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为何要紧压?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

提问者:黄蓉姐夫提问时间:2020-01-15
已采纳普洱茶有别与其它茶类的一大辨识度,是她往往以砖、饼、沱等不同的紧压形制存在。普洱茶为何要紧压,紧压对于普洱茶的品质与陈化有何影响呢?
紧压——历史上的主流
与以散茶为绝对主流形式的现代茶叶不同,历史上茶叶紧压曾一度是茶叶存在的主流形式。陆羽《茶经》之中《二之具》所提及的规(一曰模,一曰棬)、扑(一曰鞭)和穿即为当时茶叶加工时用于压制茶饼与穿茶的相关工具,《三之造》中的“拍之,焙之,穿之,封之”便是茶叶从紧压、穿串到包装的加工流程。不过唐代的茶叶压饼形制是小饼,与现在的普洱茶357克的茶饼形制并不相同。
中国茶叶加工工艺一直在发展,包括《茶经》中茶叶加工工艺在内的旧工艺在中国传统的华东、东南茶区基本已不再使用,反而在海外或边疆地区得以遗存。在韩国有一种名为“青铜钱”的茶品,与《茶经》中的茶品形式非常接近。

紧压目的——仓储运输
史载明代朱元璋开始废止团茶并使用散茶,但茶叶紧压仍然保留在一些边销茶品与边远茶区,普洱茶便在其列。普洱茶最早开始紧压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紧压的目的却是十分明确的——为了便于储运。
散装茶叶因其外形特点,其包装密度很低。运输时单位重量散茶所占空间很大,若是高档茶品或是短途运输还好,低档茶品长途运输必然会带来很大的运力浪费。以普洱茶为例,现代常用的六筒茶(357克/饼,7饼/筒)一箱的包装可容纳茶叶15公斤,但同样的箱子装散装毛茶可能连五公斤都难以装下。
紧压后的茶品可以充分的利用茶叶运输时的交通公斤的承载空间与运力。另外,散茶在长途运输或仓储时,因为茶叶的自重以及茶叶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碎末、茶粉等损耗。进过紧压后的茶品在这方面无疑比散茶有着更高的耐受力。自然也就成为边销茶品的必然选择。

越陈越香——无心插柳
自清中期之后直至本世纪初,香港都是普洱茶最大的消费地,普洱茶因其味酽价廉成为香港茶楼免费茶水的首选。新制普洱茶味道过于苦涩,香港茶商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后普洱茶的苦涩降低,滋味更为醇厚,由此开启了普洱茶的以陈为贵的历史。
而通过长年的仓储转化经验总结,从业者发现了紧压茶在长期仓储转化中的优势。紧压茶相对于散茶,单位体积茶叶接触氧气与空气水分的机会更少,茶品转化更慢,同时茶品的氧化反应(包括自然氧化、酶促氧化、微生物氧化)因为环境条件(水分、氧气)的微妙不同,会带来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的差别,最终体现在茶品风格的差异。
反之,散茶接触空气的比表面积过大,茶品内质氧化过快,内质大量的损耗于氧化逸散而非转化。在同样仓储环境下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散茶茶质的损失会较紧压茶更为严重。因为普洱茶“越陈越香”理念的广为认知以及紧压茶在后期转化方面的优势,紧压这一本来为方便储运方才使用的茶叶加工形式成为了普洱茶的首选。

紧压形制——砖饼沱
熟悉普洱茶的茶友,都会听说过砖茶、饼茶、沱茶等普洱茶的不同紧压形制。坊间曾有“一沱二饼三砖四工艺”的说法,这种说法源自于旧时普洱茶紧压时原料的分级。
普洱茶受其它茶类风气影响,也曾以芽叶鲜嫩为上。沱茶因为其形制特点,使用粗老原料难以压制成型,因此多以等级较高的细嫩原料压制;饼茶所使用的原料范围较广,适应性更高;砖茶紧压时粗老原料更易压制成型,以往使用廉价粗老原料制作的边销茶基本都是砖茶形制;至于工艺茶,因为其本身设定为工艺品而非茶品,且压制时多有使用粘结剂,因此往往多以茶末、茶粉等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制作,最多以少量正常茶叶洒面装饰,因此被排除在可品饮的茶叶序列之外。
时至今日,沱—饼—砖的品质次序已然不复存在。一来因压制工艺的改变,原料对于紧压工艺的限制已大为降低;二来通过对普洱茶陈化的认识,故去以鲜嫩为上的绿茶思维已被扭转,内质丰富的青壮叶在后期转化中往往有更好表现,级数相对粗老的茶叶通过转化也会有特殊的风味产生。通过多年以来生产方与终端市场的不断互动,饼茶已成为普洱茶紧压的最为主流的存在,许多茶友对于普洱茶的第一印象往往也来自于圆圆的茶饼。

石磨?石模?
说道普洱茶饼,很多茶友往往会联想到商家常常说的“手工石磨压制”。实际上这是一个存在多年的误解。
用来压制普洱茶饼的工具,应该称之为“石模(mú)”,意为“石头制作使茶叶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而石“磨”则是“石头制作磨碎粮食等物品的工具”。石模在普洱茶压制工序时,通过其形状及自重,使得普洱茶被压制成与其底部形制相仿的圆饼状,而不是将普洱茶磨成普洱茶粉。这种误读,应该是将石模(mú)误读为石模(mó),又因为口口相传和对石模外形的错误猜测,进一步的误会为“石磨”,这一错误通过茶商们对复制粘贴的错误工艺介绍的不断传播,成为现在坊间对普洱茶压制工具认知的主流,想想不禁令人莞尔。
回答者:性爱人生回答时间:2020-01-15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熟茶技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普洱茶熟茶技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普洱茶的主要工艺是堆积发酵。1973年,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茶叶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首先在昆明茶厂试制普洱茶熟茶,然后在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推广生产工艺。堆积发酵后的普洱茶加速了普洱茶的陈化。堆积发酵将普洱茶中的一些物质带走,并赋予普洱茶一些有益的元素,使普洱茶更加温和。经过后发酵,干普洱茶呈深棕色,汤呈红色,浓汤明亮,香气独特而古老,口感醇厚而甜美,叶底呈红色和棕色均匀。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过程如下:云南大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高压灭菌→干燥→湿堆发酵→反复翻堆→堆积→解块→干燥→分级→高压灭菌成茶饼→干燥、摊放。

拼配,普洱茶产业救赎之路?


  讯:由于明年春季普洱古树茶可以预见的大幅上涨,普洱业者针对成本困境不得不寻找各自的出路。基于原料成本的疯涨、经济形势整体不明朗以及投资渠道不畅,明年将会有更多的资本大鳄杀入茶区,其博弈结果便是古树茶价格的畸形涨幅。一些在以往一直以山头纯料为品牌诉求的业者,亦不得不将拼配作为新的品牌突破口。2013年11月刚刚结束的广州茶博会上,在以往几乎一面倒的以山头纯料为卖点的普洱茶厂商中,已有一些商家开始提倡拼配概念。同时,一些专业或非专业的媒体上,一些支持拼配的文章也适时出现。

 

  在讨论这种现象之前,首先要厘清“拼配”概念。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石昆牧老师新著增订版《经典普洱名词释义》中第61页关于拼配的释义:

 

  200多年前的《滇海虞衡志》就提到过“改造茶”,也就是现在的铺面拼配。目前业界所谓拼配概念,大致可分为五类:

 

  ①茶区拼配

 

  ②级数拼配

 

  ③季节拼配

 

  ④树龄拼配

 

  ⑤不同年份拼配

 

  利用不同茶区拼配产生香气口感的多变性,级数拼配则应用在铺面、包心,以增加其外表美观,不同年份拼配则在于增加口感滑度及陈味。

 

  国营厂时代所有常规茶都是拼配而成,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口感、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也能将茶品数量扩大,且可确保不同级数茶菁的稳定消耗。坊间所传生、熟料拼配,则不为一般茶厂所接受,国营时代的勐海、下关未曾生产过生、熟料拼配。

 

  现代茶人拼配,目的为追求相对完美。任何纯料能够被辨识都并非是因其优点,而是每种纯料都会具备的缺陷——单一、无变化或有空洞与不均现象等等。为了追求口感、体感与气感的均衡,茶人利用对纯料的了解,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而不计成本制作。

 

  (关于拼配的进一步讨论,可参见《普洱拼配谈》系列)

 

  以往“山头纯料”系商家对于拼配的诟病,来自于国营厂时代拼配目的中的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再加上这些商家自身多不具备实行现代优质拼配的实力。尴尬的是,对比每年流行于市面上的知名山头纯料茶总数和山头实际产量,便会发现其产量已然被虚夸许多倍,这多出来的产量,自然是由小树茶、台地茶来冒充。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辨识古树茶,因此许多商家本身甚至不“需要”具备辨识古树茶的能力。至于分辨具体的山头村寨,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优质普洱茶拼配,关键在于“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也就是通过拼配技术达到“1+1>2”,将茶品品质推向单一纯料无法企及的高度。因此所谓“不计成本制作”,既是指在拼配时不通过添加低质原料来降低成本,又是指合理的搭配和使用原料,而不是简单的高价原料的堆砌。这种拼配技术,并不是一夕之间便可具备的。经典普洱多年来对于拼配的坚持,是基于石昆牧老师深厚的拼配功力与经典普洱对于优质拼配理念的坚持。(关于拼配和纯料之区别,可参见《普洱茶纯料拼配之辨》系列)

 

  虽然如此,但面对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新旧茶品价格倒挂的残酷现实,拼配仍然是部分厂商会选取的一种适应性措施。现在山头价格资讯的透明,使得商家的图利空间变得明晰可见,通过拼配模糊原料来源(包含山头与树龄),进一步模糊成本,可藉此减少由此带来的运营压力。除此以外,要么是资本集团性垄断,要么是在古树茶中混杂小树茶,甚至是完全以小树茶冒充古树茶,舍此以外,别无他法。而这一切,正是近十年来山头纯料概念的盛行累积至今造成的恶果。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普洱茶行业将见到更多资本大鳄的身影,市场的洗牌与两极化会进一步明晰,拼配概念也会更加盛行。

来源:经典普洱

茶树成长多少年才算是老树茶?

一株茶树的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从这时起,它就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受精的卵细胞(合子),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母树上生长、发育而成为一粒成熟的种子。种子播种后,经发芽、出土,成为一株茶苗。

在茶树的一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不断的起着量和质的变化,直至衰亡,形成了不同时期的茶树生物学年龄特点。科学上,根据茶树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把茶树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茶树的成年期,是指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出现第一次自然更新时为止。时间较长,受人工栽培刺激的茶树约25—30年,生育条件好的,时间更长。

茶树出现自然更新后,即进入衰老期,经过几次反复更新,树体便渐渐趋于死亡。持续时间,人工种植情况下,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有40—60年;自然生长、无人看管、刺激小的“荒芜”、“丢荒”茶树,可达数百年。综上所述,根据高产优质栽培理论、茶树经济栽培年龄,可以界定出人们常说的“老茶树”,应是树龄在30年以上的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