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在日本绽放光芒,引发茶文化的反思

普洱茶在日本绽放光芒,引发茶文化的反思

2019-03-27 访问量: 47 茶礼仪网

普洱茶在日本绽放光芒,引发茶文化的反思

日本茶道从中国唐朝和宋朝两次传入后都很快与日本本土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和实用功能。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然而它却从“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经过短短的几百年时间发展成了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茶道。

日本僧人荣西(公元1141~1215年)曾两次来中国当时的宋朝学习天台宗教义和临济禅,回国时即将中国茶带回了日本,并进行推广,而后着有《吃茶养生记》一书,此次推广比唐朝时期更有影响力。而后村田珠光(公元1422~1502年)开创了基于禅宗精神的以恬静为理想境界、尊崇自然朴素的草庵茶风的茶道,成为了日本茶道的创始人。

15世纪中叶,千利休(公元1522~1592年)吸收了前人茶道优点后,将生活中的艺术、哲学和道德伦理因素等细节的品位和浪漫主义理想相结合,创立了现在闻名于世的抹茶道。

普洱茶在日本绽放光芒,引发茶文化的反思

我们从以上日本茶道的简单发展史上可以看出,日本茶道从中国唐朝和宋朝两次传入后都很快与日本本土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和实用功能,这正是日本茶道发展迅速并自成体系的首要原因。

然而中国普洱茶在日本的正式推广,还得归功于90年代日本作家野节夫和增山一郎合着的《功效奇异的普洱茶》一书的出版,以及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举行的“茶与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会上,与会者对日本学者关于普洱茶抗氧化性的论文表现了极大兴趣,引起了强烈反响。自此日本鹿儿岛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普洱茶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种食品或饮料要进入国外的新市场,必定和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951年《日美安保条约》签署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将全部精力投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随后便进入了高度经济成长期。在此过程中,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崇洋媚外勤奋刻苦的上班族开始用可乐解渴,用咖啡提神,很少会去喝茶,更别说去茶室享受宁静了。直到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经济下滑,失业人口大增,虽然可乐咖啡仍是他们的主要饮品,但茶也开始重新兴盛起来。再之,喜欢可乐咖啡,以甜食、猪肉和生冷鱼肉等高热量高脂肪为主食的日本最近几年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此时,云南普洱茶是否可以为注重健康保养的日本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安全健康的保健茶是当前最值得考虑的课题。

那么,云南普洱茶在日本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笔者最近几个月游走于日本,从京都、大阪、静冈、东京、冲绳很多市场上发现了这样几个现象:

日本网络销售配送体系发达便利,这为云南普洱茶的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普洱茶产品一般以减肥普洱茶或节食普洱茶为主,都是日本加工的发酵后(熟茶)茶,以4g×52袋售价525日元(约合人民币38元)和5g×20袋售价630日元(约合人民币46元)的袋泡包装为主,也有少量2g×10袋售价498日元(约合人民币37元)规格、5g×10袋售价980日元(约合人民币72元)规格的云南普洱茶和120g售价525日元(约合人民币38元)散装茶,并且大部分的普洱茶产地只会标明产自中国,而非中国云南;总的来说网上销售普洱茶产品品种和价格都相对混乱。有些网上经销商甚至这样写明“普洱茶一般来说是中国各地茶叶的混合体,但是我们这个减肥普洱茶的茶叶是来自云南优质的大叶种,对女性减肥很有效果”,也有网站夸大销售号称已有百万客户等等。不管这些产品的效果如何,但这些不规范的现象从不同程度上模糊了云南普洱茶的本来面目,影响了云南普洱茶的商品形象。虽然在2006年底,云南省茶业协会宣布启动普洱茶商标的国际保卫行动,首选目标市场是日本,省茶业协会与日本商标专业机构——日本东株式会社合作,共同促进普洱茶商标在日本的保护工作,但是这样的保护工作似乎并没有辐射到网上销售,故效果甚微。

网上尽管也有销售云南普洱茶茶饼和沱茶的商店,基本都是中国人开办的中华茶叶店。随着日本人对云南普洱茶功效了解的增加,销售情况应该是会增加的,但是他们始终对直接从中国制造的茶饼和沱茶的安全性持有怀疑。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现在却优于中国,日本的普洱茶来源于中国云南,若干年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否也会超过云南呢?

普洱茶在日本绽放光芒,引发茶文化的反思

各个实体综合商场和超市的茶叶销售货架上一般都会摆放云南普洱茶、福建乌龙茶等几个中国茶叶品种,其中普洱茶都是后发酵的熟茶品种,呈简易袋泡茶包装,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适应日本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二是因为云南普洱茶从选茶筛茶制茶等过程在日本人看来都不太规范。日本食品分析中心按照食品卫生法对进口普洱茶的331项农药残留指标重新检测,然后筛去多余杂质将茶叶切成相似形状大小并分别包装成袋泡茶,还有些厂家会对进口的普洱茶原料进行蒸汽杀菌处理从而除去KABI臭(普洱熟茶特有的“霉味”),而这种茶叶多以减肥茶形式在网上销售,商场超市也会有。实体商场的袋泡茶一般每包分为5g×52袋售价522日元(约合人民币39元)和2g×20袋售价627日元(约合人民币46元)两种普通规格,以保持女性身材苗条为功能,原料产自云南,制造商为日本公司。另外还有两种在市场上少见的特殊规格的高档普洱茶分别为3g×35袋售价1554日元(约合人民币114元)和3g×35袋售价2604日元(约合人民币191元),这两种普洱茶都产自云南省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上树龄为800年的大叶树种,前者发酵年限为16年,后者为20年,该茶为中国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生产,以降脂、降胆固醇和治疗便秘为功能。

当笔者咨询超市销售人员关于普洱茶的销售情况时,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喝过普洱茶,但是这种普洱茶在女性中却有比较高的人气,很多顾客也反映普洱茶效果比较好。由于2008年中日毒饺子事件而引起的贸易摩擦近几年对中国食品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更严重的损害了中国食品在日本人心中的安全、健康的形象,这也是影响中国产普洱茶在日本销售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本流行的自动罐装饮料销售机行业,大约有80个不同的饮料品种,其中茶饮料大概有14个,然而没有一个是中国茶叶品种,市场上有的只是超市里的桶装乌龙茶饮料。其实茉莉花茶在日本不管是袋装茶还是罐装饮料都是很常见的,但恰恰因为此,他才有了日本名字叫SANPIN茶。

日本现在已经可以纯国产普洱茶了。所谓纯国产就是指国产茶叶、国产发酵菌种和国内加工的完整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是OCHANOAYAKOUEN公司和ARAIHATAKEEN公司。他们都位于静冈县大井川上流的世界有名的产茶区川根地区,由于该地区雾气较重且寒暖温差较大,所以收获的茶叶品质优良,芳香清雅。这些企业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以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为基础,在静冈县独立的卫生管理系统下对茶叶加工厂进行彻底监测管理。其中OCHANOAYAKOUEN公司生产的纯国产静冈普洱茶袋泡茶有5g×15袋售价1575日元(约合人民币115元)和5g×30袋售价3150日元(约合人民币230元)两种规格袋泡包装,而ARAIHATAKEEN公司生产的纯国产茶流瘦普洱茶则分为2g×10袋售价650日元(约合人民币48元)和5g×10袋售价1575日元(约合人民币115元)两种规格。这两家企业的普洱茶在市场上销售势头很好。

日本纯国产普洱茶的出现可以说明普洱茶已经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某种契合点,在这种有共鸣的情况下,他们是否会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样: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现在却优于中国,日本的普洱茶来源于中国云南,若干年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否也会超过云南呢?

普洱茶在日本绽放光芒,引发茶文化的反思

在这个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的全球化市场背景下,普洱茶在中国市场上如何定位,在日本又如何定位?如何科学完善其育种、种植、采摘、制作、加工、检测、监督、销售、广告、出口、反馈等科学体系网的建设,如何开发和发展瓶装饮料市场,如何进一步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完善和深层开发普洱茶的减肥保健功能,如何凭借其自身悠久的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辉煌历史而开发其文化历史价值,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学者、茶人、经销商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普洱茶穿风带雪已经艰难的走过了一千年,新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到来,期待着你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日本静冈世界茶会的精彩表现,你准备好了吗!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喝普洱茶后身体会发热甚至出汗

  人体消化的原理告诉我们,食物进入人体后,人体会利用食物中的三大营养成分,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制造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些化合物的转换,产生了大量的能量(热量)。

  普洱茶由于其淀粉、果胶、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较高,过多摄入均会引起与进食类似的发热和出汗。

  此外,普洱茶中过多酚性物的刺激也会引起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强烈收敛。这种收敛会使人体兴奋而产生大量热能,当这些热能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它就会释放到人体的皮肤表面,形成发热,多余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形成出汗。

  饮茶时产生的热量越大,说明茶叶内含物质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越高。如果简单地把饮后让人体发热和出汗的茶叫做好茶,那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毕竟某种内含物质的相对较高并不能代表所有内含物质之间比例关系的相对谐调。

解读在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微生物

普洱茶在后期发酵很复杂,由于普洱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少,使得有害菌很难生存。我后来也从另外一位专门从事微生物研究的专家那里得到一个说法,在酸性环境下,有害菌很难生存,大多数是有益菌,普洱茶发酵呈弱酸性,因此大多数为有益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湿热反应、氧化反应外,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对品质形成十分重要,在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的主要微生物有以下几种:

解读在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微生物

1、黑曲霉
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极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水解产物大多为单糖、氨基酸、水化果胶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茶叶内含有效成分易于渗出、扩散,为增强茶汤的滋味和形成普洱茶干滑、醇厚的品质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和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黑曲霉始终是以优势菌群作用于普洱茶。
2、青霉属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3、根霉菌
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4、灰绿曲霉
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经试验可知,在大生产中出现得较多,而模拟、灭菌渥堆试验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现的很少,后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卫生有利于纯正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酵母属与普洱茶酵母属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

5、酵母菌
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可见,普洱茶甘甜、醇厚品质特点的形成直接与酵母菌消长相关。也就是说,普洱茶所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品质特点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分不开的。
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数量控制得当,可以增加普洱茶的有效营养物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赋予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有独特疗效的品质特点,而且有利于形成普洱茶甜、醇、香等品质风格。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形成辣、刺、叮、麻、挂、锁、酸等不利的物质,影响和降低普洱茶的品质。所以,良好普洱茶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顺、陈香等品质特点与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6、细菌
细菌与普洱茶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除上述几种微生物外,还有少量和极少量未检出的微生物。结合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消长变化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可知: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种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从不同处理比较分析可知,黑曲霉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酵母菌的总数居次,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有致病细菌。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这些微生物都对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产生作用.

普洱茶膏:当“蒙顿”还原历史的味道

如果能够品鉴一道还原清宫普洱茶膏的茶膏,你大抵可以听到来自昆明“蒙顿”的一段旁白:“一段传奇,一段传承——来自景迈山的馈礼。”这份馈礼亦即为迎接蒙顿创立十周年特制清代宫廷普洱茶膏“众筹”复刻版。即使我当下未见这一独特皇室产品,却也隐隐约约听见从清宫里传来普洱故事,听见蒙顿人为复刻这款普洱茶膏的炽热之心。清宫茶膏,一段不平凡的传奇,有着紫禁城皇权的至高无上,有着金銮殿上龙颜悦色,有着三宫六院里的皇上赏赐,还有着整个清代历史的跌宕起伏。

今年五月,我慕名来到昆明“蒙顿”普洱茶膏博物馆,这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家普洱茶膏博物馆。展馆里除了展示“蒙顿”茶膏系列产品之外,更多的则是老茶膏的收藏品以及展示中国茶膏古老的历史资料。从楼上展室来到楼下茶室,蒙顿主人崔兄怀刚已经冲泡好一款“红运当头”茶膏等候多时。

当你坐在普洱茶膏博物馆里品味着一道蒙顿茶膏,满怀着的却是一种历史旧梦重温感。记得似乎在更早的一段日子里,崔兄的脑袋里充满了对复刻清宫普洱茶膏的咏叹,但凡与人交流,随口弹出的话语并非是茶膏新品开发,而是存于故宫博物馆的那个锦缎匣里带有福寿图案共约112块茶膏的特别印象,并且对如何还原和复刻清宫茶膏情有独钟,痴迷有加。于是让他就有了“一次众筹,一份纪念”而精心制备清代宫廷普洱茶膏的真实想法。

偏偏好的茶膏,就是需要“味道”二字,“味道”能描摹出那般浸透骨髓,深入神魂体验。此时此刻,细细品味着蒙顿茶膏,静静聆听从清宫里传来皇阿玛对茶膏赞口不绝的声音,然后,沿着茶膏所散发的陈韵游走于心,慢慢渗入到了全身。你似乎闭着眼睛在品味茶膏陈酿,感受云南景迈山温柔的光辉正在撒落下来,当你读懂海拔一千多米种茶历史,在清空的山上那落寂的古茶树是经过反复熬制再熬制的精华。

对蒙顿而言,复刻清宫茶膏不是唯一,倒是从圆润的喉嗓里感受蒙顿纯粹的古茶树味道从体内产生的一种回响,却时时意犹未尽。品着品着,慢慢睁开微闭着的双眼,哦,忽然感叹起如今的清宫里是一杯伤感的空无一人的韵味了。也许,茶膏韵味最深处是闻不到的,只有用心去感受“味道”。还好,蒙顿的“复刻”,迎合了无数茶痴的激情,他们即将从这一款柔柔茶膏里品味出雍正、乾隆的风流,嘉庆、道光的优雅,咸丰、同治乃至光绪的文采,更品味出自己真性流入的一种欢喜心,然后再不断反问这款清宫秘史的离绝。唉,品味清宫茶膏是件不容易的事,你得屏息凝神,直到把今生品味成清宫,抑或是把茶膏品出另外一个世界,再或者,把茶膏品出没有了茶膏,因为这是你一个人的茶膏,仅仅属于你的,也可以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品出人生况味。所以我说,清宫茶膏的复刻品,不具有那种公众意义上对普通普洱茶膏的言论和阐释。

清宫普洱茶膏的历史回响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学者吴任臣在其《十国春秋》记载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建州茶膏”贡品茶膏进献,这就意味着当茶膏一经亮相就具备一种特殊而又显赫的身份。而茶圣陆羽在《茶经》提及茶叶“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字样,并非指向真正的茶膏,乃是对茶叶制作流程“蒸、捣、拍”之后在茶饼表面出现一种“膏化”描述。譬如唐代文学家李肇《唐国史补》在对十八中贡茶描述中也有“岳州灉湖含膏茶”之说。

应该说,宋代是中国茶膏发展史上一次飞跃。北宋赵汝砺在《北苑别录·榨茶》描写的“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便是佐证,它第一次揭示了宋代制作茶膏技艺能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然而,究竟是否使其成为独立的茶膏产品仍尚需考证。如同蔡襄的《茶录》在其“色”、“香”篇中也对此描述一样:“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及“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根据上下文字内容主要还是指饼茶表面存有“膏化”之特点。同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鉴辩》所言“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之语,亦非真正意义上的茶膏,但却是茶膏制作的参照。惟有北宋陶谷在其《清异录》之“茗荈录”一文中专门提到了茶中两款茶膏,一曰“玉蝉膏”(也叫“清风使”),一曰“缕金耐重儿”,这才是基本接近于茶膏的原本。

明代茶膏受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的影响戛然而止。但处在边疆的云南藉由“茶马古道”的交易依然冒着违法风险悄悄地进行着“龙团凤饼”的交易,这也为后来清代茶膏的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是茶膏生产由原来以福建建安为主产地转移到了云南,并为以后清代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创造出了一套制膏工艺。

大锅熬制茶膏

清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由于大锅熬制的茶膏存在安全问题,因此把茶膏的整套制作工艺移到皇宫御茶房,终于拉开了中国普洱茶膏“御制御用”的序幕,并且在制作工艺上做了非常大的改进,使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膏”这一名词的诞生,源于清代药物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普洱茶膏能治百病”之句,与日本禅师荣西在《吃茶养生记》所言“茶为万病之药”可谓同出一辙。不得不承认,赵学敏对“普洱茶膏”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而且对普洱茶膏多了一份魂牵梦绕的情结,这也正是普洱茶膏的奇妙之处,因其列入了《本草纲目拾遗》,自然而然地属于中国独有的养生文化。

据今年2月3日《南国今报》刊登“普洱茶膏:可以喝的‘古董’”一文介绍说,普洱茶膏走出国门,是在1792年(乾隆57年)做为国家礼品向来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文章还说,“据相关文献统计,在这段时期作为“国礼”送出的茶膏达200匣。”这进一步说明中国茶膏最早向海外流向的时间。

普洱茶膏的隐匿是随着清皇朝灭亡而随之结束了“辉煌年代”,随之而来的战争年代让茶膏失去了“音讯”。新中国成立后虽有援藏所需生产,但也寥寥无几。后经“文革”浩劫,茶膏给人留下的只是一种“回忆的味道”了。直到2004年,有媒体报道鲁迅儿子周海婴先生将自己收藏的几十克普洱茶膏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并拿出一小块(约3克重)在广州拍卖,一位富商花了12000元拍得之后,“普洱茶膏热”旋即“再现风华”,因为这块茶膏属于历史的特殊产物,串联起了清宫茶膏的旧梦,多了些岁月洗练,闻味可辨,陈韵依然,于是引起更多人的追捧和青睐。

把话扯回到主题,“蒙顿”从衰落的普洱茶膏中蕴积一种市场行为,以其生产云南普洱茶膏“黄金班底”制作高手,不仅对故宫留存的普洱茶膏进行滋味揣摩,进行精雕细琢,而且大量去了解熟悉各个朝代茶膏异同,涵盖历史、民族、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在与崔兄津津有味的交谈中,始知复刻清宫普洱茶膏需要攻克不少技术难关,轻蒸、解块、淋洗、发酵、压榨、沉淀、收膏、压模、干燥等等,更重要的是,蒙顿茶膏始终关注的品质保障。

如今,希望复兴古老茶膏的呼声很高,有志于普洱茶膏的人也不少,但崔兄告诉说,云南普洱茶膏“黄金时代”的氛围和条件,需要最少十年以上制作根基,扎实而完备的制作流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若非此次恰遇蒙顿创立十周年之际,加上制作茶膏十年功底的积累,才萌生复刻清宫茶膏想法。

我曾想,新的制茶工艺不会取代传统制茶工艺,只会把传统制茶工艺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就像“叶”茶始终没有取代“膏”茶一样,而将它逼成清宫礼仪文化。当以黑茶类为代表的传统制作工艺营销模式仍然停留在内销层面,热爱它的人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我们能不能把云南普洱茶膏变成作为高端文化品牌的一种文化形式?中国茶膏在国际上有那么多极高口碑,能否从这个角度探索茶产业出口之道呢?

茶味香味,膏味韵味,味味诱人,清宫茶膏呢?就让“蒙顿”去还原历史的味道。

中国茶膏博物馆金瓜茶膏

中国茶膏博物馆金挂墙

中国茶膏博物馆康熙御笔“福”字茶膏

中国茶膏博物馆馆藏茶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