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大家在选购普洱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大家在选购普洱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019-07-02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茶叶要注意什么呢?近来茶叶的质量都是要靠消费者自己把关了。随着今年茶市的变动,目前茶叶卖的最火的有乌龙茶红茶,还有普洱茶,那么买普洱茶要注意什么呢?

大家在选购普洱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买普洱茶最关键的就是分辨好坏了。而最基本的分辨,就是要根据普洱茶国家标准必须符合四个原则:

第一,普洱茶保护区域,主要是云南省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不是以上保护区域生产的茶,都不是普洱茶。这个主要看普洱茶的外包装。

二是大叶种。在云南普洱茶的保护区域中,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的茶叶,但是生产普洱茶的只能是这个区域中的大叶种。这个主要是看普洱茶的外观。

第三是晒青。普洱茶青毛茶的干燥方式,必须是"日光干燥",即晒青。晒青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普洱茶酶的活性,保证它的后发酵。这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的关键工艺之一。

第四是后发酵。普洱茶是在晒青毛茶的基础上,紧压成型然后自然发酵,或者是用晒青毛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这两种方式都是后发酵,区别于红茶、乌龙茶的发酵过程。这两点主要是看茶汤的味道。

真正的普洱茶必须符合以上四个条件,普洱茶国家标准必须遵循以上四个原则。过年前买普洱茶还要注意茶叶的外形与茶汤的味道。至少要保证茶叶的安全与健康。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三个强大支点五原则

普洱茶三个强大支点
  1、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更加重视生命质量、普洱茶卓越的保健养生功能,满足了这一要求;

  2、在保健功能的基础上,普洱茶的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消费。没有哪一种无酒精饮料像普洱茶这样承载了这样丰富的文化因子;这与当今社会多元化文化价值观相符合。

  3、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人工发酵的熟茶,可以做到口感的标注化,这是普洱茶占领国际市场的优势功能,最终形成强大的“类红酒产业”。(当然,对国内的老普洱茶迷来说,变化万千青饼别具魅力)

  第一原则:关于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物质基础特点有三:

  1、原料是云南大叶种;

  2、工艺是晒青工艺;

  3、品质越陈越香。

  第二原则:普洱茶的三大价值:

  1、保健功能

  2、文化价值

  3、投资价值

  第三原则:关于什么样的普洱茶是好:即强调正宗,强调原产地保护的实用理性原则:“好茶三原则”:原产地的原材料在原地加工。

  第四原则:普洱茶文化精神的特点;必须以云南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基础,所以普洱茶文化既与“和敬廉美”、“精行俭德”“七义一心”“和敬清寂”等茶文化精神有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可以尝试归纳为五个字――即“普洱茶五德说”:健、奇、厚、和、真。

  第五原则:品鉴普洱茶要把物质基础和感观体验结合,七个字:质、形、色、香、味、气、韵。

如何看待普洱茶的茶梗?

如何看待普洱茶的茶梗?

普洱茶喝多了,难免遇到“梗”,而消费者对茶梗的看法也各执一词:有的人认为出现茶梗是茶叶等级低下甚至茶品劣质的表现;有的人却认为茶叶含茶梗好处多多,比如耐泡、汤“甜”、香高,甚至说有降血糖奇效的……

对以上说法我不作定论,今天只来客观谈谈“茶梗”。

从“国标”中可以看到,对普洱茶(晒青茶和熟茶)的感官品质特征的规定,生茶净度:四级为稍有梗片,六级为有梗片,八级为梗片稍多,十级为梗片较多;熟茶净度:三级匀净带嫩梗,五级尚匀稍带梗,七级尚匀带梗,九级欠匀带梗片。综上,普洱茶在拼配过程中,是允许出现梗片的。既然如此,梗片到底有何优势?

如何看待普洱茶的茶梗?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制茶学》提到:“从试验结果,得出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梗的香气最高……从化学分析资料,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茶氨酸含量,茎梗比嫩叶多。”“从中国制茶经验:(一)梗中含有较多的能转化为茶叶香气的物质,但转化为滋味的物质较小,所以单纯梗子的制茶品质香高味醇而淡。(二)梗中所含物质大多数是水溶性的,能随着水分从输导组织向叶片转移。(三)这些物质转移到茶叶后,与叶片内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梗片参与拼配能提升茶品的香气,与茶叶优势互补,所以,大家在喝茶的时候,没有必要“谈梗色变”,一定量的梗片存在,是合理的。

普洱茶的产区探究普洱茶产区南迁之谜

宁洱县黎明乡埋有宝藏的传言似乎正在应验——当村民们将“镰刀对弯镗,黑山对亮山,哪个能识破,能得财宝千千万”这条寻宝秘笈口口相传几代人之后,竟在一次意外的耕作中得以验证。尽管在旁人眼中,那些长眠在仙人村委会“大古洞”地下的“宝藏”实在算不上有档次的珍品。但在当地普洱茶历史研究者看来,这些“宝藏”为何人所埋?其拥有者的真实身份和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都与揭开普洱茶南迁之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普洱茶的产区探究普洱茶产区南迁之谜

出土茶具印证消失的普洱茶产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一直以种茶为主的宁洱县掀起了一轮种植咖啡的热潮。村民在仙人村委会一个名叫大古洞的地方垦荒,“刚挖出东西时,确实令很多人眼前一亮,但很快就有人对此感到失望。”宁洱史学研究者王兴康口中的“东西”,其实是一堆瓷器,因埋藏时间太久,大多数只能以残片的形式存在。但王兴康等人依然在对“宝藏”的惊鸿一瞥中有所发现——经过现场初步辨认,瓷器基本上都是茶壶和茶碗。致力于揭开普洱茶南迁之谜的王兴康看到了一丝曙光。

这些茶壶和茶碗零散分布在一亩地的范围内,每一堆瓷器旁边都用三块石头围拢加以保护,上面则覆盖了一层约20厘米厚的土层。王兴康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如此严密而细致的保护,显然是其拥有者试图尽最大努力想要完整保留。那么,这批来历不明的茶壶和茶碗就肯定不能被简单定义为普通瓷器。

居住在大古洞周边的村民声称,此地自古就有“藏宝”一说,是“清朝同治年间遭大理杜文秀起义军攻打时,大户人家因无法携带选择就地掩埋的”。而长年研究普洱茶历史的王兴康却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对“藏宝”一事作出解读。他考证后指出,虽然大古洞一带的土地荒置已久,但如果通过出土物件追溯历史,可以大胆推断这里曾是普洱茶产区。当地村民的回忆似乎也对这一说法加以印证。“他们告诉我,过去这块地边上还有一块清朝时期立的石碑,上面的内容大致是禁止砍伐茶树之类。遗憾的是,当王兴康返回现场,打算带回部分瓷器作进一步研究时,出土的瓷器已经被人拉走。他从朋友张其彦辗转带回的消息中得知,由于在瓷器残片上发现了”雍正“的字样,这批瓷器被定义为清朝文物。

由于缺乏专业鉴定,这种难辨真伪的说法已经不能作为研究依据。但王兴康依然坚信,作为历史上的普洱茶主产区,在普洱府设立后由于征收高额茶税激发的民间起义,是致使大面积茶产区遭到破坏,茶农迁徙以致普洱茶南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