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选购普洱熟茶,这四个问题必须要知道!

选购普洱熟茶,这四个问题必须要知道!

2019-03-2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选购普洱熟茶,这四个问题必须要知道!

秋季最适合喝普洱熟茶,因为熟茶性暖驱寒,有助于养胃。那么选购熟普您应该了解什么呢?这四个问题要了解清楚!

1、普洱熟茶的发酵

一般情况下,正常发酵的熟茶存二到三年左右口感开始变好,如果轻度发酵,存储时间需要三年或三年以上口感才出来,发酵过重则反之。

另外存放地点所决定的转化速度,潮湿、闷热的地区,茶叶的转化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但容易出霉味、渥堆味;反之干燥的地区,茶叶转化相对较慢,但口感更佳,因此,对于普洱熟茶,比较强调干仓存储、汤感纯净无杂味,收藏价值更高!

2、普洱熟茶的三个品饮期

第一个品饮期:刚压制好两三个月以后,这个时候的熟茶肯定是不好喝的,堆味重,性燥热,高温蒸压之后的水味还在,但也有熟茶独特的醇香甘甜,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也是尝鲜,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就在这次品饮中。

第二个品饮期:三年之后,昆明干仓转化慢,两三年的熟茶堆味才会褪的差不多,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此时的熟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宜常饮。

第三个品饮期:十年以上是熟茶最适合品饮的时期,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可口,香气纯粹,甜滑细腻,饱满丰润,老少皆宜。

选购普洱熟茶,这四个问题必须要知道!

3、如何判断熟茶的年份?

1-3年的熟茶,最显著的特征是仓味明显、汤色浑浊。

3-7年的普洱熟茶,仓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清澈,经过醒茶后,基本无杂味,部分会有轻微陈香味。

7-15年的熟茶,一般可以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断。等级较高的茶,如宫廷级会出现荷香,粗老茶做的会出现枣香或者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

4、普洱熟茶如何存储?

对于茶来说,适不适合喝,存多少年好喝,都有两个前提条件:原料工艺好,存储环境得当。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存多久都不会好喝。

普洱熟茶的存储需要科学的储存方式:最佳存放温度20-40℃,湿度50~65%,干燥通风、无异味、不让阳光直晒。若存储不当老熟茶会有“仓杂味”,所以茶友们的存放方式也要万分注意。

有用+10
分享

普洱春茶有哪些?春茶怎么来划分

  新春一过,很多茶友便会把目光转移到春茶上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春茶经过冬天的沉淀酝酿,茶叶中的天然物质都比较丰富,滋味口感也十分爽口。但春茶也有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普洱春茶有哪些?春茶又怎么来划分?

  普洱春茶有哪些?

 

  对于普洱春茶来说,茶行业有着“三前摘翠”的说法,三前即为“社前”、“清明前”和“谷雨前”。但普洱茶因为采摘周期更长,而且往往树龄越大的普洱茶发芽越晚,所以“三前”的说法并不十分适合普洱茶的采摘规律。

 

  但如果一定要以这三个时间节点来划分普洱茶的风味和特色,那么,我们还是能够总结出如下的一些经验:

 

  1、“社前茶”为立春之后,第五个戊日成为灶日,祭祀土神。经过一整个冬日的休养和积蓄,茶山望去正是满目翠色好风光,清风徐来,暗香浮动。此时采摘的普洱茶更加细嫩珍贵,充满清甜的香气,但滋味尚且单薄淡雅,还达不到最佳的风味。

  2、而“明前茶”开始,普洱茶的芽叶开始较为饱满,但此时因为温度尚低,芽头数量较少,因而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都非常珍贵,茶气也是最强的。

 

  3、“谷雨前”的普洱茶则展现出叶身薄、香气扬、味微苦、汤质厚等特点,总体滋味较为鲜浓。

 

  此后还会展开零星的采摘,直至云南雨季的到来,才让一年之春的采收告一段落。

  春茶怎么来划分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通常是茶叶刚长出两片芽尖,而叶子并没有完全展开。春茶分早春茶,中春茶和晚春茶。由于气候的原因,我国南北分布较广,气候异常太多,因而茶叶分类不能一概而论!

 

  春茶,是二十四节气立春至立夏期间采摘加工的茶。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明前茶是指清明节以前生产的春茶,统称早春茶。

 

  “明前茶叶是个宝,芽叶细嫩多白毫”,早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它可分为“头纲茶”(又名“头帮茶”)、“二纲茶”(又名“二帮茶”)两类。“头纲茶”是一年中第一次萌发第一次采制的春茶,“二纲茶”是第二次抽芽后果制的春茶,又叫“春尖”。

 

  雨前茶即“谷雨”节以前采制的春茶,又叫“春中茶”。“谷雨”至“立夏”所采的茶叶,叫“春尾茶”。

  我们怎样识别或挑选春茶?

 

  从传统的六因子普洱茶审评来看,辨别普洱茶春茶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干看,二是湿看。干看是指在冲泡前观看茶叶的外形、色泽、品味香气。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

 

  湿看是指在茶叶冲泡后,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做出判断。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普洱春茶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常喝普洱茶的朋友来说,都知道普洱春茶是一年四季中相对品质比较好的。不仅营养物质高,口感滋味也会比较鲜甜清爽。当然了,由于春茶刚采摘还比较新,性质偏寒,对于胃寒体寒的人来说不宜立即饮用,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再喝为佳。

迎接普洱茶繁荣的春天

  普洱茶作为国茶中之上品,是由普洱茶的内涵"三大特征"所决定的,即:一、普洱茶原产地域的独特性,二、普洱茶特有的品种性,三、普洱茶独特的工艺性及其只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所决定的,也为自孔明兴茶1780年的历史所证明,并非可以炒作而成,也不是花重金撰文就能抵毁掉的。正如中华茶人联谊会的专家王郁风先生在《茶中普洱犹如酒中茅台》一文中所说:饮地道的普洱茶,犹如品饮正品茅台酒,两者似有某种共同品格,例如普洱茶与茅台酒两者都是饮品中的的佼佼者,两者产地都有特殊的天时、地利的小环境,两者的特色难以一言概括,故都以产地命名,茶贵新、酒贵陈,唯独普洱茶以陈为佳,制成品经过存放后熟过程(缓慢后发酵),转变成各具独特风味的饮品,两者在一定年份内"愈陈愈香"。
  唐代樊绰在《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在今普洱市景东县城。地处云岭无量山脉和哀牢山脉之间。历史上无量山区就出产过优良品质的茶叶,当时(唐代南昭时期)银生节度的辖区较大,除今天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各县外,还包括与二州市接壤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部分边境地区。这些地方产的茶叶都属银生城界诸山出的茶叶,为后来普洱茶的前身,当时虽无具体茶名,但除自己饮用外,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蕃。明代洪武十六年(1383)将治地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从此,在这里生产、加工和驮运到这里集散的茶叶统称为普洱茶。
  明代谢肇制著《滇略》中就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之说。清代《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这便是有文字记载的史证。
  另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3万驮之多,而驮运的茶叶均属紧压的紧茶(牛心茶)砖茶和沱茶。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普洱设普洱府,辖区比银生节度辖区有所缩小,主要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各县,均属唐代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普洱生产加工和从各茶山驮运来集散的茶叶剧增,驮运茶叶的马帮络绎不绝。
  千百年来普洱茶不仅是各级官员和平民百姓喜爱的饮品,而且被清朝列为贡茶,由地方官员押运到京城供皇室享用。清乾隆九年(1744),云南布政司拨出千余两白银给普洱府辖区的思茅厅专门采办贡茶。于是便有了普洱茶因普洱得名,普洱因普洱茶扬名天下之说。清代乾隆年问,朝廷还把普洱茶作为国礼回赠英国国王。可见普洱茶品质之优是为历史所见证的。
  普洱茶品质优良还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普洱茶产区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地处澜沧江中下游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冬无严寒,夏无酷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干湿分明,少霜多雾,茂密森林下植物种类繁多,真可谓"绿荫蔽天密
  无缝,林海沧茫翠连云",为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普洱市境内经普查在森林中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有38万亩,其中镇玩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内千家寨1号野生大茶树和2号野生大茶树,分别生长在海拔245Om和海拔2280nl的山中,经专家考证树龄分别为2700年和2500年。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的面积达28747.5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此外,还有千年树龄的邦威过渡型古茶树,芒景、景迈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以及以普洱茶种为主广泛栽培的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经国内外的专家考察论证,一致认为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普洱市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生、传播的摇篮,被称为世界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茶产区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各产茶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加工的普洱茶产品,同贵州的茅台酒一样,是不可复制的产品,具有明显的特征。
  历史上的普洱茶都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分筛拣剔蒸压成饼茶、砖茶、沱茶等各种紧压茶,在长期储运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而形成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的品质风格:.这一后期氧化过程被称为自然后发酵的普洱茶,在一定年份内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为适应市场需要,1973年起,中土畜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采取人工速成发酵的办法进行试验,后经省科委列人科技实验项目,拨出专项资金,由省茶叶公司委托省微生物研究所实施,昆明茶厂协作配合,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反复研究,认为普洱茶后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酵类(植物酶类)综合发酵的过程,而发酵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醋化后熟过程,逐步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格,其陈香随后期醋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因此某些媒体散布的"普洱茶越陈毒性越高、越大"的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普洱茶产地之江外六大茶山:巴达山。

巴达山是勐海境内著名的江外六大茶山之一。“巴达”是西双版纳的傣语名,意思是仙人的脚印。因为在巴达山山地西侧的西山隘上有一块一平方米的巨石,巨石裸露的石面上,有一个长约一尺的巨人足印,传为仙人的足迹,当地称之为“巴达”,山地以此为名。

巴达位于勐海县西部,与缅甸只有一江之隔。巴达山地,北连定西山地,南与打洛镇北邻,东北是勐遮坝子,东南是勐冈山地,面积约为361平方公里,在巴达山的小黑山,有连片的野生茶树生长。

根据数据统计,巴达是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贺松大黑山的原始古茶树群落有六千多亩。古茶树大多数散落在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常绿阔叶林中,至今仍以架梯采摘为主,产量不是很高。

阔叶林里完整的生态系统好比一个富集养分的培育床,为茶树生长繁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巴达山隐藏在重重深山之间,甚少受到打扰,加之巴达山的土壤为黄棕壤和黄壤,丰富的降水量滋润每一片茶叶,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长达126天的年雾罩日,让茶树茁壮生长,成就了为人称道的巴达山茶。

提到巴达山就不得不提贺松。贺松村是定西乡90多个村寨中的由178户组成的纯哈尼族村落,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年降水量1800毫米,虽然适宜种植农作物,但是因为太偏僻,像勐海的其他村落一样,千百年来一直贫穷而原始。

贺松村命运的改变,要追溯到1961年,这一年在巴达山发现了一株1800年树龄的古茶树,基部树围达3.2米—这便是贺松村甚至整个勐海引以为傲的“巴达山茶王树”。随后,在巴达山茶王树的周围又发现了十余万株野生古茶树。这也是茶史上的一个“地理大发现”。那时正值中国和印度为茶树的起源国争的不可开交之时。

巴达山茶王树的发现,确定了茶树起源于中国。从此,巴达山成了全世界茶人心目中的圣地,而贺松也因为是前往茶王树所在地的必经村落而得以闻名并发展起来。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巴达山茶王树已于2012年9月仙逝。

巴达山茶条索紧结、饱满,芽叶嫩,显毫,干茶兰香馥郁,沁人心脾。

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鲜爽醇厚,入口香甜稍有苦涩,稍后有柔顺细滑感,回甘高而持久,香气纯正高扬,舌尖有凉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