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福鼎白茶?|详解福鼎白茶

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福鼎白茶?|详解福鼎白茶

2019-03-21 访问量: 35 茶礼仪网

  福鼎白茶属于六大茶类,是中国传统名茶,著名白茶之一。现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原产于福建福鼎,古法晒白茶有6000多年的传承,现代白茶制法已有1000余年历史,当代白茶商品化生产始于1865年。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说:白茶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福鼎或闽东北原生茶树种)树上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绿雪芽”约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简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福鼎白茶得名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品种特征,2001-2006年期间,福鼎公共品牌推广时曾经用“福鼎大白茶”为通用名称。因福鼎大白茶为国家审定茶树品种,为区别茶树品种与公共品牌推广,以及准确定位商品特征,2017年3月,福鼎市人民政府受权福鼎市茶业协会,正式定名为‘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因其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4种,除了福建省福鼎市行政辖区所管辖的范围的茶叶叫作福鼎白茶外,其它产地产的通称为福建白茶或白茶。

 

  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写明:福建省福鼎市产区内种植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采制的白茶通称为福鼎白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金观音、水仙白则只能称为福建白茶或白茶,不能使用“福鼎白茶”标识,否则会对消费者造成误解甚至侵权。

 

  2009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福鼎白茶、永安鸡爪椒、烟台海参、景阳鸡、米仓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9年第32号):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福鼎市现辖行政区域,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福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福鼎白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福鼎白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持有人为福建省福鼎市茶业协会,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列明的福鼎白茶地标产品保护范围如下图所示:


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范围

 

  福鼎白茶约占全国白茶总产量的50%,占福建白茶总产量的75%,2017年福鼎茶园面积21万亩,白茶产量1.2万吨。

 

  那么问题来了:

 

  其他福鼎以外的区域生产的白茶或其他茶树采制的白茶,能不能叫福鼎白茶呢?


 

福鼎白茶当家品种:福鼎大白茶

福鼎白茶当家品种:福鼎大毫茶

 

  如果,把福鼎白茶称为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名;

 

  如果,把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称为一种特定的白茶的加工品种原料;

 

  或者,把白茶的茶树常见品种名作为茶名;

 

  外地的白茶可以叫白茶,但必须加上产地作为前缀,因为福鼎白茶特指福鼎产区,否则,就会涉嫌商标侵权、或假冒!

 

  通俗的说法,很多人会把白茶统称为中国白茶、福建白茶或云南白茶。

 

  虽然通俗,却不严谨。

 

福鼎白茶传统工艺制作——日光萎凋,陈兴华摄

 

福鼎白茶的常见品种:

 

  福鼎大白茶——最具代表性的品种

 

  福鼎大白茶又名白毛茶,简称福大。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史。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1-1985,俗称“华茶1号”。

 

  福鼎大毫茶——产量最大的白茶

 

  福鼎大毫茶简称大毫,又名大号大白茶。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汪家洋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2-1985,俗称“华茶2号”。

 

  早逢春——福建省审定的地方品种。

 

  早逢春: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

 

  来源与分布:由福建省福鼎市茶业管理局于1966-1984年从福鼎市桐城镇柯岭村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茶区。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等有引种,198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闽审茶1985002。

 

  歌乐茶——福鼎市选育的地方品种。

 

  歌乐茶: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来源与分布: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茶区。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等茶区有引种。福鼎市茶业局从福鼎大白茶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闽审茶2011001。

 

  福鼎菜茶——福鼎白茶始祖。

 

  福鼎菜茶:俗称“小白”或“土茶”。有性系,其繁殖主要用种子繁育茶树苗,后代变异性强,这也是古代福鼎茶农种植茶树普遍的方法。

 

  茶叶专家张堂恒在《中国制茶工艺》载: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茶农用福鼎菜茶的芽头制白毫银针。明确指出,福鼎茶农率先用采摘福鼎菜茶肥壮的芽头制作银针。

 

  常见假冒福鼎白茶的品种

 

  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岭大白茶。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福安市康厝乡高山村0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分布于福建东部、北部茶区,皖、湘、鄂、黔、浙、赣、苏、川等地有引种1985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3-1985,俗称“华茶3号”。

 

  政和大白茶,简称政大。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政和县铁山乡,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于福建北部、东部茶区。20世纪60年代后,广东、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5-1985,简称“华茶5号”。

 

  福云6号: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

 

  来源与分布: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闽认茶1985012)。福建及广西、浙江有较大面积栽培。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江苏、湖北等省有引种1987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33-1987。

 

  金牡丹:品比区代号2030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来源与分布: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78-2002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楼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闽审茶2003002),1990年以来,在福建北部、南部乌龙茶茶区示范种植,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一级优异种质。2010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茶2010024。

 

福鼎白茶品质等级

 

  福鼎白茶以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而制成的白茶类产品的统称。根据茶叶的采摘标准不同,主要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根据制作与加工工艺的差异,主要分传统工艺白茶、新工艺白茶及紧压白茶。

 

  依据采摘标准之分:

 

  白毫银针:白毫银针也叫银针白毫,是白茶中的极品。

 

  原料为白茶的芽头,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身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冲泡时茶色清亮杏黄,毫香浓显,茶香甜长,入口甘馨鲜爽,沁人心脾。杯中叶芽竖立有致、丰润怡然。

 

  茶芽采摘必须是茶树上早春长出的芽头于芽叶初展时采下,剔除去鱼叶鳞片,断碎芽叶,只取完整白毫多之心芽。采制银针以春茶的头轮品质最佳,其顶芽肥壮,毫心特大。到三、四轮五后多系侧芽,芽较小,到夏、秋茶芽更瘦小,难制高级茶。同时采摘银针要选择晴天,尤以风天最佳,晴天、气温高、湿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摘。采时只在新梢上采下肥壮的单芽,这样采摘的单芽肥壮重实,质量上乘。有的是采下一芽一、二叶,采回后再行“抽针”。

 

  白牡丹:白牡丹是指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

 

  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拖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品质特征:成品色泽灰绿色或暗绿,叶背白毫银亮,绿而白底,故有“青天白地”之称。且由于长时间的萎凋,叶色渐变而呈“绿叶红筋”,因而有“红装素裹”之誉,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并波纹隆起,叶缘微向叶背垂卷,芽叶连枝,叶片抱心型似花朵。内质毫香,味鲜醇,不带青气和苦涩味,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灰,叶脉微红。

 

  高级白牡丹对鲜叶原料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是一芽一叶初展,要求采得早,采得嫩,一般在清明前后开采。普通白牡丹的采摘标准:要求鲜叶原料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较瘦,不宜采制。秋茶茶园管理得法,经之采制白牡丹品质也较高。

  贡眉:传统的贡眉是指用一芽二、三叶及小茶(菜茶)制成的白茶。

 

  由于其外形较白茶瘦小,形似眉毛而得名。产品特征:毫显而多,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时红色,味醇爽,香鲜纯。采一芽二、三叶,品质次于白牡丹。

 

  菜茶的芽虽小,要求原料必须符合产品的规格,含有嫩芽、壮芽、鲜叶原料不能带有对夹叶。

 

  寿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采一芽四、五叶或无芽叶,可选择白毫银针抽针后的原料。

 

  寿眉在福鼎民间当地方言称为“粗茶婆”,由于高档的白毫银针以及白牡丹主要用于出口外销,茶农、茶工把明前明后采摘白毫银针、白牡丹之后的叶茶茶青按白茶工艺制作出的寿眉留着自己喝,或者在乡间、县城出售。

  依据制作工艺茶艺之分:

 

  传统工艺白茶:福鼎白茶传统工艺为日光萎凋或自然萎凋、不炒不揉。由于日光萎凋不仅耗时、耗力,还需较多的室外场所,故多数规模化企业多采用复式萎凋。

 

  初制工艺流程主要有鲜叶、萎凋、堆积、干燥、拣剔,其中主要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萎凋又分为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两种。而精制工艺流程有:毛茶、拣剔(手拣)、正茶、匀堆、烘焙、装箱。受气温影响,白茶制作技艺还分为正常气候初制和不正常气候初制,其中不正常气候初制采用“八成干”萎凋、“六成干”萎凋和加温萎凋等方法。

  新工艺白茶: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驻芽二、三叶,单片等,原料要求与低档的贡眉、寿眉相似。属于外贸特种茶,新工艺白茶现在多数企业已弃用。

 

  因新白茶制作工艺与之有所区别,虽内质类似传统白茶低档贡眉、寿眉的风味,但外形卷缩,略带褶条,清香味浓,汤色橙红,滋味甘和稍浓;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的“馥郁”。

 

  紧压白茶:以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为原料,经整理、拼配、蒸压定型、干燥等工序制成的产品。根据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紧压白毫银针、紧压白牡丹、紧压贡眉和紧压寿眉四种产品,紧压产品形状有圆饼形、小沱状、砖形、饼干形、小圆球形等多种。紧压白茶圆饼现由大多数企业采用,为生产市场主力军。

有用+10
分享

关于相传福鼎大白茶的始祖

关于相传福鼎大白茶的始祖

 

 

“福鼎大白茶”的始祖

 

   种茶和茶饮是人的发明创造,有野生茶树的地方并非就有人栽培出茶。巴蜀与闽越等地的先民,或许各自培植发明了茶饮?或者,中国是否只有一个茶叶起源中心?肯定或否定,都还需要更深入的探寻。

 

   尧时,太姥山下才堡村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栖居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流行麻疹,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这深深刺痛了蓝姑那颗善良的心。一天夜里,受南极仙翁指点,蓝姑攀上鸿雪洞顶,在榛莽之中找到一株与众不同的小茶树。她遵照仙翁的嘱咐,将茶树上的芽叶采摘下来,送到每个村庄,告诉村民们怎样煮茶给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病魔。

 

   这株茶树,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仍亭亭玉立于太姥山一片瓦旁的鸿雪洞顶,成为“福鼎大白茶”的始祖。值得欣慰的是,今天,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的福鼎人民,以这株老茶树为母本扦插,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推广繁衍,遍种太姥山脉,福鼎成为“中国名茶之乡”、 “中国白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保存白茶要注意什么

选择了好的白茶,就要讲究保存的方法了,因为白茶如果储存不当,香气、滋味均会变差,价值大打折扣。那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保存白茶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保存白茶,首先要懂得选择一款原料干净,采摘适时,工艺到位的白茶。如果一款白茶的原料低劣,农残超标,工艺失败,那存放再长的时间也是一堆垃圾。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仔细观察茶叶的含水率,长期存储白茶要求干茶含水率要在5%左右,茶叶含水率过高容易变质。

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保存白茶要注意什么

除此之外,想知道怎样才能保存好的白茶?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存储环境要干燥、常温,无异味,在水泥地最好铺层木板。很多朋友喜欢边喝茶边抽烟,这样的茶容易吸收异味,所以打开的白茶的茶叶时要注意密封。

2、注意密封,茶叶的内包装最好有2层,里面可以用塑料膜、锡箔纸双层包装茶叶,外用纸箱,用胶布把纸箱周边封紧。

3、储存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打开包装物,因为空气进入茶叶中,会加速其氧化。拆开的饼茶或者是较多的散茶可以放在大袋中,平常少打开。把一小段时间内够喝的白茶放在小袋。

4、南方气候潮湿,所以更要注意保存白茶的细节。

白茶的主要产区、白茶的历史起源_福建

我国的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的福鼎、政和、福安、松溪、建阳以及云南的景谷和江西靖安等地。制作白茶的树种有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政和大白、水仙以及小菜茶和云南的景谷大白茶等。

白茶的主要产区、白茶的历史起源_福建

白茶虽说有许多产地,但却以福建为最优,产量最大。在福建各地的白茶里,又属福鼎白茶为此中的佼佼者。福鼎白茶的独特地理环境,以及独有的树种和传统的做工工艺,造就了它的品质。现如今不只是在国内,欧美、东南亚、南非,特别是临近的俄罗斯等国,都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对福鼎白茶疯狂热爱的人群。

白茶历史悠久。“白茶”两字的清晰解释,据历史考证最早果是见于宋徽宗赵估的《大观茶论》中,距今九百余年。书中曾有描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

书中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大约在现今的福建省建瓯市市区东北方向的东峰镇(因该地处闽都北部,故称“北苑”)。

但“白茶”两字最早的出现(和白茶解释不同)又能追溯到唐代陆羽的《茶经》,其中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之语书中的永嘉,是位于现今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的下辖县。从地理位置上看,当时《茶经》中的永嘉东三百里是有误的。曾著作《茶业通史》的茶学家和制茶专家陈椽教授就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怎会有茶山?南三百里,有福建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自古产茶,山上绿雪芽古树,距今历史悠久,那《茶经》中说的地方应该是指福鼎才对。”

说到太姥山,那么白茶可追测的历史就更长了。传说在尧时期,太姥山下着一位乐善好施的妇人。见山下周边麻疹流行,便用山上的古茶树叶子晒干后泡水给得8的小儿饮用。那喝过茶水后的8人,都奇迹般痊愈了。因为她的行善功德,所以才能得道升仙,后被称为“太姥娘娘”。而传说中的茶树叶,就是现在的福鼎大白茶母株—绿雪芽。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过考古学家在店下、白琳等地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时,太姥山周边就有古人类活动。联系后期村民劳作起息,以及当地畲族的饮茶法,再结合太姥山道教文化,确实能寻出古时太姥山周边茶文化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