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膏在宋代形成

普洱茶膏在宋代形成

2019-07-03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普洱茶膏在宋代形成!宋代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亇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时代。很多学者认为,茶业兴于唐、盛于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朝野“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宋徽宗赵佶更是爱茶痴迷,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举国上下对茶品的热衷,自然形成了制茶业在宋代的空前繁荣,从茶叶的采摘、焙制、造形、包装、递运、进贡等诸方面相比唐代制茶更上一层楼,且规定更加细致,命名也十分考究。

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宋代将此方法获得的茶膏,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做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虽然《茗荈录》主要记述茶事的十八个趣闻,但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看到这两款茶膏的名称,标志茶膏做为独立产品的存在。

二是在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的品质和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这与唐代制茶中“含膏”工艺有明显不同。或者说相比唐代而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宋朝的蔡襄(公元1012---1067年)曾做过宋仁宗的贡茶使(负责造茶进贡的官吏),在他著述的《茶录》中对此有专门的描述:“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这里的“珍膏”就是茶膏。

当到了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时,对“珍膏油其面”则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好坏做为鉴茶标准。他在其撰写的著名的《大观茶论》一书中,就如何从外观鉴别饼茶时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意思是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绞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是宋代茶中珍品。

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制茶工艺却在明代嗄然而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风饼,全部改为“散形茶”。我们姑且不对这种变革妄加评论---无论是进步还是倒退。但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怎样“醒”,会更好喝?

普洱茶怎样“醒”,会更好喝?

醒茶是喝茶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关于醒茶,常见的说法是:醒茶是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

醒茶分为品饮前醒茶和品饮时洗茶两种。

一般来说,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因为只有通过醒茶我们才能品饮到它最温润甘醇的滋味。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别,还有散茶与紧压茶的形态差异,不同的普洱茶,醒茶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普洱茶怎样“醒”,会更好喝?

1、散茶的醒茶

散茶一般是不需要再进行冲泡前醒茶的。因为处于密封保存状态的散茶短时期醒茶意义不大。

而如果不是密封保存的散茶,那它本身就处在一个类似长期醒茶的过程中,也没有必要再继续醒茶,直接进行冲泡时醒茶即可。

通常适宜使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即入即出润茶(洗茶)1-2次便可饮用。

2、新生普的醒茶

新制生普因没经过存储陈化,所以只需要进行冲泡前将茶饼撬散,稍微静置0.5-1个小时即可,主要目的在于品饮其原汁原味。

所以,冲泡时醒茶为了避免产生烫熟味,适宜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润茶(洗茶)即入即出1-2次,即可完成醒茶。

3、新熟茶的醒茶

新制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会有较为明显的渥堆味,一般不建议品饮刚刚发酵完成的新熟茶,新熟茶一般存储半年再品饮滋味会有较大的提升。

如果是品饮新熟茶的话,先将茶饼撬散,放置于紫砂罐中,利用紫砂的双气孔结构所带来的吸附性,能够起到较好的吸附熟茶渥堆味的功效。

将紫砂罐放置于通风、干燥、无异味、无阳光直射处,根据熟茶渥堆味的轻重程度,决定放置时间。建议如果第二天要喝,在前一天就将茶品撬散,放入紫砂罐中醒茶效果较好。

4、老生普的醒茶

老生茶因为经过长期的存储,醒茶就显得尤为重要。老生茶因为存储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仓库存储以及个人存储。

专业仓库存储的一般会有相应的仓味,个人存储的茶品在长期的存储中难免会有一些杂味。所以,建议大家醒茶前先闻茶品。

如果有杂味、仓味并且较重,可以将茶品撬散放在无阳光直射、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1-2天(具体时间以茶品杂味、仓味消散快慢和轻重程度而定),使茶品和空气充分接触氧化,提升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活。

如果茶品本身香气较好,而杂味、仓味并不浓重,可将茶叶放入紫砂壶中用热水淋壶,通过升高温度能使茶叶的杂味消散一些。

5、老熟普的醒茶

老熟普醒茶时与老生普类似,先闻茶品是否有仓味、异味,若无异味、仓味,将撬散的老熟普装入紫砂罐第二天即可品饮。

若有异味、仓味先将茶叶放在通风、干燥、无异味、无阳光直射处,让异味、仓味消散之后,再装入紫砂罐放置2-3天。

冲泡时,先将茶叶放入紫砂壶中沸水淋壶后,再沸水即入即出润茶2-3次,即完成醒茶。

当然醒茶也不能过度,不然会导致过度氧化,茶香散失,茶味寡淡。特别是好的茶,如果没醒好,对好茶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普洱茶不仅仅是茶还是文化以及是古董

普洱茶是茶,普洱茶还是文化,还是古董。这是那位茶师给我们说的,听讲普洱茶,是在景洪,也就是西双版纳州州府。

普洱茶不仅仅是茶还是文化以及是古董

这茶师高个、白净脸,他的手和嘴都忙着,手忙着泡茶,嘴忙着讲茶,双管齐下。茶师幽默,敦促大家品茶:做什么都有个讲究,皮鞋要穿亮的,找老婆要找胖的,喝茶要喝烫的。他的话把坐在我旁边听讲的女士说乐了,此女士北方人,体态稍发胖。我知道她为何而乐,北方人审美,女性要苗条,不苗条了就瘦身,我知道她乐就乐在茶师“找老婆要找胖的”那句,那句话让她满足了一下、平衡一下,满足和平衡,从她流光溢彩的眼神中分明可见。文化各异而已,文化可以融合为和谐、融合为快乐,确实是。就审美而论,因人而论,因地而论,南拳北腿,环肥燕瘦,各有各的妙处。茶也无例外。

茶师继续泡,继续讲:你们吃茶,吃的不仅仅是茶,吃的还是文化,还是古董。为什么说吃的是古董呢,吃别的茶,八小时以后就是隔夜茶,吃了有害。普洱茶则不同,一杯普洱茶,这次吃了下次还可以吃,吃了的茶晾干,晾干后可再泡,这是其一;普洱茶还可制作各种形状保存,小若药丸,大若南瓜。一块青“饼”,一块青“砖”,可雕文画字,当装饰,送朋友。普洱茶可以比人的岁数大,人老了,老来无用。茶老了,老了是宝贝,普洱茶放置的时间愈是久,它的品位就愈高,几十年、上百年,不改色、不变质,这是其二。

所以,普洱茶是文化,也是古董。

于是我就想,不变质的茶才是真茶,真茶当普洱茶,独一无二。那么做人呢,做人应该像做茶学习。人们相互间的友谊,假如二十年以前是怎样,二十年之后还怎样,一个二十年,两个二十年,几个二十年后不变质,这才是真朋友,这才像普洱茶的品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普洱茶都可以是文化,其他呢,更多,繁若星海。当然,精华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中国人讲究少为贵,稀罕凤毛麟角,欣赏出类拔萃,讲情义也是,在中华文化里,高山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这肯定就是情义的绝版,也是情义的样板、标识了。

从听讲普洱茶牵连到情义说,似乎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其实不是,吃茶,不在于一个吃字,吃茶吃出的是滋味,就像是体味人间事物一样,石头会说话,树木会说话,流水会说话,只不过人们听不懂它们的语言。如果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那么山和水就苍白没趣味。

比如普洱茶,可当景观之,可当趣品之,可当物藏之,喜爱它的角度不同,收获的情趣也不同。

黑茶是怎么分类的?安化黑茶与熟普洱茶有何区别?

黑茶是怎么分类的?安化黑茶与熟普洱茶有何区别?

普洱茶

:黑茶的分类有哪些?如何区分?

答:黑茶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地区:分为云南普洱、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南路西路边茶;二是按外观形状和包装形式:有扁形、圆形、枕形、碗形、圆柱形、篓装等。

黑茶是怎么分类的?安化黑茶与熟普洱茶有何区别?

普洱茶

问:安化黑茶与熟普洱茶都属于黑茶,有何区别?和砖茶有不同吗?

:黑茶除茯砖茶在压制前有几个小时的热发酵外,其它砖茶都不没有进行再次后发酵,因此黑茶的发酵程度基本适中,而熟普要经过长时间的潮水堆积的冷发酵过程,与黑茶在发酵方式和发酵程度都不一致。

黑茶是怎么分类的?安化黑茶与熟普洱茶有何区别?

安化黑茶

:黑茶与熟普洱茶是发酵程度一样的吗?

答:黑茶与普洱虽同属黑茶大类,但普洱系云南大叶原料,黑茶系中小叶品种。就发酵程度而言,普洱生茶无专门的发酵工艺,而湖南黑茶有特定的渥堆发酵过程。如果属于普洱熟茶,系采用专门的潮水渥堆发酵工艺,反而发酵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