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石昆牧: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

石昆牧: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

2019-03-27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石昆牧: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

按语:石昆牧老师写于2009年的一篇短文,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在年后的今天看来,往昔的乱象一如既往的存在于普洱茶产业之中,因此,这篇文章就十分有必要再度提及了。原文,转发如下:

曾于2005年说过“普洱茶还未凸显其文化”,这句话来源是因为我提出质疑普洱茶没有完整的自有体系,2005年以前普洱茶审评标准极其怪异,生茶是绿茶标准、熟茶类似红茶评鉴,品鉴及冲泡器具使用绿茶与乌龙茶类的盖碗、紫砂壶,甚至连何谓普洱茶都搞的沸沸扬扬,香港人说“云南只是生产半成品”,云南人说“普洱茶云南人说了算”,都是名与利的纠葛。

绝多数人无法辨识云南阿萨姆种与中国小叶种,在茶种都无法辨识的情形下,普洱茶谁说了算?至今如此。近年又争议纯料与拼配,我则不断询问“谁品鉴的出纯料?”无人能答的情况下,拼配与纯料有意义吗?纯料就代表普洱茶精髓与文化?以前的“布朗山茶区纯料”涵盖现在的布朗山、广别、贺开、班盆、老曼娥、班章等现在“村寨纯料”,真能分辨这些村寨?以前的“南糯山茶区纯料”包括现在半坡新老寨、石头新老寨、姑娘寨、ㄚ头寨等“村寨纯料”,谁能区分?以前“景迈茶区纯料”包含现在的勐本、景迈(大坪掌)、翁基翁洼、芒景芒洪、帮坡几个“村寨纯料”,谁能区分?怎样才是拼配?如何的标准才是纯料?自己都没有办法区分,如何说纯料好或是拼配优?

石昆牧: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

目前见到市场上许多茶商所标榜的推广普洱茶文化,我则时常问“普洱茶文化是什么?”无法辨识茶种(阿萨姆)、不了解制程、未经历陈化与仓储、更不懂审评,我真不知道他们追求的文化为何?把毛茶收过来,请精致厂代工紧压后销售,这就是普洱茶文化?

所谓「文化」就是文明的总和,在我理解的“文化”说的直白些,就是在了解物质的本质之后,进行说明、包装、推广、广告、营销,也就是一连串的商业行为所组成某总精神性“文化”;没有文化的商业俗不可耐的市侩,没有商业的文化则难以支持甚至无法存在。不需要太过于道貌岸然的鄙视商业,而商业也不能没有专业、品味,过于近视短利。

石昆牧:论述普洱茶文化的基础构建问题

普洱茶,没有专业只是商品,没有文化则只是农副产品。普洱茶文化的体现不应只是收购毛料、紧压的茶贩行为,而应是在彻底了解普洱茶本质之后所做的推广营销。试想一下“红酒文化”可以借镜,为何市场追求年份(与长短无直接关系)、酒庄(制程仓储)、品饮器皿、品饮环境、存放环境?这些要求事实上普洱茶也都如此,只是目前都未被凸显。喝茶的人您了解多少?卖茶的人又能说明与推广多少?还在争议干湿仓、纯料拼配的,都还不知道自己了解什么、不知道什么,就好像是在超商、小贩卖红酒的酒贩,难以找到普洱茶文化的真谛。透彻了解普洱茶茶区、茶种、生长型态、制程、环境、仓储、冲泡等等形而下,才是进入普洱茶文化的开始。(

有用+10
分享

如何收藏普洱茶1978年茶砖?

  茶是越鲜越好,酒是越陈越好。不过普洱茶就是例外。“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如何收藏普洱茶1978年茶砖?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素:温度、湿度、通风、无异味。

何收藏普洱茶1978年茶砖

  如何收藏普洱茶1978年茶砖?现在普洱茶爱好者都在追求“干仓”,所谓“干仓”即普洱茶存放在上述环境的仓库里让其自然陈化的结果,而不是把普洱茶放在完全干燥环境中不接触空气。广东是存放普洱茶较难的地方。广东天气比较湿热,特别是在梅雨季节,相对湿度特别高,有时达到或超过100%。这时要特别留意不要让茶因太潮湿而发霉。要把窗、门关好,防止潮湿,而这时候又是普洱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自然发酵、自然变化的最佳时候,所以要特别留意。

  存放茶叶的仓库在一至三楼,水泥地板,仓库里并没有安装空调或除湿机,每个楼层只安装二个排气扇和挂一个温湿计。早晨的阳光可以斜射到仓库内,但不会射到茶叶,上午九时后阳光就不会照射到仓库里。如何收藏普洱茶1978年茶砖?据统计,在堆放茶叶的仓库,梅雨季节的平均温度/湿度为:23.5℃/82%,最高温度/湿度为:32℃/98%;旱季的平均温度/湿度为:22℃/48%,最低温/湿度为:10℃/39%。由此可见,雨季和旱季的温度、湿度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雨季时的温度、湿度对普洱茶的陈化最有利,旱季时温度、湿度虽然在正常值以内但普洱茶的变化不明显。

  现在如何收藏普洱茶1978年茶砖?最后对于普洱茶内在因素的变化,外在因素中的温度和湿度是普洱茶陈化的关键条件。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掌握贮藏茶叶地点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并采取适当调整措施,就可以为普洱茶创造一个干净卫生、有利于正常醇化的外部环境,甚至可以适当提高陈化效率。

普洱熟茶的健康价值

  你觉得普洱茶有什么价值呢?特别是熟茶,自己喝自己感觉那是最自然最好的。

  普洱熟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温度、湿度、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茶自身的很多物质进行了本质性的分解和重组,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原本刚烈的普洱茶,变得温和,为体寒、敏感体质的群体提供了一类可以饮用的健康饮品。同时,发酵的普洱茶在酶的作用下,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营养物质,表现出了新的保健作用,因此在德国等国家,普洱熟茶都在药店里销售。

  源创新办的大力支持下,由云南农业大学的邵宛芳教授发起,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昆明医科大学组成研究团队,历经数年,围绕普洱茶独特保健功效及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进行动物实验,整理得到《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以实验结果证实:

  ◎普洱茶具有降血脂、减肥,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血管的作用:

  普洱茶,特别是普洱熟茶,含有较多的茶褐素、茶多糖、茶多酚、黄酮类物质,其直接作用于细胞,有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降低体内炎症介质(该介质造成组织损伤)水平,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程度及动脉硬化指数值,从遗传因素到饮食因素方面解决血脂异常导致的健康问题。

  同时,普洱茶能促进血清中瘦素的分泌,在调节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普洱熟茶能预防脂肪肝:

  对于高脂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普洱茶的内含物质通过进行血脂调节达到预防作用;

  而在预防酒精性脂肪肝方面,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因为酒精在肝脏中代谢,其产物乙醛及其化合物会对肝细胞产生破坏,而普洱熟茶能对肝细胞形成保护膜,避免酒精对肝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及胰岛素抵抗,进而起到预防病变的作用。

  ◎普洱茶具有降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因胰岛素细胞受损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的糖尿病,普洱茶能够促进受损细胞的恢复,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

  对于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的血糖代谢异常,普洱茶能通过改变人体内脂肪代谢,增强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普洱茶具有抗氧化衰老、防辐射的作用:

  人体细胞的正常活动会产生自由基,人们生活的环境、饮食也会导致体内产生额外的自由基。自由基对身体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辐射损伤、加速衰老、癌症、机体病变等方面。普洱茶通过提高机体内的抗氧化酶,减少导致细胞衰老的脂褐素,达到抗氧化衰老、防辐射的作用。

  普洱茶具有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普洱茶中含有类似提高耐受力和适应性营养食品的主要成分(多糖、黄酮、皂甙和酚类物质),能有效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缓解因缺氧产生的脑水肿,同时增加耐力,延缓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实验同时发现:普洱熟茶在降脂减肥、预防脂肪肝、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方面的功效十分显著,相较于其他茶类而言更具保健和辅助治疗功效。同时,普洱茶并不会造成体内钙磷流失,也不会造成因骨密度减小而导致的骨质疏松。


 

众所周知普洱茶品评方法技巧

  喝普洱的技巧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1.香气(基于嗅觉);

  2.水性(包括了茶汤的柔顺度,绵滑度,粘稠度,水路的粗细度等,指的是茶汤对饮茶的通道造成了什么样的刺激以及该类感觉的程度的描述的总称);

  3.喉感(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喉韵);

  4.滋味(苦涩度对口腔中的各种部位造成的刺激和程度);

  5.回味(饮茶过后口腔和舌面等部位的生津回甘情况)。

  品饮的基本程序分为以下几步:

  举杯--嗅香;这一过程主要体验其茶汤有无香气并对其类别和程度做出评估

  判断--调整呼吸;目的在于让鼻子休息

  饮汤;不用吸,喝一口,大概普通小盅的二分之一左右

  咀嚼茶汤;两三下即可,判断其粘稠度和柔和度以及融合度

  吞咽;这一过程应注意茶汤过舌后部和喉的感觉,评估其水路的粗细

  回气;闭住嘴,从鼻腔将气呼出,注意其有无喉感并评估其深度和程度类别

  回味;主要体验口腔中各个部位的触感,苦涩味,收敛性,并对其程度做出评估。

  在品饮过程中,每一步骤一定要将注意力只放在这一项上,要专注。

  嗅香时,要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鼻腔中,努力分辨其嗅觉的种类和强度;因为调整呼吸后,香气的概念和感觉将不再存在;

  饮汤和咀嚼茶汤时,大家应将注意力放到“汤感”上,评估其柔软度,粘稠度,润滑度;若此时呼吸,则该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吞咽的时候,注意力则应当集中在对茶汤经过舌,喉,到达胃的整个过程的关注上。若是此时还沉醉在对汤感的体验上,则其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回气的过程尤其重要,若是在之前的过程中有呼吸动作,则这个阶段受到的影响就非常大了。回气时注意力的重点要放在“喉部”,这个对于坊间常说的很多名优茶的“喉韵”都有较大的评判意义。

  而当“喉感”体会过后,注意力则应当马上转移,放到口腔和舌面上,此时,对滋味和生津回甘程度要做出准确的评估,时间和程度和区域的概念必须非常明确,这个,也是一泡茶中内涵物质的客观呈现。

  初学者往往不能够做到注意力快速的转移,那么,则可以采用重点评判法。譬如,第一口主要评估香气,第二口主要评判汤感,第三口重点放在水路,第四口体验喉韵,第五口重点体验滋味和回味。这样比较容易做到,相对来说也深刻一些,然后随着时间和不断的品饮,渐渐的,就能够做到“一口下肚,满盘皆知”的理想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