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常喝黑茶的男人健康指数更高

常喝黑茶的男人健康指数更高

2019-12-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都知道茶的益处多多,而茶的作用在男性身体中的表现更是优良,常喝黑茶可解腻去烦,排毒,增强肾脏等器官功能和防治疾病等都是男人喝茶的益处。

而在明代顾元庆所着的《茶谱》一书中,对茶的功用则叙述得更为全面:"能止咳,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除烦去腻。"现代科学更发现黑茶可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

一、黑茶可增进人的肾脏功能,具有利尿排毒的效能。它能将香烟中的烟碱即尼古丁沉淀并排出体外,使人少受其害。

二、黑茶可排毒。蔬菜和食物存放或浸水过久,会产生亚硝酸盐,人如果食之过多就会中毒,而饮茶则能将它中和并排出;在水质不好的地区,茶多酚还能解除植物性毒质,并将凝固在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同时可将铅、锌等金属及生物碱毒物分解排出。

三、黑茶可预防癌症发生。据科学工作者研究,茶叶中的某些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对全身各部位的癌细胞都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每日三餐后饮一杯茶,就能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

四、黑茶还可防治一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伤害。茶叶中的儿茶素浓缩物和脂多糖类,能中和锶90等放射性元素,将其排出体外,甚至可将深入骨髓的一些放射性元素排出,从而使人体免于受到伤害。

总体上来说黑茶的功效还是很多的,但是喝黑茶对于男人健康指数更高哦!

有用+10
分享

安化黑茶的茶马交易制度

  要说到安化黑茶的历史,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其中茶马交易的时候,最开始是从唐代时候开始兴起,到了宋代就比较普遍了,而明代之后是由朝廷进行垄断,这安化黑茶的茶马交易制度,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下。

安化黑茶

  茶马交易制度由唐朝兴起。到宋代实行政府专买专卖的“榷茶制”,由茶商向政府纳税领取引票,持引到安化产地收购,运往西北销售。明朝,继续实行由政府垄断的茶马政策,湖南安化生产的黑茶由茶商运销西北,由官府统一经营。由于质好价廉,深受少数民族地区青睐,于1595年正式定为官茶。此时的产地集中于资水沿岸的小淹、江南、边江、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镇,前来采购黑茶的茶商有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

  明代万历年问,颁布安化黑茶章程,这是湖南茶叶市场第一个章程。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渐占领西北边销茶市场,安化成为“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叶生产供应基地。清朝,随着茶叶饮用及内外贸易日兴,茶商持引赴安化产地购买,黑茶运销盛极一时,安化县最盛时期,产销达2000引之巨(折15万担,合8952吨)。

  17世纪,货币制度畅行,以货易货方式被淘汰。康熙年问,停止茶马交易。茶马司是从宋代以来设置的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机构。茶马交易制度历时千年,兴于唐、盛于宋、歇于元、严于明、衰于清。清代康熙年问,随着国家边境的确立和战事的减少,政府对马匹的需求不如往日迫切。于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罢中马之制,令商纳税银”,并削减茶马司,只留下西宁、庄浪、甘肃三茶马司,兰州一跃成为全国茶马集散地,乃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

  民国时期,国家内外交困,交通阻寨,致使边销黑茶产销脱节。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9日行政院颁发砖茶运销西北五条训令,对销售价格、交通作了明确规定,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家对砖茶从原料到产地实行“统筹统销”的政策,缓解了西北茶荒。

  这就是著名的安化黑茶茶马交易历史,随着进入新中国之后,安化黑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尤其是在我国五十年代左右,基本上陷入了绝迹的阶段,而再度回归则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高调亮相,也算是一举成名。

分析中国黑茶市场竞争状况

分析中国黑茶市场竞争状况

从目前国内茶学界对茶的分类来看,云南普洱茶和安化黑茶同属黑茶,产品都以紧压形式为主。普洱茶的成功,应该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一个范本、一支标杆。近几年,安化黑茶出现了一个小幅度的持续升温,从政府到民间,从生产商到经销商,从产地到销区,从玩家到藏家,当然,也可以说是从产品到市场的一个立体膨大。

和普洱茶相比,安化黑茶的工艺、品质、功能和文化影响力,都有普洱茶不可企及的地方。同样,普洱茶优异的品种、丰富的资源、强劲的研发力量和策划营销,以及迅速扩大市场的能力,却正是安化黑茶的短板, 是目前所望尘莫及的。如果“快鱼吃慢鱼”的市场竞争法则是一种不变的铁律,那么安化黑茶产业的“后发赶超”已经有了更多的障碍。

知识链接:

“快鱼吃慢鱼”效应

“快鱼吃慢鱼”是思科CEO钱伯斯的名言,他认为“在Internet经济下,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Internet与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之一是,你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很快会在哪里重新组合。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经验”。“快鱼吃慢鱼”强调了对市场机会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但决不是追求盲目扩张和仓促出击,正相反,真正的快鱼追求的不仅是快,更是“准”,因为只有准确的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了解未来技术或服务的方向后,快速出击进行收购才是必要而有效的。

重要性

  其实,快鱼法则不只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仍然表现出重要性,即提高工作效率。同样一件事,第一个人用一小时做好,第二个人用半小时做好,那后者就是“快鱼”,他就能在有效工作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他就是优胜者。从整体来讲,如果我们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一种“快鱼”的紧迫感,摒弃丝毫的懈怠和推托态度与行为,多一些责任,少一些借口,最终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的企业也就会实现飞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功。

快鱼吃慢鱼的启示

海底世界之大鱼吃小鱼,在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海里,却隐藏着与人类世界相同的境遇。海底生物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下,用以大吃小的方式而获得生存的法则,以往,可是在信息社会的市场竞争中,有时不论大小,“快鱼吃慢鱼”的事时有发生。要实现快鱼吃慢鱼首先是要学会快,其次就是要学会吃。(知识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最专业的黑茶资讯平台

茯茶“金花”的研究

日本学者松下智在《中国名茶之旅》一书中,将湖南黑茶中的茯茶称之为“神秘的丝绸之路茶”。茯砖茶的神秘在于有着神奇的保健功能,以至于西北少数民族“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将茶视若生命。而茯砖茶独特的保健功能主要来自茶中一种金黄色颗粒状菌种,俗称“金花”。

认识“金花”

茯茶品质要求茶叶中“金花”普遍、茂盛、颗粒大、色泽鲜艳、呈金黄色,不含杂菌。金花普茂是品质好的表现。没有金花则不合格。最初是西北少数民族的牧民从饮用实践中体会到:“金花”生长好的茶滋味醇和,没有苦涩味或少有苦涩味,更能去油腻,利消化。真正从事“金花”研究的首先是中茶公司的徐国桢。 1941年徐挑取少许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上,于24度培养5天,再行单孢分离获单孢菌种。可惜的是培养的菌种只是无性阶段,未见有性阶段。他认为,通过“发花”的茯茶,汤色变棕红,滋味变醇和,其研究报告描述了“金花”菌的形态和在真菌学中的地位。 1952年,赵学慧也进行了研究。指出此菌为子囊菌纲、闭囊壳菌类、曲霉菌属,受研究条件限制,他只能初步定为谢瓦氏曲霉或葡卜曲霉。1953年中国茶业公司设专门小组与黄海化学工业所联合进行研究,认为“金花”菌归于灰绿曲霉,不属于黄曲霉,“金花”是子囊堆,不是曲霉的分生孢子,属于有益微生物。

1957年胡建程等在《四种砖茶中霉菌分离与鉴定》一文中指出,茯砖茶中的黄色霉菌可能是灰绿曲霉菌黄色粉末状的有性孢子。其后邓冠云及四川轻工学校发酵研究组等对此菌也作了研究,多数鉴定为谢瓦氏曲霉(A.Cbe-valieri)。因此,谢瓦氏曲霉成为此后一段时期的标准称呼。

1987年,湖南农学院温琼英教授等对黑茶中的主要微生物作了进一步研究,并对“金花”进行了重点研究。她对该菌的子囊孢子进行了电镜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也作了其它培养特征观察,并请中国科学院齐祖同协助鉴定。齐祖同用英联邦真菌研究所的冠突曲霉模式菌株172280作了对比,认为此菌与模式菌株在培养特征和显微特征是一致的,他将此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并提出了两条与此不符的保留意见,但还是暂时采用了冠突曲霉的名称。 1990年俩人对该菌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使用冠突曲霉这一名称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相抵触,正式将该菌种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温琼英:“茯砖茶中优势菌的种名鉴定”《中国茶叶》1990(6):2-3;齐祖同、“茯砖茶中优势菌种的鉴定”《真菌学报》1990,9(3),176-179]。

次年,温琼英教授也在《茶叶科学》增刊“茯砖茶发花中优势菌种的演变规律”一文再次谈到,“因该菌的模式和原始描述包含了有性型,所以使用冠实曲霉这一名称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59条原则相抵触,它的正确名称应是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是针刺曲霉。1990年,贵州农学院刘作易也对茯茶中的“金花菌”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发表了研究成果--《茯砖茶金花菌分离与鉴定》,其后又根据齐祖同的照片进行了比较,认为该菌应鉴定为间型散囊菌(《贵州茶叶》1993,2)。 目前,有的称呼为谢瓦氏曲霉,多数称冠突散囊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