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碧螺春泡法>你了解碧螺春的茶艺吗

你了解碧螺春的茶艺吗

2019-06-17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要说小编最喜欢的茶,那必定就是产于洞庭湖的碧螺春了。从小到大,小编喝碧螺春就没间断过,基本上算是每天都会喝上一杯。就像有的人喜欢喝酒一样,小编喜欢喝的却是茶。这碧螺春可是绿茶中的极品哦!一直以来,碧螺春都被赋予了很多的传奇故事,但是小编比较喜欢的一个版本却是和康熙皇帝有关的那个。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了解碧螺春吧!

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冲泡碧螺春吗?都说好茶配好皿,这是没错的。一杯极品碧螺春,不仅仅是一杯好茶,还是一种好的视觉享受。冲泡碧螺春的第一步是——洁手温杯,将茶具清洁干净并提高杯子的温度,茶界的术语将这种方式叫着“仙子沐浴”,第二步则是“碧螺亮相”,冲泡之前,给客人欣赏茶叶美丽的外形。

在冲泡的时候,会用循徊灌注法向杯里注三分之一的8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雨涨秋池”。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向杯中投3克左右的碧螺春春茶,我们会在这一步看到茶叶就像雪花飘舞一般,所以我们称之为“飞雪沉江”。

这就是小编喜爱许久的碧螺春了,大家有没有觉得碧螺春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呢?如果你们也想冲泡一杯碧螺春,想去品茗其中的茶韵,那么你们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冲泡碧螺春的时候可千万要注意水温的把握。否则好好的一杯碧螺春茶就有可能被你们泡毁了哦!

有用+10
分享

碧螺春的采摘标准

 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影响茶叶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碧螺春从采摘之初要求就相当严格,所以才能有我们所尝到的清鲜爽口的碧螺春绿茶。
碧螺春的采摘应该遵循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其实碧螺春的采摘时间非常短的,一般从春分开始,到谷雨前后结束,大约也就只有不到一个月的采摘时间。在采摘的过程中通常以一芽一叶为标准,从初展芽头开采,采摘芽长1.6~2.0厘米的茶树鲜叶,因为茶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一斤碧螺春需要使用6.8~7.4万颗芽头,如果是特别名贵的碧螺春,有时候还能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
采摘回来的碧螺春嫩芽必须应该精挑细选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制作,挑选要求剔出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采茶时节,茶农们都这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早晨5-9时进行茶叶采摘,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以上碧螺春的采摘标准,知道了这些,你会更加理解茶农的辛苦,以及碧螺春的鲜嫩口感从何而来,只有每个环节紧紧相扣才能制作出优质好茶。
转载请注明出处:maimaicha/blog/biluochuncaizhaibiaozhun/4531

如何巧用碧螺春去除黑眼圈

如何巧用碧螺春去除黑眼圈

来源:九茗茶茶叶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碧螺春是我国绿茶中的精品,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不仅香韵宜人,还具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如何巧用碧螺春茶叶去除黑眼圈。

制作及使用方法:

1、用碗将茶叶泡开。

2、 将泡茶碗贴近眼周围,睁大眼睛让茶的热气上蒸到眼部。

3、 用茶的热气暖和眼的周围,再移至另一只眼,如此反复数次。

4、 当茶碗内蒸气减少、茶碗温度下降时可让茶碗贴上眼部周围皮肤,以起到类似用热毛巾敷眼的作用,巩固、增强疗效。

热敷去黑眼圈的原理

热敷法就是以覆盖局部使其温热而产生治疗效果的方法。绿茶热敷法就是把泡有茶叶的茶碗贴近眼睛周围,利用茶的热气敷眼,以消除眼部疲劳、驱除睡意,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因睡眠不足造成眼部肿胀(眼袋)可起到消缓的作用。

当你享受著热敷的舒适感觉时,茶叶中含有鞣酸的有效成份正在对眼部皮肤产生作用,眼部的炎症被抑制、消缓。当然,若眼部有炎症最好直接用茶汤洗眼,效果更好,但若只是眼部疲劳则用热敷法即可。热敷后的茶汤仍可饮用,茶汤中的丰富维他命也可提供眼部必需的营养,以内外兼治,效果更佳。同时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更另提神醒脑,消除睡意。

提示:

1. 注意掌握茶碗与眼睛的距离,小心不要让热气或茶碗烫伤眼睛。

2. 需等茶碗温度下降后才可让茶碗接触眼部周围。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简介,康熙皇帝赐名!

明清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由鼎盛而走向终极的阶段。这期间,由于清代几位皇帝对茶文化的推崇,使得团茶、饼茶逐渐边茶化,末茶几近衰落,而叶茶和芽茶开始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方向。清代康熙帝对“碧螺春”的题名,可以说是品味叶茶和芽茶成为世风时尚的一个标志。只要是品饮过碧螺春茶的人,都被它嫩绿隐翠的颜色,柔匀细嫩的叶底,清香幽雅的香气,鲜爽生津的韵味所深深吸引。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来历,却一直鲜为人知。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关于碧螺春名字的由来,民间的说法有很多个版本。现代人对于碧螺春名字的解读是这样的:碧指的是茶叶本身的颜色,好似碧玉;螺是指其形状卷曲如螺蛳;春是因采摘在早春;所以合称为碧螺春。那么你知道碧螺春名字在古代的时候是怎么来的吗?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和《清朝野史大观》等书的有关记载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生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石壁缝隙间,此茶清香幽幽,飘忽不散,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于是,当地茶人用吴语惊呼道:“吓煞人香!”于是,“吓煞人香”又成了这种茶的土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南巡到洞庭东山,江苏巡抚宋荦派人购置了当地制茶名手朱正元精制的品质最好的“吓煞人香”进奉皇上。康熙皇帝品尝后,顿觉清香醇甜直透肺腑,好茶!但一听说这茶名叫“吓煞人香”,又觉粗俗不雅,于是很想给它重新取个名。

在文化上早已被“汉化”了的康熙皇帝非常熟悉古代的一些咏茶诗词,如苏轼曾说:“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试焙新茶诗)),又如李清照说;“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小重山》)。“武林春”也好,“一瓯春”也好,都是指代茶叶。于是,康熙皇帝根据此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采制于碧螺峰上,欣然将它题之为“碧螺春”。

这一改,确实富有诗意,文雅得多,也贴切得多。“碧螺春”从此成为贡茶,当地官吏每年必采办朝贡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