆满,芽叶肥硕,叶底桔黄鲜活有弹性,汤色金黄明亮,入口苦涩但很快化开,生津好,香气浓郁持久,有樟香气的前奏,现在喝口感浓醇甘爽,将来品饮,普洱韵会更好,有原始古茶林气息。

张奇明:汤色淡黄透亮,回甘好,无杂味,水茶交融,入口细柔,由于仓储较干,是一款适合长期存放的优质茶品。转载自《普洱》杂志201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