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这些年代喝了这么多年的普洱茶居然“白喝”了

普洱茶的这些年代喝了这么多年的普洱茶居然“白喝”了

2019-07-17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普洱茶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吧,普洱茶有点复杂,很多人都喜欢收藏普洱茶,普洱茶越陈越香,就越有营养价值,但是你知道所谓的陈茶是要保存多久,其实普洱茶对于时间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且价值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下面简单带大家了解下普洱茶的这些年代你搞清楚了吗?快来瞧瞧吧~

普洱茶的这些年代喝了这么多年的普洱茶居然“白喝”了

普洱茶的这些年代你搞清了吗?

新茶:指的是新近生产出来的茶品,一般是指生产成茶品后1-3年之内的茶。

陈茶:代表有一定年份的茶,一般说陈茶,前面都会加上精确的年份,例如,“5年陈茶”。

老茶:一般指生产成茶品后10年、15年以上的茶方可称之为“老茶”。

中期茶

市场上原本没有“中期茶”一说,它是由“陈普”这个概念转化而来的。只是“陈普”很难用来界定茶品的年限,于是就有了“中期茶”的概念。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或10-15年的茶称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称为中期茶。

还有学者认为,从陈普与中期茶概念相似的角度看来,贮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称之为中期茶。

关于中期茶的年份期间,尽管业界还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标准。不过可以明确的就是,中期茶就是指经过多年陈放后,正处于转化过程中,陈化效果达到较好阶段的茶品。

普洱茶的这些年代喝了这么多年的普洱茶居然“白喝”了

号级茶、印级茶文革茶及七子饼茶

号级茶,也被称为“古董茶”,一般指清末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之前(年代截止日期为1956年),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比如乾利贞宋聘号、同庆号、同兴号、车顺号等。号级茶只存在于1956年前,无棉纸、内票,只有内飞,石磨压制,裸饼,基本为笋叶包装。

1956年,按股合并私营茶庄或茶业公司于国营企业,从此结束私商经营茶叶的历史。也就是说,1956年以后,再无“号级茶”。

印级茶,又称为印级圆茶,因其包装纸上印有不同颜色的“茶”字(中国茶叶公司于1951年12月15日获准并启用八个“中”字环绕一个“茶”字的“中茶”牌注册商标,以下称“八中茶”商标)得名。

有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甲级红印)、蓝印(无纸蓝印、蓝印甲乙级、蓝印铁饼、大字绿印、美术字绿印、)和黄印(黄印铁饼)之分。

坊间印级茶最早时间也应该在50年代左右,直至文化大革命之前。其实在40年代初便有了印级茶,那时候的印级茶大多没有纸包装,典型代表就是鼎鼎大名的无纸红印。

在此之后,正式在生产的茶饼用印有“茶”字的茶纸包装,每筒装七饼,每饼皆用纸包装即为印级茶。

文革砖茶,中茶公司在1967年开始生产砖茶,利用紧茶的原料改做成砖块型压制茶,往后就以砖型茶取代了紧茶的生产。(只有下关茶厂保留少量紧茶的生产专门供应西藏寺庙需要。)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全中国大陆地区上上下下,一切都在配合革命展开,如火如荼,云南普洱茶的生产,也都是在这种气氛之下。生产第一批砖茶时,以文化革命标志附上。我们现在称之为“文革砖茶”。

七子饼茶,1972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印拼音字母,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云南七子饼茶”均生产于1972年以后。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望大家采纳~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制作:原来普洱熟茶是这样“捂坏”的茶

普洱茶,一个承载着悠久历史

 

  蕴涵着深厚文化的中华瑰宝,

 

  注定将是世界的。

  经历岁月积淀的普洱熟茶,是一个有记忆的茶品。在浓酽和淳厚中,贮藏了时间的重量。品饮中,就像品读历史,以及那些尘封或遗失的往事。

 

  今天和大家细说一段普洱熟茶发酵工艺史。

  非比寻常的传统发酵技术

 

  很久很久以前,古埃及人一直将捣碎的小麦粉兑水,制作成又干又硬的干粮薄饼。直到有一天,他们将放置了一段时间未及时烤制的面团误放入炉中烘烤,意外发生了:一种松软喷香而又富有弹性的食品由此产生——面包,它是人类食品中第一个发酵食品。

 

  起源已经不可考证,中国人以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通过粮食的发酵,产生酒精,这项成就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

 

  由面包与酿酒形成两种发酵方法,成为最基本的发酵模型——酵母与酒曲。衍生出更多发酵食品,啤酒、奶酪、泡菜、豆豉等等,成为人们饮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中,有一种发酵品类是被遗漏的,那就是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成就源于一次次“运输失误”。在中国西南地区人迹罕至的崎岖的茶马古道上,行走着驮着茶叶闯世界的商旅马帮。

 

  这一筐筐、一袋袋的清新生茶,经马背上自然的发酵和熟化,逐渐养成厚重熟茶,茶饼由绿转为赭红。有人冲泡,出来的茶汤变得金黄明亮,色泽浓郁。于是,一路高温、湿润,被捂坏了的新茶,没成想形成普洱茶的另一种形态,熟普由此得来。

  普洱茶的发酵渐渐流传开来,被人们所认识。但在过去,人们只知道普洱发酵原因,不懂得其中原理,无法真正形成人工操作的发酵工艺。直到1972年,这一工艺才为云南茶人所掌握,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位云南老茶人——杨维仁。

 

  ·普洱熟茶发酵工艺·

 

  1963年杨维仁进入云南昆明茶厂,正式从一名爱茶人,变成了制茶人。至今,当年昆明茶厂首次生产普洱茶的场景,还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最初,云南昆明茶厂的制茶人对于普洱的发酵工艺并不熟练。由于普洱茶发酵过程需要泼水、受潮,让茶叶发霉,变质,这在当时就是生产事故,会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大家都不敢轻易尝试。

  后来,茶厂党委开会下达通知,让大家认真大胆做实验,才放开手脚大干起来。为了研制出口感更佳的普洱茶,昆明茶厂专程派人到广东去向优秀的制茶艺人学习,反复对水温、水量等进行调整尝试,经过无数个推翻重来的过程之后,昆明茶厂第一批普洱茶终于制作成功。

 

  1976年,以昆明茶厂发酵工艺为基础的普洱熟茶发酵技术——“渥堆”,正式在云南全省推广,普洱熟茶发酵工艺得以确定。

  

 

  正是因为有“渥堆”这一道工序,普洱茶有了“熟茶”和“生茶”之分。普洱毛青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毛茶不经过渥堆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就是“生茶”,自然转化的进程相当缓慢,一般新的生茶需要存放10年左右,才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普洱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

 

  经过“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香气独特,总的规律是:“以陈香为主导,透其他植物特殊香气”。

  ·可以连续发酵的茶叶传奇·

 

  在发酵茶叶中普洱茶和红茶都属于发酵茶,由于红茶为全发酵茶,发酵在进入到茶褐素后就终止了,再往后就是霉变的过程。因此,红茶的保质期相对很短,无法长时间存放。

 

  普洱茶则完全不同,拥有着连续发酵的特殊魅力。经过人工渥堆发酵,一般只发酵到50-70%,并未彻底转化,所以,普洱茶可以久存,其连续发酵的时间可延续一百年以上,慢慢完成发酵。

 

  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保留完好无缺的“万寿龙团”(普洱茶)和普洱茶膏上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们对普洱的喜爱,如同发酵的过程一样细水流长。

 

  普洱茶香袭人,初入口时,即刻感到滋味香馥,茶汤滚过舌面留下甜香不退。

 

  一如普洱熟茶诞生过程,

 

  即使经历了坎坷风雨,

 

  于清幽处,

 

  最终回归宁静与平淡。

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百年古树普洱封藏仪式

  10月22日上午,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香千年雅集活动暨"百年古树普洱封藏仪式",将茶与中国多种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又创新融入了现代新媒体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次活动嘉宾除了茶界专家学者外,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各界的文化名人,包括台湾插花大师陈冠伶、浙江树人大学教授吴土艮、浙江艺术学院古琴演奏家、硕士章怡雯等,既是茶界专家学者们的一场"跨界之旅",也是很多受邀文化人士的"亲茶之旅".

  另外,此次活动在"茶文化交流"的平台上,融入了"泉、花、香、琴、诗"等五大元素,旨在于静谧的自然环境中,将"品茶鉴水"与"行香、抚琴、插花、挂画、吟诗"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相融合,做到多元文化的交叉碰撞,让人能够全方位感受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多角度诠释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

  这样的结合,不仅充分体现出了茶与茶文化的"包容性",更在其"生活性"的基础上,更添"精神"层面的内涵。

  雅集活动上的几大元素,个个都大有看头。

  首先是"茶".活动上提供的茶品各有出处,既有茶博珍藏的2006建馆15周年纪念金版普洱、2011馆庆20周年纪念普洱及应时应景的桂花龙井茶,也有来自杭州三家知名清茶馆同一号、兰亭茶叙和恒庐的佳茗尚品。每款茶品各有千秋,现场嘉宾各有所好。

  再来是"香".香道文化传承已久,焚香闻香自古为文人雅士喜好之事,已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东坡曾经有句"且令鼻观先参",此次雅集活动,主办方与杭州三和会馆合作,特在馆区七椀居内准备了线香、香篆及圆木3款香型各异的沉香,由香道师现场演示行香手法。其中,圆木的土埋炭法让人印象颇深,而香篆香粉所呈现出的祥云状图案,更是让人惊叹。

  "花"也为雅集增色。在来宾就坐及茶艺演示的各个茶席茶桌上,主办方都精心设计、摆放了各式以"秋"为主题的小型插花,以花为媒,为茶添色,在秋日里,增加了一抹宜人的花色。

  而浙江艺术学院古琴教师章怡雯女士带来的古琴曲《流水》之声,让本就水流潺潺的茶叶博物馆,更添雅意,也将雅集内容烘托得更为多元。

  除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展现,此次雅集活动中,主办方还创新融入了现代科技新媒体的力量。中国茶叶博物馆率先尝试,与杭州本土网络公司合作,力求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

  整个雅集活动现场,共设2个摄像机位,并利用3G无线网络信号,把雅集活动活动流程内容进行全程网络视频直播,并在茶博博物馆微博、QQ茶友群平台,与粉丝们进行直播互动交流,回答网友们的提问,在场的嘉宾也可通过现场架设的大屏幕看到网上的时时互动情况。

  "百年古树普洱封藏仪式"为雅集活动画上圆满句号。五坛产自云南普洱市的百年古树普洱茶,在所有到场嘉宾的见证下,贴上了由多位茶界专家亲笔签名的封条,并向各地征集符合条件的茶叶封藏人,将茶分藏在不同城市,待五年的贮藏陈华,再次华丽开封。

打破普洱茶的潜规则,夏茶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普洱茶的市场上,夏茶制茶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基本规范,商家们大多都是为了控制成本用夏茶制作生茶,发酵熟茶,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春茶,提一提茶的口感,就算这样,其实口感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可市场的风气是如此,所以对于茶友来讲,还是不容易喝到纯纯的春茶制作的生茶和熟茶。没有喝过,自然是体会到全春茶制出的茶的魅力所在。

春茶制作的生茶,存不存都是非常好喝的,如果再经过西北自然仓的存放,那自然是更加好喝,自然、纯净、爽滑,真正自然存放的味道。

全春茶发酵的熟茶,现在来说还算是个另类,行业中没有几个做的,不追求原因。全春茶发酵的熟茶,没有堆味、没有异味、没有霉味,陈香味明显,顺滑、粘稠、醇厚,饱满度极好,没喝过的确实无法体会到。

品质差的茶,始终是不是好茶,不仅茶毫无香气而言,茶汤更是没有太过的口感,单薄、堆味、异味、稳定度差、不耐泡等,还会伴随各种身体的不适应,比如拉肚子、口干舌燥、锁喉等等。

品质好的茶,自然是有好茶的优点,香气好,就算是发酵过的熟茶,也有陈香,茶汤更是完美,醇厚、顺滑、饱满度极好、没有任何异味、稳定度好、耐泡度更是好。喝好茶,是一种享受,身体的舒服,精神的愉悦!

劣质茶,多用夏茶秋茶做的,而好茶自然是春茶,工艺也有很大的原因。为了不去体会那些坑,大家以后就要选全春茶制作的生茶和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