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喝法:茶馆处处有,品茶成时尚

普洱茶的喝法:茶馆处处有,品茶成时尚

2019-07-17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饮茶,有清凉止渴,清热解毒,消食化郁之功效。记得少时跟随父辈到农田中劳作,烈日当空,地如火烤,酷热难耐,挥汗如雨,父亲见此总要吆喝一声:“伢子,到树荫下乘乘凉,喝碗茶去”。我立即奔向树荫处端起茶筒或茶壶“牛饮”起来,茶水灌进咽喉,滴落到脖子上,有一种清凉透骨,酣畅之极的痛快。有一次由于饮食过量,我不断地嗝嗖嗖,娘说:“泡杯浓茶喝喝,消消食”。后来看到药店里确有消食的“午时茶”卖。人在长途跋涉时,偶遇茶亭,便拐进去歇歇脚,喝杯茶,消渴解乏,定会生出一种脚底生风的感觉。尤其是山道路口上的小茶棚,用沸腾的山泉水,冲泡清香的云雾茶,喝几杯再赶路,那将别有一番情趣,怪不得有人做了一副茶联:“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茶是以柔克刚的水,乡俗之人,心中结下块垒,无钱买酒浇愁,经常以茶当酒,狂喝一气,将一肚子的怒气徐徐咽了下去。所以梅尧臣在《南有佳茗赋》中写道:“士农工商日饮不厌,富贵贫贱不啜而不宁”。据传元明时期,中国的茶叶就传入欧洲,至18世纪,饮茶开始在欧美,尤其在英国普及开来,喝午茶竟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喝茶,还很讲究调配技术,一种新茶必须经过五、六次试饮才能正式上市,所以英国人把饮茶称之为“喝的艺术”。

看茶,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将饮茶作为迎客访友的一种礼仪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口语。有客来访落座,主人喊一声“看茶”。丫环小姐应声手托茶盘,徐步而至,摆杯把盏,斟上一杯香茶,主客便在杯声与壶盖的细碎中尽寒喧之乐,此为一看。酒馆茶楼,有高官显贵应约而来喝早茶,他们坐进豪华包厢,喊一声“看茶”,服务小姐即甜甜地应一声“是”,便有茶壶、杯盏和荤素茶点摆上桌面,茶客们或爽声大气地交谈,或交头接耳地私语,或谈政事、商务,也谈另外的一些事情,此为二看。一些衣食无愁的红男绿女,勾肩搭背,相拥坐进茶室,喊一声“看茶”,纤纤玉指,手托杯盏,倒一杯香茶,啜一口香茗,或嘻笑作乐、或眉目传情,悠哉乐哉,此为三看。这几看,有虚伪、有阴险、有狡诈、有淫荡、有陷阱、不看也罢。唯有一看,果真有许多欢愉竟在其中,经年茶客钟情茶道,他们把淡茶叫“清”,浓茶谓“酽”,对茶的色、香、味、形都非常讲究,买来一掬新茶,放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用沸水冲泡,只见茶叶上下翻动,尖朝上,枝朝下,毛毫竟相显露,慢慢舒展开来,渐渐沉入杯底,于是泡出了一杯绿水,唤来了一壶春色。这时候如果有品茶师在场,他们定会摇头晃脑地品评说:此茶挺直略扁,润绿显毫,香高味醇,汤清色碧,此乃好茶也!这才是真正的看茶。


品茶,是一种高雅的享受。那些会喝茶的人,对“喝茶”或“饮茶”二字是不屑启齿的,他们叫“品茗”。品茶或在美景如画的西湖“藕香居”,或在古色古香弹奏着古典或西洋音乐的茶楼里,或在乡间“阿庆嫂”的小茶馆里,或是大路朝天,各走各边的小茶棚里。那里有乡间遗老、有文人雅士、有亲朋密友,他们“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茶客们啜一口香茗,顿感清香入内,通体松酥,疲劳烦燥被稀释得淋漓尽致,令其久久不忍停杯罢盏。他们边饮茶边聊天,或者边饮茶,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吹拉弹唱,聊到投机处,听到兴趣时,被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柔柔地轻拥着,久久不舍离去。还有一种品法,一个人独坐书房或在向阳的窗子下,面前放一杯热茶,手捧一本爱读的书,看一会儿书,想一会儿事,或呆呆地看着茶叶在水中缓缓地舒展,轻轻呷上一口,留在口中回味,感受那或浓或淡的苦、或有或无的香,书韵茶香交融,人生百味皆尝,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一切哀乐悲欢、阴晴圆缺都消失殆尽,留下来的是心如止水,宁静而致远,人称这是“泡一杯浅绿,泡一杯散淡,泡一杯悠闲”,它把品茗之人带入了一个隽永宁静的至高境界,是高雅享受的充分展示和体现。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雅士都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成为茶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有用+10
分享

国家确定普洱茶产地是哪里?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告并且正式下达了《“普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确认普洱、临沧、西双版纳、昆明、楚雄、玉溪、红河、文山、大理、保山、德宏等11个州市均为普洱茶产地地域范围。该《规则》还确认“普洱茶”概念的表述应为“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这几个就生国家确定普洱茶的产地。

普洱茶规格考据:三五七克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规格考据:三五七克的前世今生

图为:南茗佳人摄

时下市面上的普洱七子饼茶,其规格多为每饼357克,每筒茶七饼。那么这一饼357克的规制,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发现当下不少人的观点源自于“七子圆茶,七圆一筒,每圆七两,重四十九两,折合每片357克,每筒5斤(7*357=2499克)”。更有甚者,将术数命理引入,从357这个数字中看到了阴阳五行,天地万物……

先不提术数命理这么高大上的话题,单只探寻七子饼茶规制的形成,发现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有如下记载:

“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从其中“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可知当时的圆茶(饼茶)确实是一饼七两,确与前文观点吻合。

可是在“雍正十三年”的那个时代,一两是50克么?

我们常听到一句成语“半斤八两”,比喻不相上下之意。可是“半斤”如何与“八两”相当呢?秦皇统一六国,制定度量衡,其中便设十六两为一斤。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十六两为一斤”被一直沿用。明清两代采用营造、库平度量衡制,一斤仍然是十六两。清康熙颁布的《御制数理精蕴》中对度量衡详加考订,并用万国权度原器与营造尺、库平两进行校验。当时的一斤相当于公制596.816克,而一库平两=1/16斤,约合37.301克。

民国4年(1915年)1月7日,北洋政府公布《权度法》。其第二条明定甲制营造尺库平制以及乙制万国权度通制并行,重量基本单位是库平两,等于0.037301公斤(千克)。可见此时的度量衡制度仍有沿用旧制,只是增加了“万国权度通制”(公制)与之并行。

国民革命之后,取代北洋政府的国民政府以市用制取代营造尺库平制,于1929年(民国18年)2月2日制定2月16日公布、1930年(民国19年)1月1日施行《度量衡法》,其第二条:“中华民国度量衡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称曰市用制”,其第五条规定“重量以公斤二分之一为市斤(简作斤)……一斤分为十六两”,其第六条规定“两:等于斤十六分之一即十钱(0.0625斤)”。此时的一斤已经等于500克,但一两为一斤的1/16,即31.25克。但民间仍多沿用旧制,即一斤约600克的算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的市用制沿用了一段时间。195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十两为一斤”。此时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旧制,但将一斤十六两改为一斤十两,一两的重量亦改为50克。

从“每圆七两”推出一饼茶重357克,只能发生在1959年以后(且不提此时7两=350克≠357克),决计不可能发生在“雍正十三年”。而《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和后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显然也是和术数命理扯不上关系的。

清代1两=37.3克,1斤=596.816克≈600克。即使在普遍同行公制的今天,司马斤、库平两制度仍在中华文明圈的国家地区中的粮食、菜市场、中药材等传统民生领域沿用,现在在中华文明圈的国家和地区中仍多有可见,比如在台湾,1台斤=0.6千克=600克。台湾乌龙茶常见的300克包装,正是“半台斤”一包。而香港澳门地区多采用与库平两略有不同的司马斤,1斤=16两≈605克,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亦如是。

按照我国近现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在颁行《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的时代,一个圆茶七两,应该约相当于现在的261.3克,而并非是357克。从“每筒四十九两”——“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百斤给一引”则可认为是为了方便计算,将98斤约做100斤。在库平两时代,即使是改变茶饼规格,也应该是整数的“两”或“钱”,而不会有357克这样颇具“现代气息”的规格。

现代的“357克”,应该是在采用公制之后,一筒7饼=2499克≈2.5公斤,一件12筒约等于30公斤。出口商品多衡量整件的规格重量,一件30公斤,无疑是便于计算的。至于现今业界常见的15公斤一件(6筒)的规制,则是起于2004~2005年间,石昆牧老师为此时期较早使用这种规格者。这种包装规格在现代流通体系下更为便于普洱茶以件为单位流转搬运。

太过久远的普洱茶,或因无实物资料无法考证,或因老茶多存于香港等地,仓储转化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重量衰减,无法还原最初的重量。现在可靠的老茶中,知名的“可以兴”茶砖,重约375克,约为旧制10两,明显有“取整”以便于计算的意涵。

石昆牧老师2013年推出的力作——金石·鑫昀晟,便承袭使用了375克规格,亦可算是对于经典茶品的致敬。当今普洱茶的规格已然多种多样,虽然357克饼茶仍是市场主流,但市场上已可见更多规格及型制的茶品。在选择如此丰富多样的今天,聊到357克的前世今生,既是一种对历史的负责,也不妨聊作茶间的玩笑。

普洱观察:芳村,中国普洱茶的华尔街

  芳村,中国最大的普洱茶批发市场

  中国普洱茶网讯:在许多普洱茶业内人士的微信里,芳村经常被称为“宇宙的中心”,可谓言辞夸张,但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芳村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及情感。芳村是中国最大的普洱茶批发市场。芳村不是一条村,而是一个区,芳村茶叶批发市场也不是一个,而是由二十多个茶叶批发市场聚集在一起,上万家店家档口,庞大的从业人口组成,相当于内地的一个小城市。

  芳村自南宋以来就是茶叶交易集散地,这里有一条村叫“茶滘”,古代做茶的人在此聚集居住,现在村民就是他们的子子孙孙。芳村能成为普洱茶的集散中心,是由广州这个批发之城的优越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广东是茶叶消费大省、港台最早喜欢普洱茶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如果说“普洱市”因古代的茶马古道的集散地而闻名,那么芳村就是现代茶马古道的集散中心。芳村市场的绝大部分档口都经营普洱茶,在芳村有庞大的普洱茶仓库,甚至仓库存茶过亿的商家都不在少数。市场向来有句古话:出处不如聚处,全国各地涌过来芳村批发普洱茶的人源源不绝,可以说只要关乎到普洱茶,几乎绕不过芳村:想深入认识普洱茶,必须到芳村;想寻找品牌做代理,必须到芳村;想以最低价格购买普洱茶,必须到芳村;想认识普洱茶行业人士,必须到芳村。

  芳村,是现代普洱茶的华尔街

  华尔街是纽约曼哈顿的一条街,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而芳村是现代普洱茶的华尔街。2007年进入芳村投身普洱茶中介交易,来自茶道仁心茶行的关辉先生,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芳村作为普洱茶的华尔街这一点深有体会,关先生向笔者介绍道:

  首先,芳村是普洱茶大规模中介交易的地方,同时也是普洱茶制定价格的地方;其次芳村是可以进行普洱茶期货交易的地方,类似于金融行业的操作方法,普洱茶也可以做多做空,即使你手中没有一点茶,也可以通过先卖货做空来收到一大笔钱;最后,像华尔街一样,芳村每年都有许多通过做多或者做空赚到盘满钵满的案例,每年也有因为做空亏损导致丢铺而跑路的例子存在。

  普洱茶走进芳村意味着可以成功流通

  走进芳村是普洱茶品牌的共识。走进芳村,进村代表成功踏入一只脚。芳村是普洱茶的核心势力,是整个中国普洱茶的重心。你的普洱茶品牌能够进驻芳村并且被接受,就意味着你的普洱茶品牌已经被收藏圈所接受,意味着能够交易和流通。

  如果说收藏是普洱茶在东莞能够体现的最大价值,那么流通是芳村的最核心价值体现。普洱茶的品牌有几千个甚至上万个,但是能够在芳村被流通交易的就只有寥寥少数的十来个品牌。在芳村拥有三十家以上的店铺经营的品牌有:大益、下关、雨林、福今、合和昌、今大福、润元昌、澜沧古茶、广隆等。其他绝大多数品牌还没有在芳村能够有30家以上的店铺并且被良好流通。

  能够在芳村市场上成功流通,就意味着产品能够随时变现,就意味着退出的时候有保障。

  爱也芳村,恨也芳村

  许多厂家对芳村的情感可谓是“爱也芳村,恨也芳村”,因为它们是成也芳村,败也芳村。走进芳村,意味着你的品牌影响力开始走上一线,但是也会存在被芳村绑架的情形。

  有多少厂家想走进芳村而不能,也有多少厂家想摆脱芳村,直接建立终端。

  大益是不想被芳村绑架的,它原来的销量的绝大部分都在芳村,可以说当初芳村基本绑架了大益,但是大益在全国利用几年时间发展了专营店体系,成功的部分摆脱了芳村,至少摆脱了部分经销商的控制。经销商在大益的体系内影响力已经被弱化。

  而下关则是另外一个局面,至今芳村的下关经销商仍然拥有庞大的影响力,在与厂家的对局中丝毫不显弱势。

  澜沧古茶原来大部分的销售还是靠芳村等批发市场。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在全国已经开设了许多专营店,也成功摆脱了芳村的控制。

  目前市场传言陈升号也开始撤离芳村,强势推进全国范围的专营店建设。

  芳村与炒作离不开关系

  有交易,就意味着有炒作的可能,在芳村,总是离不开炒作。大益在芳村有最大的二手交易商。他们不属于厂家的认可的正规渠道,但却拥有强大的能量。有许多其他行业的能手,带着巨资进入芳村,成为二手商。

  在芳村,还有许多“行街的”,他们没有固定的档口,或者档口位置很小很不显眼,他们或者是走路一族,或者是自行车一族,或者是电动车一族。他们是活跃在各个档口之间的更小更活跃的中介。

  芳村的未来

  曾经有人在08年就预言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会衰退,事实上芳村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芳村的档口在这几年内增加了很多,但是租金却一路上涨。

  “可以预言在几年内芳村都不会衰退,仍然是普洱茶的中心,”润元昌茶厂营销总监王奋斗先生告诉笔者,“中国的普洱茶中心,可能由只有一个,变成两个中心,其中一个是芳村,集散中心,一个是勐海,原料中心。”

  随着普洱茶的发展,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厂家逐步摆脱芳村,在全国建设广泛的渠道,但是芳村仍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位置,它仍然是普洱茶的交易中心,以及越来越多的老茶的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