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广纳茶界精英共谋发展大计(湖南黑茶:白沙溪专家顾问团成立)

广纳茶界精英共谋发展大计(湖南黑茶:白沙溪专家顾问团成立)

2019-04-06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广纳茶界精英 共谋发展大计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专家顾问团成立

近年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白沙溪”黑茶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在大幅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白沙溪”黑茶品牌,实现公司新产品开发和长远发展战略。5月9日,该公司在长沙市成立了“专家顾问团”,聘请了在国内外茶叶界及相关领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精英,为公司出谋划策,共谋发展大计。

“专家顾问团”由17人组成,他们是: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导施兆鹏、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导刘仲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蔡镇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包小村、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导刘素纯、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导朱旗、湖南农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教授肖力争、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徐仲溪、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导罗军武、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导黄建安、益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稳石、益阳日报首席主任记者孙国基、品悟企划公司总经理何鲲鹏、湖南省卫生厅主任医师罗健、山东中医药学院硕士导师徐凌川、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蔡正安。

专家顾问团建立了由黄建安任组长的科技研发组、曹文成任组长的白沙溪黑茶文化传播组, 蔡正安担任专家顾问团秘书长。

据介绍,专家顾问团工作职责和任务是:协助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及新产品开发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协助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及新产品开发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协助年度产品开发计划及实验方案的拟定;协助配合实验方案的实施及产品开发的鉴定及科研数据支持;协助相关新闻发布和产品宣传策划方案的制定;协助产品专利申报或者优质新产品评比等工作的联系落实;参与公司工作和业务发展的考察活动,并参与公司要求的重大接待活动。专家顾问团设立专门的日常办事机构,秘书长具体负责公司和顾问团的工作对接,并行使组织、检查、指导、监督的功能,公司对接人为李华健、张岭苓。

有用+10
分享

湖南黑茶历史:“万里茶路”源起安化

湖南黑茶历史:“万里茶路”源起安化

“万里茶路”源起安化

安化县茶业协会 伍湘安

前言:“万里茶路”是由晋茶商开辟的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史和文化史,它的历史意义可与“丝绸之路”媲美。关于“万里茶路”的起点,目前学术界有的专家认为:太平天国(1851年)以前是福建省的武夷山,太平天国后,晋商转向安化从事茶叶贸易,安化才成为“万里茶路”新的起点。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万里茶路”真正的起点应是安化。明万历23年(1595年)安化黑茶定为朝廷官茶后,晋茶商是在太平天国以前的明末清初就已来安化办茶。

2008年5月18日~25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山西大学、山西晋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大型文献记录片《万里茶路》摄制组,在安化进行了为期8天的拍摄活动,安化境内大量与晋茶商有关的实物和史料,以及居住在江南、酉州等地的晋茶商后裔,引起了摄制组的极大兴趣,摄制组成员认为:万里茶路的起点,安化提供的物证和人证更有说服力,物别是已出版发行的《安化黑茶》一书,对晋茶商与安化的历史渊源作了详细的考证和论述。

安化是中国黑茶的故乡,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唐.五代“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已有千年历史。从“黑茶”一词出现在明嘉靖3年(1524年)算起,安化黑茶已有480多年历史。安化芽茶在明洪武24年(1391年)定为贡茶,明万历23年(1595年)定为朝廷官茶。在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茶行、茶号最盛时达300余家,形成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茶市景名胜。以苞芷园、小淹、边江、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巴辔市等茶马古镇为起点,是“晋帮茶商在安化当地设庄制茶,经加工精制之后,运往汉口,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张家口发至恰克图。”,(摘自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梁四宝、吴丽敏教授《清代晋帮茶商与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展》),开辟了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万里茶路”,从此安化茶远销西北地区和俄国,造就了大德诚、长裕川、永聚祥、巨盛川、大德兴等一代商贾。

山西《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手抄本详细记载了山西祁县至安化水陆路程:从祁县至泽州(今山西晋城),共行7日,陆路计580里;从泽州行至赊旗镇(今河南社旗)茶行11日,陆路计775里;从赊旗镇走水路到樊(今湖北襄樊)计水路345里;再从樊至汉口,水路计1215里;从汉口至益阳,计水路840里;从益阳至边江(安化境内)计水路255里;或不走汉口而由樊至常德,由常德再至益阳,计水路340里,再由益阳至边江抵安化境。以上陆路行程总计1355里,水路近三千里。若再从安化办茶后返回,经山西至张家口,再由张家口运至恰克图,往返行程万余里。

安化黑茶与晋茶商的历史渊源悠远绵长。最早来安化收购黑茶的是晋茶商,据清同治《安化县志》33卷.时事记记载:“晋帮茶商赴安办茶始于明末清初,‘国初,茶日兴’,贩夫贩妇,逐其利者常八九。远商亦日至,曰引庄,曰曲沃庄,曰滚包庄...........皆西北商人也”。安化黑茶定为明朝官茶后,晋茶商越过产茶的四川和湖北,就是看好了安化所产之茶原料品质好,才来安化办茶行、茶庄。安化最早加工茶的茶行苞芷园就是晋茶商办的。在晋茶商之后,才是陕甘等地茶商来安化办茶,时称他们为“西帮”。在安化县城东坪镇黄沙坪桥口一口保存完好的古茶钟,至今有240多年历史,钟上铭文清晰可见:“今信大清国山陕两省众商人等捐资善铸洪钟一口重一千余斤,于湖南省长沙府安化县十三都桥口关帝庙永远供奉,乾隆贰拾捌年岁在癸末季春月孟旦。”这是晋茶商与安化茶叶交流重要的历史物证,是晋陕茶商乾隆时期就在安化办茶的历史见证。

山西曲沃茶商与安化茶人在乾隆年间创制的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等,由晋茶商带回山西做为礼品送给上层人士、绅士及亲友,后成为朝廷贡茶,其加工制作工艺延续至今,已成为“安化黑茶”产品中的精品。据“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记载:山西“三和茶号”在清嘉庆末年来安化办茶。清同治年间“三和茶号”在道光百两茶的基础上,与江南边江裕盛泉茶行刘姓兄弟创制了“花卷茶”,有“祁州卷”、“绛州卷”,后称“安化千两茶”。通过不断改进,现在“花卷茶”有十两、百两、五百两、千两等系列,特别是“安化千两茶”以外形古朴大气,制造工艺特殊,茶叶品质优异,保健功能显著,茶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国茶文化的化身”和“世界茶王”的美誉。为保护历史传统品牌,安化县茶业协会已成功注册了“安化千两茶”商标,并且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等“安化黑茶”系列产品,由晋茶商与安化茶人在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共同创造,这是晋茶商在安化留下的茶文化历史实证。

据田庄高家溪谌氏家族族谱记载,高马二溪茶叶品质好,为防假冒,在清嘉庆23年(1819年)由晋茶商雕刻印板,委托当地人谌信介经手印制引票送黑毛茶,这块雕板原物保留至今有近190年。清同治年间晋商与谌氏在酉州合办的“晋丰厚”茶行牌匾保留至今,还有天一香、天来香等老茶号都与晋商关系密切。现在到处可见的古茶碑,如:清雍正8年(1730年)苞芷园的茶叶禁碑,以及众多的古茶亭、古茶桥、古门楼、古雕花门窗等茶文化历史遗存,都是晋文化与安化茶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 0 B )

( 0 B )

( 0 B )

刘仲华:品饮黑茶对不同人群有益

据著名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分析研究发现,黑茶由于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大量微生物参与,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微生物以黑茶原料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茶多糖、生物碱、碳水化合物等为底物在胞外酶的催化下,发生了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氧化,聚合与降解、茶多糖的水解、氨基酸与生物碱的络合、蛋白质的水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映,高分子物质向低分子及小分子活性物质转化,并且形成了单纯的茶叶体系中不可能形成的风味物质及特需的功能性成分。

茶叶中固有物质的转化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交互作用,构成了黑茶独特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品饮黑茶对不同人群(体)有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压、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多种保健功能。

黑茶会如此受追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黑茶受追捧的原因是什么?

黑茶会如此受追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黑茶以其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到诸多民众的喜爱,喜欢喝黑茶,不仅仅是因为黑茶特有的保健功效,更多的因为以下的这些优点:

黑茶的优点

一、黑茶茶性温和,不伤胃。现代人紧张、压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气血偏虚,食不正常,一般轻发酵茶对爱茶之人而言,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

二、黑茶是有科学根据的保健饮料。现代人“以命博钱”者,比比皆是,黑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经医界证实后,“以小钱保长命”的观念,不但强化了爱茶人的信念,同时吸纳了许多新进茶友。此外,黑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降血脂血糖的药理特性,更是风靡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亚健康人群的心。

三、黑茶易冲耐泡,操作平易随和。陈化得宜的黑茶,不苦不涩,耐冲泡,品质好的黑茶冲泡十余泡还显风味;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钞必较,却乃有茶事的乐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黑茶保存容易,茶性转换富变化。从某个定义来说,黑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其实,一饼黑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五、黑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黑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黑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黑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