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鉴别>民国时期崇安县开庄设厂的茶商的几个特点

民国时期崇安县开庄设厂的茶商的几个特点

2019-01-30 访问量: 71 茶礼仪网

第一,从户籍归属来看,这些茶商大多为闽南籍,尤其以漳、泉两地各县居多。虽然广州帮、潮汕帮也各自成帮派,但其经营茶庄的数量及实力均不及闽南茶商。在传统中国,国家正式的权力控制往往只能达到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在福建省县级以下的基层社会中,尤其是在外出谋生的流动群体中,社会网络通常依靠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这五种关系来维持,“五缘”成为熟人社会的基础。五缘之间,又是互为促进的,通常来自于同一地方的同乡也具有某些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信奉共同的神明,并共同从事甚至垄断某一特定行业。

闽南籍的茶商之所以能在众多的茶商中脱颖而出,与武夷山中大部分寺僧同为闽南籍有很大关系。从语言特征的角度来看,语言(或者方言)从来就不仅仅限于单纯的交流问题,它从来都与支配权力、等级划分、区分排斥等联系在一起,并表现为一种话语权。闽南方言本来就极具排外性,与排外性相对的,则是其对使用同一方言群体的内聚力。此外,厦门和福州港因占据港口城市出口之利,也使闽南茶商得以充分利用本土地域上的便利条件,发展成为贩卖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群体。

第二,上面的案例均有提及这几家名店发展兴盛的时期,从时间上来看,集中分布在民国3年(1914)至民国19年(1930)这一时间段。据不连续的年产量统计,崇安县全县的武夷茶产量在民国3年为26.5万斤,民国13年为10万斤,民国23--27年降至0.65万一2万斤。对这一产量的变化趋势,应将其置于民国时期崇安县的地方政治背景中去理解。民国时期,崇安县的隶属沿革较为复杂,民国12—21年,先是直接隶属于福建省,后分别隶属于福建省第十行政督察区和第三行政督察区。就整个崇安县小范围内来看,这一时期的政局较为稳定,从而形成了崇安县茶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民国19 年,福建省境内爆发刘卢战争(政府官员刘和鼎与卢兴邦土著军阀之间的战争),茶叶滞销,年产量降到1 万公斤以下。至民国24 年,红军进入崇安县,国共双方在闽北山区展开了多次战斗。其间,红军成立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井在全境绝大部分地区行使权力,国民党军队对其发动了多次军事围剿,崇安县陷于战乱之中,致使外地茶商、茶主无利可赚,离厂而去,茶山荒芜。

第三,从上面的几则案例中不难看出,武夷山的僧、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按照传统的社会群体分类,僧与商这两个群体在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价值取向诸多方面都截然不同:从居住环境来看,僧人一般隐居于名山大川,商人则频繁来往于货源地与销售市场之间;前者除了三衣、六物之外,佛教教律原是禁止寺院僧侣蓄积财产,后者则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的i前者进入空门后本应断绝此前的一切社会关系与人情往来,后者则以广泛的社会交际为显著特点。但在崇安县,僧与商却因为茶叶而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一方面,商人通过寺院、道观所产的优质茶叶树立浊自己的品牌,如泉苑茶庄在1921年前后,和武夷山碧石岩,竹橐岩、慢云岩、弥陀岩等四个岩厂的主持僧签订长期包销契约。固 这些由寺庙提供的优质货源使“泉苑”茶庄在东南亚有口皆碑,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茶. 另一方面,僧人也加入到茶叶贸易之中,通过与商人的积极合作而谋利。据记载,天心岩的永乐禅寺在1938 年由思觉和尚当家主持时,与港澳商往来密切。因天心岩大红袍质优价高,思觉道人四处收购菜茶,包装后以“天心”牌号出售,僧商联手,从中获利几倍卢 可见,武夷山的佛门僧人并不仅仅局限于参禅论经.清闲俭居的僧侣生活中,而是广泛地参与了世俗的营利性买卖,甚至与商人一起,成为武夷岩茶贸易中的主要策划者和操纵者,与商人团体共同营利。

第四,是商与宫的关系。据厦门“文圃茶庄”的相关资料记载:清末,茶店老板砚农掌权之后,利用茶叶纳税可以扣抵捐官府钱之机,捞到“通奉大夫”这个官衔,外出坐大轿。并且,每年春茶前到武夷山“督制”岩茶,要随带4 个差役。由于他是“通奉大夫”,沿途州府官员都得鸣炮郊迎。回 这一方面反映出清末朝廷的腐败,捐官买爵之风盛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从商者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利益追求,而是在达到一定的经济地位后继续诉求更高的政治(社会)地位。当然,对政治地位的投资(捐官) ,最终也将得到经济回馈。从中国传统的四民的划分来看,士农工商之中,士为最高层级,商则为最低层级,一些成功的商人在敛聚了大量财富后,为了摆脱这种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极为不平衡的状态,往往通过捐官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政府机构也可以因此而大捞一笔财富,所以官商均乐意这种形式的捐助。虽然这种行为导致了朝廷内部的急剧腐败,但具体实施“卖官”的地方政府却是获利的。

第五,从材料可见,在崇安县的茶叶贸易中有一张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僧、道、官。商各色人等均不由自主地被包围于这一网络之中,同时也是织成这张“权力之网”的主体之一,从茶商的角度来看,茶商首先要与山中寺僧交好,才能确保优质岩茶的货源:对待茶工亦不能苛刻,善于经营的茶商能以相对更低的价钱雇佣到技术熟练。勤劳的茶工,而预定茶工又要通过包头的关系网络来完成;茶商必须与地方官员保持良好的联系和人情往来,这甚至有助于通过私交预先得知一些有关茶叶贩卖的政策消息i对于地方上的泼皮无赖,亦要小心对待,威吓与“打点”并施,才能保证茶叶产制的顺利进行。上面的案例亦反映出,很多名店的维持并不仅仅依靠一种单一的关系,茶商往往同时具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而寺僧、官员等也往往与多家茶商交好,从而形成一个层层叠加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有用+10
分享

茗战——茶叶的明争暗斗


关于斗茶,宋人唐庚在《斗茶记》里写到:

“政和二年三月壬戊,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

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由此有人以为,斗茶始于爱茶至极的宋徽宗。其实,斗茶之风始于唐代而风行于宋。古代的斗茶,是茶农茶商为了选择出最佳的贡茶而开展的一场没有硝烟的“茗战”。自唐朝起,斗茶之风渐渐传续下来,先于贡茶之地,后于宫廷、富豪、文人雅士之间,再到黎民百姓,至宋代已是蔚然成风,“茗园赌市”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了。

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画的正是这档宋代旧事。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1155年,卒干1218年,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故其亦被称“暗门刘”)。他擅画人物、山水,师张训礼而又名声盖师,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刘松年一生画过不少茶画,虽然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我有限的视野里只见到了《撵茶图》、《卢仝烹茶图》和《茗园赌市图》——但他依然是古代茶画里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关键词。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茗园赌市图》,要算一幅人物画了。画中,有四人提茶瓶的男子正在斗茶,而这四人却各具情状:一人似已喝完。正在凝神细品,一人正在举碗而喝,一人正在擦拭衣服,一人正往茶碗里注茶汤。四人之右侧,有一茶贩,立于茶担一侧,左手放在茶担上,右手罩在嘴角,似在吆喝,茶担上的“上等江茶”四字隐约可见。莫非,这是江南一带的民俗图?茶贩之右侧,是一手拎壶一手携一稚童的妇人,且走且观斗茶。还有一位被吸引的茶客,在图之左侧驻足回头观望。这八个人里。男人、女人、老人、壮年、儿童,悉数亮相,一个也不少,但他们各具特色的表情,却都落在了斗茶上。如此一来,一幅鲜活饱满、生动逼真的宋代街头民间茗园的斗茶图就淋漓尽致地出现在面前。

所以说。《茗园赌市图》更像是一幅风俗画,有着年画的气息。

其实,就有论者认为,《茗园赌市图》是首次反映我国民间俗饮的茶画——依我看,它的价值远不止这些,它还传达出了这样一条文化信息:茶回到了民间,回到了贩夫走卒的日常生活中间。在此之前的茶画里,茶是身份的象征,是避世的工具,而在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里,茶有着烟火气息,是底层生活里令人无比快乐的元素之一。

当然,这快乐是因为一次小小的“赌”。

这里的赌绝非财徒之行为,不像是当代某些贪官携公款去澳门的那种赌,而是一种犹如文人雅士般儒雅的艺术行为。也许,从本质上讲,这可能是产茶的茶夫与贩茶的商人联手的心计,通过先品后销的营销格局,从而达到自己产品的品赏与推销,然而在茶史上,这却是一门延续数千年的文艺活动。当这种实实在在的文艺活动出现在丹青世界里,就成了妙趣横生的“明争暗斗”。

宋末元初浪迹山水间的画家钱选,曾仿作过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但还却美其名日《品茶图》。名为“品”而实为“斗”,而且斗得还颇有动作的节奏感。再后来的赵孟叛,亦做过《斗茶图》。有趣的是,赵孟瓶的《斗茶图》与钱选的《品茶图》几乎如出一辙,除了右上方那个侧目而视之外的茶人之外,其它的动作与神情,像是钱选的翻版。

再往后,斗茶之画几近绝迹了。

我不知道,当代画家里有没有以此为题的?想来也少了。因为斗茶之风都雪泥鸿爪了,谁还愿意情画这些购画之人不尽知晓的事呢?追求速度与利益的这个时代,让画家的笔也功利了起来,也让时茶叶的营销模式越来越商业化了,哪像古代的斗茶,尚有一息文艺的脉象。每每想到这些,我不禁唏嘘。

大红袍用多少度的水冲泡初沸98度以上

大红袍是中国的特种名茶,非常的耐泡,冲泡七、八次后仍有香味。那么如此耐泡的大红袍用多少度的水冲泡适合呢?今天,茶侃君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大红袍用多少度的水冲泡初沸98度以上

大红袍用多少度的水冲泡

大红袍是我国特有的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岩韵明显,香郁而持久,冲泡七、八次仍有余香,很耐泡。冲泡时,需要用初沸98度以上的水来冲泡,才能真正品尝到其醇厚回甘足的岩韵哦。

若第一泡水温过低,就会大大影响大红袍茶汤的浓度和香气,无法完全浸出大红袍茶叶的析出物,后面的续泡滋味随之也会大大折扣。

冲泡大红袍,除了要用初沸98度以上的水冲泡,还要注意其他的一些技巧哦。

1、投茶量

冲泡大红袍,茶叶的用量应根据茶具的大小而定。如果用普通茶杯冲泡,投茶量以1-3克为宜;若使用茶壶来泡,最多投放5克左右的大红袍茶叶即可。

2、水量

冲泡大红袍的水量,则可根据茶具的大小及大红袍茶的投茶量来衡量,一般水量为茶杯或茶壶的七八满最相宜。

3、浸泡时间

想要喝到一壶口感俱佳的大红袍茶,浸泡时间也要非常讲究哦。第一泡最佳时间为15秒钟,之后的每一泡相应增加15秒为宜。此外,也可依照泡饮者的口味和大红袍茶龄的长短来适当调节浸泡的时间。

4、冲泡手法

冲泡大红袍,手法也很很重要。注水时应注提高水壶,让沸水直冲而下。如此冲泡,能使茶叶翻滚,更好地舒展和浸透。

怎样鉴别大红袍的好坏?大红袍的品质鉴别?

大红袍,一种茶叶的称呼。这是一种原产于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品种,属于乌龙茶的一种。一般来说,大红袍属于中国特种名茶,其在市面上的价格相对于其他茶叶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目前有很多不法商贩会用一些质量比较差的茶叶来顶替大红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鉴别出大红袍的好坏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怎样鉴别大红袍的好坏?大红袍的品质鉴别?
大红袍

怎样鉴别出大红袍的好坏?大红袍的品质鉴别

1.看外形

首先好的大红袍外形都是非常细嫩并且均匀有致的,茶叶呈条索状以及颗粒非常紧实,拿在手上稍微扭曲也是粗细一致。大红袍茶是乌龙茶的传统代表,色泽都是偏暗沉的黑色,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大红袍茶叶的色泽也是油润的宝色,而陈年大红袍茶叶的色泽就偏向灰褐色了。如果是茶叶非常粗老色泽也不均匀,碎茶多或者非常杂那肯定是不好的大红袍了。

2.闻其味

第二步鉴别的时候当然是闻茶叶的气味了,大红袍属于熟香茶火候相对来说也比较足。闻起来会有着茶叶的自然清香以及炭火茶的味道,火香味闻起来比较足不会有其他太多的杂味。如果闻到的是其他气味香气太重或者桂花香味,那么这就不是大红袍茶了。

3.品其味

如果在买之前能尝一尝它的茶味那就最好不过了,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好机会哦。其实无论再怎么观察其外形或者闻其味,都不如直接品饮鉴别来得更实在了。首先大红袍必须要用五十度以上的沸水来泡,大红袍的汤色是褐黄色并且非常透亮。喝入口后有些微苦甘甜的香味,如果是入口就非常香甜的话就不是真正的大红袍茶了。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大红袍绝不会是苦涩味,只是微苦甘甜的香味,苦涩味和微苦还是有区别的。

4.价格

市面上对于大红袍茶叶的价格可是层出不穷,价格多变的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呢?一般来说,大红袍茶叶的价格都不会太低,最起码都要在一百元以上一斤才是正常的价格。最贵的会达到六百元左右,所以平常朋友们不要贪小便宜去购买一些几十块钱一斤的大红袍茶。毕竟劣质或便宜的大红袍茶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身体健康还是要谨慎选购吧~

以上就是关于大红袍茶叶好坏的鉴别方法,相信你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一定对大红袍的鉴别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下面就请好好品尝气味芬芳的大红袍吧。以上内容由第一农经网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