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

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

提问者:五树缘提问时间:2020-03-20
已采纳碧螺春是中国十大茶叶之一,以前大家都叫碧螺春是“吓煞人香”,属于绿茶一族,那么你知道碧螺春有西山和东山之所吗,其中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碧螺春才算真宗碧螺春?西山碧螺春有什么特点
西山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1、闻其香
清香阵阵,扑鼻醒脑,让人心旷神怡。
2、赏其形
纤细娇嫩,绒毛编体,楚楚动人。
3、尝其味
百花果味,回味甘甜,适口爽喉,健人脾胃。
4、看其色
一杯清水,放入此茶,即成绿茶碧水,有悦目称心之感。
关于西山碧螺春,西山人曾说:“对我们来说,碧螺春是上天给西山人的恩赐,那是一种纠缠到天边的浓浓情意,我们生生世世守护这一方土地,用颗颗真心,永不离弃。”什么是正宗碧螺春
正宗的洞庭碧螺春一定是苏州东西山出产的,外地包括苏州其他山头出产的都不能被称为是“洞庭碧螺春”。记住啊,这点很重要哦。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关于碧螺春的叫法,其实还是康熙大帝提名的呢,这其中有一个关于碧螺春的传说。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碧螺春的炒制工艺
碧螺春的炒制工艺极其复杂,包括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
1、杀青
锅温190~200℃时投叶,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2、揉捻
锅温70~75℃,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3、搓团显毫
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历时13~15分钟。
4、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
回答者:清心回答时间:2020-03-20
有用+10
分享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的名字是因康熙皇帝品尝这种茶叶,觉得味道香甜气味芬芳,但吓煞人香的名字不雅,而亲自赐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名字由来

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的特点

1、白毫(俗称茸毛),即茶叶身上由白毫遮掩,通常称为茸毛密布,茸毛遍布或茸毛披覆,也就是茶农称的“满身毛”。

2、条索,是条索紧细重实,苗条秀气,通常称为纤细,也就是茶农称的“铜丝条”,茶条紧细重实得像铜丝条一样。

3、形态,是茶叶的形态像蜜蜂的腿那样弯曲,仔细观察,条索呈螺旋形卷曲,这就是习惯上称的卷曲呈螺,茶农称的“蜜蜂腿”。

为什么碧螺春茶叶一直能占据中国十大名茶的一席之地

碧螺春茶是我国最负盛名的茶叶之一,一直是我国的十大名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很多朋友说起碧螺春茶叶想到的就是有名的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并赐名“碧螺春”的故事。但其实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就极富盛名,已经列为贡茶。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都是花朵不断,茶树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有着特殊的花朵香味。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似螺,边沿上还有一层均匀的细白茸毛,泡在水中,杯中就犹如雪片飞舞,慢慢的舒展成一芽一叶,汤色碧绿,其味道清雅,经久不散。

每年的春分前后就开始采摘制作碧螺春,到谷雨前后解暑,以春分到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是采芽叶初展,芽长1.6-2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可是需要采摘6.8-7.4万颗的芽头,历史上还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的芽头。这可见茶叶幼嫩,采摘功夫是非同一般。

而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与氨基酸,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上优质的鲜叶原料,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碧螺春的制作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很高,炒制特点是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的工序为杀青、揉捻、揉搓、烘干等加工而成。

所以说,我们喝到的每一泡正宗碧螺春茶叶,其实都非常辛苦得来的,大家可要好好珍惜了。

碧螺春茶为啥那么香?和产地、工艺有关!

自古以来茶便是南方的一个“名片”,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似乎都在生生世世滋养着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这大片大片的绿绸如洗,洞庭山碧螺春茶可以说是舌尖上的春天味道,一直以来也被文人墨客所宠爱,在太湖品茶文化一脉相承延续了千年!洞庭碧螺春香气浓烈,清香带花果香。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碧螺春茶为啥那么香呢?

与地理条件有关

碧螺春产地主要是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形成碧螺春香味的主要原因除鲜叶采摘特别细嫩、制工精细之外,与茶园依山傍水,云雾弥漫,茶树和果树交错其间,创造了产生花果香味的优越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

与加工工艺有关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碧螺春茶炒制,包括高温杀青,揉捻成形,搓团显毫,文火烘干四个工序。炒制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正是因为碧螺春先能的鲜叶原料、独特的地理环境、严谨的制茶工艺,人们才会被它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香味所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