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茶人微语录︱为何普洱茶的黄片更甜?

茶人微语录︱为何普洱茶的黄片更甜?

2019-03-27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茶人微语录︱为何普洱茶的黄片更甜?

@哀伤是刀:【普洱茶叶底,到底藏有多少玄机?】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翻叶底,还能发表那么多不靠谱的高见?当然有理由,理由之一便是“三无”普洱茶。三无给了我们充分的研究空间,因为三无,才有乐趣去研究普洱茶,去猜它的茶区山头和年份,去琢磨它的工艺技术。因为三无,也让这些叶底党们有恃无恐地放黄腔,反正说什么都无从查证,你耐我何?原文阅读请点击《刀哥说茶:普洱茶叶底,到底藏有多少玄机?》一文。

@馨蓝茶者-豆儿:【老茶头的冲泡】老茶头极其耐泡,常规冲泡方法有二:1、为了泡开老茶头,最好洗茶2次,根据茶头的紧实情况,每次浸泡由长慢慢变短,可用盖碗或者紫砂壶,以沸水冲泡。2、透明玻璃壶煮泡:听着沸腾的水声,嗅着茶香,看着茶头在玻璃壶中苏醒至红浓透亮的汤色,即可出汤。好的茶头茶汤顺滑粘稠,红浓透亮,养胃解腻。

@老聂:老家的茶叶终于上了央视了,这意味着湘西名优绿茶开始正本清源。前几天有人向我推崇贵州茶,说贵州茶比湘西茶好。我告诉他。贵州最好的绿茶在都匀,都匀和湘西以及湖北恩施,属于同一个武陵山脉,这是中国茶学界共识得名优产茶区。但现在贵州茶最大的产区是遵义,没听说遵义是中国的优质茶区呀。所以贵州人不敢说名优茶,只说有机茶。但记住,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茶区,基本都是有机。一旦市场化,再奢谈有机,就是自欺欺人。

@崔赛先:【大红柑冲泡方法】1、取茶5-8克(果皮与茶同时冲泡)正常一颗可分3-5次冲泡,切忌整颗投放;2、洗茶1-2遍后饮用(洗茶速度快);3、每泡将茶汤倒尽;4、柑普茶在制作过程已经吸收有柑皮的清香。如果是第一次喝柑普茶,冲泡的时候,可以少放,或者不放果皮。适应口感之后可以适量增加一些。

@龙姐姐普洱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送礼不再选择烟酒,而是选择送一饼普洱茶。其实送茶真挺不错的。一方面,送茶不用去揣测对方到底喜欢什么。其次,茶是一种能承载你情感的东西。让对方每一次看见、每一次品饮都能想起你们的情谊。你们的情感也将如普洱茶一般越陈越香。另外,茶代表着你为他祈祷的一份健康,希望他越来越好。

@馨蓝茶者-豆儿:【冬饮红茶喝茶时就是在喝茶,睡觉时就是在睡觉,读书时就是在读书……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逍遥茶人:茶中相遇,要的是一份默契与懂得,不必寒暄,只为一份投缘。你来,为你彻盏清茶,烧水,冲茶,举杯,品茗,难得的是,你恰好来,我恰好在。

@崔赛先:【为何普洱茶的黄片更甜?】不管熟茶还是生茶,普洱茶的黄片甜度都很好。级别越低的普洱茶越甜,而黄片属于最低级别,粗老叶子,茶梗占了大部分。原因是:纤维素含量更高,纤维素是构成甜度的重要部分。

@欧阳道坤:完全不喝茶的不少,偶尔喝茶的很多。一天一杯茶的属于轻度消费者、一天两杯茶的属于中度消费者、一天三杯茶的就算是重度消费者了。从早到夜都在泡茶、喝茶的,肯定是卖茶的。

茶人微语录︱为何普洱茶的黄片更甜?

@誠研號普洱作品:茶也好,事也好,要有一点小而美的世界。小癖好的形成,也是小审美的存在,当你停下手中的工作,有了闲暇的时光,能有几款赏心的茶,几件悦己的事,得以消磨时光,那便是乐事。

@老聂:那个北大的所谓教授,仍然在那里信马由缰地谈“茶文化”,我左右看看,坐在这里的,有几个从业超过五年的茶行业传媒,他们都在关注眼前的瓜子花生。以及做评茶师培训的茶师,看上去在对着对面的摄影师使劲。还有一个曾经的中茶经理,现在退休了。已经瞑目入定。我看了一圈之后觉得,这里真正不懂茶的,可能就是这个“北大”的孙子。看了两夜的水浒,就敢对外号称自己是“宋史研究专家”,你看他口吐白沫地扯蛋什么宋代的花石纲。花石纲和茶啥关系呀?那只是施耐庵编的一个故事。越是不懂的越喜欢胡喷,这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特此声明:本文由通过自媒体平台整理发布,其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本网任何立场。

有用+10
分享

勐海普洱茶优质的独特之处何在?

勐海普洱茶优质的独特之处何在?

普洱茶与世间万物一样,与自然,地理休戚相关。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气候、水、土壤,、植被等因素,构成茶的不同特性,也会影响茶的品质。勐海县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适合高品质茶叶生存的良好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水环境,森林环境等自然生态环境。

在普洱茶的岁月之河中记载着:濮人(布朗族)是最早的植茶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勐满,勐往等地。至今,布朗族居住地保存有大量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在巴达,格朗和,勐宋等地也有野生茶树。其中,贺松有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被当地村民视为神树,南糯山有8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

古六大茶山曾经有过辉煌,明、清时期手工业制茶商云集佛海(今勐海县),佛海23个茶庄年产紧茶出口量达4万担,并开辟了从打洛到印度,西藏的古茶马古道。1938年白孟愚选择在南糯山办厂实现了机器化生产,成为云南现代茶业的标志;范和钧在佛海开办现代化茶厂——勐海茶厂,积淀了67年制茶底蕴。此外,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设置在勐海,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这些,都是对勐海普洱茶独特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的认同的证明,是厚重的历史”活见证“。

勐海县属西南山原地貌,群山环抱的高原山间盆地;境内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这种特殊的地质断裂层以及独特的地貌轮廓,强化了地球自身的磁场作用。据勐海地震资料载:2—3级地震极为频繁,强化了地球自身的振动,磁场作用,将地质中各种微量元素颤动溶到水中、土里、人得到磁疗,也为茶树提供了独特的生长条件,养育了优质的茶树,是一个奇特的“磁化场”。

勐海普洱茶优质的独特之处何在?

天赐的“温馨家园”

勐海县山山有树,沟沟有水,是个充满绿色的家园。座座茶山,点缀其间,生机盎然,是上天赐给茶树的一个“温馨家园”。勐海气候温和,平均气温为18.7℃,极端最高气温33.8℃,极端最低气温2.9℃,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为喜散光的茶树等耐阴作物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良的茶叶品质。

“高山云雾出名茶”雾多是勐海的特点,年平均雾日107—160天.浓雾的滋润,使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素;土壤主要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等类型,其中:砖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砖红壤性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的地区,是勐海县土地面积中占绝对优势的土类,土壤的风化程度高,土层深厚,一般深达1米左右;PH值一般为4.5—6,多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极宜茶树生长,具有良好的发展茶树种植的土壤条件。

天然的“纯氧吧”

勐海植物种类多,植被好,空气质量好,复杂而多样的土壤类型和立体气候等促成了全县多样性的植被类型;形成了良好的森态环境,是一个天然的”纯氧吧“.境内有季节性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石灰岩山林,暖热性针叶林,热性竹林,河漫滩灌丛,山地丘陵灌丛,禾本科草类灌丛植被类型。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林业用地面积为41.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为25万公顷,苏铁、桫椤、红椿、大叶木兰、火麻树、樟树等丰富的植物种类生长在林中,产生了大量对人,植物有益的负氧离子。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3%,空气质量非常好,同时,空气湿度也较大,常年保持在80%以上,对茶树起到了滋润的作用。

勐海普洱茶优质的独特之处何在?

良种的“百花园”

勐海茶区地形复杂,各自形成一些小范围的生态系统,是良种的”百花园“。遍植于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的地方品种,既可从中选出良种推广,又可作进一步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望尘莫及,由于品种和自然条件的统一不可分性,即使有些茶区引进勐海茶种,但因带不走勐海的自然环境条件,故而我国茶学界专家作出结论:“中国红茶小叶种不如大叶种,大叶种的引进区,不如原产地”。

经审定,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3个品种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长叶白毫,云选9号,云抗27号,37号,43号,73-11号,73-8号,76-38号,佛香1号,2号,3号11个品种为省级茶树良种。除此,还有云南大叶茶稀有单株紫娟茶。按县内各茶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历史与现状,社会经济条件等分类,将县内产茶区分为中部红茶主产区和南北绿茶、青茶、名茶生产区。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5万亩,其中古茶园5万亩,所产茶叶纯天然、无污染、色泽鲜美,耐饮耐泡,味苦而回甜味悠长,是加工普洱茶的上等原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曾对勐海茶业发展作过卓越贡献的106岁的李拂一先生为勐海题词:“象山苍苍,流沙汤汤;美哉勐海,炳焕边荒。烟水明媚,百族和祥.西昆缅掸,交通南洋,普洱名茶,驰誉万方。四时蔬果,载稆盈筐;五谷蕃熟,穰穰满仓;人文蔚起,前景辉煌”。

勐海这方水土,的确是茶的圣地,人的福地。

普洱茶是不是越陈越好?

普洱茶是不是越陈越好?

普洱茶是不是越陈越好?实际上这需要一定的前题条件。首先要区分生茶和熟茶。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老茶一般以生茶为主。有些不法茶商用低价散茶在高温高湿下做发水普洱茶,这样的茶把茶叶过分发酵,并且助长昆虫、细菌的孽生。

其次,要辨别普洱的储藏位里。干仓指茶叶在温度确保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离的环垅中加速陈化。干仓普洱茶条索紧结,发酵均匀,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湿仓则颜色暗淡无光泽,表面披白霜或有霉菌。

普洱茶的年份是最难掌握的,年份越长越好只能对普洱生茶而言,普洱熟茶在制作上发酵已经停止了,毫无年份可言,年份只能减退它的碱味和熟味,茶叶质量并没有提言。

更多关于普洱茶知识资讯请访问普洱茶吧网

7条军规铁律鉴别普洱茶的好坏

7条军规铁律鉴别普洱茶的好坏:甜度、茶汤、回甘生津、苦涩、喉韵、持续性、稳定性。

1、甜度

此种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把回甘混为一谈,但其甜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既能领略,新茶客很难品出,甜度也是鉴别好坏之处,但不是关键,而且只能大家慢慢修炼。

2、茶汤

茶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关键之一。台地茶茶汤内质不足,所以表现为黄绿色,茶汤淡薄如水,喝进口中还会有烫嘴的感觉,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尝试。古树茶内质饱满,一样的热度,喝入口中,烫嘴的感觉区别很大,尝试一下吧,相信您会收获不少。古树茶茶汤均为蜜黄色,色泽明亮,而且这是当年早春茶的表现。注:茶汤粘稠度的鉴别请勿一点点茶汤喝入口中,就来判断,应该将茶汤稍试大口一些喝入口中,在口中迂回一周再咽下,一能感受其茶汤粘度,二能感受茶汤厚实饱满度及其顺滑感。

3、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4、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但表现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1、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此时这种原性就体现的尤为突出;2、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在台地茶仅能吸收的浅层土壤里碱性加强,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根据这两点原因可以告诉大家,苦涩绝对不是茶气,也不是说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还有人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这些均为错误观点,苦涩是原性,也可说成是茶的缺点;谈到此处,再教大家一招实用性的鉴别方法,您在喝茶时留出一杯茶汤,冷却之后来喝,内质不足的台地茶您只能喝到一口仅有极重苦涩味的茶汤,而古树茶放冷之后喝虽苦涩也会加重,但他的茶香、回甘、生津,甜等都还在,这就是内质丰富茶性稳定的表现。(补充一句,有些古树茶冷了后比热的时候好喝,有的古树茶热的时候比冷的时候好喝)

5、喉韵

喉韵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之二,也是非常之重要,一般台地茶是很少有的,有也是很快散去;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的顺畅,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香韵;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这种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续20-30分钟之久,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足;好了,这就是六味的区别了,根据这六味的区别您绝对能选的到一款能给您享受的普洱茶,但如果您是要收藏的话,这还不够,还得看茶体现出的两性,持续性,稳定性。

6、持续性

可以简单都说成是茶的耐泡度,但您在鉴别的时候您一定得注意,生茶的投茶量一定是8克,而且要精确称重,泡法要标准,使用器皿至少是瓷器盖碗,玻璃公道杯,厚胎品茶瓷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后期我们还会整理一偏比较标准的适合全国各地的茶客泡茶之法,此法主要用于鉴别,推荐一些能将滋味体现到位的器皿供大家参考品鉴;好了我们开始泡茶,泡茶时采用矿泉水,水第一次煮沸后保持小沸腾的状态,一般我们采取电磁炉或光波炉烧水,可以保持持续沸腾,每泡开汤时间10秒即可,冲水下去时不用直冲其杯中茶叶,应顺盖碗边缘均匀环绕慢慢加水,然后10秒左右后出汤,这样标准的泡法您就能客观能鉴别出6项滋味的各项再每一泡汤水中的持续度,在品饮时,如果发现其中一项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就证明此茶的持续度就只有到达于此,台地茶一般6泡之后就会开始减弱,古树茶都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所以千万不要说您买的茶能泡20几泡,20几泡您喝到的是茶的回甘,生津感觉,而且泡法不标准时,只要把茶量多投,水煮沸后停止加温,能泡的更久,那都是茶店忽悠茶客专用之术;持续性决定了茶的稳定性,持续性越久,稳定性越高。

7、稳定性

通过持续性的鉴别就能得出茶性的稳定度,稳定度越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尤为丰富,后期存储时,才能稳中求得后期之陈,所以由此又能证明很多茶客说便宜的新茶买回后刺激性强,放几年陈化后就好喝了,那本来茶就不具备内质的时候,请问用何许物质进行陈化;所以一直在坚持我们的制茶理念认真做茶,取茶应取内质丰富的多少为之根本,内质丰而茶性稳,茶性稳方能求得后期之陈,普洱茶是有生命力的,同时茶也有像人一样有着孕育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老年期过完茶也就慢慢逝去,不是茶可以存几百年,那些已成为古董之物其实早已逝去,茶的除了我们的制作外,还有您的后期存储也是非常关键,此方法是通过很多年的选茶存茶过程验证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