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乱象何时休?产业发展向左还是向右?

普洱茶乱象何时休?产业发展向左还是向右?

2019-03-14 访问量: 36 茶礼仪网

今天流通于市面上的普洱茶可以分作传统工艺和绿茶化新工艺两种,但事实上传统工艺日趋减少,大多数普洱茶制品,名不副实,是用以“绿茶化”“台湾工艺”提香的手法来制做。说到普洱茶,新茶苦涩感是必然存在的,多少都会有的,这是正常的。如果遇到一个当年新生普,入口不苦不涩,香甜可口,那么很大可能是“绿茶化”,大家就要多留心了。 这是“绿茶化普洱”惯用的手法,即提高鲜叶叶温的温度,将酶的活性杀死,茶叶的香气自然而然的提高——香茶一步到位。

通过高温提香的“普洱茶”,其实质已经不再普洱茶茶品的范畴之内了。 当然,很多茶商和茶友,偏爱这类茶。这类提香的“普洱茶”,新茶,其适口性很好,什么草清气几乎不存在,香气特艳。但是呢?这类“普洱茶”,绝对不适合存放,更不适合投放到收藏市场、金融市场上。一年品饮,还具有品饮价值,至少能闻闻茶香,解渴也可。若是存个三五年、十年八年之久,纯属浪费房租,占用空间。

现在所谓的台湾工艺、绿茶化工艺,真是害群之马,所经之处一片狼藉,市面上的茶再过几年,好的很好,不好的直接就看得到了,现在业内追求纯料,会在过几年看到区别。普洱茶最能考验它的就是时间,业内真实化也是未来一个确定的方向。

说到这里也提一下新品种茶树吧,普洱茶比较适合的茶种,香气就算是外香,但一定会有内韵的香。现在的古六茶山,倚邦就是这个类型,新的小树茶包括老树茶都是新品种的延伸,几年都不会变。价格还很高,新茶喝香气很好,后面就上不去了。转化是普洱的一大魅力所在,记得经常说的那句话,普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转化,你永远不可能猜到它下一年是什么样子,喝普洱茶这么多年,变化太多样性了,有时候有惊喜,有时候又感觉喝不懂,变化空间是丰富的,转化魅力是无限的。

关键点来了,如何辨别传统工艺和绿茶化新工艺呢?我们用一个最为简单直接、直观的办法,那就是分阶段对比喝!入口感受新茶期的苦涩感,香气,汤感做一个记录,3个月或半年、一年后再喝,做一个对比,转化率如何?味道香气有没有减弱?如果没有变化,香味味道在变淡,那么毋庸置疑,绿茶化工艺的普洱无疑。真正的传统工艺必然是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的。真假李逵?交给时间,时间即是真理。

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散茶存放的问题如何看待,首先我一直来都是存饼、砖、沱一类紧压茶为主,散茶形式我感觉香气不可避免会散失一些,不过也要区分对待,香气会散失一些,不过优质的茶树品种,香气会内化,并且能出来一些饼茶没有的纯粹感,它是每一根茶叶独立转化,比较考验茶叶内质,紧压后是综合体系的整体转化,散茶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色,但整体还是以饼茶等为主即可。

有用+10
分享

邹家驹:普洱茶烘掉的甘醇

  普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云南省茶叶公司有关普洱茶原料的文件,规定必须使用晒青加工工艺,不得在普洱茶中拼入烘青、炒青或用其他工艺加工的原料。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广交会上,我将样品分发给客商。香港地区茶商一般不会当即下定单,总是先将茶样带回旅店品评,过一两天再来答复。我一直纳闷,各茶号分厂分地,原料等级历年不变,每年卖的又都是新茶,还有什么品头。问及香港老茶人陆伟镇、梁杨、郭宏廉等,他们说茶号级别是一个,但批次间茶底不一样。普洱茶原料,苦涩为首选,味清爽了反倒不好。茶底好,越存放越甘醇;茶底不好,越放越苦。

  我带着疑问到茶厂调查了解。我不问厂长,直接到车间找工人。

  事情是这样的,1964年茶叶内销较紧,在红茶产区安排改制部分烘青茶,收购价格、等级与小叶种青茶同级同价,即五级十等价。1979年烘青毛茶,改为三级六等,即一级一、二等,二级三、四等,三级五、六等。七等以下不再生产,以促使低档鲜叶原料仍制晒青毛茶。对生产七等以下的烘青毛茶,收购价格亦按晒青毛茶同等同价。烘青毛茶的中准价定在二级四等,标准样设在二、四、六三个等样。曲靖、昭通两个地区生产的小叶种晒青毛茶等级仍分为五级十等。标准级定在三级六等。事实上,烘青毛茶的收购价约高于晒青毛茶。如三级六等的晒青毛茶,1987年的价格是每担137元,同级的烘青毛茶却是每担146元,高出9元;1988年的价格是每担149元,同级的烘青毛茶却是每担161元,高出12元。烘青毛茶的精制成品茶叫滇绿茶,市场上只有四个品种,即滇绿一级、滇绿二级、滇绿三级和滇绿四级。1974~1975年间,春蕊销价每担380元,滇绿一级销价每担400元。从成本核算看,厂家不会把级内烘青茶拼入晒青茶类。

  晒青毛茶的精制成品茶叫滇青茶,系列有春蕊、春芽、春尖、春玉和滇配茶等,加工滇青系列筛出来的片末茶,在没有市场出路时,自然就进了各类紧压茶。加工滇绿系列筛出来的片末茶,在没有市场出路时,厂家会违反省公司不得使用烘青茶为普洱茶原料的规定,加工中悄悄拼入普洱茶类。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过去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内地交流不多,茶商发觉茶味有异,但并不知道内地加工工艺变化的详情。鲜叶经过高温杀青,破坏了酶的活化,但多酚类化合物并未消失,变化仍在进行,只是氧化的途径有所改变,主要是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促性的自动氧化。湖南农学院专家测定,鲜叶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15.24%,杀青叶仍有14.5l%。烘青与晒青的惟一区别,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度以上,只用六七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温暖柔和的阳光,为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发展保留和模拟了细胞体内的环境。黑茶与普洱茶不同,没有完成绿茶规定的全套动作,故而人们没有关注晒青、烘青和炒青毛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情况。无怪乎茶客中一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

  交易会上,懂行的茶商会反复要求按抽样的批次发货。合同数量5吨、10吨或20吨,一般是整数,而批次数量往往不是整数,发货时不得不拼入其他批次。一旦遇到夹有烘青片末的批次,下届交易会肯定会有抱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带到交易会上的一个样,几家茶商看了都不要。散会回昆,箱子总是腾来装海外工业品,故而把那几扎茶送了一个昆明到香港定居的熟人。前几天他带回两片茶给我。二十多年了,应该是个好茶,但品饮下来,苦味凝结,顽固不化。因是烘青细末拼入,外形色泽看不出个所以然。为准确表述这篇文章,我打电话给原昆明茶厂副厂长,让他将省公司90年代初调往深圳一直卖不出去的一批烘青茶G901的样品送给我。普洱茶的色泽要求褐红,多年后的烘青茶由墨绿色变成了暗黑色,乍看近似红茶。烘青茶陈旧后出现的苦,不同于晒青茶的苦,在口中一苦到底,不转不化,沉甸甸、火辣辣地刺激喉头。晒青在绿茶阶段的苦,醇化过后终会回甘,并随着岁月的推移,在陈化褐变过程中渐渐消失,转化出醇滑、甘厚、和谐、无刺激的感觉。举杯闻香时,陈年普洱茶会冲出一股活力,而陈旧烘青茶则沉闷窒息,毫无生气。陈旧烘青茶更大的问题是饮后不生津,反倒喉干舌燥。世上的事也真绝,烘青、炒青茶新上市时,汤青味甜香高,不苦涩;晒青茶新时,既苦又涩。存放陈旧后,事物都走到了自己的反面。陈旧烘青茶不但苦不堪言,而且涩显舌苔,燥扰喉管。烘干机的火,竟然能够在茶体中一直保留下来。

  除外销红茶外,云南在五六十年代曾先后调给广东省茶叶公司紧茶、圆茶和晒青毛茶。1956年调给勐海茶厂生产的侨销圆茶2400担,同年计划调给晒青毛茶2200担未完成,而以侨销圆茶、红副茶等1300担抵补。此后每年调供晒青毛茶2000~3000担,直到“文化大革命”时终止。

  五六十年代生产的“广云贡饼”拼有部分云南晒青毛茶,但主料是广东烘青茶。尽管存放时间已有三四十年,那挥之不去的苦底告诉了我们一个烘青新工艺问世后埋藏了几十年的秘密。

  烘干机的高温,宣告了烘青茶在某种意义上的终结。爱好普洱茶的朋友,不妨找一点烘青、炒青和蒸青陈茶试试。

  有个昆明的朋友看了有关烘青茶的报道,听说省残联欧亚民先生有烘青和炒青陈茶,连夜上门索要,第二天邀我们去品鉴。其中一个茶是滇绿一级,标贴日期1990年,另一个炒青茶,欧亚民先生已经记不住存放时间。干茶色泽已转黑,但没有深圳同期存放的滇绿茶色泽深,叶底要绿一些。众人品饮下来,一口僵苦。炒青陈茶亦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的散茶和紧压茶。但有少数普洱茶生产者为牟取暴利,在加工过程中把纯天然的晒青工序偷变为烘青或炒青,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普洱茶原料价格上升,烘青类绿茶销量缩减,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纷纷混入普洱茶。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是目前普洱茶界最大的隐患,它会从根本上影响普洱茶的质量,弄得普洱茶面目全非,断送普洱茶的前程。

  如何辨别晒青和烘青茶呢?一般消费者从新散茶和紧压茶的外形上几难分辨原料是晒青还是烘青。但从味觉和茶底还是可以看出些端倪。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走掉,记得当年春蕊、春芽、春尖、春玉烫色滋味的消费者,极易鉴别;烘青、炒青茶味道清爽,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陈旧后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后,晒青叶色褐红,烘青、炒青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微皱折,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则较平滑光鲜。 

标哥说好普洱茶的三个标准

在当下谈论好茶的标准很难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但是退一步来问,就是标哥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其实好的普洱茶有三点是可以讲的。

1、丰富度

我们喝普洱茶,为什么要追求老茶树,其实很大原因就在于丰富度。当年种的茶都是群体种,并不是像有的新茶园,全是云抗十号或者铁观音那种相对单一的品种。品种单一,就会导致口感也相对单一。

而对于群体种的老茶园来说,经常一泡茶里面可能包含了几十棵树,甚至上百棵树,它给你的汤感,会很丰富。这和红酒有相似之处。

2、协调性

比如同一个山头的春茶、夏茶、秋茶喝起来就是不一样的,夏茶涩味就很重,褪得慢,春茶就相对平衡,苦涩褪得快,因此春茶协调性就会比夏茶好很多。

我们经常说不喜欢某一个茶,往往就是因为在这个茶里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缺点。比如有些人不喜欢班章,就是因为它太浓烈,接受不了。有些人又不喜欢易武,因为太甜不够浓烈,而每个山头茶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的拼配,就是要求配出来看它的协调性好不好。

一个配完的茶,我不是看它有什么优点,而是挑它有什么毛病,比如这个茶太涩了,或则这个茶偏苦,这就不行,一个拼配配方要好,就不能有这样的偏颇,一定得是均衡和协调的。

就像斗记的上斗一样,虽然是很便宜的茶,但它的均衡协调度很好,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对比高端茶金斗,它也只是强度上不及。金斗也是均衡协调度很好,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缺陷,当然它强度也是很好的。

又比如印级茶中的甲级蓝印,它的苦味到现在也没褪,比起红印就差很远,价格上相差也就接近一倍。这就是因为蓝印的底子问题。很多老茶即使放了五六十年,也因为这个底子的问题,到现在也还是不平衡,不协调。

3.富于变化

一款好的茶,喝进去一个感觉,过一段时间一个感觉。第一泡一个感觉,每一泡都有一个新的感觉,整个冲泡过程中它的滋味是灵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另一个方面就是新茶和老茶了,这也决定了茶的价值。

大部分人还是会更偏向于喜欢老茶,有没有人喜欢新茶,当然有,新茶能不能喝,当然可以喝,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不是它最好喝的阶段,我们需要时间去让它陈化。以标哥的经验来说,20年的陈期会带来一个很大的提升。

但是你要买一片茶回家放二十年才喝,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新的生茶很难去推广。

斗记是从08开始稳定输出4款统一品质的生茶,现在快8年了,比如08年的金斗和玉斗,市场价不低,但是比起前些年但凡老茶就是天价来说,消费者对于老茶也不是可望不可及了。

当然,8年的老茶也根本不算老。但我们可以看得出将来老茶的价格会比较合理,至少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天价,我们可以断言,我们大部分人在有生之年都能够喝到有品质保证的老茶。

斗记古树单株|喝遍这些单株级古树茶,你就是行走的普洱茶数据库

2017年春天,在深耕西双版纳十五座古茶山十五年之后,斗记启动“斗记古树单株计划”,对分布在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各个山头的5000棵“古树单株级原材”进行“单采单制”,打造“斗记终极拼配”茶品。

2017年年末,《斗记古树单株计划》全线产品首发仪式盛大举行,现场进行了单株计划产品泰斗的拍卖活动,这套产品最终以50万元的价格成交。

斗记的单株计划似乎是向普洱茶市场的水面投入一枚石子,不断激起层层涟漪,引起了各方关注。

2018年,正值春茶季,我们的单株计划也在继续扩展它的影响力。

专为古树单株计划设置的单采单制,从采摘到加工,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这样的普洱茶极奢珍品,值得所有热爱的人为之倾倒!

让我们一起期待今年的新品单株吧!