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详论普洱茶存储概念

详论普洱茶存储概念

2019-07-11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聊到普洱茶的仓储问题,对于藏茶的大家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仓储的茶。

虽然按照地区来分,可以把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很多种,比如香港仓,马来仓,大陆仓等等。但是根据系统的分类,就分为两类:入仓茶、未入仓茶。

入仓茶:
现在市面上对入仓茶,统统觉得是不好的茶,其实不然,适度的入仓有时候能超出未入仓的茶的口感,当然仓味始终难退。说到入仓,那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什么是入仓?入仓就是将茶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茶叶存放的自然环境。

由于市场上大家对普洱仓储的误区,也因为传统香港仓通过增湿、增温、不通风的仓储,以利茶品快速陈化,从而流入很多所谓的湿仓茶,霉变茶让大家对入仓茶印象极坏。

那如何辨别湿仓茶呢?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等做综合判断。
1、基本上会有所谓白霜,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仓储较轻者,则仍会出现茶面油光的状态。
2、茶菁条索模糊、无光泽。
3、茶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4、容易有茶虫嗜咬、白色丝状黏液痕迹、虫屎。
5、外包纸张与内飞容易有茶渍。
6、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7、口感闷顿,不清爽、有杂味。
8、叶底色杂、不均,容易出现黑硬碳化。

未入仓茶:
未入仓茶,其实就是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要剂或物质等等,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于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称未入仓。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及的“干仓”存放。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缺点在于陈化速度慢,苦涩度高、汤质相对较薄。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膏解密


  一、普洱茶膏的产生

  其实,只要注意中国茶叶发展历史,尤其是制茶工艺演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藉监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1、茶膏的雏形始于唐朝。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陆羽作《茶经》、建立茶政收税、茶马贸易、民贡与官贡茶品的出现,都标志着茶业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期间,茶膏也做为贡品悄然出现,所不同的只是以民贡方式出现。

  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所谓民贡是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属于土贡性质,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也是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向朝廷进贡茶叶,这在唐代尚属首次;而官焙是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长兴与常洲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顾渚贡茶院。

  茶膏则是沿着民贡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洲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珍贵。

  因此,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

  那么,唐代的茶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我们在仔细研究陆羽的《茶经》及唐代的制茶工艺后,可以做一个初步判断:茶膏的出现与唐代作饼制茶工艺有直接的关系。

  蒸青作饼的制茶工艺在唐代已经逐渐完善,这种陈茶制作方法是唐代乃至以后的宋代茶叶加工的主流。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陆羽老先先在他所处的年代已经发现这一现象,并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如“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文字。

  而且陆羽认为,真正的好茶一定是“含膏者皱”的外形,这里指的“皱”,是含膏的表现,即外形褶皱,茶汁流失少、茶味浓。《茶经》中列为第一位的好茶“胡靴”,就是“含膏者皱”的代表。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陆羽在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汁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茶叶中的好东西,但他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唐代《国史补》记载唐代官贡茶品有十几个品目,其中“岳洲邕湖含膏”就列其中。

不同仓储环境对普洱茶滋味的影响

  普洱茶的仓储,除了卫生达标外,谈论比较多的就是温度和湿度两个指标。最近几年,张贵景的凤宁号一直与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合作,小范围内对各种仓储条件进行测试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纯高温仓汤色变化快,但茶汤薄,没有滋味,没有香气。在昆明做的纯粹高温仓不加湿试验中,饼面迅速发黄,芽头、毫毛方面迅速显黄,冲泡时汤色翻黄相当快,两年汤色就显黄,甚至可以达到泡红茶时的黄度。但汤水入口时明显感觉比较薄。与农大老师沟通后的结论是,过度高温造成芬芳类物质迅速消耗。大部分芬芳类物质都是低沸点、易挥发,如果温度超过30℃甚至40℃时,这些物质在还没有转化成单糖、醇类物质、多酶类物质时就直接挥发掉,结果是汤色虽然变黄但香气却跑掉了。

  模仿高温高湿环境后再高温降湿,普洱茶出红汤红底的确很快,汤色是红浓透亮的,叶底颜色也均匀,要不是褐红,要不是深红,不像纯粹的高温高湿仓那样汤色浑浊、叶底花杂,但喝着锁喉。低温高湿仓的滋味虽然足,但香气不扬,水气很重,类似于湿仓。低温低湿的缺点是转化比较慢。在跟踪自然仓的试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比较容易产生杂味,而且杂味很严重。

 

  所以张贵景认为,理想化的普洱茶仓储标准,应该是平均温度在30℃左右,相对湿度45%~60%是普洱茶最接近云南自然仓储的味道。昆明太干,湿度很少达60%,广东一带又太湿,经常超70%甚至到90%以上。正是因为各地的温度、湿度都很难达到理想化仓储的条件,所以现在大家都开始建标准仓。

  “如果我们把茶放到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当然可以通过设备做到茶仓内温度、湿度都处于恒定,但如此仓储出来的茶是不科学的,会显得比较闷,香气比较低沉。”张贵景说。他认为空气不流通的完全密封的仓储环境并不理想,更容易出杂味。因为空气不流通时室内空气会变得很浑浊,就好比一间密闭的空屋子,即便里面什么都不放,过两个月仍然会有味道。

  张贵景的结论是,好的仓储应该是自然仓结合部分人工干预。其中,自然仓储占到6~8成,人为干预占2~4成。他认为普洱茶的转化,从专业角度讲无非就是个多酚类物质和色素转化的一个过程,以达到降低苦涩味的目的。比如新茶中叶绿素含量高,通过时间来让叶绿素慢慢退化,变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最终老茶汤色红浓。通过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比如近年来出现的辐照等手段,的确可以让多酚类物质快速转化和下降,也确实让茶变得不苦不涩。但这种快并不代表着好喝,所以仓储要遵循自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让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更为理想。

为何普洱茶可以投资收藏?收藏普洱茶如何避免风险?

  

  ——关于普洱茶的投资收藏

 

  普洱茶为何会和其他类茶不一样,除去品饮还有投资收藏价值。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一片茶的陈化,类似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从矛头莽撞爱冲动,变成平和淡定放的下,这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修为。普洱茶的陈化不但改变茶性,也改变了滋味的适口性,苦涩降低出甜度,青味散尽口感更醇和,关键是因转化而出一种适口性的暗香。

 

  2、普洱茶是有型的,有历史标示的,如外包装,内飞等,普洱茶的有型便于交流传递,更适合投资收藏。

 

  3、普洱陈化周期过长,必须引入第三方资金进入,一般普洱茶的转化都需要十年八年周期,这么长的时间大量的占用资金,厂家商家都难以为继,必须把这部分生产交给闲散资金参与,而且资金参与也不是一次放到底,可以换手,有退出机制。

 

  4、历史原因造就陈化中的茶存量少,但未来市场却不断扩大。早年陈化的茶不但数量少而且品种不丰富,比如现在流行的纯料名山系列如老班章,冰岛的茶王树等,过去做茶没有现在这么精致,细分,这也是产品线的一个空缺。

 

  5、普洱茶的价值构成等于品质加品牌,品质决定消费,品牌决定知名度和变现率,比如美女能人散落民间无人知,一旦参加了中国好声音,达人秀就天下知了,那么这些节目是什么,其实就是通道,美丽才干被人知道就是通道起了绝大作用,而品牌的作用就是搭建通道,毕竟普洱茶沉淀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投资成功与否主要标准就是增值变现。抓住品质是种投资,抓住品牌是一种投机,两者完美结合就是很成功的投资,有品质利于不败之地差在什么时候出现伯乐,一味追求品牌就会陷入投机漩涡,随时出现击鼓传花的风险。

 

  6、普洱茶的价格链,大局观,标杆茶的建立。普洱茶种类繁多,品种如漫天繁星,如何去理顺它们,就必须建立普洱大局观。按时间和工艺特征把历史上的普洱茶分类为号级茶,印级茶,八中老茶,中生代茶(中期茶)和新茶。分别确立这些分类茶中的标杆茶,所谓标杆茶就是市场份量很重要的茶,它的价格波动能承上启下,是周围茶价格形成的依据,标杆茶一旦确立,那么不同时期的标杆茶价格就形成一个链条,这就是价格链,价格链的形成是判断不同时期茶品的重要依据。

 

  以上六点大致说明了为何普洱茶可以投资收藏,我们应该怎么着手,如何避免风险,发现机会,如何正确的开展普洱的收藏。

 

  最后谈谈普洱茶的趋势,普洱茶从2000年在大陆开始流行至今,基本都是以摸着石头过河方式进行,大体经历过港仓,干仓,大品牌,名山纯料等特征的时代。如何能洞悉普洱茶未来发展趋势,就能为现在的普洱茶投资收藏指明方向,少走弯路,避开风险,追求投资最大收益。虽然普洱茶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很多,但仍未见成熟,未来仍然有许多机会和风险。

 

  给大家提示一下,未来普洱茶可能会出现重大机会的方向。比如:1、普洱茶销售通道的建立,也就是交易平台的建立;2、中生代茶(中期茶)二次品牌的形成;3、古树熟茶大量出现;4、投资资金进入领域从新茶转移到旧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