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今日话题】:普洱茶山上的怪象

【今日话题】:普洱茶山上的怪象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应该是今年CCTV采访后发的一个视频吧,记得是说茶客想去看古茶树或者说想买茶农的茶叶,首先得通过考验,这个考验就是“能不能喝出古树茶,对冲品饮”,不能喝出就说明茶客不懂茶,他的茶不卖给不懂茶的茶客,当然古茶树也别想去看了。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说过,古树茶与否是很难喝出来的,因为本身的树龄都搞不清楚。茶农这招销售技巧是充满智慧的。两款茶同时对冲,想卖茶就附和茶客,不想卖茶就说不对。反正茶叶是我的,你能说我不知道哪款茶是什么吗?

 

  就此,一些普洱茶的爱好者又来了个更绝的“外地客商或发烧友亲自来云南茶山收古树茶,茶农会摆出三袋茶叶任你挑选(当然,价格是统一的)。

 

  第一种情况:三袋都是台地茶;

 

  第二种情况:三袋都是小树茶;

 

  第三种情况:一袋小树茶两袋台地茶;

 

  第四种情况:两袋小树茶一袋台地茶;

 

  第五种情况:一袋古树茶两袋台地茶;

 

  第六种情况:一袋混采两袋台地茶;

 

  第七种情况:一袋掺杂两袋台地茶;

 

  第八种情况:三袋混采;

 

  第九种情况:三袋真真假假;

 

  第十种情况:根本就不是本地茶……

 

  不再赘言了,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

 

  “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从来都不是虚传的。茶农的这种销售手法进可攻,退可守。直叫上山收茶者头疼欲罢。

 

  这种怪象,说到本质上还是一种诚信的问题。而开始还是说从茶商传过去的。放眼茶叶成品市场,不知道多少茶商在干这种事。也就是说这是整个普洱茶行业的一个诚信问题,并不仅仅是茶农在失信。

 

  而我们在知道这种现象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希望有关机构能做一些行业诚信的事情。虽然现在有些山头已经开始在村寨口设卡。市场上有工商部门在管理品牌假冒茶。但本身的诚信问题并不能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作假”。

有用+10
分享

不同造型的普洱茶紧压茶,你见过几种?

  普洱茶作为一款特殊的茶类,具有很多特质,比如作为“可以喝的古董”兼具品饮收藏价值,再比如成品普洱茶还有生熟之分风味却完全不同......

  其实,普洱茶在造型上也可谓独树一帜,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盘点一波普洱茶的“奇葩”造型!

 

  经典造型篇:饼、砖、沱

 

  普洱茶界以前流传着“一饼二砖三坨四散”的说法,这是因为在以前,好的原料首先被用来压饼,所以普洱饼茶特别受人青睐。但是如今各类形状都有优质茶,所以不再以形来论品质。

  饼茶,可以说是普洱茶最常见的造型,357g也是最最常见的饼茶规格,将普洱茶压制成饼之后不仅利于运输,储存也更为方便!

  砖茶,又称蒸压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砖茶外表形状平整,四角边缘分明,厚薄大小均匀,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沱茶,沱茶是云南茶叶中的传统制品,历史悠久,古时便享有盛名,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奇葩”造型篇:金瓜贡茶、班禅紧茶

 

  看完了一本正经的普洱茶,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造型“奇葩”的普洱茶。这里的“奇葩”也不是说它们不好,只是它们与饼、砖、沱、散相比较为不常见而已。

  金瓜贡茶,熟悉普洱茶的老茶友都知道北京故宫内廷藏有一历史悠久的金瓜贡茶,其实自古时开始“金瓜贡茶”就十分珍贵,常被朝廷用于赏赐有功之臣和馈赠外国使节的珍贵礼品。

  班禅紧茶也叫宝焰紧茶、蘑菇沱等等,是以普洱茶制成的一种紧压茶,因专为班禅大师制作而得名,其形似蘑菇,非常讨喜!

  当然了,近年来普洱茶还被开发出了很多形态,但是以上几种可以说是普洱茶较为富有特色的造型了。

  这些造型其实也都是普洱茶随历史发展的产物,不仅见证了着普洱茶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更是凝聚了古今代代茶人们的心血结晶!

造成普洱茶红叶红梗的原因

造成普洱茶红叶红梗的原因

梗红其中一种,长在树上就红


红叶红梗出现 一般是两个情况

一是茶叶没有来得及摊凉,悟着热量大,烧热了叶片。

二是茶叶在杀青揉捻时水份揉得不干净,所以水份滞留在茶叶中晒干后显红叶红梗。


大叶种晒青毛茶由于叶张大而肥厚的原因,容易出现杀青不匀或摊晾不当而产生叶底红变(即红梗红叶)的现象,特别是手工制作的毛茶。如有少量(一般来说不宜超过20%)而不影响总体质量的话仍可接受。如出现汤混浊、滋味发酸则属于不合格制品。

明清时期的普洱茶盛况

兴于唐盛于宋的茶马交易,进一步推动了云茶在全国的销售。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因为作为贡茶,很受朝廷赞赏,便极大的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和传播。

清代,因为贡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清政府对六大茶山的管理及发展茶叶生产措施的加强,以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该地在清代中期已年产干茶8万担,达历史最高水平。

在西双版纳广袤的沃土上,几乎家家种茶、制茶、卖茶,茶马古道驼铃终年回荡,商旅塞途,生意十分兴隆。成书于嘉靖四年的《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这是见诸史料对六大茶山及普洱采摘和贸易时的盛况的记载。

从道光年间到光绪初年(公元1821~1875),普洱茶的产销更是盛极一时,商贾云集普洱,市场繁荣,国内每年都有上千名藏族商队到此买茶。印度、缅甸、锡兰、暹罗、柬埔寨、安南等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前来普洱做茶叶生意。每年有5万多匹骡马牛帮商队穿梭于千山万水之间,马铃牛帮之声,终年不绝于耳,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