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从新茶时期到古茶时期经历了七个阶段。

普洱茶从新茶时期到古茶时期经历了七个阶段。

2019-11-0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转化将经历以下七个阶段

新茶时期(1-3年)

茶汤为黄绿色或黄色,香气为绿、甜、苦、微苦,干茶为深绿色,冲泡后叶底为黄绿色。有经验的茶人可以看出,茶来自那个茶区,味道浓郁而浓郁。

转型前(3-10年)

茶汤呈黄色和红色,香气中的绿色风味减弱,蜂蜜甜味明显,口感苦淡,干茶呈黑色和绿色,冲泡后叶底呈黄色。

转型中期(10-20年)

茶汤是红色的,香气中没有绿色的味道,蜂蜜和甜香混合着老香,苦味小,口中苦味变化快,茶汤浓稠,有点像米汤,干茶又黑又油,冲泡后叶底呈黄棕色。

后期转型(20-40年)

茶汤呈深红色,带有浓郁的樟木香味,口感无苦味。这汤像米汤一样稠。干茶是黑色、棕色和油性的。酿造后,叶底呈浅棕色。很难说哪个茶区,味道更明显。

成熟期(40-60年)

茶汤呈酒红色,带有樟木香味和药味。味道不苦不涩。这汤和米汤一样稠。干茶是深棕色的。酿造后,叶底部呈棕红色。味道很好。

旧茶时期(60-100年)

该茶汤具有鲜红酒、浓郁的香气和药味,口感无苦味。这汤和米汤一样稠。干茶是黑色和棕色的。酿造后,叶底部是棕色的。味道柔和醇厚。人生的变迁浓缩成古老的韵律。

古茶时期(100多年)

该茶汤酒红色,晶莹剔透,药味浓郁。它在口中融化。这汤像米汤一样稠。干茶是深棕色的。酿造后,叶底呈棕色,嘴唇和牙齿上有古老的魅力和余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和茶族为茶爱好者分享更多茶信息。

有用+10
分享

揉袋、洒底、抓尖、茶乌龟,普洱制茶工艺中的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

  现代普洱茶是历史上普洱茶的一种沿袭、传承和创新的茶类,很多工艺至今还沿用古代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但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岁月变迁和年代更迭的普洱茶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工艺与我们渐行渐远,有的工艺技术甚至失传,普洱制茶工艺中留下来的一些名词也濒临失传边缘!

  揉袋、洒底、抓尖、茶乌龟…这些名词,估计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知道了,笔者在查阅资料、拜访老茶人的过程中,搜寻到一些整理成篇,一方面期望与茶友们一起分享,同时也是出于对先辈茶人们的一份敬重!

 

  1

  死青

 

  在杀青之前,因操作不当使鲜叶受损红变,或鲜叶受热不均,水分散失过快而干瘪,叶脉水分输送(走水)受阻等茶叶劣变现象俗称“死青”。发生死青后,茶叶成品色、香、味等品质均有下降。

  2

  解块

 

  以前的解块概念指将茶叶在揉捻过程中的团块解散,该工序,后来渥堆发酵熟茶诞生后,引用成“将渥堆造成的茶青结块,”传统用手工分解,现在有的也用解块机。

 

  3

  烧堆

 

  此概念至今仍沿用,指渥堆发酵过程中堆心温度过高而造成的茶叶品质劣变。需定期进行“翻堆”处理,第一次翻堆的目的在于使堆中水分分布均匀,后几次的目的是降低茶堆温度,避免茶叶出现“烧心”现象。

  4

  冷发酵

 

  20世纪70年代初发明洒水渥堆,加温加湿使茶碱、多酚类物质发生变化,毛茶变熟变色的方法当水称热发酵(曾经尝试过洒热水),与之相对应的在常温下控制水分进行的发酵称冷发酵。

 

  5

  茶乌龟

 

  亦称团块、圆块,未经解块而直接晒干的毛茶,晒青茶中较为少见。

  6

  洒底

 

  紧压茶制作过程中,一般要用等级较高的茶叶包在茶砖或茶饼的外表,称之“面茶”,铺洒过程叫“洒面”。;夹在中间层的茶叶一般用等级较低的粗老茶叶,称之“里茶”;最底层的茶叶叫“底茶”,底茶的等级比面茶底,但比里茶高,铺洒过程叫“洒底”。

  7

  揉茶师

 

  与现在毛茶制作阶段的揉捻工人不同,历史上的揉茶师是指精制蒸压茶的揉制过程,次揉茶师在当时可是个“三高”(高技术、高难度、高待遇)工作。

 

  精制工艺里,一人将蒸好的毛茶倒入专用的布袋交给师傅,揉茶师傅两手执袋口抖上几抖,面茶、低茶、中茶各自分开集中,各就各位,从不杂乱,然后按揉制作成型。

 

  民国13年(1924年)佛海“洪记”茶庄老板厚礼高价聘请思茅揉茶师傅到“洪记茶庄”制紧茶,全部费用“洪记”从优支付。

 

  揉茶师来去要乘滑杆(类似两人抬的轿子),有人跟班服务,伙食规定六菜二汤,两全荤、四半素…

 

  揉茶师每日工作六小时,上午六时开工,中午十二时停工,下午不做工。工资是计件制,每揉一担1.1银元。当时县政府科局长的月薪为24银元,而揉茶师每月工资可达66元,可见生活待遇之高,而且食宿全有茶庄供应,真乃令人羡慕的高薪轻松职业!

  8

  过熟

 

  精制蒸压时,蒸茶要适度,不宜过熟或不熟,过熟则色黄而味淡,不熟则色青易沉淀,压制时易碎。

  9

  揉袋

 

  碗型沱茶的手工造型方法。将蒸好的半成品毛茶倒入三角形圆底的小布袋中,左手捏住袋口,右手拿住袋底在台上轻轻揉转数次,然后袋底朝上紧结袋口并使之位于茶团中央,再用一圆柱形小木楦抵住袋口结,双手加压把茶团初步做成碗臼形,最后将茶袋放入碗形铁模,木楦插入已压出的凹臼中,用机械施压加力,使茶块紧实定型。

  10

  抓尖

 

  生产茶饼时要以上好茶叶为原料,同时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原料,以粗老黑条洒底称底茶,用春尖包于黑条之外称“梭边”;以少数花尖盖于底部下陷之处称“窝尖”;盖在正面的称“抓尖”。用于抓尖的茶叶一般为三水芽茶。

爱普洱,从《普洱茶记》开始……

  即使再小众,也会有人陪你读一样的书

  忘记是哪位天才说的了,那些不会讲得体话的人就要多读书,不是说读书就能变得巧舌如簧,而是读书会带给你不用取悦别人的自由和自信。当然了,讲话厉害的人,一般都是读书人。哈哈…以后会经常性推荐书籍给你,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陪自己读书的人。

  今天推荐的《普洱茶记》是普洱茶爱好者必读之书,不管你是茶商、茶客、茶农、茶人都要读一读,不然怎么出去“祸害”别人,怂恿他也喝普洱上瘾啊!

  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据《云南通志》记载六大茶山中以倚邦、蛮砖最好喝。其他山头的人有人表示不服吗?

  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

  “普洱古属银生府”,采摘没有固定时节,用椒姜等调料混在一起煮了喝。说老实话,我还蛮好奇那该是什么味道的?

  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

  换算常识

  《思茅志稿》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

  一泡好茶就是一泡好山好水。“赤土”即红壤,因为富含铁、铝的氧化物而呈现红色,PH呈酸性。查了一下,红壤分布的滇南、广东、福建北部、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无一不产好茶啊!还有红壤种橘子也特别好,比如新会的陈皮特别好。

  说几句题外话,有两个跟改名有关的故事很有意思

  一、腾冲的机场

  腾冲是当年云南抗日战场的前沿,著名的飞虎队驼峰航线的必经之地,相信很多心友都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戏就是说的就是腾冲事,前几年随着第一魅力名镇和顺的兴起,当地开始筹建机场,并为机场起了一个传奇响亮的名字“驼峰机场”,报到民航总局却怎么也通不过,原因是国家规定,机场的名称一定要和当地的地名相同,不能随便起名,当地官员只能打道回府。

  一年后,申报文件再次递到北京,总局一看怎么还是驼峰机场啊,不是说了不行吗?当办事人员忙指着行政图说,领导,我们将建机场的村子的名字改成驼峰村了,这该符合规定吧,领导当下无语。

  二、思茅的改名

  记不清是哪年了,思茅建市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过普洱茶会红火到后来的程度,但是普洱茶的重新兴起,在2006年前却没能直接带动思茅以前这个叫普洱府地区的经济,于是当地政府决定向国务院申请,将思茅改回历史上原有的名称“普洱”...

  结果和效果我就不多说了,我要告诉心友的是,引发当地政府下大决心改名的契机,就是今天推荐给你的这篇清代几百字的小文章《普洱茶记》

  附:原文(清·阮福)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以茶易西藩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判伏诛,遍历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已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亦。

普洱茶不同股市它是没价又没市

普洱茶不同股市它是没价又没市

这里所说的茶市是狭义的,特指炒作的市场。任何行业适度炒作是有利于发展。就拿普洱茶来说,如果之前买的茶升值了,喝的时候会更愉悦;如果跌价了,喝起来肯定不是滋味,这是人之常情。以前普洱茶升值,是有其现实的原因的,刚开始喝普洱茶时,是会找到其特色,比其他茶种优胜的地方。例如,其滋味,丰富性,尤其是有年份的茶入口的舒适度。

说到年份茶基本是不可再生的,因为当年造了这个茶是多少量就是多少,任何科技都不可能将时光倒流。人们喝到这个茶好,去扩散,去追捧,也是自然的事。而这个茶存量在不断减少,又不能再生,升值是很正常的事。当初卖不出去,不好卖的茶,反而变了抢手货。这给当时的茶商不少意外的惊喜。也就是日后普洱茶制造各种神话的开端。

赚钱效应一来,自然就吸引投资。一有投资市场就迅速扩大,这时候是很利于市场发展的。问题是要适度,如果过度又会危害市场的再发展。所谓适度是很难做到的,人性的贪婪决定了其过度。原来自然升值的事,茶商那么好赚钱,自然就加入了人为的炒作,以赚取更大的利。茶商把不可再生的年份茶囤积,后适售,不断将价格推高。以此为利饵,把普洱茶说成如何如何能升值,然后把他们生产的新茶卖给你,说只要你放下去,就会像那些年份茶一样的升值。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梦被骗入市的。

后来发展到了茶商卖了新茶出去,又假人之手出高价在市场回收一小部分,造成新茶也能迅速升值的假象,蒙骗了更多的人上当。所以后来入市的人简直就不喝普洱茶,只是一心想着赚钱。这跟普洱茶原来自然地升值,简直就是两回事。原来升值是因为,茶喝着好喝,又不可再生,存量又不断减少。这是以茶为基础,好喝为前提,是健康的,有利于市场的。后来那些不良茶商的炒作是完全脱离茶叶的本身属性的,是坑害消费者,极大地危害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普洱茶库存大,没消耗成为了市场的硬伤。这些都是炒作造成的。由于之前的过度炒作,市场过度炒作,市场过度发展,产量空前增大。炒作所引导消费者也不是喝茶,而是放着投机,使得库存不断增大。物以稀为贵,巨大的库存,又没有消耗,不知如何能升值?升值不了,也就不能吸引新的投资,没有资金流入茶市,市场就会更畏缩。之前跟风炒作进入茶市的商家,会因此退去茶市;而投资客,卖了一大堆连自己都不懂,也不知好坏的茶叶,发财梦会中断,只能继续放着。普洱茶不同股市,跌价亏本都可以卖出来,它是没价又没市。

文/无非妙道,2015年细说普洱——茶市、股市(一百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