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普洱茶怎么泡?泡茶“三字经”

普洱茶怎么泡?泡茶“三字经”

2019-04-18 访问量: 23 茶礼仪网

泡茶是一个容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行为,泡第一道茶是,茶人会把茶汤弃去不饮 这个动作到底是为了把茶叶洗净,还是把茶唤醒,亦或是把茶浸润,普洱茶怎么泡?下面小编给教给大家泡普洱茶“三字经” ,希望对大家有用!

普洱茶怎么泡?泡茶“三字经”

 

泡茶“三字经”(洗茶叶,醒茶叶,润茶叶

 

洗茶叶

 

关于“洗茶”,常常令人误解的是茶叶不干净,涤去浮沉 其实,它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在茶文化中的一个表现,包含着中国茶道的肉体内涵 

 

孔子《论语 . 乡党》篇中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

 

大意是:饭不由于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由于烹调的细致味美就吃的很多 但凡饭因久放,滋味变了,鱼烂了,肉糜烂了,都不要吃 颜色变坏了不吃,滋味变臭了不吃 

 

煮的不熟或过熟的都不要吃 不是吃饭时间不吃,不找正轨办法割下的柔不吃,放的调味料不合适不吃 

 

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气和饮食思想和审美情味,其主要内涵有两层:一是饮食要考究卫生;二世应该考究选料和烹调的办法 “洗茶叶”的工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上的一种表现方式 

 

 

醒茶叶

 

明代《茶谱 . 煎茶四要》载:“一、择水…… 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 三、候汤…… 四、择品…… ”

 

洗去茶叶中的冷气,便是“醒茶”之意 

 

茶叶如何会有冷气呢?茶叶制成之后,普通不会马上就饮用,刚加工完的茶叶火气较旺,普通都将茶叶贮存一段时间后在饮用 而一段时间过后,火气虽褪,却添了几分冷气,假如寄存的时间较长,还会有陈气 而近代以来,常将茶叶贮存在冰箱中,更添加了茶叶的生冷之气 

 

 

此时假如将茶叶直接冲泡饮用,滋味和香气就会不好 就跟人是一样的,清晨刚起来时会没有肉体,这时假如伸伸懒腰,活动一下,肉体就提起来了 

 

茶叶也是一样,在寄存一段时间之后 也是需求“醒一醒”去除冷气,在停止冲泡,它的香味会更佳 

 

“醒茶”主要分“干醒”和“湿醒”两种方式 如一个长期寄存的茶尘封时间太久,取出来品饮食用之前,要开启,让他接触一下容器外的环境;再或者紧压茶,先拆散放入贮存的容器中干醒一段时间再品饮 这是“干醒”的过程,是为了更好的品饮口感 而“湿醒”就是接下来的品饮时的开头先“润茶”了 

 

 

 

润茶叶

 

明代以后,茶叶加工和饮用方式发作了严重的变化,由原先的蒸青团茶到散茶,从煮茶、点茶变成了如今的泡茶,一步步的变化 

 

泡茶时必需先让茶叶浸润伸展开来,才干比拟容易泡出滋味 特别是颗粒比拟紧结的球形乌龙茶和紧压的饼茶、砖茶等,第一道润茶让紧结的茶叶充沛的伸展,散去一些陈气,也让茶叶的温度渐渐的提升上来 

 

 

润茶这一过程的参加有利于茶汁的浸出 因而,经过润茶后再冲泡的茶汤,它的香味能更快的到达最佳的效果 

 

“润茶叶”或称为“醒茶叶”更为恰当,第一道茶泡得好,能够为接下来的几泡茶奠定根底,相反,会影响到后面茶叶的质量的呈现 

有用+10
分享

云南普洱茶分布

  从地图上看,云南西南的澜沧江沿岸地区大体包括了今天的思茅、西双版纳和临沧。顺着澜沧江的流向就能发现,在中国茶叶史上一些声名显赫的地名:凤庆、顺宁、景东、镇沅、澜沧、普洱、勐海以及古代普洱贡茶的生长地六大茶山,就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澜沧江两侧,这显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它表明云南、尤其是云南西南澜沧江两岸,是中国也是世界最为古老的天然茶乡。

  提到云南茶叶,人们想到的是普洱茶。提起普洱茶,人们想到的则是“六大茶山”。这是因为六大茶山是孕育普洱茶的最初襁褓,并且在此后源源不断提供最为优质的茶叶,帮助普洱茶以特殊的秉赋奠定了“名重于天下”的地位。其实,六大茶山与普洱茶那种难以分割的血肉关系,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中就有记载。

  云南普洱茶分布:《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以茶易西蕃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判伏诛,遍历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矣。

  阮福的《普洱茶记》,数百字的短文,四次提及“六大茶山”。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普洱茶记》中,六大茶山的地名在不同的史志中,是不一样的。清代学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及《滇海虞衡志》和《云南通志》中的六大茶山是一致的,分别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这也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比较流行的说法;而在思茅厅采访笔录中,六大茶山成了倚邦、架布、、蛮砖、革登、易武;1962年出现在《云南日报》上的六大茶山,却是易武、景迈、勐海、南糯、布朗及攸乐。《普洱府形势》中说六大茶山中的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倚邦等五山归倚邦土司管辖,曼撒茶山归易武土司管辖;而《思茅厅界图》认为古“六大茶山全在澜沧江东岸”。云南普洱茶分布犹如上面所讲述的。
 

普洱茶存放仓库的温度和湿度是多少普洱茶存储

温度是23度左右,湿度是50%——70%,其实就是人觉得舒服的环境。

普洱茶存放仓库的温度和湿度是多少普洱茶存储

普洱茶存储的物理条件:

1、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所以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因此,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普洱茶存放越久越好吗

普洱茶的价值与收藏年份有一定的关系,那是不是存储普洱茶的时间越长越好呢

1、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存放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产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陈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故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存放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产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陈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故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

2、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

3、从某个定义来说,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其实,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4、另一方面,云南普洱茶的转化口感是因为其原料和工艺所决定的。

市面上的老茶很多,但不是都好喝,自然找老茶客就很刁,很执着,除了讲究厂家,年份,型号,批次之外,还一定要喝一喝茶的味道。而不是见老茶都买。

这是什么原因呢?老茶是新茶转化出来的,除了一些不易为人知的潜质之外,大部分的茶品在新茶转化时期就已经奠定了日后的口感走向。所以很多历史老茶的原料不敢说是当年的古树,至少也是没有施肥添药的生态茶林。如果新茶都不具备正常的口感基础,再存储多年也是枉然。这是第一个原因-原料。

第二个原因,生产环节-转化。我们在市场买到的云南普洱茶是工厂里面已经结束了加工的成品,但是云南普洱茶自从它被采摘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生产环节,只不过它的生产从茶厂的加工流程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茶架上。只要没有冲泡之前它都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的相关因素很多,比如空气,温度,湿度等等。

好的水路感觉细腻绵长普洱茶水路论述

普洱茶水路是一个比较深的话题,是专门针对茶汤的感觉的论述。好的水路感觉细腻绵长,如大山之高如大海之深如草原之广。

好的水路感觉细腻绵长普洱茶水路论述

是一个民间品饮的通俗用语,没有官方的定义标准,但在一些评茶标准的审评术一般对水路的表述用:细、细致、粗、较粗等用词。水路是水性这方面的概念,跟汤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水路是普洱茶品饮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网上论坛还有线下都时常听到关于水路理解的争议,各种说词很多:“水很杂”、“水路持绵长”、“水路细腻”、“水路浑然”,“水路宽广”、“水路饱足浑厚”、“水路柔顺”、“水路细是指茶水清甜,且单薄”、“水路好,应该是无燥干感,水在舌和喉之间润,生津回甘好。”等等,

对水路的观点与理解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纯属广东俚语,“水路”即指汤感,意为茶水的路数、路子,“细”相对于“粗”,粤语中尤指细腻、精巧,引申为评茶术语即指“甜滑、厚润、不显粗涩也”。

以上说法,有对的,有模糊的,也有错的,那什么是水路呢?应该怎么去理解和表述?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对水路的表述

水路是一个民间品饮的通俗用语,没有官方的定义标准,但在一些评茶标准的审评术一般对水路的表述用:细、细致、粗、较粗等用词。水路是水性这方面的概念,跟汤感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水路的“粗”与“细”

普洱茶的水路,指饮茶过程中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的感觉。区别于汤感的是,水路指的是一种动态的感觉,通常以粗、细区分。用绸缎和粗麻拖拽过人的皮肤,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将这种感觉类比到茶汤流经口腔和喉咙时,前者为细,后者为粗。这要细细品味。

水路的粗、细除了与制作工艺有关,与茶青的嫩度和茶种也有关。

水路跟厚、薄、回甘是否有关

普洱茶的厚、薄对水路有影响,但这些概念的表述是属于普洱茶品饮汤感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

普洱茶的回甘跟水路没有直接关系,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也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