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绿茶炼药能治癌

绿茶炼药能治癌

2019-12-0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数千年来中国人喜爱喝茶,茶叶带来健身益处自然不在话下,根据美国洛杉矶加大(UCLA)外科病理医生饶建宇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首次发现绿茶提炼出的药物有专攻癌细胞、不伤害健康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巩固其达到防癌作用的地位。他说,下一步研究主要是药物的使用剂量、对那些病患最有效等。

据美国星岛日报消息,饶建宇16日表示,这项由洛加大庄臣综合癌症中心、公共卫生学院、尿泌、医学及病理科学系联合进行的实验,总共获得美国癌症中心(NCI)提供7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并将进行为期5年的实验,他们从去年起开始招募研究对象,即有吸烟及曾患膀胱癌的患者。报告显示,绿茶提炼的药物显示有助杀死癌细胞,同时也防止癌细胞增长和蔓延,对防癌起到重要作用。

饶建宇在最新一期“临床癌症研究研”杂志上发表的报告中指出,这个新的发现让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绿茶提炼药物的结构作用,下一步的研究将会着重于使用剂量的多少,以及那些癌患最能从中受惠等。

相对于过往许多报告只说明绿茶提炼的药物能起到防癌作用,饶建宇指出,他进行的这项研究则进一步说明有关药物如何阻止癌细胞扩散。他说,研究显示绿茶提炼的药物有助固定癌细胞在体内的某一部份,使医生们更方便及容易提供治疗,此外预后效果也更佳。他强调,癌细胞是有侵袭性的,但是绿茶提炼药物阻止有关侵袭过程。

珀斯出版发行的当地主要英文报纸“西澳洲人报”11月5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文章,醒目的标题是“喝茶能够击败癌症,十亿中国人不会错”,文章认为经常饮茶能预防癌症。文章介绍了位于珀斯的科廷大学与中国合作而得出的一项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在经过一年的调查之后发现人们经常饮茶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男人们喝茶,特别是喝绿茶能减少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妇女经常喝茶能降低子宫癌发病的危险,据认为该报告将会引起全球的关注。

报告认为每天喝绿茶的男人与不喝绿茶的男人相比,前者患前列腺癌的概率是后者的三分之一,如果喝茶的时间已有多年的话,那么将会大大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报告认为喝绿茶在中国已被人们认为有益健康而长期饮用,通常绿茶在超市就能买到。报告中还提到科廷大学公共卫生学校一位教授表示通过研究他发现红茶对人的健康也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报告将被中国的合作者,浙江肿瘤医院发表在国际肿瘤杂志上。

有用+10
分享

茶里有乾坤曲院西子美明前龙井绿

茶里有乾坤曲院西子美明前龙井绿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是北方常挂在嘴边的农谚,意思是清明前后这几天大地回暖,正是播种各种瓜豆一类作物的季节。可在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的绿茶产区,清明前后差别可就大了,明前茶是茶树孕育了一冬天的嫩叶和精华,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再加上精心采摘和炒制,量少金贵,物以稀为贵嘛。清明过后天气一热,茶树噌噌的长叶,到时候再好的茶叶也只好屈尊在物美价廉的招牌下了。

  问茶龙井

  西湖龙井茶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龙井茶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已是贡茶。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手书的“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六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茶中功夫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

  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明前茶”采茶规矩不少: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棵嫩芽,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

  炒制好的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收藏。贮藏得法,约经半个月到一个月后,龙井茶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保持干燥的龙井茶贮藏一年后仍能保持绿色、香高。

  茶美诗佳

  大文豪苏东坡的《白云茶》赞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元代茶人虞伯生《游龙井》云“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檐莆中,余香不闻嗅,但见飘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煮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明代诗人高应冕着有《龙井试茶》:“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清代诗人龚翔麟有《虎跑泉》道:“旋买龙井茶,来试虎跑泉。松下竹风炉,活火手自煎。老谦三味法,可惜无人传。”

  乾隆皇帝也写有《坐龙井上烹茶偶成》:“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些赞美龙井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世间好滋味。

  茶有乾坤

  前门大街上的老字号庆林春,花市大街的启元茶庄都把西湖龙井看做是自家茶庄的看家茶。经理李志强开玩笑说,就连“文革”中庆林春牌匾被摘掉,改名春香茶庄时我们都不改口,坚持卖春天的香茶。

  老北京人有讲究,买茶不爱换字号,老字号搬到哪儿,买茶的追到哪儿。这几天,专门到老字号来买几两明前龙井的茶客不少。笑称一辈子没离开过启元茶庄,从做姑娘起就和茶叶打交道,“闻了三十多年茶叶味道”的王祥芬说,看龙井品质要辨“色绿”、闻“香郁”、品“味醇”、观“形美”。

全手工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

全手工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

唐时信阳茶已被列为朝廷贡茶。陆羽《茶经》中言信阳茶:“淮南茶以光州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义阳郡、舒州次。”苏东坡在品饮了信阳茶之后言:“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种茶者甚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闽浙之下。”

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获得赞赏,被评为世界茶叶金质奖。信阳毛尖的名字来自其细圆紧直的外形,而这种外形的形成又与信阳独特的炒茶工艺密切相关。

清代以前,在“生锅”中炒制时,茶工双手各握一只竹制小茶把同时操作,易累且难坚持。后来试用炒"熟锅”的大茶把代替小茶把炒“生锅”,两手只握一只大茶把,左右手重力互相交替,身体随大茶把的转动而“起舞”,减少劳累,并且炒出的茶效果更好,于是这种方法流传至今,称为“握把炒”。

然而,这种大茶把炒茶,易茶条满锅散开不成团,茶条也不够紧致,后又发展成炒制过程中,不时用手抓起茶叶,观看炒制程度,同时把结成团的茶叶抖散,甩出再炒,如此反复,炒出的茶条相对紧直,人们称之为“理条”,即炒“熟锅”时的抓条、甩条。由于近年越来越多的机械代替了人工,信阳毛尖更紧、更直、更圆,但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比如汤浑、汤青气重等等。茶百科人连续三年,每年不停的改进,试图恢复全手工制作信阳毛尖。

第一年是半手工,杀青时机械,抓条、甩条时在“熟锅”中人工炒制;第二年,全手工,“生锅”“熟锅”,皆由人工完成,但只在一个锅内完成,并没有完全按传统的“生锅”“熟锅”分开炒制。今年是第三年,全手工炒制,“生锅”“熟锅”分开,木柴、炭焙,完全遵循传统炒制方法,试验制作全手工信阳毛尖。如果按茶百科的方法恢复可行,以后每年都如此推广制作了。采回的黑龙潭高山茶菁,分筛出独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或叶片。

全手工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

对分筛后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进行吹风,筛检,吹出小叶片及茶花等,以使茶菁更整洁干净。茶百科人认为独芽制作信阳毛尖,嫩是嫩且好看,但传统以来皆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更符合我们的理念,滋味也更加浓郁。摊晾一定时间,能更好的转化及去除青草气,形成良好的信阳毛尖内质。准备木柴,清锅,大火烧起锅温。有经验的师傅,每次“一把抓”鲜叶,刚好是一锅的量。把鲜叶入锅,会听到“噼啪”的声音,证明锅温适宜。大茶把翻动、轻挑、旋转、轻压、逐渐用力、再用力用炒茶把轻揉茶叶使之逐渐成条,炒制过程中及时检查炒制成熟度,并且要及时挑、抖散,散失水汽。如此“生锅”炒制适宜,及时出锅,倒入大簸箕内,摊晾回潮。

接下来炒“熟锅”阶段。“生锅”是木柴明火,先是大火高温再小火低温。‘熟锅“,是用炭,等锅温适宜,把刚刚“生锅”炒好的茶叶倾入,师傅坐下来,应用多种手势手法,抓、甩等的运用,使茶叶逐渐紧致、圆直、变色、干燥、出香,形成独特的信阳毛尖外形。“熟锅”完成,出锅,入簸箕摊放。“熟锅”之后的茶条,先放一起。等连续几锅够一焙笼的量时,轻洒在焙笼上,准备第一次的炭烘。

打焙,利用“熟锅”炒茶燃烧充分的炭,再覆盖一层薄灰,把焙笼罩在上面,靠炭火的温度,一点点的让茶条吃火,逐渐干燥并且出香、增色。因此茶友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传统的信阳毛尖多是黑条多,而目前市场上多是青绿、翠绿的青条信阳毛尖多并且青味重、“小浑淡”茶汤,懂茶的友们多拒绝品饮这种信阳毛尖,因杀青温度低,又为了紧圆的细条机械重揉使茶叶质细胞破碎,且烘干一次干燥度低,只能冰箱保鲜存放,而传统的信阳毛尖就无此问题。

靠炭的温度,慢慢长时间的吃火,更好的烘干茶叶,增进香气,改善外形。如此长时间的相守,需要师傅的经验累积,并且不时的翻动再烘焙。第一次炭烘一定干燥度后,下焙笼,倒在大簸箕里摊晾。摊放后,挑拣剔除黄片、小叶、破碎的茶条、炒茶把断碎的竹枝等。然后收起,存放,几天后,甚至更长时间。再取出第二次炭焙。再存放、退火气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半个月。如此繁复的过程之后,信阳毛尖才算完成制作完成,才能真正的品饮适宜,并且滋味上乘。

茶百科人今年第三次试验摸索炒制全手工信阳毛尖,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发现过程中有很多不足,比如摊放、比如杀青温度的把握、比如炒制过程的及时洗锅、在山里条件所限使第一次和第二次炭焙没有太多时间的间隔等。这些都要逐步改善,和师傅沟通磨合等,期待茶友们订购品鉴交流。

解读空腹喝绿茶的坏处:不利胃肠消化

绿茶中的成分对于防衰老、抗癌等都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是如果绿茶在空腹状态下饮用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究竟空腹喝绿茶有什么坏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解读空腹喝绿茶的坏处:不利胃肠消化

空腹喝绿茶的坏处:不利胃肠消化

绿茶如果在空腹状态下饮用会对胃形成刺激,容易伤胃,不利于胃肠消化,空腹喝绿茶除了对胃肠有刺激外,还会使部分人群出现心慌、头昏、手脚无力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茶醉”现象,如果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可以先喝上一杯糖水或者吃一块糖,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如果长期空腹饮绿茶的话,有可能会引发肠道疾病,甚至影响肾功能。

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老年人不适宜空腹喝绿茶

另外,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老年人,更适宜空腹喝绿茶,尤其是清晨,因为绿茶中鞣酸会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导致病情加重。

以上就是空腹喝绿茶的坏处,虽然现在绿茶已经成为很多人保健的不二选择,但是一些基本的茶叶知识我们还是需要了解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