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生茶常见汤色有哪些?

普洱生茶常见汤色有哪些?

2019-08-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生茶常见汤色有:

绿艳: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浅绿鲜亮的茶汤。这类茶品,随着生茶不断陈化,茶汤绿艳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

黄绿:是绿中微黄的汤色,是中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黄绿”色的茶汤,多出现在春茶中,加工时揉捻,干燥及时才能有此汤色。

绿黄:绿少黄多的汤色,类似“浅黄色”。清明至谷雨期间的晒青毛茶常显此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是物质欠丰富的低档晒青毛茶的汤色。

橙黄:茶汤黄中微带红色,似橙色或桔黄色。新茶有此汤色多为茶青鲜叶裂变、杀青温度偏低的表现,常伴有“红茶香”或“生涩气”。藏期在3——5年的老生茶即显此汤色,但亮度高。

深黄:汤色暗黄,深而没光。新茶有此汤色多为几天的茶青合并加工或揉捻叶长时间得不到干燥所致。老生茶亦有此汤色,但老茶黄汤者,亮度一定很好。

红汤:老茶显出红汤,必是晶莹剔透的,属不可多得的好茶。
有用+10
分享

50余年老茶人谈普洱茶的冲泡技法

  近些年来,随着普洱茶因其保健功效,而被更多的人群普遍验证并接受。随之而来的是,普洱茶的冲泡技法又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因无流注源考,故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有鉴于此,笔者也试着凑个热闹,结合自身喝茶近50余年的些许心得来谈谈自身的感悟以与诸君商榷;

 

  从樊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即彝族的先民)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述看来,现今各地人们冲泡普洱茶的形式、技法其实并无传承,更无“正宗”一说,充其量是从福建人那里学来的功夫茶泡法,再根据普洱茶的特别属性加以改变而成的一种“普洱功夫”茶艺而已。

 

  既如此说,那么,如何泡好一壶普洱茶,对于一位茶艺师来说,就不仅仅是现实的技法问题了,而且对于普洱茶的应用与推广,以及茶艺生活家庭化的普及,其意义也将是十分深远的。

 

  冲泡普洱茶首先要选好茶具,(备器)用壶泡;宜选腹大、桶深的紫砂壶或陶壶,紫砂壶中则又以身圆、壁厚、砂粗、出水流畅者为上,因为紫砂壶具有良好的双向透气性,泡茶蕴香不失味,能较好地中和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另外,普洱茶具有陈香内敛,古朴厚重的特点,用此类壶形与普洱茶特性更为契合。品茗杯用瓷质或玻璃的较好一些,既可观汤赏色,又觉清秀典雅。用盖碗泡;宜选用高身厚壁的器型为佳。办公室里冲泡普洱茶,则可选用飘逸杯,它不用茶盘,冲泡品饮简洁方便,直接的过滤式冲泡更容易控制茶汤的浓度。-茶刀也是是冲泡普洱紧压茶(砖、饼、瓜、沱、柱)的必用之器,因为紧压茶紧结难分,不易掰碎,用茶刀顺茶之纹理慢慢将其撬拨成片,既方便冲泡,又能较好保持茶叶的完好形态。-

 

  择水,是茶艺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壶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古人艺茶,尤重择水,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其雨、雪、霜、露所化之水又被称为天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泡茶用水原则上应选择软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也可以用自来水,但最好先沉淀一下,以减少氯的气味,如能淘得多年过烟之“伏龙肝”(老灶坑的戗风石)养水泡茶就更好了。总之泡茶用水应以清,轻,甘,活,冽者为佳。

 

  泡茶的水温对普洱茶汤的香气、滋味都有很大影响。所谓“活煮山泉”,即以活火煮活水。古人是以煮水时发出的响声来判定水温的;“水一入铫,就需急烧,待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此为当时,大涛鼎沸,旋即无声其时已过矣”。普洱茶需用沸水高温冲泡。为了使茶味更加清、正、醇、和,需先行润茶、醒茶,(洗茶)。古人烹茶,必先以热汤洗茶,去其尘杂浊染之冷气,以彰茶香,饮之则美不胜收。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也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即有“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可更好地彰显茶的香气和滋味。这个“润茶、醒茶”的步骤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尘杂浊染之冷气”因“茶性淫无味而不能侵”的特性决定,故在贮存过程中易吸收潮气或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冲涤,可洗却污浊,驱走茶叶中的冷气和附着于表面的干杂异味。有人担心洗茶会把茶中的精华都洗去了,是以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其实是不对的。笔者认为:“洗茶无错,关键是不能错洗”。

 

  根据有关实验表明,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3秒后即开始渐次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也就会渐次析出。因此我们洗茶时,就应尽快注水,完成摇壶、出汤。而后再揭盖、凉气、匀底。不要让茶叶在热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就可减少无谓流失。凭借经验“看茶泡茶”对于普洱茶的冲泡应是至关重要的法则,甚至是“不可说”的圆通妙觉。因此,醒茶和润茶是关乎这一壶茶汤质量优劣的关键之关键。

 

  普洱茶比一般的茶叶耐泡,有的茶可以泡10至20余次,直到汤味很淡仍余韵绵绵。每一次泡得茶都要在适当的时间内倒出,并要控干茶汤,不要长时间的留汤浸泡,以免影响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临时不喝时,应控干茶汤,-藏茶于壶,以待再饮。(普洱茶可以隔夜饮用)

 

  冲泡老茶时,还要注意涤器、燌盏、凉汤、醒茶,开汤、散气,留根、养汤等技法的随机运用,不可拘泥一格,猩态作秀。一定要心存芬芳,形神兼具始能泡出一份好滋味。务当切记“看茶泡茶”的不二法则和“茶中无我即真我,壶里有心亦非心”的无为心境,才是泡好一壶茶的根本。

 

  总之,普洱茶是自然的产物,一切的采、制、存、放、藏、泡、饮都应顺其自然,须知“欲速则不达也”。

 

  普洱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养生宝物,让我们随时以感恩的心态来随善就喜,善待手中的每一款茶,我深信,每一款茶将都是香醇甘润、温存可爱的。用心泡好每一壶茶-只为求得茶中真味,人生真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谨以此拙见与真心茶友共分享,欢迎诸同仁多予斧正!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文/孙连祥

大滇说茶(43):普洱茶商门派之武当

      今天,我们先从司马迁的史记说起,看看司马迁的史记里是怎么记载的,关于普洱茶,关于大滇号:

      大滇飞扬者,共和国时期滇人也,以十年之期做大滇号系列茶,并做奇谈怪论曰:大滇说茶1001夜,其内容真伪不可考。因持续说茶近十载,故作文以述之。
——摘自  《史记.大滇飞扬列传》  司马迁著。

      呵呵,以我们说茶的速度,可能需要10年完成,然后,我就可以退休了。从今天起,我们会来讲述下普洱茶这个产业的茶商们,并把一些卖茶的方式划归为各门派。上期已经透露了,这次是以武当派为主。

      武当派当然是以内功见长,不走刚猛路线。因此,我把一些茶商的行为描述下,也许近似,如有雷同,那不可能。

      作为喝茶的茶油,你遇到了怎样的普洱商,就决定了你喝茶的高度以及深度。我个人觉得其实你被误导了,根本不要紧。关键是,不能伤自尊。如果你因为喝茶没喝到丹田发热,气贯百会,任督二脉全部打通,在某些派别里,基本可以归为没有天赋,没有前途,这个流派就是武当派。

      这样的资质,在大滇的派别里属于正常,但在很多派别里,就属于愚钝甚至不可救药了?难道,大滇的门槛就这么低?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天赋顶级的武当长老是怎么描述自己喝茶的经历的:某人83年接触到普洱茶,不喜喝,而86年大学时了解到普洱茶,从此了解到普洱茶,99年开茶庄,2006年去了一次茶山,编录了一本书,成就大师之名。

      看看人家这种天赋,19岁了解到普洱茶,32岁开茶庄,39岁成大师,中间走马观花去了茶山,这个就是天赋顶级了。类似这样的天才还很多,而且必然要与国学,佛学等相关,总之,以把人说晕为准。

      我们没有看见切实的收茶制茶,也没有看见兢兢业业认真去研究普洱茶的制程,只是以查资料,道听途说,或者主观推断,就给普洱茶下了很多入门者深以为然,实际不靠谱的资料,比如,鲜叶萎凋说,大厂烘青说,新班章无古树茶说。

      这个流派的内功深厚在: 抄录一些国学中的词句,甚至佛经中的一些典故,让人高山仰止,忘记了追究本源。

      其实,本源是:茶是用来喝的。基本价值是:茶是用来喝的。

      附加价值才是国学。包括周易也好,阴阳五行说也好,太极拳理论也好。。。总之,太多莫测高深的东西。侃侃而谈,谈人生谈理想之后,你已经被崇高,你还好意思谈价格吗?一饼天赋顶级的茶,一个把毕生内功溶于其中的做茶老师,你,你好意思说钱这么俗的字眼。所以,这片开过光的茶,就是价值。价值****元的茶。

      我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追求上进不是我们的错,所以,我们要维护国学,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把周易八卦太极中医一切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喝了咱的茶,浑身冒汗,百病俱消,无论男女老少,男的英俊,女的迷人,小孩考试一百分,老人腰腿不痛。。。这个就是武当派的真谛,你不把周易,阴阳学说背熟,你好意思来卖普洱茶?

      回到开始的那段话:某人83年接触到普洱茶,不喜喝,而86年大学时了解到普洱茶,从此了解到普洱茶,99年开茶庄,2006年去了一次茶山,编录了一本书,成就大师之名。如果属实,既没在正规大厂仔细学习过,也没有茶学的经历,更不曾深入茶山,也不曾仔细研究工艺,何故?

      大滇曰:天赋顶级!无需努力。

      这一派别的长老,大致如此。首要基础是:你要学国学,其次,你要会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然后要敢发出一些吓死人的消息,比如,2011年易武茶的真实毛茶价格是9元一公斤。你敢说,就有人敢信,就如有人断言,中国房价必然下跌90%,必然叫好声一片,说还要上涨90%,必然被拍砖一样。

      事实上,这个流派的徒子徒孙很不少,我曾见过几个中学没毕业的老人家也跟我说,乾卦,你今日不买我900一片的茶,出门就会摔一跤。。。

      后来,我果然出门就摔一跤,隔了一年以后才摔的,真准啊。

      所以,这个门派的市场,最早是在广东,后来广东去云南茶山的人多了,这个门派就只好移居上海,然后现在以北方为大本营了。 而广东的普洱茶也从全国最贵变成了全国最便宜了。但,我们必须谨记,开创这个普洱盛世,这个门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因为,我们的民族,向来是感性的,喜欢喝普洱茶喝到神功附体的感觉。如果一开始你说,喝了普洱茶,不能打通任督二脉,估计普洱茶没法普及了。

      诸位,今天你喝普洱茶了吗? 你的丹田发热了吗?我在广州,为全世界的普洱茶爱好者,发出我汇聚了40年的功力,如果你天赋顶级,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文/大滇飞扬

初学者应该怎么样去喝普洱茶?

   喝茶的关键是喝。茶里面几个特殊的味道,一般都可以察觉得出来,那就是甘,苦,滑,涩。尤其是把两种茶叶比照着喝,当中的细微差别就容易分辨了。

   初学喝茶的人一般都不喜欢苦涩,但苦涩往往伴随着香气,久而久之,就可以承受一定的苦涩了,因为苦涩换来了香气。一般说来,真正的好茶是没有多少苦涩的,好茶是甘甜的,滑顺的,细腻的,持久的。

   甘甜的感觉是品尝获得的。老练的人可以从舌尖接触到茶汤就开始有了甜的感觉。但茶汤中往往给我们呈现出的最初感觉不是甜,而是微苦,随后迅速转变为清凉,在从清凉中感受到滋润,继而觉得舌底生津,这时甜开始出现了。很多人第一次喝茶就被开始的苦吓坏了,真可惜,没有等到紧接着就会出现甜就放弃喝茶。

   茶汤咽下之前,茶的甘甜的从舌尖到舌根的过渡,蔓延;茶汤咽下之后,茶的甘甜是从咽喉往舌根部涌现,伴随着清凉感觉,口舌生津。一阵阵地涌现着甜的回味。把这个感觉称之为甘是再恰当不过。如果仅仅甜,那么苦就是对立面了。而甘却可以在苦和甜之间迂回变化,是茶汤里最富戏剧色彩色的因素。它既是茶汤本身固有的物质,也是人们对茶汤的体会。千百年来,人们喝茶喝出文化,离不开这苦尽甘来的滋味。

   好茶的甘甜回味是持久的,它像镀在口腔里面的一层腊,久久不会失去。这样的滋味,加上丰富变化的香气,难怪有那么多人迷恋和依赖它。但好茶数量比较少,价格昂贵。大多数时候,我们喝的茶是甘苦相伴的,苦苦地入口,慢慢地回甘,持久力也差点,冲泡次数也少很多。但由于有了回甘,茶还是那么迷人。

   纯粹苦而不能回甘的茶喝的人就比较少了。甘苦是茶汤中的一对孪生兄弟,而滑涩则是孪生姐妹了。茶汤中也很少有绝对的滑顺,往往是滑顺人口过后,就伴随着涩。涩在茶汤中扮演的角色不体面:把喉咙锁住的涩中麻涩,让舌苔变粗变厚的涩叫干涩,带有杂味不生不熟的涩叫青涩,受潮捂坏了的涩叫酸涩。

   涩与滑本来是没有关联的,他们是一对矛盾。但是往往接受了涩的感觉后,一切都显得滑顺了。而有时滑顺过后马上滋生了涩,相生相伴。这样一来,涩跟滑就很难用一个界限来区分它们了。

   好茶始终滑顺,茶汤自动流转于口腔,丰富的质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会像甘甜一样渡上一层膜,有“釉面”的感觉。

   大多数时候我喝的茶,开始滑顺,后来慢慢地就不滑顺了,舌苔变厚了,有些开始感到喉咙不适了。这个时候往往我们会选择换茶或者停止喝茶。

   有些劣质茶叶,一开始就又涩、又麻、喉咙像卡了鱼刺,挥之不去,毫无美感。

   值得一说的是,无论甘甜滑顺,还是苦涩,往往会被茶汤的香气所掩盖。

   能够鉴别茶汤中苦涩甘滑的比例,我觉得就算喝茶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