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产业云南话语权渐成体系④

普洱茶产业云南话语权渐成体系④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产业云南话语权渐成体系④

在世界茶树发源地谈普洱茶,是件极其尴尬的事,这种尴尬得从普洱茶原产地行业话语权的流失说起。普洱茶自“名重京师”“誉享京华”贡茶美誉之后,正式步入了众饮的消费时代,早期在港台地区兴起(具有产业性行销的阶段),此时在消费市场以推崇湿仓普洱茶为主,接着又向沿海地区逐渐延伸、推向全国各地。这种以“点”带“面”的泡沫式普洱茶文化,形成了早期行业伪文化的根基和整个格局。

随着港台地区的行业话语权削弱,普洱茶产业历经“07崩盘”后,市场以“古树茶”的热风掀起了一场新的普洱茶消费潮流。在2007-2014年间,行业话语权转向了广东一带,并形成“得东莞者得天下”普洱藏茶热的格局。2014年后整个普洱茶行业滑入低谷,普洱茶价格低迷。时值今年,试图以“中期茶”唤醒低迷市场?对于普洱茶原产地来说,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普洱茶行业健康发展、重建行业秩序,推动普洱茶文化宣传走向健康时段的理想时期。下面,从“品牌体系、仓储体系、文化体系”三维角度谈谈普洱茶云南话语权体系之我见。

三、文化体系

对云茶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是推动普洱茶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最大动力。近几年来,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云南,就普洱茶文化而言,在挖掘、研究、宣传等领域上较为突出,可谓是“普洱茶产业前途一片光明”。诸如“茶树的种植和栽培技术”“普洱茶功效与功能”“茶马古道”“普洱茶化学成分”等重大课题上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与突破。

然而,今天我们谈及普洱茶文化及其文化体系,是比较散乱的,甚至是被早期形成的普洱茶伪文化而误导。自2004年以后,在普洱茶原厂区也相继提出了许多具有科学性的学术观点和概念,这些观点和概念有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有的仅停留在行业内传播,并未得到公认,也未形成相应的文化体系。一些具有科学性的学术观点和概念,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将会通过科研数据来证实以及澄清。

如何构建新的普洱茶文化体系和梳理普洱茶知识体系,在普洱茶原产地,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潜能,使其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是提高普洱茶产业的文化含量与附加值,从而全面的推动普洱茶产业健康的发展和文化宣传的落地,才能真正把普洱茶产业做大做强。谈普洱茶“文化体系”,本文主要从“非民间普洱茶文化”与“民间普洱茶文化”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普洱茶产业云南话语权渐成体系④

2、“民间普洱茶文化”

有人说,茶行业是个优雅行业;也有人说,茶行业是个悠闲行业,或懒人行业。但站在文化角度理解来理解这个行业,其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领域可以涉古及今。在没有互联网通讯时代,云茶产业及文化则是通过“茶马古道”这样的渠道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传播出去,向世界人民宣传普及云茶文化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茶文化,如马帮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

而今天,我们除了对前人留下的资产进行收集、整理,以及探讨、研究与总结以外,亟需深度挖掘和构建全新的普洱茶产业文化体系,这既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能,也是在巩固云南原产地区的话语权,更是实现产业经济利益化而加固堡垒。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对普洱茶产业的包装与文化挖掘,更离不开身在民间的文化能手,如在业界先后提出“大自然仓”“普洱晒红”“健康普洱”“陈普”等系列全新概念的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对云茶历史文化的挖掘、梳理,为行业把脉的茶界独立评论人白马非马先生,以及太和甜茶推广者李琨等人。本小节以“普洱晒红”“藤条茶”“云南中期茶”三个关键词,谈谈普洱茶原产地区的“民间的普洱茶文化”。

第一,普洱晒红。“普洱晒红”一词,在茶界最早是由概念首倡者包忠华先生提出:

“晒青红茶”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比较合适的叫法我认为应该是“普洱晒红”。晒青,一般指的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加工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的原料。就茶叶归类而言,云南晒青毛茶被归为绿茶。这样一来,“晒青红茶”会被误以为是绿茶做的红茶,这样的提法确实有点不合适。(《包忠华:“普洱晒红”概念首倡者》作者/杜鹃)

“普洱晒红”红茶体系的提出,缘起于早期白马非马与包忠华、李琨三人多年对“太和甜茶”深度挖掘与整理得出。而“太和甜茶”的出现也非偶然,白马非马先生在对云南茶叶文明的传播历史与路线考察、梳理时,曾提出茶叶种植的传播路线是“由北向南传播,再向北反哺”的观点,“太和甜茶”的诞生也正透视了云南茶文化早期的传播路径。与此同时,还催生出了景景镇地区独特的藤条茶文化。

普洱茶产业云南话语权渐成体系④

第二,藤条茶。据“古树藤条茶”概念首倡者袁丽介绍,“藤条茶”这一名称应该是詹英佩老师率先提出来的,在《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一书中也作了介绍:

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双江人将这种树上尽是长藤,叶片很少的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双江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p30,《藤条茶之美》)

而“藤条茶”这一概念走热茶圈是在2014-2015年间。缘起于2014年初,茶界独立评论人白马非马先生为策划推广“古树藤条茶”之概念,由云南本土知名作家青翠紫丁香执笔撰写的《袁丽:古树藤条茶首倡者》等一系列文章,在茶界引起一定反响。随后,在年底,又由长期奋斗在种茶、制茶与茶文化挖掘推广第一线的普洱市资深茶人李琨执笔撰写一文堪称茶界首篇讲清藤条茶独特采养方式的文章,即《太和甜茶: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在茶界掀起了不小的热潮。

到了2015年初,包忠华先生提出打造“中国藤条茶之乡”(普洱市老乌山茶区)的战略构想,更是拉开了藤条茶大规模产业化开发之序幕。为配合这一战略构想,白马非马与包忠华、李琨三人多次深入景东、镇沅、景谷考察藤条茶,并由白马非马执笔撰写了《包忠华:将老乌山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起底藤条茶:云茶传统采养模式的复兴》《藤条茶核心问题解读》等文章,从产业打造、历史发展脉络、传统价值梳理及其在当代复兴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纵深解读。

普洱茶产业云南话语权渐成体系④

第三,云南“中期茶”。如今,在市场的推动下,“中期茶”概念逐渐被提上日程来。关于“中期茶”的概念历来,在茶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由最初“陈普”概念转化而来的。由于“陈普”概念难以用产品实物来作界定,也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久而久之,“陈普”也就被“中期茶”所取代了。其二,“中期茶”是由“中生代普洱茶”概念演变而来的。

结语: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循序的过程,推动产业全面健康发展,需要逐步完善全产业链上的每个纽扣。无论是茶制品的安全生产还是茶文化的挖掘,都是促进普洱茶原产地重建健康普洱话语权体系不可缺少的砝码。(部分图源于网络)

有用+10
分享

中国普洱茶网教你怎么泡普洱熟茶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怎么泡普洱茶熟茶?将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怎么泡普洱茶熟茶呢?泡茶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组织文章http://www.puercn.com)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怎么泡普洱茶熟茶?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怎么泡普洱茶熟茶?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泡熟茶的步骤已经有所了解了,提醒各位使用紫砂壶泡茶,这样茶汤会更香醇。 

清代帝王为何独宠普洱茶?

  明代时期“普洱”才正式得名,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这一时期,茶叶在技术革新、茶种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了过去的一些蔽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将“普口”改称为“普耳”,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管辖。万历年间,“普耳”又正式改为“普洱”。

 

  普洱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出现了诸如压制茶等,改变了唐朝时粗糙的样貌。普洱茶因为作为贡茶,很受朝廷赞赏,便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有“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这是“普洱茶”一名最早见于文字的记录:在这里,不仅正式用“普洱茶”一名,而且还道出了其制作方式为“蒸之成团”,主要销售地点是“西番”即藏族地区。李时珍药典《本草纲目》中也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那时,明朝廷还在其地设官吏管理普洱茶的贸易,普洱茶逐渐走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满清入关以前,一直以粗茶作为口粮茶,入关之后,从皇太极开始,大清皇族逐渐接受并喜爱上了普洱茶,清雍正皇帝更是将普洱茶列为贡茶,普洱茶的身价也一路飙升,在清嘉庆年间甚至到了“一两普洱几两金”的程度,这也是普洱茶自明以后最辉煌的历史时期。

 

  从价格低廉的蛮夷之地草茶到其价堪比黄金,普洱茶又经历了又一次腾飞,回顾普洱茶这段辉煌的历史,还要从清朝帝王开始。观看大清自太祖皇帝努尔哈赤起的清十二帝像,我们能够惊奇的发现,清代的帝王相比明代帝皇普遍较瘦,这不是宫廷画工刻意为之,好似在诉说清宫生活的饥苦,而是与两朝帝王的生活习惯有关。

  大清政权除了缔造了中国君主制社会最后一个辉煌时期“康乾盛世”之外,更像是一个职业皇帝的培训班,大清皇帝基本都是职业皇帝。在一堆的祖制面前,就连科尔沁大草原孕育的孝庄皇太后也举步维艰,因为祖制的约束,无论是传统还是需求,之前饮茶的习惯也随着清军进入了关内。入关之前,大家都在游牧状态下生存,有条件也未必会去追求产自关内的好茶,只要能就肉下口的粗茶就基本满足了。现在既然承了天命,做了皇帝,那就应该提升品味,追求卓越跟老百姓划开界限,把之前的粗茶变为好茶。

  《本草纲目》记载的普洱茶的主要之功效是降脂、减肥、去油腻,此一功效恰好适合主食为牛羊肉的满族人。所以对于清代的皇族们来说,作为前朝遗物的普洱茶就进入了皇族们的视线。可是,作为奉天受命的地王皇族,怎么可能与老百姓同食粟,饮粗茶呢?于是就着普洱茶众多之优点,提高普洱茶的身价,以此来“合理”的享用普洱茶,其中更因普洱茶消食解腻,解牛羊毒的助消化,降脂减肥的神奇功效,毕竟健康是自己的,江山也是自己的。所以雍正皇帝大笔一挥,普洱茶成功替代了游牧时期的粗茶一跃成为皇家专属的贡茶。

  皇家除了没有亲情,没有自由以外,有的是花不完的钱。有了钱那就要讲究,单单将普洱茶被列为贡茶还无法满足皇帝的需求,由于战乱导致缺乏监管而制作的茶叶再拿来进贡给皇帝实在有失体统。所以茶树要精心照顾、原料的采摘要精益求精(女儿茶),在普洱茶的加工制作上要化简为繁,运输包装高端大气上档次。要知道皇帝喝的茶,必须是平常人喝不到并且喝不起的,不复杂不上档次,贵从哪来?

 

  倚邦贡茶、易武贡茶怎么来的?就这么折腾出来的,皇帝一折腾,大臣们就跟着折腾。大贪官和珅和大人就是一位折腾普洱茶的好手,家中存茶超过皇室,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四年九月十九日,军机处查抄和珅府之日同时查抄了内务府大臣和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福长安府邸,军机处的财产抄没清单中除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外,还记载着查得“普洱茶三百圆八十八团桶”,“茶膏一百九十匣”,这份抄没清单送至嘉庆皇帝手中时,他下旨将其他财物均收归国有,只在普洱茶之上画了一个朱红色的圆圈,这个圆圈便是皇上御用的标志。

  回到现代,连清代皇帝御用的马桶都能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就别说要喝到嘴里的普洱茶了,一提清末民初的普洱茶卖出个几百万,贵的不是茶叶而是过去那人人追求的帝王范儿。

普洱茶手工杀青有哪些不同的优点与缺点

所谓杀青,杀的是青,青即青青的鲜叶,为何要杀?因为任由它自然氧化的话,整个叶子会变成红梗红叶,成为红茶的第一个工序。杀了它,就是让它这个氧化过程停止或者延缓,究竟是停止还是延缓,取决于杀青以及干燥的温度。所以,你用了什么样的杀青方式,这个大致决定了茶的大方向。

普洱茶手工杀青有哪些不同的优点与缺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工成了优质、高端的代名词,很多奢侈品品牌,常常以手工制作来标榜自己产品的高贵血统。这样的风气也慢慢转移到了普洱茶行业。手工杀青是普洱茶的传统工艺,由于云南很多茶山上的生产条件落后才沿用至今。一般建有国营茶厂的周边,机器杀青推广得较早,比如勐海坝区、凤庆、景迈山等地都有机器杀青的传统。当古树茶兴起后,由于资源稀缺,茶农采摘鲜叶的量少,经常只能用手工杀青。渐渐的,手工制作却演变成了商家推广古树普洱的卖点,我们经常能听到商家强调:“我们的茶是原产地、原生态、纯手工制作。”从而引导消费者以为手工杀青的茶才是高端茶品,反之就不够高端。

手工杀青

普洱茶手工杀青,一般是用铁锅,手炒。过去茶农条件艰苦,经常是一口锅煮了饭菜,涮涮,又拿来炒茶叶。但是现在茶山上茶农的条件都改善了,再加上茶商们的严格要求和帮助,现在茶农家炒茶的铁锅都是专锅专用。炒茶的灶高度及腰,铁锅倾斜30度左右,方便翻炒。一般用柴火加温,锅温到达150℃以上就可以投入鲜叶了,一锅可投入5-10公斤鲜叶,鲜叶投入之后,带上手套就可以开始杀青了。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杀青时间视鲜叶含水量来定,一般在10-15分,待鲜叶变得柔软而有弹性,色泽不再碧绿的时候就可以了。杀青的过程中,锅温常常达到200℃,但是因为茶叶在迅速翻抖过程中,所以叶面温度可以一直控制在60-70℃,这也是普洱茶后发酵的前提因素,酶的活性只是在杀青的过程中被钝化,而不是“杀死”。所以手工杀青就要求制茶者非常有经验,能够很好掌握火候,翻炒频率也必须均匀有序。

手工杀青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也并非完美无缺的,必然有其优缺点:

优点:

1、简单易操作,一锅一灶即可,普及率高。

2、炒锅温度可以用手直接感知,方便灵活快速调整温度。

3、相比而言,一些茶区的茶手工杀青的香气更胜一筹,技术好的师傅可以炒出顶级好茶。

4、手工杀青代表了一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