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如何区分武夷岩茶水仙和肉桂的区别有哪些

如何区分武夷岩茶水仙和肉桂的区别有哪些

提问者:123456789提问时间:2019-10-06
已采纳

武夷岩茶中,最著名的有哪些?武夷山山清水秀,卓越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武夷山盛产数千种茶叶,其中著名的品种多不胜数。但是有些茶友却分辨不清这些茶叶究竟有什么区别。尤其是武夷山大红袍、水仙、肉桂这三种,常常被混为一谈。如何区分武夷岩茶呢?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著名的茶叶之一了,价格高昂,而且有价无市。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都是从母株上移植培育的大红袍,品质也十分优异。大红袍有岩茶之王的美誉,是名丛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独具岩韵。大红袍既然是岩茶之王,滋味自然在一般的武夷岩茶之上。大红袍的外形条索紧结、壮实、,岩韵明显,口感醇厚,回味甘爽,泡完茶后杯底留有余香。

肉桂

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当家花旦之一,属于武夷名枞,。肉桂可以说是武夷岩茶中的后起之秀,不仅具有武夷岩茶的传统特色,香气还十分持久。肉桂的外形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叶底绿叶红镶边显、软亮。

水仙

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水仙与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当家花旦。水仙的外形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香香味浓醇而厚回味甘爽,汤色浓艳,呈深橙黄色或金黄色,叶底软亮,耐冲泡。老枞水仙的树龄一般在30~50年以上,老枞味非常明显,而且岩韵烈,香气中等,其汤色为金黄或者橙黄。滋味甘滑、甜爽,非常耐泡。

如何区分武夷岩茶,这下你了解了吗?尤其是水仙与肉桂,如何区别水仙与肉桂,就在其香气上。俗话说香不过肉桂,当一杯水仙与一杯肉桂放在你的面前,就可以通过香气来进行辨别。肉桂的香气辛锐,而且十分持久。而水仙的口感则更加醇厚,回味悠长。

 

回答者:呵呵回答时间:2019-10-07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如何烘焙?传统烘焙方法和现行烘焙方法

岩茶的初加工,分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和揉捻、烘焙和簸拣五道工序。而烘焙是岩茶特有特色香味品质风格形成的重要过程。那武夷岩茶如何烘焙的呢?

武夷岩茶之传统烘焙方法

岩茶烘焙之场所、用具、材料。

传统的焙茶场所称为焙间,房屋结构大都是土墙,一般多为二层,上为焙楼,下为焙间,深约7-10米,宽6-9米,下层高约为2.5米,上层为2米,焙间内沿墙边切成20-30个焙窿,砖、泥均可,焙窿规格为54公分左右,整排焙窿宽约80公分,高33公分,两焙窿之间距26公分左右,整个焙间只正面开一大门(双开)可用门调节风向,另与揉茶间的隔墙中开一长约100公分,高25公分小窗,用以直接传递揉好的茶叶(连揉茶历)进行烘焙(火)。

焙楼楼板铺3x2公分左右木条,间隔3公分,上铺水筛状竹席,屋顶多用木瓦条,盖泥瓦以透气(焙楼用做雨天或晚青萎凋用),在茶区未有电力之前,茶厂不分大小,模式大同小异,为武夷岩茶产区普通采用的方法。

焙间焙茶用具有:焙笼、焙筛、焙篦、软篓、茶筑、地历、谷斗、平面木四角架、焙铲、焙刀、抹灰刀、灰瓢、火钳等(附照片),不论过去和现在,只要采用炭焙,都必需有这些用具。

材料:木炭,多选择硬木炭,现也有用竹炭和果树炭(荔枝、龙眼)

烘焙方法

1.初焙(也称毛火、走水焙)烘焙时间多从晚上7~8点钟开始炒、揉、焙,打焙一般提早3~4小时。烘焙时采用明火,但无火焰,焙窟炭温依次从高而低,炭表温度一般在500℃左右。每焙笼大多只放700克左右茶叶摊放焙筛上(即一手炒锅青叶量)茶叶距炭面距离约27公分左右,温度约150℃,烘至底层茶叶半干即可翻拌,约需4~5分钟,翻焙好的茶叶即移放下一个焙窟上(温度稍低些),继续烘焙,待全部烘至半干即可下焙,摊放在水筛上摊凉付拣这些作法上世经七十年代前均普遍采用之后仅极少数茶农尚有使用。

2.足火(复火)是岩茶加工的一道关键工序,烘焙采用暗火(炭上盖灰,第一次用芒萁灰),文火慢焙原则,全靠烘焙师傅根据烘焙的茶叶实际状况而灵活掌握。岩茶的焦糖香即在这一时段出现。

初制茶从摊凉到拣剔,扇簸后一般约有10小时左右,这时茶叶已是半成品,接着就开始足火,由于没有了梗片杂物,每笼投放约2~2.5公斤茶叶,只需2小时左右,焙窑温度掌握在150℃左右(焙笼叶温可达90℃左右)在焙茶叶在起焙前半小时,用地历盖在焙笼上,只留10公分左右空隙,目的是减少空气对流,保温“吃火”,一般情况下,茶本能一次到位焙制成精茶,具体标准是条索呈紧结装状,叶色转变(呈宝光色)闻之有火香(焦糖香)。

另有所谓团茶,补火二道工序,笔者曾见过,后因茶叶量大而多,操作上已不适应实际需要,现在也没有茶农按此操作。

武夷岩茶现行烘焙方法

毛火:主要是将揉捻好的茶叶直接烘干至含水小量达标(从以能折断茶梗为准)已便保存。

烘干用具:大部分茶厂都使用自动烘干机配热风炉或无烟灶,热源燃料大都采用煤,柴油。揉好的茶叶连梗带叶分二到三次烘到标准干度,这期间有适度摊凉时间,主要是视加工量多少而定。茶叶烘干时,一般进风口温度掌握在150℃左右,并根据茶叶品种,老嫩,加工量调节摊叶厚度和焙茶时间,保证烘干烘透。

另有极少数茶农仍采用炭火烘焙(毛火)他们并非不认同现代制法,而是其他一些原因致使未能使用烘干机烘焙。

足火(复火)现行的武夷岩茶足火(复火)仍然遵循“文火慢焙”原则,对已按品质归堆并拣剔好的半成品进行烘焙,直至达到要求的品质为准。

采用机焙用具、燃料如同毛火一样。

烘焙时进风口温度掌握在130℃左右,摊叶厚度烘焙时间主要根据品种、名丛、产地、原料品质以及销区具体要求,由烘焙师傅灵活掌握,基本上能一步到位焙成产品投放市场。

传统的炭焙足火(复火)所有用具等均同毛火,所不同的是足火时采用暗火,(用炭灰盖在火红的炭面)使炭灰面温度掌握在170℃左右,每焙叶量数在3.5公斤左右,叶温掌握在70-90℃之间,茶叶距炭灰面距离约20-35公分,烘焙时间约3-8小时,主要还是根据品种、名丛、产地、茶叶的品质及销区要求,由焙师傅灵活掌握。标准也是以茶叶有转色,有炭火香为准在烘焙结束前半小时是否加盖地历,是全盖或留一小部空隙,下焙后是否摊凉或趁余热装贮,目前尚有一些不同做法,这有待以后实践证明。

武夷岩茶饼由来

一、大红袍茶砖的发展史 宋代有“龙团凤饼”,清代有“武夷茶砖”,今有“大红袍茶砖”。
陈德华于20世纪80年代取得“大红袍无性繁殖”的成功,为大红袍茶砖的研制提供了可能。1996年陈德华首创了“大红袍茶砖”,得到了我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的积极支持。2005年又对茶砖的外型进行了改进,填补了历史上没有“大红袍茶砖”的空白,近年来武夷山许多厂家也相继推出了“大红袍茶砖”。
“大红袍茶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

二、大红袍茶砖饮用方法:
1、泡茶器具:紫砂壶或大盖杯一套
2、投茶量:一小片
3、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用纯净水,或矿泉水亦可。
4、浸泡时间:水温度需现开现泡为宜。第一泡浸泡时间约1-2分钟,以后每冲一泡,浸泡时间可依据个人喜好而定。一般而言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及投茶量有关。

三、品茶要领
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杯盖香、水香、杯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

四、大红袍茶砖的储存方法
大红袍茶砖宜储存在通风、阴凉、干燥、避光、无异味的地方,茶砖不需密封包装储存,储存得当则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温不寒,久存不坏,具有收藏的价值。

五、武夷岩茶大红袍茶砖的功效
1、提神2、明目3、消食4、醒酒5、去痰6、坚齿7、降血脂8、消热解毒9、怯风解表10、养生益寿11、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12、对癌症有一定防治作用

龙井茶是什么茶青岛崂山绿茶品牌-武夷岩茶是如何取名的

龙井茶是什么茶 青岛崂山绿茶品牌-武夷岩茶是如何取名的



武夷岩茶是如何取名的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那么,武夷岩茶是如何取名的呢?相信不少朋友对武夷岩茶的来历都不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下关于武夷岩茶的相关文化。

现代的武夷岩茶都以茶树品种命名,名种名茶相得益彰,因此,茶名繁杂最为突出。为便于应用,除了极品岩茶外,其他都归为特殊茶名,使人顾名思义地识别之。



武夷岩茶随历代的茶类发展,茶名更换频繁。因此岩茶分类仁者见仁,智者风智,尚无确切定论。

武夷茶名随时代推移,从唐代之研膏、蜡面;宋代之龙凤团;元代之石乳、京铤;明代之紫笋及灵芽、仙萼之类。此皆系第历代武夷名茶或贡品,大都属于蒸青绿茶,是发展武夷岩茶的基础。自明朝从安徽传入松萝茶制法,就与全国其它茶区相同,从蒸青绿茶改制炒青绿茶。清周亮工在《闽小记》云:"崇安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成茶,时有武夷松罗之目。"

清初武夷山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制出半发酵乌龙茶,使岩茶的品质得到很大提高,至于乌龙茶和红茶谁先有之,尚属茶界有争论的问题。关于乌龙茶的制作,还流传很多饶有风趣的传说。其一是说,有一年采摘春茶时节,一支军队路过武夷山,在某茶厂驻扎。士卒们用新采来的茶叶当睡垫。

老板心急如焚,但也无奈,只好认倒霉。军队开拔后,老板看到茶叶边呈红色,且散发出浓郁清香,经炒青揉捻烘焙后,成了"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其较绿茶香更烈、味更醇,真是有"歪打正着"之妙。茶叶专用设备家程启坤、陈彬藩分别在《中国茶经》和《茶经新篇》上撰文,认定乌龙茶的制做源于武夷山。这是武夷山对茶叶发展的一大贡献。青岛崂山绿茶品牌

清代武夷岩茶分类、分档,几经变易。清雍正末年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写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最佳者,名曰功夫茶,功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茶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洲茶(乃溪边之茶),名称有龙须、凤尾、紫毫、兰香、清香等。

公元1753年,刘靖在《片刻余闻集》提到: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功夫、次则功夫、次则功夫花香。公元1886年,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的排列为奇种、名种、小种、次香、花香、种焙、揉焙、岩片。此外,梁章钜在《归田锁记》、施鸿保在《闽杂记》中都对武夷岩茶分类、名称作了记载。

新中国成立前,武夷岩茶分类也较繁杂。公元1921年,蒋叔南在《游记中》,将岩茶分为上奇种、奇种、茗种、小种四等。廖存仁分武夷绿茶指的是哪些茶 岩茶为:提丛、单丛、奇种、名种、焙茶。林馥泉则比较详细,归类为名丛奇种、单丛奇种、顶上奇种、奇种、名种、焙茶等。

依茶树分类为:菜茶、水仙、乌龙、奇兰、桃仁、铁观音、梅占、雪梨、黄龙、肉桂等。依地域分为大岩茶、中岩茶、半岩茶、洲茶。依制茶时间季节分有:首春茶、先春茶、二春茶。

依茶品种又可分别制成:菜茶可制成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半天腰、水金龟等;用水仙制成者有水仙、水仙米、奇种、名种;用乌龙制成者有乌龙、铁观音、奇兰等。花名有素心兰、正太阳、正太阴、不见天、水红梅等到八百多个。

新中国成立后,初制、乌龙茶系列精制分开加工。在五、六十年代,则分为名丛、提丛、单丛、品种、岩水仙(包括水仙米)、洲水仙、外山水仙、岩奇种(包括种米)、洲奇种、外山青茶、焙茶、茶头。作为商品茶则除名丛、品种单独加工成堆外,水仙、奇种均分特级到四级,另加武夷粗茶、细茶、茶梗三唛。七十年代后样价改革,则分名岩名丛、普通名丛、品种、水仙、奇种五大类型。前三个类分上中下三等,水仙、奇种则分为十一等级。此外,岩茶还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春茶最佳,秋茶次之,夏茶因天气炎热,内质较差。

初涉茶苑的人,对武夷岩茶的分类及名称感到繁杂难记,其实它是有规律的。所谓武夷岩茶,现今特指生长在武夷山上的茶叶,都是制成半发酵的乌龙茶类。其分类主要是根据品种、地域而定的,先有岩茶、洲茶之分,后有小种、奇种之分。现在大都以茶树来命名,采于什么茶树之茶,则叫什么茶。

如采于肉桂茶树之成品茶,则叫肉桂。所谓品种是要形成一定数量,如水仙、乌龙、佛手等等;所谓名丛、单丛是指从菜茶中,依据个性特征命名,数量上很少,也形不成批量,只能称之为名丛、单丛,不能等同于品种。

古树红茶适合什么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