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怎样泡普洱茶熟茶

怎样泡普洱茶熟茶

2019-03-18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在所以饮料当中,普洱茶是天然健康的饮料,可以保健我们的身体健康。其中,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普洱茶分为了生茶和熟茶,熟茶的茶性很温和,所以相对适合多数人饮用。那么,怎样泡普洱茶熟茶喝呢?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泡普洱熟茶需要注意的事项:

 

  普洱茶冲泡水温:100摄氏度沸水。注:煮水时不宜过渡沸腾或沸腾的次数太多,这样水中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

 

  普洱熟茶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用纯水或山泉水(软水为佳)冲泡普洱茶。如没有这些水,凡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指标的也可用来泡茶。

 

  普洱熟茶冲泡置茶量:茶水比例为(1克:50克),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2/5左右。或者根据泡茶的器皿和品茗人数的多少而定。如用盖碗冲泡、小盖碗一般为3—5g/3~5人,而若用大盖碗,中泡则5~10g/5~8人,适取投到。

  另外,还应先辨别泡的是紧压茶或是散茶,一般散茶可多投一点;而紧压茶因紧压投茶量上可相对略少一点,但凡事都适皆最佳。现在市场上的普洱茶一般茶饼,茶砖等紧压茶居多,所以在泡这类茶的时候要先用茶锥或者茶刀撬成小块,然后可以用紫砂罐放好备用,也可以喝的时候在撬开。

 

  茶叶浸泡时间:视茶叶的情况而不同,一般紧压茶可以稍短些,散茶可以稍长些,投茶量多可以稍短些,投茶量少可以稍长些,刚开始泡可以稍短些,泡久了可以稍长些。也可以根据各人口感而定,常喝浓茶重口感的可多泡一会,反则缩短;另外还可根据水温和冲泡次数而定,水温太高,可缩短浸泡时间,而头几泡一般快冲快泡,后面则可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延长冲泡的时间,方可泡出普洱佳味。

  普洱茶熟茶冲泡步骤: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总之,要领会熟茶的冲泡要领,需要我们多实践,自己从中收获技巧和方法,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知道该怎么泡好熟茶了。另外,虽说熟茶对身体健康有益,但是因为茶性温和也不可过多饮用,以免上火。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焦糖香”的形成缘由?

  我是小小发酵师,焦糖香是熟茶比较常见的一种香气,在重发酵、以及低档粗老料、砖茶上容易体现。所谓的“焦糖香”的焦,表明叶底有部分的碳化,糖香是茶叶富含糖类物质,特别是单糖寡糖,这两点直接指向于粗枝大叶。

  粗枝大叶内含物较少,富含糖类物质,容易发酵,易发酵过头,在焦变碳化的过程中易激发芳香物质挥发,焦糖香是其主要的香气特征,也有称之为焦香,焦甜香的,个中区别,以后细说。

  需要明确是,焦糖香在渥堆发酵的干燥环节,以及压制成型烘干时使用高温的话,也会产生焦糖香,主要是为了规避一些不良性的气味,比如酸味、霉味、堆味等等。确实,过了高温以后香气提升不少。此类型焦糖香并不限等级,即便是能嫩度极高的熟茶这么干了,也会出现焦糖香。

  这样的茶是没前途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透支,普洱茶的越陈越浓越香告诉我们,内质不能透支,所以不能重度萎凋,重度杀青,揉捻偏重,以及渥黄;香气不能透支,不可以过高温,这样的香气虽然一下子提起来了,但未来是会逐步走下坡路的。

  过了高温,茶叶的活性全无,芳香物质的后期转化停止,这是一款短命的茶,缺乏变化的茶,见到焦糖香的茶不是一件好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正常出现的,不碍事,要是过高温产生的,就要小心了!

喝普洱茶的适宜浓度

  其实关于茶汤的浓度,目前的说法还并不一致。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浓度”的概念:浓度,即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相应地,一般我们所说的茶汤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的可溶物质的量。按照这个标准,茶汤中可溶物释出的越多,茶汤就越浓,反之则越淡。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是根据品茶时嘴巴里的感受而定的,相对会主观一些。喝茶时觉得茶汤给自身味觉的感觉越强烈,就说这个茶越浓,反之则越淡。

 

  茶越苦涩,浓度就越高的感受,其实就适用于以上的第二种解释。但导致茶汤苦涩味的成分主要是茶叶中的茶多酚,而茶汤中的呈味物质还有许多,而这些成为物质也可溶于茶水,不能仅仅说茶越苦涩,浓度就越高。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还是以上述第一种说法,即以“茶汤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的可溶物质的量”作为茶汤浓度的定义。而喝茶时,我们一般要求将茶控制在“适当浓度”的标准上。

 

  所谓适当浓度,就是将该种茶的特性表现得最好的浓度,这其中还受茶叶原料老嫩和工艺等问题影响,但当前我们主要就浓度问题来论述。适当的浓度是否有一定的标准,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口味重一点的人,会要求茶汤浓一些,口味轻的人可能就会要求淡一点。当然,标准还是有的,我国茶叶审评的茶汤标准,就是以3克的茶量,冲泡150毫升的开水。即茶叶和水的比例为1:50,浸泡5~6分钟后得出的茶汤浓度。

  茶汤有一定的标准浓度,个人对茶汤浓度的喜爱也有某些程度的差异,但其实最好还是往标准浓度修正,因为太浓的茶汤,其实也和太淡的茶汤一样,不利于品味出茶细微的味道。

 

  既然了解了茶汤浓度的一个标准,那我们如何在喝茶时控制茶汤的浓度呢?

 

  其实我们喝茶,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后都是实现了茶水分离。但是在喝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将茶水分离的方式,控制茶汤的浓度。我们平时实现茶水分离,一般分为“将茶水从茶渣中分出”和“将茶渣从茶水中分出”。

  我们平时倒茶的这个动作,就是将茶水从茶渣中分出。但要控制茶汤的浓度,又可分出两种方法:

 

  将所泡茶汤全部倒在公道杯(又称“茶盅”、“茶海”)中,再用公道杯分别倒入杯内,这样既可以独饮,又可分杯与客人共饮。此外,独饮时也可将茶汤全部倒入一个大杯中饮用。

 

  多人分饮时,如果要直接将茶汤从冲泡器中倒于多个杯子内,需要采取来回倒茶以求平均茶汤的浓度。

  茶叶浸泡到所需浓度后,将茶渣从茶水中分出。主要的方法就是将茶叶放于有可取出的内胆茶具中浸泡,待茶汤到所需浓度后将内胆取出,实现茶水分离。

 

  这一类带内胆或过滤装置的茶具,较多应用于办公室泡茶。既能控制茶汤浓度,又非常的方便。比如飘逸杯、快客杯和各种带滤网的杯子,之前不提倡保温杯泡茶,是因为保温杯不能分离茶水,并且盖上盖子会是茶水发闷,但现在也有带可取出长滤网的保温杯,也方便泡茶。

  常饮普洱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经常喝过量过浓普洱茶对身体不好,易伤脾胃。所以适量就好。本文主要讲喝普洱茶的适宜浓度,希望能够帮助茶友们能更好的喝普洱茶。

普洱茶仓储详论普洱茶存储概念(二)

聊到普洱茶的仓储问题,对于藏茶的大家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仓储的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目前市场上到底存在哪些仓储的普洱茶。


纯干仓仓储环境

虽然按照地区来分,可以把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很多种,比如香港仓,马来仓,大陆仓等等。但是根据系统的分类,就分为两类:入仓茶、未入仓茶。

入仓茶:

现在市面上对入仓茶,统统觉得是不好的茶,其实不然,适度的入仓有时候能超出未入仓的茶的口感,当然仓味始终难退。说到入仓,那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什么是入仓?入仓就是将茶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茶叶存放的自然环境。

由于市场上大家对普洱仓储的误区,也因为传统香港仓通过增湿、增温、不通风的仓储,以利茶品快速陈化,从而流入很多所谓的湿仓茶,霉变茶让大家对入仓茶印象极坏。

那如何辨别湿仓茶呢?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等做综合判断。

1、基本上会有所谓白霜,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仓储较轻者,则仍会出现茶面油光的状态。

2、茶菁条索模糊、无光泽。

3、茶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4、容易有茶虫嗜咬、白色丝状黏液痕迹、虫屎。

5、外包纸张与内飞容易有茶渍。

6、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7、口感闷顿,不清爽、有杂味。

8、叶底色杂、不均,容易出现黑硬碳化。

未入仓茶:


干仓仓储环境

未入仓茶,其实就是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要剂或物质等等,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于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称未入仓。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及的“干仓”存放。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缺点在于陈化速度慢,苦涩度高、汤质相对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