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勐海古茶研究会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纪实

勐海古茶研究会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纪实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勐海古茶研究会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纪实

“我们不种茶,但要引导茶农种好茶;我们不制茶,但要指导茶农制好茶;我们不卖茶,但要为茶农做好销售平台……我们的目标,就是引领茶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普洱茶的品质、品味;推介、打造好的品牌,提高‘勐海味’普洱茶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加快普洱茶产业发展步伐,让‘勐海味’普洱茶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日前,勐海古茶研究会会长崔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开展茶艺茶技培训,引导茶农生态管护茶园

勐海古茶研究会成立于2014年11月17日,其服务宗旨是古茶树资源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古树茶和老茶品鉴、知名品牌推荐、茶艺茶技培训、茶文化交流等。研究会下设古树茶(老茶)品鉴、产品推荐、科技科研管理和茶文化交流等中心,有研究员、博士后、工程师等24名中心技术力量人才,紧密联系茶叶科技工作者、茶农、生产加工和经营者,致力于古树茶资源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

在勐海古茶研究会举办的茶艺培训班授课现场,只见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学员们正在接受茶艺培训。茶艺师以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勐海县各乡镇实际,阐述了茶叶种类、茶具、茶艺礼仪和茶水冲泡技能等理论与实践知识,讲解来自不同茶山的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学员们在聚精会神听讲的同时,认真观看茶艺师的每一个示范动作。在自行练习环节,学员们更是反复练习每个动作,领会其要领。课后,茶艺师还与学员交流探讨茶文化的精髓,让学员们更深刻地感受茶艺的仪态美、语言美、心灵美和茶文化的魅力及博大精深。

一位学员告诉记者:“能这样免费参加茶艺培训的机会太难得了,非常感谢勐海古茶研究会提供的机会。通过培训,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茶艺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内在修养。”

崔琳说,勐海古茶研究会每年都会举办不同形式免费的茶艺、茶技培训班。在培训内容中,加入拉祜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让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充分融合,在传承茶文化的同时,把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融合发展。

据崔琳介绍,古茶研究会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培训茶艺、茶技学员累计超过500人,现在还有207人报名等待培训。接受过培训的会员和学员,在参加“第七届勐海茶王节”比赛中,有1人获滇红金奖;参加“第八届勐海茶王节”比赛中,有4人分别获古树茶手工制茶奖、机制茶奖、晒红茶奖、滇红茶奖银奖。

目前,古茶研究会还大力发展拥有古茶树的茶农成为会员。条件是要绝对保证对古茶树茶园不乱施肥、不乱打药、不过度采摘,保证采摘下来的茶叶纯天然、原生态、不受污染。目前,共有152户茶农成为古茶研究会会员。

“我们顺应市场‘返璞归真’理念的需求,坚持继续宣传‘生产纯天然、原生态普洱茶的理念,让茶农生产良心茶、厂家做品牌茶、消费者喝到放心茶’,动员更多茶农加入会员行列。”崔琳告诉记者。

加强科技示范,促进古树茶可持续利用

古茶研究会成员还经常深入勐海县布朗山乡、勐宋乡、格朗和乡、西定乡、勐阿镇等乡镇,广泛开展对古树茶基地茶叶科技普及培训、古茶树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技示范,对茶农进行实地教学和指导,全面提高茶农的茶叶种植、管理和制茶技能,为促进“生态、绿色、安全、特色、高效”的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普洱茶品牌开发、茶农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为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增强“勐海味”茶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崔琳说:“勐海县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态系统良好,孕育出香高馥郁、滋味醇厚的云南大叶种茶。加上有丰富历史传留的野生古茶树和人工栽培的古茶树资源,以及文化传承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技术,成就了具有‘代表’地位的‘勐海味—普洱茶’,使勐海成为了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2013年以来,全国茶市整体价格低迷,但普洱茶却一枝独秀,尤其是普洱古树茶依然是爱茶、惜茶之士的专宠,价格逆势上涨,让古树茶茶农在风雨飘摇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增加茶产量,一些茶农施化肥、喷洒农药,导致茶的口感变味,直接降低茶叶的质量,影响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任。盲目的强采乱摘,导致古茶树衰老加速,部分古茶树出现了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等症;还有部分茶农直接粗暴地将摘不到的树枝末梢折断,这种暴力式的采摘对古茶树造成了不可挽救的破坏。因此,要把古树普洱茶做好做强,必须提高茶农意识,让他们积极保护好古茶园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好自然生物链;应用技艺,科学合理采摘,保证古树茶叶品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茶产业良性持续健康发展。”

搭建多种渠道,为茶农找销路

“有茶,还得有好销路。如何让古树茶茶农茶叶价格得到合理回报,路走得更远?这也是我们古茶研究会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勐海古茶研究会副会长傅声浩说。

在普洱古树茶的推介方面,目前,古茶研究会成员每年会根据省内外来访客户的需要,把客户直接带到茶农家中,让广大茶农与终端客户直接交易,加快茶叶产销衔接,解决茶农信息闭塞的问题;研究会还组织会员带上自己的精品茶叶,参加全国各地的产品展销会,以及茶艺展示、表演和比赛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提高普洱古树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我们还将搭建网上销售平台,为会员拓宽销售渠道。”傅声浩说。

勐海县勐宋乡三迈村委会的一位会员说:“我们茶农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生产的茶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我们不知道市场的需求信息,也没有能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找客户比较难。近年来,在勐海古茶研究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无论是对古茶树的保护,还是茶叶的质量、销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如果再增加一个网上销售平台,我们可以将茶叶直接和市场对接,把茶农的联系方式和产品直接放到网站上,让需要的客户直接联系我们。那我们的茶叶肯定会有更好的销路。”

采访结束时,崔琳说:“我们所做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希望更多爱茶之士加入我们,给我们提供物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并与我们一起,为铸造精品普洱茶品牌,加快普洱茶产业发展步伐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用+10
分享

勐宋普洱茶特点

  勐宋普洱茶位于勐海县东部绵延崇山中的勐宋古茶山,古茶园种植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民国时期经常有茶商马帮到勐宋收购茶叶。勐宋古茶山因环境良好,适宜茶树生长,因而使得勐宋普洱茶品质极佳。那么,勐宋普洱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来了解看看。

  熟悉普洱茶的茶友们都知道,提到勐宋,是有大小之分。因与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的古茶区皆称为勐宋茶山,为避免两者混淆,按行政等级的划分,称勐海勐宋(属于乡级行政单位)茶山为“大勐宋”,景洪勐宋(属于村级行政单位)茶山为“小勐宋”。然而,两个茶山的普洱茶特点又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勐宋普洱茶特点

 

  1、大勐宋普洱茶特点

 

  大勐宋古茶园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大安村委会下大安寨、三迈村委会南本老寨、曼垒村委会纳卡寨、坝檬村委会保塘旧寨。据古茶树资源普查统计,勐宋古茶山拥有古茶园3800亩,共计11片古茶园,分别是:

 

  北部→那卡、大曼吕。中部→保塘、大安。东南部→曼西良、南本老寨和新寨、三迈。南部→曼方、曼迈(乡政府所在地)、河边寨。

  此外,在保塘西北部的坝檬村一带,也有古茶园分布在滑竹梁子的山腰上,被称为“滑竹梁子大茶园”,这片古茶园与保塘古茶园连城一片。

 

  大勐宋最奇特就是:苦茶、甜茶共生

 

  勐宋乡在普洱茶界有苦茶之乡的美誉,勐宋苦茶之苦有三个特征:

 

  苦味强烈,不亚于老班章;苦中无甜,像一些苦涩的中国草药;

 

  苦味持久,茶入口苦味锁在舌根和咽喉,如果不吃什么东西去冲击它,苦感会持续一个多小时。

 

  然而,茶山的苦茶与甜茶外观并无区别,茶农采茶时只能靠嚼和记两种方式来区别。

  大勐宋名茶:

 

  (1)那卡茶

 

  那卡茶密香浓郁,属高香型古树茶,入口回甘生津明显,茶气足、甜水好、喉韵深,被誉为勐海的“小班章”,也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

 

  (2)滑竹梁子茶

 

  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山上生长着成片粗如酒杯、竹节长而光滑的稀有野竹,当地人称滑竹,因而得名。勐宋滑竹梁子茶,苦涩有度,味浓而回甘快,茶气清香、悠长飘逸,唇齿留香,汤色黄亮通透,口感好。

  (3)保塘茶

 

  保塘茶园是普洱茶产区内的古茶园中生态环境较好的古茶园之一,其生长的保塘茶普洱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结、乌黑油润、汤色金黄透亮,山野气强,干茶、杯底香强且持久。

 

  (4)曼西龙茶

 

  曼西龙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甘甜,树龄越大越甜,汤质越清,另一个特点就是香气很好,蜜香中透出花韵,带有非常强的原始森林的山野气韵。

  大勐宋茶总特征:

 

  大勐宋茶属精致涵养型茶品,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韵强,杯底香强,汤质饱满。

 

  甜茶,苦涩较显,苦又显于涩,苦在舌根,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其口感滋味与其他勐海茶区老树茶相似。

 

  苦茶,则苦涩明显,苦重;苦在舌根,长久不化,苦中无甜。

  2、小勐宋普洱茶特点

 

  大勐龙勐宋古茶山,即小勐宋,位于景洪市勐龙镇勐宋。勐宋茶区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62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北靠景洪市小街乡,东面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公里,因勐龙勐宋属于村级行政单位,所以也称“小勐宋”。

 

  (1)小勐宋古茶园

 

  小勐宋古茶园总面积5000多亩,大体上分在两大片区:南部的勐宋片区和西北部的丫口(阿克)片区。

 

  勐宋片区的曼窝科后山大茶山古茶园海拔在1650~1780米之间,是小勐宋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园,有坡地混林茶园1500亩,曼加坡坎有坡地混林茶园600亩,当地人称这片茶树为“苦茶”,又名“荒野茶”;曼加脚寨、大寨有缓坡古茶园400亩,那曲努把有混林茶园350亩,曼卖窑寨、大寨有混林古茶园250亩。

 

  丫口片区的茶主要分布在阿克老寨,均是甜茶,因条索漂亮偏白,口感虽比勐宋片区茶偏淡,但价位略高。

  (2)小勐宋古茶树

 

  十年育人,百年古树,“古老”就像一个传说,下面小麒就为大家解开这层面纱,一一介绍小勐宋古茶山最大的几棵古茶树。

 

  (3)阿妈央古茶树

 

  阿妈央古茶树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阿妈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32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6米、0.42米、0.36米,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8~6.5厘米,叶面平,叶质软,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色泽嫩绿,有细微茸毛。

  (4)青蛙池古茶树

 

  青蛙池古茶树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青蛙池,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2米,树高3.8米,树幅6~4.9米,最低分枝0.2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8米、0.42米、0.35米。叶椭圆形,长宽14.2~5.4厘米,叶脉8~10对,叶面微隆,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骤尖,叶齿尖锐,芽叶色泽嫩绿,茸毛少。

 

  (5)曼卖窑大茶树I

 

  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下,乔木型,树姿直立,基部围粗1.2米,主干胸围0.7米,树高6米,树幅5.2~4.1米,分枝密,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7.3x6.8厘米,叶脉10~13对,叶面微隆,叶质较硬,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嫩绿,茸毛较多。

  (6)曼卖窑大茶树Ⅱ

 

  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上方,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粗1.85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距地面0.2米形成一级分枝2枝,围粗分别为0.78米、0.5米,分枝密,长势强。

 

  小勐宋茶特点:

 

  小勐宋古树茶味道浓烈,苦味较重,回甘持久耐泡。其特点主要是:条形肥厚壮实,芽头露毫油亮;耐泡度极高,比一般茶叶的出汤率高;苦味浓烈,入口即苦,但中后期味道极好;香型独特,韵味饱满,苦味化散稍慢一些,但回甘持久,喉韵清爽。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关于更多普洱茶的相关问题,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puercn88】微信公众号及时跟进了解,或者添加微信号(zhencha100)详细咨询。

 

  另外,2019年的普洱春茶即将上市了,想要购买普洱春茶或者了解普洱春茶价格以及其它普洱春茶问题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联系我们详细了解。如果您是茶农、茶商、茶厂或者是品牌掌握2019年普洱春茶的最新情况或者开采日期甚至是普洱春茶的价格,都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大家提供的普洱春茶信息及时更新,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到今年的普洱春茶情况。

普洱茶独特工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普洱茶独特工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顺应自然是我们构建“原生态食品”的最佳途径

伴随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大量“工业化食品”愈来愈产生一种忧虑——转基因、化学合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等,已成为我们餐桌食品最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对“原生态食品”的追求,成为人们保卫自身健康的首选。

“原生态食品”是什么?

“原生态食品”,是自然赋予作物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它的特征是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在产品加工上,它的制作工艺忌技术因素造成对作物的“破坏性”,最大程度地保留作物的“原始内容”。

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生茶)无疑是我们目前接触到茶类产品中,最具这一特证的产品之一。这是因为:

1.普洱茶相比绿茶及其它茶类而言,“人工斧凿”痕迹最小。绿茶界经常对普洱茶制作工艺嗤之以鼻,认为普洱茶加工简单而粗糙。殊不知,正是普洱茶看似表面的简单与粗糙,没有更多的技术手法,才得以将大叶种茶叶丰富的有机物质最大程度地“保护”下来。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不采用绿茶的高温手段,而是常温下的加工,就已说明了这个问题。难怪很多普洱茶的消费者,对存放若干年的普洱茶,竞能在品饮中准确推断出班章、易武、布朗山等不同区域的原料,证明这些普洱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是“原生态”最核心价值的体现。

2.就茶叶的营养物质而言,普洱茶的内含的营养物质是“大扩容”的概念,而绿茶类则是“衰减”的概念。在对很多茶叶化学检测中,我们不难发现,绿茶类的茶多酚、氨基酸、皂甙、果胶等营养物质是递减的过程,最终走向霉变;而普洱茶的这些物质有的是衰减,如茶多酚;有的则是提高,如果胶;更重要的是,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在衰减的过程中,竞产生了很多对人体有益的衍生物质,其营养物质呈现“扩容”的趋势。

3.普洱茶的加工过程始终贯穿与“自然融合”的特性,是不断将自然的因子融入普洱茶的过程,这在它对自然微生物菌群的利用上,反映的十分明显。而绿茶的加工,则是极力避开自然界的“干扰”,其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本身就阻断了自然界与茶叶的“二次接触”。因此,绿茶的“原生态”或许外形具备,但与普洱茶相比,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狭小了很多。

(二)发酵食品对人类健康产生的积极意义

以日本为例,日本人的长寿是国际公认的。他们在总结自身长寿秘诀时,归功于发酵文化。日本的科研人员经对发酵食品的长期研究中得知,发酵食品与药品有诸多相似的奇特功效。因此,很多日本的保健医师们建议:现代人应该每天摄取最少二种以上的发酵食品。这是因为: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

通过发酵,使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在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就像一台台小小的加工机,对食物的每个细胞挨个进行处理,增加一些有营养的物质、去除一些没营养的物质,顺便改变味道和质地。

2.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程

度。如微生物能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动物和植物自身都无法合成这一维生素,只有微生物能“生产”。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因为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

3.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

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微生物在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不少代谢产物,多数有调节机体生物功能的作用,能抑制体内有害物的产生。

当然,发酵食品的好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普洱茶是历史上延缓下来最古老的发酵食品。相比其它的发酵食品而言,它的工业化“进步”最慢,技术装备也最“落后”。如果在过去,这是我们羞愧的地方。但现在,却是我们保存茶品“最纯真”与“最原始”的优点。

(三)普洱茶独特的工艺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近几年,对普洱茶及普洱茶特殊工艺的关注,已经成为茶叶科技的“热点”。特别是生物工程领域众多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介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炉”,极大地推动这一“热情”。很多科研单位已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借鉴到其它的发酵食品工艺改良上,并在品质的提高上有极大的收获。

有的生物学家以普洱茶为“载体”,在寻找和分离新的微生物菌种。因为他们相信,普洱茶在自然接种和发酵过程中,一定有我们未知的诸多微生物菌群的参与。有些菌种或许就是人类从未发现的“新菌种”,也许它会成为生物医药新的“药源”,成为人类抵御病毒的“新生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现代生物制药关注的一个“焦点”。

有的生物工程专家,力图通过普洱茶独有的发酵工艺,在比照现有的“发酵模型”基础上,创建一种新的“发酵模型”。因为他们知道,很多物体的发酵除了我们熟知的微生物菌群发生作用外,还有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菌群,它们可能因为数量极小,但“能量”却极大,是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因子”。它们或拮抗、或转化、或共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发酵模型”。一旦这种新的“发酵模型”产生与确立,对现代生物工程的技术进步有重大意义。(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浅谈古代近代以及现代普洱茶的地域分布

古普洱茶区主要地域分布是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和思茅一带,大部分县市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北缘及东南亚热带地区。

浅谈古代近代以及现代普洱茶的地域分布

历史时期的普洱茶产地,以“六大茶山”最负盛名。古“六大茶山”系指勐腊境内的曼洒、易武、曼砖、倚邦、革登及景洪境内的攸乐。而勐海的南糯山茶山和思茅地区澜沧江境内的芒景、景迈茶山种茶历史也在千年以上。南糯山的当地民族5 7代之前就已存在,而芒景、景迈茶山的历史据当地缅寺木塔石碑傣文记载已有l 3 0 0多年。

从古代各大茶山的形式来看,这些地区是南诏时期银生茶的主产地。而唐代樊绰所著《蛮书》卷七说:“茶是银生域界诸山”。按今天的地理行政区划,“银生城界诸山”包括有古茶树的景东、镇沅、景古、普洱、澜沧、勐腊、景洪、勐海一带。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这是银生城界附近的景东、镇沅、景古等地,亦是种茶民族布朗族先民和哈尼族先民居住的老茶区。

到了清代,普洱茶达到全盛时期:勐腊、景洪境内的六大茶山已发展成为“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的空前规模,成为普洱茶的原料中心。

明清以后,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生产繁荣而不断地扩大,除西双版纳、思茅两地州外,临沧、大理、昆明等地也相继成为普洱茶的产地。其中,临沧、风庆一带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97年)从普洱传入茶籽发展普洱茶。大理古时就是滇南普洱茶销往西藏的中转站和集散地,而就普洱茶的产生而言,普洱茶的产区是从普洱当时的管辖区域辐散开来的,其范围是今天的思茅地区:普洱、景东、景古、镇沅、江城、勐连:西双版纳州:勐腊、勐海、景洪;临沧地区:凤庆、临沧、云县、耿马、双江;红河州:红河、元阳、绿春;大理州:南涧、下关。

2002年6月6日,“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论会”关于“中国普洱茶原产地域论证意见”指出:“普洱茶是历史名茶,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工艺性特点”。从普洱茶的发展来看,如果把以古六大茶山作为普洱茶原产地中心来认识,1973年后,产地扩大到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省外和国外。这时的普洱茶商品性更强,却无统一的标准。云南要怎样把发源于本土的普洱茶发扬光大,首先要规范普洱茶,统一思想。在发展普洱茶中,以下县(市)生产的普洱茶应加以保护:昆明、宜良、大理、下关、南涧、临沧、凤庆、云县、双江、镇康、耿马、沧源、保山、潞西、梁河、元江、绿春、金平、思茅、景古、景东、镇沅、普洱、江城、勐连、勐海、景洪、勐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